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賢若渴」的成語故事
“求賢若渴”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晉獻公用碧玉駿馬向虞國行賄借道滅掉虢國與虞國,俘虜虞國大夫百里奚,晉獻公將百里奚作為奴隸陪嫁到楚國,秦穆公釋放用五張羊皮換取百里奚并與他共商國事。百里奚向他推薦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并封他為上大夫求賢若渴是什么動物或生肖
求賢若渴這個成語,與動物或生肖扯不上關系吧。
【成語】: 求賢若渴
【拼音】: qiú xián ruò kě
【解釋】: 象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
【出處】: 《后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br>【舉例造句】: 求賢若渴,從柬如流。 ★《宋史·竇貞固傳》
【近義詞】: 求賢如渴、愛才如命
【反義詞】: 嫉賢妒能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愛惜人才。
【故事】: 戰國時期,晉獻公用碧玉駿馬向虞國行賄借道滅掉虢國與虞國,俘虜虞國大夫百里奚,晉獻公將百里奚作為奴隸陪嫁到楚國,秦穆公釋放用五張羊皮換取百里奚并與他共商國事。百里奚向他推薦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并封他為上大夫。來自gyjslw.com
曹操求賢若渴的典型事例
在古代政治家中,三國時的曹操是目光深邃,氣魄宏大,很有作為的一位。曹操的不同凡響之處,突出地表現在他的人才思想上。 為了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曹操提出了“明揚仄陋、唯才是舉”的方針。 “為國失賢則亡”,這是曹操的深刻認識。為此,他在掌握朝政大后,曾三次下令求賢。這種對人才的思賢若渴,在歷史上并不多見。 曹操的重視人才,更重要的表現在他對人才有個辯證的看法。他深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對人才求全責備,就無人可用了。他在第一次求賢令中說:“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他在第一次求賢令中又說:“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在發出的第三次求賢令中,曹操說得更加明白無誤了。此令名為《舉賢無拘品行令》,令中直截了當地提出,即使“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也要大膽地選拔使用。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曹操對那些曾經反對過他,但后來改悔的,他也能不計前嫌,不念舊惡,一如既往地加以重用。像在袁紹手下的陳琳,曾為袁著文罵曹操及其父祖,后歸曹操,曹操“愛其才而不咎”,仍予以信任,讓他起草重要的文書。 曹操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人才思想,就是主張打破傳統觀念,廢除固有做法,到民間去直接選拔人才。在他看來,對人才“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他反對當時的“任子”廉士制度,首先排除了征辟察舉制。他說到做到,在自己的活動實踐中,堅定不移地照這個方針去做。他“知人善察,難眩以偽,拔于禁、樂進于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于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余拔出細微,登于牧守者,不可勝數。”當然,對世族門閥出身的人,只要有才,曹操也并不排斥。 重視人才、全面地看待人才、以寬闊的胸懷對待人才、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這就是曹操的人才觀。當然,曹操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家,自然有其階級的歷史的局限性。但是,須知古今中外,人才的發現、培養和使用的基本經驗是有其一致性。曹操的人才思想,今天看來,仍不失其教育借鑒意義。1、曹操認為:“天地間,人為貴”,“為國失賢則亡”。為了實現統一天下的抱負,他曾先后三次下令求廣賢才。建安十五年(210),他在《求賢令》中提出“唯才是舉”的選拔人才原則,突破了當時選人唯憑家世門第的藩籬。建安十九年(214),他在《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中進一步強調說:“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庸可廢乎!