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眩驚”的成語「眩目驚心」
成語“眩目驚心”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xuàn mù jīng xīn成語簡拼:XMJX
成語注音:ㄒㄨㄢˋ ㄇㄨˋ ㄐ一ㄥ ㄒ一ㄣ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宋劉氏《重修文宣王廟記》:“增華崇麗,眩止驚心。”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使人眼花心驚。
成語用法:眩目驚心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眩目驚心”的擴展資料
1. 《世說新語》文學類的著作以及翻譯枯樹賦》是南北朝·北朝·北周詩人庾信所作的詩賦。為其暮年所作,感傷遭遇,對當時的社會動亂也有所反映。因為一代偉人毛澤東晚年甚愛此賦,常讀其中“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而被人們所知。另有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描摹該賦的書法作品傳世。
殷仲文[1]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2],出為東陽[3]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4]槐而嘆曰:此樹婆娑[5],生意盡矣。至如白鹿貞[6]松,青牛文梓[7]。根柢[8]盤魄,山崖表里[9]。桂[10桂樹]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11]?昔之三河[12]徙植,九畹[13]移根。開花建始[14]之殿,落實[15]睢陽之園。聲[16]含嶰谷,曲[17]抱《云門》。將[18]雛集鳳,比翼巢[19]鴛。臨[20]風亭而唳鶴,對月峽[21]而吟猿。乃有拳曲[22]擁腫,盤坳[23]反覆。熊彪[24]顧盼,魚龍起伏。節[25]豎山連,文[26]橫水蹙。匠石[27]驚視,公輸[28]眩目。雕鐫[29]始就,剞劂[30]仍加。平鱗[31]鏟甲,落角摧牙[32]。重重[33]碎錦,片片真花。紛披[34]草樹,散亂煙霞。
若夫松子[35]、古度、平仲、君遷,森梢[36]百頃,槎[37]枿千年。秦則大夫受職[38],漢則將軍坐焉[39]。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虻痛褂谒叮蚝愁D[40]于風煙。東海[41]有白木之廟,西河[42]有枯桑之社,北陸[43]以楊葉為關,南陵[44]以梅根作冶。小山[45]則叢桂留人,扶風[46]則長松系馬。豈獨[47]城臨細柳之上,塞落[48]桃林之下。
若乃[49]山河阻絕,飄零[50]離別。拔本[51]垂淚,傷根瀝血?;鹑隱52]空心,膏[53]流斷節。橫[54]洞口而敧臥,頓[55]山腰而半折,文[56]斜者百圍冰碎,理[57]正者千尋瓦裂。載癭[58]銜瘤,藏[59]穿抱穴,木魅[60]睒睗,山精[61]妖孽。
況復[62]風云不感,羈旅[63]無歸。未能采葛[64],還成食薇[65]。沉淪[66]窮巷,蕪[67]沒荊扉,既傷搖落[68],彌[69]嗟變衰?!痘茨献印穂70]云“木葉落,長年悲”[71],斯[72]之謂矣。乃[73]為歌曰:建章[74]三月火,黃河萬里槎[75]。若非金谷[76]滿園樹,即是河陽[77]一縣花?;复笏抉R[78]聞而嘆曰:
“昔年種柳,依依[79]漢南。今看搖落,凄愴[80]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81]!”
作者借《續晉陽秋》和《世說新語》所記兩則晉人殷仲文、桓溫對樹興嘆故事,演繹敷衍,借闡說樹的榮枯,抒寫自己的鄉關之思。唐張鷟《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軼事:“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于后無敢言者?!逼鋵嶁仔湃氡币郧?,他的文名已經震動大江南北, 不可能出現文中所說的被輕視的情況。所以這個故事我們只能當小說家言來看。但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視《枯樹賦》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而《枯樹賦》在寫樹之榮枯時,奢麗宏衍,恣肆夸炫,且極力征事用典,以顯文思富贍,也使此賦在情感充沛、氣骨清健的風格中,帶有齊梁文學的華麗面貌,是庾信文風集南北大成的體現。這篇賦寫作時期不能確定,或根據上引《朝野僉載》,以為成于庾信羈滯北方的初期。但從本文看,其情調之沉痛與絕望情緒,更接近其晚年頹唐的心態。[1]
作品注釋
[1] 殷仲文:東晉人,曾任驃騎將軍、咨議參軍、征虜長史等職,才貌雙全,頗有名望。
[2] 世異時移:桓玄(殷仲文內弟)稱帝,以仲文為咨議參軍、侍中,領左衛將軍。后桓玄為劉裕所敗,晉安帝復位,仲文上表請罪。此句即指此。
[3] 東陽:郡名,在今浙江金華一帶。
[4]庭:院子。
[5]婆娑(音梭suo):聯綿詞,枝葉紛披貌?!稌x書·桓玄傳》:“仲文因月朔與眾至大司馬府,府中有老槐樹,顧之良久而嘆曰:‘此樹婆娑,無復生意。’”
[6] 貞:堅。晉黃義仲《十三州記》載,甘肅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棲息于下。
[7]青牛文梓:唐徐堅等輯《初學記》引《錄異傳》載,春秋時“秦文公伐雍州南山大梓木,有青牛出走豐水矣?!?br>[8] 根柢:草木的根。盤魄:又作“盤薄”、“盤礴”,通“磅礴”,根深牢固。
[9] 山崖表里:枝葉覆蓋山崖之表里。上句言根柢之牢固,下句說占地之廣大。
[10]桂:桂樹。銷亡:消亡。語出漢武帝《悼李夫人賦》:“秋氣潛以凄目兮,桂枝落而銷亡。”
[11] 半死:半死不活。語出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br>[12]三河:河東、河內、河南,今山西、河南一帶。徙:遷。徙植:移植。
[13] 畹:音晚wan,有說十二畝為畹,有說三十畝為畹。此言大面積的移植。
[14] 建始:洛陽宮殿名。
[15] 落實:果實熟落。睢(音雖sui)陽:在今河南商丘,漢為梁國,有梁孝王所建梁園。
[16]聲:指樹木在風雨中發出的聲音。嶰(音懈xie)谷:指黃帝時的音樂。相傳黃帝曾命樂官在昆侖山北的嶰谷取竹制作樂器。
[17] 曲:指樹聲中含有古代樂曲。抱:懷,有。《云門》;黃帝時的舞樂。
[18]將:帶領。雛:幼鳥。集:群鳥停落在樹上。此句言鳳凰攜幼鳥停落在樹上。
[19]巢:作動詞用,筑巢。鴛鴦在樹上筑巢雙飛。
[20]臨:面對。風亭:指風。唳:音厲li,鶴鳴。此句說鶴常立樹上對風鳴叫。
[21]月峽:指月。此句說猿猴常立樹上對月長鳴。
[22] 拳曲:彎曲。擁腫:同“臃腫”。
[23]盤坳:盤旋于山坳之中。反復:指纏繞交錯。
[24] 彪:虎。此與下句是形容樹木的曲腫盤繞之狀。
[25] 節:樹木枝干交接處。此句是說樹節豎立之多,有如山山相連?!兑住ふf卦》:“艮為山……其于木也,為堅多節?!?br>[26] 文:花紋。水蹙:水面出現波紋。蹙:音促cu,皺。此句是說樹木的花紋橫生,有如水面波紋。
