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綸巾”「羽扇綸巾」
成語“羽扇綸巾”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羽搧綸巾成語讀音:yǔ shàn guān jīn
成語簡拼:YSGJ
成語注音:ㄩˇ ㄕㄢˋ ㄍㄨㄢ ㄐ一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綸巾羽扇
成語出處: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眮碜詆yjslw.com
成語解釋: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成語用法:羽扇綸巾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態度從容。
成語造句: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君子之交》:“羽扇綸巾飾臥龍,帳前四將鎮威風?!?br>英文翻譯:waving a feather fan and wearing a kerchielf with a green silk ribbon
成語“羽扇綸巾”的擴展資料
1.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的“羽扇綸巾”指的是誰”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坝鹕染]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綸巾,青絲制成的頭巾。?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
原文如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⒃。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如下: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在那久遠古戰場的西邊地方,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
四面石亂山高兩岸懸崖如云,驚濤駭浪猛烈地拍打著對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麗如圖又如畫,一時間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喬剛剛嫁給了他作為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執著羽扇頭上著著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
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發斑白。人生如同一場朦朧的夢似的,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擴展資料:
上片重在寫景,將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緊縮集中到三國時代的風云人物身上。但蘇軾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強敵的周瑜,故下片由“遙想”領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
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足以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經過藝術集中、提煉和加工,從幾個方面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并同他一齊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而后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出周瑜的豐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
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乃是使東吳據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的保證,否則難免出現如杜牧《赤壁》詩中所寫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嚴重后果。這可使人意識到這次戰爭的重要意義。“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
綸巾,青絲帶頭巾,“葛巾毛扇”,是三國以來儒將常有的打扮,著力刻畫其儀容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瀟灑從容,說明他對這次戰爭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罢勑﹂g、檣櫓灰飛煙滅”,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整個戰爭的勝利場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念奴嬌·赤壁懷古來自gyjslw.com
2. 蘇軾的赤壁懷古里面羽扇綸巾指的是誰?要有依據。
蘇軾詞中指的很可能是周瑜,周瑜.理由,“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原文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是周瑜.單個說“羽扇綸巾”這個詞應該是指諸葛亮。 《類說》卷四九引《殷蕓小說》:“武侯(諸葛亮)與宣王(司馬懿)泊兵,將戰,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見武侯,乃乘素輿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軍隨其進止。宣王嘆曰:‘真名士也’。”《類說》是宋人編撰,《殷蕓小說》是南北朝時期,應該比蘇東坡的詞可信?!短接[》卷七○二引 晉 裴啟 《語林》:“ 諸葛武侯 與宣王在 渭 濱將戰, 武侯 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晉 裴啟所著《語林》離三國時代更近,可信度也比蘇東坡的詞高。 后世引用“羽扇綸巾”一般都是指諸葛亮,當然現在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是指“美周郎”。關于這首詞,我們高中語文老師說這是把英姿勃發的周郎和羽扇綸巾的諸葛亮結合起來,以塑造一個更為感染人心的英雄形象。我認為他是在忽悠我們。我一直覺得這首詞中的“羽扇綸巾”是指周瑜,蘇東坡是宋人,年代久遠,而且鑒于他把赤壁的地點都弄錯了,弄混兩個人也很正常。 另: 在最先開始羽扇綸巾應該并不是孔明,但丞相影響太大,手持羽扇頭戴綸巾的形象也太深入人心,所以后世甚至以“諸葛巾”代指綸巾。 唐人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一云:“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彼稳顺檀蟛堆莘甭丁吩?“世傳《明皇幸蜀圖》,山谷間老叟出望駕,有著白巾者。釋者曰:‘為諸葛武侯服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 以上皆來自百度,年代晉、南朝梁、唐、宋,都不是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影響得了的。 詩詞為抒情之作,不必較真歷史細節。來自gyjslw.com