有司明思其意,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痹诮ò捕辏?17),曹操又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列舉出伊尹、傅說、管仲、蕭何、曹參、韓信、陳平、吳起等人,說他們雖然“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但卻“卒能成王業,聲著千載?!睘榇耍铝睿骸敖裉煜碌脽o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見笑之人,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比吻筚t令,實實在在地反映出曹操求賢若渴以成王業的迫切心情。在他的詩文中,也一再強調人才的重要性。 曹操重視賢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所以在他的周圍,謀臣似雨,猛將如云。2、荀彧是個很有本事、很有謀略的人。史書上說,他先投奔袁紹,見袁紹不成大器,又投奔了曹操。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法。曹操滅了三十萬青州兵就想兵發中原,以成霸業。有了兵,有了將,可還沒有謀士呀,曹操就上泰山求教高僧,高僧送給他一只錦囊,對他說:“兵進中原,有敢罵你者,可拆開視之?!边@一天,曹操打進許昌,手下兵丁又奪又搶,可苦害了百姓。第二天一早,四個城門上都貼出了帖子,上面寫道:“曹操掠又搶,百姓苦難當,治軍若不嚴,必然難久長?!毕旅媛淇铙A“許昌荀彧?!辈懿僖灰娊屹N,氣得火冒三丈:好你個荀彧,竟敢指名道姓罵我,這還得了!正想派人捉拿,忽然想起高僧給的錦囊,拆開一看,上面寫著六句話:“晌午才說話,日曰疊相加,十天頭長草,兩撇把或拉,喜遇貝又臣,才過姜子牙?!辈懿偈莻€聰明絕頂的人,細一琢磨:這不是一首字謎詩嗎?晌午說的話,說話為言,言午為“許”;日與扁月相迭是“昌”;十天為一旬,“旬”字加個草字頭念“荀”;“或”字添兩撇是個“彧”字;“喜遇貝又臣”,這“貝又臣”不是個“賢”字嗎?“許昌荀彧賢”,唔!這荀彧竟是個勝過姜子牙的賢才!曹操大喜,立即寫了名帖派曹仁去請。曹仁去到荀府,遞上名帖,家人拿著名帖去見荀彧。荀彧接過名帖,隨手撂在一邊:阿瞞呀阿瞞,你好大的架子!“去,就說不見!”曹仁吃了閉門羹,回報曹操,非要帶兵抓人。曹操求賢若渴,那容曹仁胡來?就親自騎著高頭大馬去請。誰知荀彧早已躲了出去。曹操又頂風冒雪來到荀彧的莊園。莊丁說,主人出門訪友去了,不知所歸。曹操只好怏怏而回。曹操見不到荀彧,朝也思,暮也盼,幾乎急出病來。這天,忽然聽說荀彧正在家廟祭祖,曹操忙備上禮品,飛馬去請。此時,荀彧正在家廟讀書,見有人進來,只裝不知。看著看著,書“啪噠”摔在地上,曹操彎腰拾起,雙手奉上,說道:“荀公,我乃譙郡曹操,特來拜請,共扶漢室?!避鲝f道:“你找錯人了。我乃村野草民,哪曉得軍國大事,你還是另請高明吧?!辈懿僖娷鲝妻o,更加誠懇地說:“久聞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策,先生不愿與孟德共事,是怪我治軍擾民,還在生我的氣嗎?”荀彧見曹德如此坦誠,心受感動,問道:“你不怕我罵你嗎?”曹操又誠懇地說:“先生罵得對,罵得好,以后還要多罵為是?!避鲝普f有腿疾,曹操立刻牽來自己的坐騎,恭恭敬敬讓荀彧騎上,并執意牽馬墜鐙。軍樂隊一路高奏迎賓曲,把荀彧請進軍中。此后,曹操如虎添翼,聽從荀彧建議,整頓軍紀,治國安民,又遍訪賢才,力量更加強大起來來自gyjslw.com
關於求賢若渴的詩詞
1、《短歌行》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談讌 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海 一作:水)
釋義: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渴裁磥砼沤鈶n悶?唯有豪飲美酒。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涌而出不能停止。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
2、《大雅·文王》先秦:佚名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厥作祼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釋義:
文王神靈升上天,在天上光明顯耀。周雖是古老的邦國,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這周朝光輝榮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靈升降天庭,在上帝身邊多么崇高。
勤勉進取的文王,美名永遠傳揚人間。上帝厚賜他興起周邦,也賞賜子孫宏福無邊。文王的子孫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綿延。凡周朝繼承爵祿的卿士,累世都光榮尊顯。
累世都光榮尊顯,深謀遠慮恭謹辛勤。賢良優秀的眾多人才,在這個王國降生。王國得以成長發展,他們是周朝棟梁之臣。眾多人才濟濟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寧。