[27] 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字伯說。
[28] 公輸:公輸般,即魯班。眩目:眼花繚亂。
[29] 雕鐫(音娟juan):雕刻。就:成。
[30] 剞劂:音基覺ji’jue,雕刻用的刀子。
[31] 鱗、甲:指樹皮。
[32] 角、牙:指樹干上的疤痕、節杈。落、摧:指砍掉、鏟去。
[33] 重重:層層。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此與下三句,均言能工巧匠在木頭上雕刻的生動圖案。
[34]紛披:散亂。
[35] 松子:即赤松子。古度:即桹木。平仲:疑是銀杏樹。君遷:也稱君遷子。以上四樹均生南國。
[36]梢:樹枝的末端。森梢:指枝葉繁盛茂密。
[37]槎:音茶cha,斜砍樹木。枿:音聶nie,樹木砍后重生的枝條。此句是說這些新芽也會生長千年。
[38]大夫受職:受封大夫之職。秦始皇到泰山封禪時,風雨驟至,避于松樹下,乃封其樹為“五大夫”。后便以“五大夫”為松的別名。
[39] 將軍坐焉:東漢將領馮異佐劉秀興漢有功。諸將并坐立功,他常獨坐樹下,軍中稱其為“大樹將軍”。上句說秦松,此句說漢樹。
[40]撼頓:搖倒。
[41] 東海:東部臨海的地方。白木:指白皮松。白木之廟:相傳為黃帝葬女處的天仙宮,在今河南密縣。其地栽種白皮松,故稱。
[42] 西河:西方黃河上游地區。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應劭《風俗通義》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西南)人張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種李,有患目疾者在樹蔭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處設廟祭祀。
[43] 北陸:泛指北方地區。陸,高平地區。以楊葉為關:以“楊葉”為關卡之名。
[44]南陵:南方丘陵地區。一說指安徽南陵縣。梅根作冶:據說當地以梅樹根作冶煉金時用的燃料,日久習稱其地為“梅根冶”。
[45]小山:西漢淮南王劉安。叢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隱士》有“桂樹叢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
[46] 扶風:郡名。在今陜西涇陽縣。長松:高松。晉劉琨《扶風歌》:“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系馬長松下,發鞍高岳頭?!?br>[47] 豈獨:難道只有。臨:看。細柳:細柳城。漢文帝時周亞夫屯軍處。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南。
[48] 落:停息。桃林:桃林寨。在今河南靈寶以西、潼關以東地區?!渡袝の涑伞罚褐芪渫鯗缟毯?,“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贝硕涑星八木鋿|有白水、西有桑樹、北有楊柳、南有梅樹而來,大意說,以樹木命名的地方,又豈止是史書上記載的細柳營、桃林塞?
[49]若乃:至于。
[50] 飄零:飄泊,流落。
[51] 拔本:與下句之“傷根”,指拔掉樹根,損傷樹根。垂淚:與下句之“瀝血”均指大樹因受到損傷而痛哭流涕?!度龂尽の褐尽の涞奂o》注引《曹瞞傳》:曹操命花匠移植梨樹,“掘之,根傷盡出血?!?br>[52] 入:放入。此句說把干空心的樹木投入火中。
[53] 膏:指樹脂。此句說樹脂常從斷節處流出。
[54]橫:橫放。攲:音奇qi,傾斜。
[55]頓:倒下。
[56] 文:樹木花紋。圍:兩臂合抱的圓周長。百圍:形容樹干粗大。冰碎:像冰一樣被敲碎。
[57]理:紋理。尋:長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樹木高大。瓦裂:像瓦一樣被擊裂。
[58]癭(音嬰ying)、瘤:樹木枝干上隆起似腫瘤的部分。
[59]藏:指在樹上的蟲子。穿:咬穿。抱:環繞。指整天環繞樹木飛行的飛鳥。穴:作動詞用,作窩。
[60]木魅:樹妖。睗(音是shi)睒(音陜shan):目光閃爍的樣子。亦作“睒睗”。
[61]山精:山妖。妖孽:危害,擾亂。
[62] 況復:何況。風云:喻局勢。感:感奮,振奮。意謂國家再無復興之望。語出《后漢書·二十八將論》:“中興二十八將,咸能感會風云,奮其智勇,稱為佐命?!?br>[63] 羈旅:客居。
[64]采葛:完成使命?!对娊洝ね躏L·采葛》本是男女的愛情詩,漢鄭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庾信是出使北朝時被迫留下的,他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65]食薇:薇是野豌豆。相傳商臣伯夷、叔齊在武王伐紂滅商后,隱居首陽山,恥食周粟,采薇而食。后知薇亦周之草木,不再采食,餓死山中。以上借古人故事說自身的思想與經歷。
[66] 沉淪:淪落。窮:阻塞不通。窮巷:為平民百姓住處。
[67] 蕪:叢生雜草。沒:埋沒,遮掩。荊扉:柴門。
[68] 搖落:喻衰老。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br>[69] 彌:更加。嗟:嘆息。
[70]《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撰。
[71] “木葉落,長年悲”句:引自《淮南子·說山訓》,原文為“桑葉落而長年悲也”。
[72] 斯:此。
[73] 乃:于是。
[74]建章:西漢宮殿名,漢武帝時修建。三月火:指東漢建武二年時被焚。語用《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引兵“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75] 槎:音茶cha,木筏。晉張華《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來不失期?!贝司涫钦f,建章宮被焚燒時,灰燼在萬里黃河中漂流,有如浮槎。
[76] 金谷:金谷園。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晉石崇所筑。園中有清泉,遍植竹柏,樹木十分繁茂。
[77]河陽:在今河南孟縣西。晉潘岳任河陽令時,全縣到處都種桃樹。這二句是說,黃河里漂流的灰燼,都是昔日的綠樹紅花。
[78] 桓大司馬:指東晉桓溫,簡文帝時任大司馬。
[79]依依:繁盛貌,又指楊柳隨風飄揚,似有眷戀之意。漢南:漢水之南。
[80]凄愴(音創 chuang):凄慘,悲傷。江潭:江水深處。此指江漢一帶。
[81] 堪:忍受。《晉書·桓溫傳》載,桓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年輕時“所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卑矗忠姟妒勒f新語·言語》篇。[1]
作品譯文
殷仲文氣度風流,學識淵博,名聲傳遍海內。因為世道變異,時代更替,他不得不離開京城改作東陽太守。因此常精神恍惚憂愁不樂,望著院子里的槐樹嘆息說:“這棵樹曾婆娑多姿,現在卻沒有一點生機了!”