3. 三國時期羽扇綸巾的到底是周瑜還是諸葛亮
“羽扇綸巾”指諸葛亮或者周瑜的問題,近年來學術界爭論較大。有論者認為:“‘羽扇綸巾’并不是諸葛亮用的,這里當然也就不一定要講成是諸葛亮。從‘遙想公瑾當年’到‘檣櫓灰飛煙滅’,一氣呵成,只寫了一個人,就是周瑜,寫他風雅閑散,談笑自若,運籌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敗了敵人。”[7]此說值得商榷。 漢魏無“綸巾”之名,史稱“葛巾”。晉人張華《博物志》卷九云:“漢中興,士人皆冠葛巾。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巾合。于是遂廢,唯二學書生猶著也?!边@種情況延續至晉,宋人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覽》卷三三六“國子祭酒”條引《齊職儀》云:“晉令,博士祭酒掌國子學,而國子生師事祭酒執經,葛巾單衣,終身致敬?!薄案鸾怼迸c“羽扇”相連,則是諸葛亮。同書卷七○二“巾類”條引《蜀書》云:“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宣王戎胡蒞事,使人視武侯,乘素輿,葛巾毛扇,指揮三軍,皆隨其進止?!庇帧吧阮悺睏l引晉人裴啟《裴子語林》云:“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麾三軍,皆隨其進止?!标悏邸度龂尽分械奈?、蜀、吳三書,在宋代以前是各自單獨傳世的,見《舊唐書·經籍志》著錄。前引《蜀書》記載,不見于今本《三國志》,說明它是現已亡佚的裴松之注文。這條注文與《裴子語林》記載大致相同,可見它們應該是同出一源。葛巾又稱綸巾,大概始于東晉謝安家族?!稌x書·謝萬傳》云:“簡文帝作相,聞其名,召為撫軍從事中郎。(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而前。既見,與帝共談移日?!敝x萬為謝安弟?!墩f文》段注云:“糾青絲成綬,是為綸。”前引晉令規定,太學生才戴葛巾。謝萬、謝安這類儒將要戴葛巾,當然得改變用料為青絲,別稱綸巾,否則就有違制之嫌。謝氏兄弟如此裝扮,自然是景仰諸葛亮之大名。 誠然不錯,“羽扇綸巾”作為一種著裝習俗,確實興起于東漢,最初“并不是諸葛亮用的”。但經諸葛亮穿戴之后,就逐漸演變成諸葛亮所有了,成為后世儒將、名士隱逸仿效的對象。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云:“世傳《明皇幸蜀圖》,山谷間老叟出望駕,有著白巾者。釋者曰:‘為諸葛武侯服也?!瞬恢湃瞬患砂滓病!笨梢娭T葛武侯服一直流傳下來,對后人產生了多么巨大的影響!博學多才的蘇軾,決不會在世人已把“羽扇綸巾”作為諸葛亮的代稱之際,又獨出心裁地用其去指代“雄姿英發”的周瑜。 日本學人中原健二先生不明究里,在其《蘇軾與“羽扇綸巾”》[8]一文中云:“可知‘綸巾’還是被意識為六朝貴族的服飾。因此,《念奴嬌》的‘羽扇綸巾’用在周瑜和諸葛亮身上哪個更合適,也就不言自明了。周瑜是出身名家的赤壁英雄,又精通音樂,被吳人稱作‘周郎’,把‘羽扇綸巾’用作他的行為是正相匹配的。”[9]根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周異為洛陽令;諸葛亮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諸葛王圭為太山郡丞,從父諸葛玄為豫章太守。他們二人家世相埒,怎么會有貴*之分呢?中原健二先生在《“羽扇綸巾”之人———周瑜與諸葛亮》一文中又以為,到了明代,諸葛亮又從周瑜那里奪取了“羽扇綸巾”的裝束,故寫入小說《三國演義》。[9]這種說法與三國故事的形成流傳情況,可謂大相徑庭,南轅北轍。 東漢末年群雄并起,魏、蜀、吳三國紛爭,演繹出了人世間多少傳說故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云:“(周)瑜之破魏軍也,曹公曰:‘孤不羞走?!髸c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咸欲疑譖之?!边@雖然是曹操為赤壁之敗找托詞,并使離間計,但也從中可見,赤壁之戰故事傳說不脛而走,當時就流傳甚廣。據史家研究,《三國志》裴注多過正文數倍,注引魏、晉人著作多達二百十種,其中不少傳聞異詞和小說家言。嗣后筆記傳奇中,三國故事逐漸豐富。到了唐代,不少詩人都吟詠過三國故事,譬如李商隱《驕兒詩》中有句云:“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逼渲袑懙米疃嗟木褪侵T葛亮,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胡曾等著名詩人都有歌頌諸葛亮的篇什。尤其是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一云:“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贝嗽娭泄串嫵隽耸謭逃鹕?指揮若定的諸葛武侯的鮮明形象。杜牧《赤壁》詩中有句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边@已經勾勒出諸葛亮借東風,曹操筑銅雀臺欲取二喬等故事情節??梢娙龂适略谔拼辛烁敿毾到y的發展,這為宋代說書藝人“說三分”奠定了基礎。 希望來自gyjslw.com
4. 羽扇綸巾怎么讀
羽扇綸巾讀音是:yǔ shàn guān jīn。
1、羽扇:用鳥羽制成的扇子; 綸巾:古代用青絲帶做的頭巾,又名諸葛巾,為古人扎頭的常用裝飾。
指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2、出自《念奴嬌·赤壁懷古》,用于描述周瑜的形象: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意思是: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的時候,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擴展資料: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
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羽扇綸巾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