文王的風度莊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謹慎。偉大的天命所決定,商的子孫成了周的臣。商的那些子孫后代,人數眾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順應天命。
商的子孫臣服周朝,可見天命無常會改變。歸順的殷貴族服役勤敏,在京師祭饗作陪伴。他們在祼禮上服役,身穿祭服頭戴殷冕。為王獻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養自身的德行。長久地順應天命,才能求得多種福分。商沒有失去民心時,也能與天意相稱。應該以殷為戒鑒,天命不是不會變更。
天命不是不會改變,你自身不要自絕于天。傳布顯揚美好的名聲,依據天意審慎恭虔。上天行事總是這樣,沒聲音沒氣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樣,天下萬國信服永遠。
3、《大風歌》兩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釋義:
大風刮起來了,云隨著風翻騰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錦歸故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4、《古風·其十五》唐代: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
釋義:
燕昭王延請郭瑰,高筑起了黃金臺。劇辛從趙國投奔燕國,后來鄒衍也從齊國奔來??墒侨缃竦漠斦撸瑓s棄我如同塵埃。他們寧肯花珠玉來買歌看舞,卻以糟糠養賢才。此刻我方明白,黃鶴為什么要遠君而去,千里高飛獨自徘徊。
5、《過汪氏別業二首》唐代:李白
其一:
游山誰可游?子明與浮丘。疊嶺礙河漢,連峰橫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館清且幽。我來感意氣,捶炰列珍羞。
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
其二:
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
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
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罍。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達五更,吳歈送瓊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遠海明,軒車且徘徊。更游龍潭去,枕石拂莓苔。
釋義:
其一:
游山誰可以同游?只有陵陽子明與浮丘公。重山疊翠嶺擋住了銀河,連綿翠嶂橫攔住斗牛星。汪生的別墅面朝北山,池臺亭館幽雅而清靜。我來此更感到主人的情真意切,殺豬烤羊陳列著珍肴佳羹。掃清石徑靜待著明月,開掘池塘將寒泉引入池中。酒酣更覺意快氣爽,飲酒作樂已忘記了秋夜的寒冷。
其二:
過去和您不相識,就聽說您喜歡結交賢才。您的別墅中隨著山勢建起樓閣,鑿石營造池塘亭臺。大火在天正中約五月里,仲夏的風從南方吹來。數枝石櫻吐著如火的花朵,丈把高的荷葉中有蓮花盛開。我恨不得在這個時候趕到您的別墅,同飲共開懷。
但我這次相訪已是樹葉凋落的深秋,月色昏暗,猿聲悲哀。盛情的宴會通宵達旦,玉杯美酒又伴著吳歌慷慨。酒酣時正要起舞盡興,四座相佳的歌聲已經唱了起來。太陽從天邊的云海中升起,車馬仍在別墅內徘徊。大家又相約一起到龍潭一游,枕石望山,拂去石上的青苔。來自gyjslw.com
尋覓人才求賢若渴,求知下句是什么
下一句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來自gyjslw.com
一個求賢若渴的人是不是很可怕?
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就是人才的競爭。求賢若渴的人,是想把事情做好的人,為什么說他可怕呢?來自gyjslw.com
求賢若渴 成語
求賢若渴qiú xián ruò kě[釋義] 賢:有才能的人。形容尋求優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樣。[語出] 《隋書·韋世康傳》:“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盵正音] 渴;不能讀作“hē”。[辨形] 渴;不能寫作“喝”。[近義] 求賢如渴 愛才如命[反義] 嫉賢妒能[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結構] 補充式。[例句] 抗戰時期;我們黨~;對參加抗戰的文化人;關懷照顧;細致入微。[英譯] seek talent with eagerness來自gyjslw.com
求賢若渴的若是什么意思
求賢若渴的若得意思是像,求賢若渴是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
求賢若渴
朋友:[ qiú xián ruò kě ]?