至于白鹿塞耐寒的松樹,藏有樹精青牛的文梓,根系龐大,遍布山崖內外。桂樹為什么而枯死?梧桐又為什么半生半死?過去從河東、河南、河內這些地方移植,從廣大遙遠的田地遷徙。雖然花開在建始殿前,在睢陽園中結果。樹聲中含有嶰谷竹聲的情韻,聲調合于黃帝“云門”樂曲的律呂之音。帶領幼雛的鳳凰曾來聚集,比翼雙飛的鴛鴦常來巢居。內心深處像陸機那樣,渴望在故鄉臨風的亭上一聽鶴鳴,現在卻只能飄落異地對著明月峽聽猿聲長嘯。
有的樹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塊隆起肥大,曲里拐彎,形狀有的像熊虎回頭顧盼,有的像魚龍起伏游戲,隆起的樹節像群山相連,木紋橫看像水池里泛起的波紋。靈巧的木匠驚奇地觀看,有名的魯班也驚訝得目瞪口呆。粗坯雕刻剛就緒,再用曲刀、圓鑿精雕細刻:削出魚、龍密鱗,鏟出龜、鼈硬甲,刮出麒麟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層層像彩紋密布的織絲,片片有如真實的花朵。而被砍削的樹林,卻草木紛披,籠罩在煙靄云霞中,狼籍散亂。
至于松梓、古度、平仲、君遷這些樹木,也曾茂盛勁健,覆蓋百畝,斜砍后繼續發芽抽枝,千年不死。秦時有泰山松被封五大夫職銜,漢代有將軍獨坐大樹之下。它們現在也無不埋沒于青苔,覆蓋上寄生菌類,無不被飛鳥剝啄蛀蟲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葉低垂,有的在風雨中搖撼顛躓。東方大海邊有白松廟,西方河源處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楊葉”命名的城關,南方有用“梅根”稱呼的冶煉場?;茨闲∩皆性伖鸬霓o賦留于后人,晉代劉琨寫下“系馬長松”的佳句。又何止是見于記載的細柳營、桃林塞呢?
至于山河險阻,道路隔絕,飄零異地,離別故鄉。樹被拔出根莖淚水垂落,損傷本根就滴瀝鮮血。火燒入朽樹的空處,樹脂流淌,枝節斷裂。橫亙在山洞口的斜臥軀干,偃仰在山腰上的軀干中段折曲。紋理斜曲干粗百圍者也如堅冰破碎,紋理正直高達千尋的也如屋瓦破裂。背負樹癭如長著贅瘤,被蛀穿的樹心成了鳥的巢穴。樹怪木精睒眼灼灼,山鬼妖孽暗中出沒。
況且我遭遇國家衰亡,羈居異邦不歸。不能吟詠思人深切的“采葛”詩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齊的食薇不辱?沉淪在窮街陋巷之中,埋沒在荊木院門之內,既傷心樹木凋零,更嘆息人生易老。《淮南子》說:“樹葉飄落,老人生悲。”就是說這個意思呀!
