成語「死不瞑目」的故事
東漢末年,涼州軍閥董卓進軍洛陽,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自任相國。長沙太守孫堅與袁術聯合共同討伐董卓。董卓想嫁女給孫堅的兒子孫權來拉攏孫堅,孫堅氣憤地對董卓的特使李傕說:“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關于“一曝十寒”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
與「純屬騙局」相似的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一個衛國人對燕王說他能在棘刺的尖上刻一只獼猴,燕王大喜,給他高薪厚待。燕王急于要看獼猴,衛國人提出燕王不與妃嬪睡覺等苛刻條件才能看得見。燕王聽信鄭國鐵匠的意見,提出要看衛國人的刻刀,衛國人只好潛逃...
描寫「金石為開」的成語故事
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喜歡打獵,他的箭法特別準,經常帶回很多獵物。一天傍晚他與弟弟上山打獵,看到一只老虎,李廣拔箭就射,正中虎身。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塊虎形石,他拔箭再射都沒射進。揚雄評論說:“至誠則金石為開?!?..
成語故事“狐鳴魚出”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被抓去當兵,因大雨耽誤了行程,只好起來造反。造反前陳勝請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在白綢子寫“陳勝王”塞入魚腹,半夜在古廟用竹籠罩上篝火,學狐貍叫“陳勝王”,為起義造勢,第二天就起義,建立張楚政權...
比喻“驕奢淫逸”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衛莊公十分溺愛他的兒子公子州吁,促使他固執放蕩,為所欲為,橫行霸道。大夫石碏勸告衛莊公不要把州吁培養成驕橫跋扈、奢侈腐化的人。莊公死后,州吁殺死哥哥衛桓公,自己做國君,因為性情殘暴,被石碏用計殺害...
「酒后無德」相關的成語故事
大觀園又聚會了,李紈負責組織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姐妹在一起喝酒聊天。在酒席中,王熙鳳訴說家難當難管,平兒幫不了什么忙。李紈則為平兒打抱不平,罵王熙鳳酒后無德。眾人紛紛大笑起來...
比喻“盛名難副”的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知識分子經過舉薦和征召進入仕途,黃瓊出身于宦官世家,由眾多公卿推薦入京應召,他到洛陽附近的嵩陽縣時裝病不去,好友李固給他寫信,勸他應聘做官。如果不去就會讓人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黃瓊決心用行動證明名副其實...
成語故事「一來二去」形容什么意思
賈母與李紈母子在一起聊天,賈寶玉提著蟈蟈籠進來,賈母指責他怎么不學習,同時夸獎賈蘭有出息,將來肯定會頂門壯戶。李紈想起賈珠來不住地流淚,見寶玉在就說要經??洫労⒆?,這樣一來二去,孩子就會有長進...
「唐突西施」成語故事
東晉初年,很有名望的尚書仆射周顗為人特別謙虛。人們總喜歡把他與當時同樣有名望的尚書令樂廣相提并論,說他們兩人都是才學過人、德高望重。周顗謙虛地說:“把我與他相比,是褻瀆了他,那是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