出自:《后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br>示例:~,從柬如流。 ◎《宋史·竇貞固傳》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擴展資料
近義詞 ? ?愛才如渴? 愛才如命??廣開才路?招賢納士?
反義詞 ? ?嫉賢妒能 ? ?
一、愛才如渴 [ ài cái rú kě ]?
1.?【解釋】: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
2.?【出自】: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3.?【示例】:宮?!?,兄弟實在欽佩的。 ◎清·劉鶚《老殘游記》六回
二、愛才如命 [ ài cái rú mìng ]?
1.?【解釋】: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樣重要。
2.?【出自】:語出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br>3.?【示例】:本帥~,何必過謙? ◎《說岳全傳》第三一回
三、廣開才路 [ guǎng kāi cái lù ]?
1.?【解釋】:指讓有才干的人廣泛得到任用。
2.?【示例】:國家建設需要大批人才,唯有~,任人為賢,才能使其發揮所長,為國家做最大的貢獻。
四、招賢納士 [ zhāo xián nà shì ]?
1.?【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2.?【出自】:《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br>3.?【示例】:這里有個~好漢柴大官人。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回
五、嫉賢妒能 [ jí xián dù néng ]?
1.?【解釋】: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嫉妒。
2.?【出自】: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三》:“項羽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br>3.?【示例】:你這~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來自gyjslw.com
求賢若渴,是什么意思?
【詞目】求賢若渴【拼音】qiú xián ruò kě【用法】作謂語、定語【近義詞】思賢若渴、求賢如渴、愛才如命、【反義詞】嫉賢妒能【基本解釋】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指珍惜人才 。來自gyjslw.com
和“求賢若渴”類似的成語有哪些?
1、愛才如命[ài cái rú mìng]: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樣重要。2、愛才若渴[ài cái ruò kě]: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3、愛才如渴[ài cái rú kě]: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4、求賢如渴[qiú xián rú kě]:形容求賢心情十分迫切。5、招賢納士[zhāo xián nà shì]: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6、廣開才路[guǎng kāi cái lù]:指讓有才干的人廣泛得到任用。來自gyjslw.com
求賢若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慕求賢才,有如口渴急于飲水。形容求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拼音
求賢若渴?[ qiú xián ruò kě ]?
二、出處
唐·魏徵《隋書·韋世康傳》:“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br>釋義:
我日思夜想,慕求賢才,有如口渴急于飲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盛世太平。
三、例句
1、抗戰時期,我們黨求賢若渴,對參加抗戰的文化人,關懷照顧,細致入微。
2、這是一所新修學校,所以校長求賢若渴,廣招人才。
擴展資料
一、近義詞:
愛才如命?[ ài cái rú mìng ]?
釋義: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樣重要。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三十一回:“本帥愛才如命;何必過謙?”
翻譯:本將軍愛慕賢才,(你)何必這么謙虛呢?
二、反義詞:
嫉賢妒能?[ jí xián dù néng ]?
釋義: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嫉妒。
出處: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三》:“項羽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br>翻譯:項羽對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嫉妒,陷害有功績的人,懷疑有才華的人。來自gyjslw.com
成語“求賢若渴”擴展: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成語注音:ㄑ一ㄡˊ ㄒ一ㄢˊ ㄖㄨㄛˋ ㄎㄜˇ
成語用法:求賢若渴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讀音糾正:渴,不能讀作“hē”。
成語出處:《隋書 韋世康傳》:“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眮碜詆yjslw.com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英文翻譯:seek talent with eagerness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近義詞:求賢如渴、愛才如命
造句:求賢若渴,從柬如流。(《宋史 竇貞固傳》)
反義詞:嫉賢妒能
成語讀音:qiú xián ruò kě
繁體成語:裘賢若渴
成語簡拼:QXRK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錯字糾正:渴,不能寫作“喝”。
成語解釋:賢:有才能的人。形容尋求優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樣。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