于是有歌辭說:“建章宮三月大火之后,殘骸如筏在黃河上漂流萬里。那些灰燼,不是金谷園的樹木,就是河陽縣的花果。”大司馬桓溫聽后感嘆道:“過去在漢水之南種下的柳樹,曾經枝條飄拂依依相惜;今天卻看到它枝葉搖落凋零,江邊一片凄清傷神的景象。樹尚且如此,又何況人呢?”[1]
藝術特色
《枯樹賦》是庾信后期詩賦的名篇之一。庾信前期仕梁,西魏破梁時,正出使西魏,后被強留下來;歷仕西魏和北周。由于他曾親經侯景之亂和西魏破梁、國破家亡的巨變,親見黎民百姓在戰火中顛沛流離、哀哀無告的慘象,所以他后期的作品,一變仕梁時期詩賦輕艷奇巧的風格,而多抒發亡國之痛、鄉關之思、羈旅之恨和人事維艱、人生多難的情懷,勁健蒼涼,憂深憤激。唐代詩人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說:“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又說他“暮年詩賦動江關”,正是對他后期作品所作的高度評價。作者眼界寬廣、思路開闊,把宮廷、山野、水邊、山上的樹,名貴的、普通的樹都寫到了,又把和樹有關的典故、以樹命名的地方,也都寫了出來。庾信善用形象、夸張的語言,鮮明的對比,成功地描寫出了各種樹木原有的勃勃生機與繁茂雄奇的姿態,以及樹木受到的種種摧殘和因為摧殘而搖落變衰的慘狀,使人讀后很自然地對樹木所受到的摧殘產生不平,感到惋惜。[1]
作品賞析
《枯樹賦》借東晉名士殷仲文起興,有兩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經歷與庾信有相似之處,所以雖是歷史人物,卻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場。其次,殷仲文對枯樹的慨嘆,沈痛而雋永,是早已載入《世說新語》的佳話。以此發端,既顯得自然平易,又為全篇奠定了悲涼的抒情基調。
接下來的“至如”一段,吃緊之處在于“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這一疑問。這里既有同類的反襯,更有今昔的對比,而關鍵在于后者。通過北方貞松、文梓的郁勃生機,自然引發出對桂樹、梧桐的蕭瑟枯萎的惋惜和疑問。當桂樹、梧桐從原產地移植到帝王之鄉,皇宮苑囿時,可謂備極尊寵:“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它們發出的聲音如上古樂曲,引來鳳凰鴛鴦等象征吉祥的禽鳥。盡管備極榮華,在它們的意識中,始終不能忘卻故鄉,風朝月夕,不免悲吟。心靈的折磨,使嘉樹失去了生機。
后皇嘉樹如此,惡木又當如何?《莊子》曾兩次以惡木為寓言,宣明其無用無為的哲學。據說那些長在路邊的樹,就是因為“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人間世》篇)惠施攻擊莊子也是比之以大木:“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同“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樹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途,匠者不顧。”(《逍遙游》篇)莊子的哲學這里姑且拋開不論,庾信筆下,連這樣無用的樹木也不能自我保全,難逃被鏟削劈斫的命運。它們不能為建筑材料,卻被他人當作賞心悅目的玩物。為了這個目的,它們被剝去樹皮(“平鱗鏟甲”),削去旁枝(“落角摧牙”),木屑飛濺,宛如生命的剝落,雖然有了碎錦真花的面目,卻不復從前的生機。低賤的惡木也有生命,而人類的砍削又何異于屠殺!砍伐過后,只留下一地狼藉。草樹散亂,煙霞無色。
在洞悉了嘉樹與惡木都必然朽落的命運之后,庾信將眼光投向更遼遠廣闊之處,去書寫樹木的歷史與空間。
樹木蔭蔽著人類,所以人類的歷史也留下了樹的印痕。“森梢百頃,槎枿千年”,不知有多少故事: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樹為大夫,后漢馮異有“大樹將軍”之號:傳說中,有白木之廟,枯桑之社;地理圖標出了楊葉、梅根的字樣;文學領域更有淮南小山叢桂留人的深情、兩晉之交劉琨長松系馬的豪邁,又豈止是由于戰爭而著稱的細柳營、桃林塞這幾個名詞呢?但年代既遠,它們也都掩埋在歷史的角落,“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頓于風煙”,冷落凄清,生意蕭索。
但世間萬般悲苦,莫過于生離和死別;死別則死者長已矣,生離卻是漫延剝蝕,一生無法痊愈的傷口。所以“山河阻絕”一段,血淚縱橫,火殛膏流,殘毀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筆下最驚心動魄的景象。意象詭怪可怖,寫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韻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卻又無比壓抑的感受。
“況復”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變為自言。激烈之后漸歸于平靜,但平靜并非淡泊,而是對命運的承受,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忍受?!帮L云不感”以下六句,對個人經歷做了簡短的概括后,以“既傷搖落,彌嗟變衰”八字總結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賦的提要。末尾的兩闋短歌,雋永深長,至情至痛,再三誦 之,低徊不已。
全篇的“文眼”,即陸機所說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盡矣”四字。人至暮年,死亡的陰影無時不在,而早年國破身辱,生活流離的經歷,更會加劇心靈的折磨,無材補天而只能淪為玩物的惡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寫照。所以賦中流露出悲傷到絕望的的情調,不是偶然的。我們可以說這種情調是不理智甚至偏執的,但若設身處地,就能理解,并進而同情、欣賞這種無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傳說,天鵝臨終時發出的鳴聲最美也最凄厲,《枯樹賦》就是庾信的天鵝之歌。
毛澤東吟《枯樹賦》:毛岸英的不幸犧牲,極大地震撼了毛澤東的心靈。他是一位領袖,也是一位感情極其豐富的父親。當彭德懷內疚地對他談起沒有照料好毛岸英時,他久久地沉默著,一支支抽著煙,抬頭凝望窗外那已經蕭條的柳枝,輕輕地念叨著《枯樹賦》:“昔年移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1]
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學家。庾信早年曾任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陪同太子蕭綱(梁簡文帝)等寫作一些綺艷的詩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御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554年(元帝承圣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
庾信被強留于長安,永別江南,內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離顛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創作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沒有擺脫“宮體詩”的影響,迄今被傳誦的詩賦,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這些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詩歌代表作有《擬詠懷》27首,雖模擬阮籍,實則全是感嘆自己的身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后的詩歌蒼勁沉郁,和他經歷戰亂及對北方景物有較深的感受有關,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盧記室從軍》。他的一些小詩寫得親切動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師三絕》、《重別周尚書二首》等,都很著名。
庾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并不亞于詩歌,他的抒情小賦如《枯樹賦》、《竹杖賦》、《小園賦》和《傷心賦》等,都是傳誦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賦》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家,他的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征,其文章多為應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學意味。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代屠隆本為最早。《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講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還有朱曰藩刊本,僅六卷,有詩無文。此外還有明代張溥所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稱《庾開府集》。庾信集較早的注釋本是清代吳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2]
2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含有jing的成語
涇渭分明、 經綸滿腹 、經文緯武 、驚天地泣鬼神 、驚喜交加、 精誠團結 、精打細算、 精耕細作、 精金良玉、 精明強干、精進不休 、 精神抖擻 、精神煥發 、精衛填海、 精益求精、 井井有條、 井臼躬操 、凈幾明窗、 敬布腹心、 敬而遠之、敬恭桑梓 、敬老慈幼 、敬如上賓 、敬賢禮士 、敬謝不敏、 敬業樂群、 靜若處子、 鏡花水月、 鏡破釵分、靜影沉璧、晶瑩剔透 、兢兢業業、勇猛精進、京輦之下、京兆畫眉、京兆眉嫵、驚風駭浪、驚風怒濤、驚弓之鳥、驚鴻艷影、驚慌失措、驚慌失色、驚慌無措、驚惶失措、驚惶失色、驚惶萬狀‘、驚惶無措、驚魂動魄、驚魂奪魄、驚魂落魄、驚魂喪魄、驚魂攝魄、驚魂失魄、驚魂未定、驚見駭聞、驚恐失措、驚恐失色、驚恐萬狀、驚起梁塵、驚群動眾、驚人之舉、驚肉生髀、驚蛇入草、驚神破膽、驚神泣鬼、驚師動眾、驚世駭目、驚世駭俗、驚世絕俗、驚世震俗、驚濤駭浪、驚濤巨浪、驚濤怒浪、驚天地泣、驚天動地、驚喜交集、驚喜交加、驚喜若狂、驚喜欲狂、驚弦之鳥、驚心悲魄、驚心慘目、驚心褫魄、驚心怵目、驚心悼膽、驚心吊膽、驚心吊魄、驚心掉膽、驚心眩目、旌旗蔽空、旌旗蔽日、旌旗蔽天、兢兢業業、精兵簡政、精兵猛將、精兵強將、精兵勇將、精采秀發、精彩逼人、精誠貫日、精誠所加、精誠所加、精誠所至、精打細算、精雕細刻、精耕細作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什么什么驚什么的成語
什么什么驚什么的成語 :
一鳴驚人、
貌不驚人、
觸目驚心、
打草驚蛇、
翩若驚鴻、
游云驚龍、
矯若驚龍、
憤風驚浪、
拍案驚奇、
走蚓驚蛇、
望洋驚嘆、
打鴨驚鴛鴦、
語不驚人、
自相驚擾、
打鴨驚鴛、
動魄驚心、
妙語驚人、
飛鳥驚蛇_成語解釋
【拼音】:fēi niǎo jīng shé
【釋義】: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出處】:《法書苑》:“唐時一僧釋亞樓善草書,曾自題一聯:‘飛鳥入林,驚蛇入草。’”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世說新語》文學類的著作以及翻譯
枯樹賦》是南北朝·北朝·北周詩人庾信所作的詩賦。為其暮年所作,感傷遭遇,對當時的社會動亂也有所反映。因為一代偉人毛澤東晚年甚愛此賦,常讀其中“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而被人們所知。另有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描摹該賦的書法作品傳世。
殷仲文[1]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2],出為東陽[3]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4]槐而嘆曰:此樹婆娑[5],生意盡矣。至如白鹿貞[6]松,青牛文梓[7]。根柢[8]盤魄,山崖表里[9]。桂[10桂樹]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11]?昔之三河[12]徙植,九畹[13]移根。開花建始[14]之殿,落實[15]睢陽之園。聲[16]含嶰谷,曲[17]抱《云門》。將[18]雛集鳳,比翼巢[19]鴛。臨[20]風亭而唳鶴,對月峽[21]而吟猿。乃有拳曲[22]擁腫,盤坳[23]反覆。熊彪[24]顧盼,魚龍起伏。節[25]豎山連,文[26]橫水蹙。匠石[27]驚視,公輸[28]眩目。雕鐫[29]始就,剞劂[30]仍加。平鱗[31]鏟甲,落角摧牙[32]。重重[33]碎錦,片片真花。紛披[34]草樹,散亂煙霞。
若夫松子[35]、古度、平仲、君遷,森梢[36]百頃,槎[37]枿千年。秦則大夫受職[38],漢則將軍坐焉[39]。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虻痛褂谒叮蚝愁D[40]于風煙。東海[41]有白木之廟,西河[42]有枯桑之社,北陸[43]以楊葉為關,南陵[44]以梅根作冶。小山[45]則叢桂留人,扶風[46]則長松系馬。豈獨[47]城臨細柳之上,塞落[48]桃林之下。
若乃[49]山河阻絕,飄零[50]離別。拔本[51]垂淚,傷根瀝血?;鹑隱52]空心,膏[53]流斷節。橫[54]洞口而敧臥,頓[55]山腰而半折,文[56]斜者百圍冰碎,理[57]正者千尋瓦裂。載癭[58]銜瘤,藏[59]穿抱穴,木魅[60]睒睗,山精[61]妖孽。
況復[62]風云不感,羈旅[63]無歸。未能采葛[64],還成食薇[65]。沉淪[66]窮巷,蕪[67]沒荊扉,既傷搖落[68],彌[69]嗟變衰?!痘茨献印穂70]云“木葉落,長年悲”[71],斯[72]之謂矣。乃[73]為歌曰:建章[74]三月火,黃河萬里槎[75]。若非金谷[76]滿園樹,即是河陽[77]一縣花。桓大司馬[78]聞而嘆曰:
“昔年種柳,依依[79]漢南。今看搖落,凄愴[80]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81]!”
作者借《續晉陽秋》和《世說新語》所記兩則晉人殷仲文、桓溫對樹興嘆故事,演繹敷衍,借闡說樹的榮枯,抒寫自己的鄉關之思。唐張鷟《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軼事:“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于后無敢言者。”其實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經震動大江南北, 不可能出現文中所說的被輕視的情況。所以這個故事我們只能當小說家言來看。但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視《枯樹賦》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而《枯樹賦》在寫樹之榮枯時,奢麗宏衍,恣肆夸炫,且極力征事用典,以顯文思富贍,也使此賦在情感充沛、氣骨清健的風格中,帶有齊梁文學的華麗面貌,是庾信文風集南北大成的體現。這篇賦寫作時期不能確定,或根據上引《朝野僉載》,以為成于庾信羈滯北方的初期。但從本文看,其情調之沉痛與絕望情緒,更接近其晚年頹唐的心態。[1]
作品注釋
[1] 殷仲文:東晉人,曾任驃騎將軍、咨議參軍、征虜長史等職,才貌雙全,頗有名望。
[2] 世異時移:桓玄(殷仲文內弟)稱帝,以仲文為咨議參軍、侍中,領左衛將軍。后桓玄為劉裕所敗,晉安帝復位,仲文上表請罪。此句即指此。
[3] 東陽:郡名,在今浙江金華一帶。
[4]庭:院子。
[5]婆娑(音梭suo):聯綿詞,枝葉紛披貌。《晉書·桓玄傳》:“仲文因月朔與眾至大司馬府,府中有老槐樹,顧之良久而嘆曰:‘此樹婆娑,無復生意?!?br>[6] 貞:堅。晉黃義仲《十三州記》載,甘肅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棲息于下。
[7]青牛文梓:唐徐堅等輯《初學記》引《錄異傳》載,春秋時“秦文公伐雍州南山大梓木,有青牛出走豐水矣。”
[8] 根柢:草木的根。盤魄:又作“盤薄”、“盤礴”,通“磅礴”,根深牢固。
[9] 山崖表里:枝葉覆蓋山崖之表里。上句言根柢之牢固,下句說占地之廣大。
[10]桂:桂樹。銷亡:消亡。語出漢武帝《悼李夫人賦》:“秋氣潛以凄目兮,桂枝落而銷亡?!?br>[11] 半死:半死不活。語出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br>[12]三河:河東、河內、河南,今山西、河南一帶。徙:遷。徙植:移植。
[13] 畹:音晚wan,有說十二畝為畹,有說三十畝為畹。此言大面積的移植。
[14] 建始:洛陽宮殿名。
[15] 落實:果實熟落。?。ㄒ綦msui)陽:在今河南商丘,漢為梁國,有梁孝王所建梁園。
[16]聲:指樹木在風雨中發出的聲音。嶰(音懈xie)谷:指黃帝時的音樂。相傳黃帝曾命樂官在昆侖山北的嶰谷取竹制作樂器。
[17] 曲:指樹聲中含有古代樂曲。抱:懷,有?!对崎T》;黃帝時的舞樂。
[18]將:帶領。雛:幼鳥。集:群鳥停落在樹上。此句言鳳凰攜幼鳥停落在樹上。
[19]巢:作動詞用,筑巢。鴛鴦在樹上筑巢雙飛。
[20]臨:面對。風亭:指風。唳:音厲li,鶴鳴。此句說鶴常立樹上對風鳴叫。
[21]月峽:指月。此句說猿猴常立樹上對月長鳴。
[22] 拳曲:彎曲。擁腫:同“臃腫”。
[23]盤坳:盤旋于山坳之中。反復:指纏繞交錯。
[24] 彪:虎。此與下句是形容樹木的曲腫盤繞之狀。
[25] 節:樹木枝干交接處。此句是說樹節豎立之多,有如山山相連。《易·說卦》:“艮為山……其于木也,為堅多節。”
[26] 文:花紋。水蹙:水面出現波紋。蹙:音促cu,皺。此句是說樹木的花紋橫生,有如水面波紋。
[27] 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字伯說。
[28] 公輸:公輸般,即魯班。眩目:眼花繚亂。
[29] 雕鐫(音娟juan):雕刻。就:成。
[30] 剞劂:音基覺ji’jue,雕刻用的刀子。
[31] 鱗、甲:指樹皮。
[32] 角、牙:指樹干上的疤痕、節杈。落、摧:指砍掉、鏟去。
[33] 重重:層層。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此與下三句,均言能工巧匠在木頭上雕刻的生動圖案。
[34]紛披:散亂。
[35] 松子:即赤松子。古度:即桹木。平仲:疑是銀杏樹。君遷:也稱君遷子。以上四樹均生南國。
[36]梢:樹枝的末端。森梢:指枝葉繁盛茂密。
[37]槎:音茶cha,斜砍樹木。枿:音聶nie,樹木砍后重生的枝條。此句是說這些新芽也會生長千年。
[38]大夫受職:受封大夫之職。秦始皇到泰山封禪時,風雨驟至,避于松樹下,乃封其樹為“五大夫”。后便以“五大夫”為松的別名。
[39] 將軍坐焉:東漢將領馮異佐劉秀興漢有功。諸將并坐立功,他常獨坐樹下,軍中稱其為“大樹將軍”。上句說秦松,此句說漢樹。
[40]撼頓:搖倒。
[41] 東海:東部臨海的地方。白木:指白皮松。白木之廟:相傳為黃帝葬女處的天仙宮,在今河南密縣。其地栽種白皮松,故稱。
[42] 西河:西方黃河上游地區。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應劭《風俗通義》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西南)人張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種李,有患目疾者在樹蔭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處設廟祭祀。
[43] 北陸:泛指北方地區。陸,高平地區。以楊葉為關:以“楊葉”為關卡之名。
[44]南陵:南方丘陵地區。一說指安徽南陵縣。梅根作冶:據說當地以梅樹根作冶煉金時用的燃料,日久習稱其地為“梅根冶”。
[45]小山:西漢淮南王劉安。叢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隱士》有“桂樹叢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
[46] 扶風:郡名。在今陜西涇陽縣。長松:高松。晉劉琨《扶風歌》:“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系馬長松下,發鞍高岳頭?!?br>[47] 豈獨:難道只有。臨:看。細柳:細柳城。漢文帝時周亞夫屯軍處。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南。
[48] 落:停息。桃林:桃林寨。在今河南靈寶以西、潼關以東地區?!渡袝の涑伞罚褐芪渫鯗缟毯?,“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贝硕涑星八木鋿|有白水、西有桑樹、北有楊柳、南有梅樹而來,大意說,以樹木命名的地方,又豈止是史書上記載的細柳營、桃林塞?
[49]若乃:至于。
[50] 飄零:飄泊,流落。
[51] 拔本:與下句之“傷根”,指拔掉樹根,損傷樹根。垂淚:與下句之“瀝血”均指大樹因受到損傷而痛哭流涕?!度龂尽の褐尽の涞奂o》注引《曹瞞傳》:曹操命花匠移植梨樹,“掘之,根傷盡出血?!?br>[52] 入:放入。此句說把干空心的樹木投入火中。
[53] 膏:指樹脂。此句說樹脂常從斷節處流出。
[54]橫:橫放。攲:音奇qi,傾斜。
[55]頓:倒下。
[56] 文:樹木花紋。圍:兩臂合抱的圓周長。百圍:形容樹干粗大。冰碎:像冰一樣被敲碎。
[57]理:紋理。尋:長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樹木高大。瓦裂:像瓦一樣被擊裂。
[58]癭(音嬰ying)、瘤:樹木枝干上隆起似腫瘤的部分。
[59]藏:指在樹上的蟲子。穿:咬穿。抱:環繞。指整天環繞樹木飛行的飛鳥。穴:作動詞用,作窩。
[60]木魅:樹妖。睗(音是shi)睒(音陜shan):目光閃爍的樣子。亦作“睒睗”。
[61]山精:山妖。妖孽:危害,擾亂。
[62] 況復:何況。風云:喻局勢。感:感奮,振奮。意謂國家再無復興之望。語出《后漢書·二十八將論》:“中興二十八將,咸能感會風云,奮其智勇,稱為佐命。”
[63] 羈旅:客居。
[64]采葛:完成使命。《詩經·王風·采葛》本是男女的愛情詩,漢鄭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庾信是出使北朝時被迫留下的,他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65]食薇:薇是野豌豆。相傳商臣伯夷、叔齊在武王伐紂滅商后,隱居首陽山,恥食周粟,采薇而食。后知薇亦周之草木,不再采食,餓死山中。以上借古人故事說自身的思想與經歷。
[66] 沉淪:淪落。窮:阻塞不通。窮巷:為平民百姓住處。
[67] 蕪:叢生雜草。沒:埋沒,遮掩。荊扉:柴門。
[68] 搖落:喻衰老。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br>[69] 彌:更加。嗟:嘆息。
[70]《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撰。
[71] “木葉落,長年悲”句:引自《淮南子·說山訓》,原文為“桑葉落而長年悲也”。
[72] 斯:此。
[73] 乃:于是。
[74]建章:西漢宮殿名,漢武帝時修建。三月火:指東漢建武二年時被焚。語用《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引兵“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75] 槎:音茶cha,木筏。晉張華《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來不失期?!贝司涫钦f,建章宮被焚燒時,灰燼在萬里黃河中漂流,有如浮槎。
[76] 金谷:金谷園。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晉石崇所筑。園中有清泉,遍植竹柏,樹木十分繁茂。
[77]河陽:在今河南孟縣西。晉潘岳任河陽令時,全縣到處都種桃樹。這二句是說,黃河里漂流的灰燼,都是昔日的綠樹紅花。
[78] 桓大司馬:指東晉桓溫,簡文帝時任大司馬。
[79]依依:繁盛貌,又指楊柳隨風飄揚,似有眷戀之意。漢南:漢水之南。
[80]凄愴(音創 chuang):凄慘,悲傷。江潭:江水深處。此指江漢一帶。
[81] 堪:忍受。《晉書·桓溫傳》載,桓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年輕時“所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卑矗忠姟妒勒f新語·言語》篇。[1]
作品譯文
殷仲文氣度風流,學識淵博,名聲傳遍海內。因為世道變異,時代更替,他不得不離開京城改作東陽太守。因此常精神恍惚憂愁不樂,望著院子里的槐樹嘆息說:“這棵樹曾婆娑多姿,現在卻沒有一點生機了!”
至于白鹿塞耐寒的松樹,藏有樹精青牛的文梓,根系龐大,遍布山崖內外。桂樹為什么而枯死?梧桐又為什么半生半死?過去從河東、河南、河內這些地方移植,從廣大遙遠的田地遷徙。雖然花開在建始殿前,在睢陽園中結果。樹聲中含有嶰谷竹聲的情韻,聲調合于黃帝“云門”樂曲的律呂之音。帶領幼雛的鳳凰曾來聚集,比翼雙飛的鴛鴦常來巢居。內心深處像陸機那樣,渴望在故鄉臨風的亭上一聽鶴鳴,現在卻只能飄落異地對著明月峽聽猿聲長嘯。
有的樹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塊隆起肥大,曲里拐彎,形狀有的像熊虎回頭顧盼,有的像魚龍起伏游戲,隆起的樹節像群山相連,木紋橫看像水池里泛起的波紋。靈巧的木匠驚奇地觀看,有名的魯班也驚訝得目瞪口呆。粗坯雕刻剛就緒,再用曲刀、圓鑿精雕細刻:削出魚、龍密鱗,鏟出龜、鼈硬甲,刮出麒麟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層層像彩紋密布的織絲,片片有如真實的花朵。而被砍削的樹林,卻草木紛披,籠罩在煙靄云霞中,狼籍散亂。
至于松梓、古度、平仲、君遷這些樹木,也曾茂盛勁健,覆蓋百畝,斜砍后繼續發芽抽枝,千年不死。秦時有泰山松被封五大夫職銜,漢代有將軍獨坐大樹之下。它們現在也無不埋沒于青苔,覆蓋上寄生菌類,無不被飛鳥剝啄蛀蟲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葉低垂,有的在風雨中搖撼顛躓。東方大海邊有白松廟,西方河源處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楊葉”命名的城關,南方有用“梅根”稱呼的冶煉場。淮南小山曾有詠桂的辭賦留于后人,晉代劉琨寫下“系馬長松”的佳句。又何止是見于記載的細柳營、桃林塞呢?
至于山河險阻,道路隔絕,飄零異地,離別故鄉。樹被拔出根莖淚水垂落,損傷本根就滴瀝鮮血?;馃胄鄻涞目仗帲瑯渲魈?,枝節斷裂。橫亙在山洞口的斜臥軀干,偃仰在山腰上的軀干中段折曲。紋理斜曲干粗百圍者也如堅冰破碎,紋理正直高達千尋的也如屋瓦破裂。背負樹癭如長著贅瘤,被蛀穿的樹心成了鳥的巢穴。樹怪木精睒眼灼灼,山鬼妖孽暗中出沒。
況且我遭遇國家衰亡,羈居異邦不歸。不能吟詠思人深切的“采葛”詩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齊的食薇不辱?沉淪在窮街陋巷之中,埋沒在荊木院門之內,既傷心樹木凋零,更嘆息人生易老?!痘茨献印氛f:“樹葉飄落,老人生悲。”就是說這個意思呀!
于是有歌辭說:“建章宮三月大火之后,殘骸如筏在黃河上漂流萬里。那些灰燼,不是金谷園的樹木,就是河陽縣的花果。”大司馬桓溫聽后感嘆道:“過去在漢水之南種下的柳樹,曾經枝條飄拂依依相惜;今天卻看到它枝葉搖落凋零,江邊一片凄清傷神的景象。樹尚且如此,又何況人呢?”[1]
藝術特色
《枯樹賦》是庾信后期詩賦的名篇之一。庾信前期仕梁,西魏破梁時,正出使西魏,后被強留下來;歷仕西魏和北周。由于他曾親經侯景之亂和西魏破梁、國破家亡的巨變,親見黎民百姓在戰火中顛沛流離、哀哀無告的慘象,所以他后期的作品,一變仕梁時期詩賦輕艷奇巧的風格,而多抒發亡國之痛、鄉關之思、羈旅之恨和人事維艱、人生多難的情懷,勁健蒼涼,憂深憤激。唐代詩人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說:“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又說他“暮年詩賦動江關”,正是對他后期作品所作的高度評價。作者眼界寬廣、思路開闊,把宮廷、山野、水邊、山上的樹,名貴的、普通的樹都寫到了,又把和樹有關的典故、以樹命名的地方,也都寫了出來。庾信善用形象、夸張的語言,鮮明的對比,成功地描寫出了各種樹木原有的勃勃生機與繁茂雄奇的姿態,以及樹木受到的種種摧殘和因為摧殘而搖落變衰的慘狀,使人讀后很自然地對樹木所受到的摧殘產生不平,感到惋惜。[1]
作品賞析
《枯樹賦》借東晉名士殷仲文起興,有兩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經歷與庾信有相似之處,所以雖是歷史人物,卻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場。其次,殷仲文對枯樹的慨嘆,沈痛而雋永,是早已載入《世說新語》的佳話。以此發端,既顯得自然平易,又為全篇奠定了悲涼的抒情基調。
接下來的“至如”一段,吃緊之處在于“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這一疑問。這里既有同類的反襯,更有今昔的對比,而關鍵在于后者。通過北方貞松、文梓的郁勃生機,自然引發出對桂樹、梧桐的蕭瑟枯萎的惋惜和疑問。當桂樹、梧桐從原產地移植到帝王之鄉,皇宮苑囿時,可謂備極尊寵:“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它們發出的聲音如上古樂曲,引來鳳凰鴛鴦等象征吉祥的禽鳥。盡管備極榮華,在它們的意識中,始終不能忘卻故鄉,風朝月夕,不免悲吟。心靈的折磨,使嘉樹失去了生機。
后皇嘉樹如此,惡木又當如何?《莊子》曾兩次以惡木為寓言,宣明其無用無為的哲學。據說那些長在路邊的樹,就是因為“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保ā度碎g世》篇)惠施攻擊莊子也是比之以大木:“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同“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樹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途,匠者不顧?!保ā跺羞b游》篇)莊子的哲學這里姑且拋開不論,庾信筆下,連這樣無用的樹木也不能自我保全,難逃被鏟削劈斫的命運。它們不能為建筑材料,卻被他人當作賞心悅目的玩物。為了這個目的,它們被剝去樹皮(“平鱗鏟甲”),削去旁枝(“落角摧牙”),木屑飛濺,宛如生命的剝落,雖然有了碎錦真花的面目,卻不復從前的生機。低賤的惡木也有生命,而人類的砍削又何異于屠殺!砍伐過后,只留下一地狼藉。草樹散亂,煙霞無色。
在洞悉了嘉樹與惡木都必然朽落的命運之后,庾信將眼光投向更遼遠廣闊之處,去書寫樹木的歷史與空間。
樹木蔭蔽著人類,所以人類的歷史也留下了樹的印痕?!吧野夙暎稏ㄇ辍?,不知有多少故事: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樹為大夫,后漢馮異有“大樹將軍”之號:傳說中,有白木之廟,枯桑之社;地理圖標出了楊葉、梅根的字樣;文學領域更有淮南小山叢桂留人的深情、兩晉之交劉琨長松系馬的豪邁,又豈止是由于戰爭而著稱的細柳營、桃林塞這幾個名詞呢?但年代既遠,它們也都掩埋在歷史的角落,“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頓于風煙”,冷落凄清,生意蕭索。
但世間萬般悲苦,莫過于生離和死別;死別則死者長已矣,生離卻是漫延剝蝕,一生無法痊愈的傷口。所以“山河阻絕”一段,血淚縱橫,火殛膏流,殘毀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筆下最驚心動魄的景象。意象詭怪可怖,寫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韻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卻又無比壓抑的感受。
“況復”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變為自言。激烈之后漸歸于平靜,但平靜并非淡泊,而是對命運的承受,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忍受?!帮L云不感”以下六句,對個人經歷做了簡短的概括后,以“既傷搖落,彌嗟變衰”八字總結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賦的提要。末尾的兩闋短歌,雋永深長,至情至痛,再三誦 之,低徊不已。
全篇的“文眼”,即陸機所說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盡矣”四字。人至暮年,死亡的陰影無時不在,而早年國破身辱,生活流離的經歷,更會加劇心靈的折磨,無材補天而只能淪為玩物的惡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寫照。所以賦中流露出悲傷到絕望的的情調,不是偶然的。我們可以說這種情調是不理智甚至偏執的,但若設身處地,就能理解,并進而同情、欣賞這種無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傳說,天鵝臨終時發出的鳴聲最美也最凄厲,《枯樹賦》就是庾信的天鵝之歌。
毛澤東吟《枯樹賦》:毛岸英的不幸犧牲,極大地震撼了毛澤東的心靈。他是一位領袖,也是一位感情極其豐富的父親。當彭德懷內疚地對他談起沒有照料好毛岸英時,他久久地沉默著,一支支抽著煙,抬頭凝望窗外那已經蕭條的柳枝,輕輕地念叨著《枯樹賦》:“昔年移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1]
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學家。庾信早年曾任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陪同太子蕭綱(梁簡文帝)等寫作一些綺艷的詩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御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554年(元帝承圣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
庾信被強留于長安,永別江南,內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離顛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創作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沒有擺脫“宮體詩”的影響,迄今被傳誦的詩賦,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這些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詩歌代表作有《擬詠懷》27首,雖模擬阮籍,實則全是感嘆自己的身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后的詩歌蒼勁沉郁,和他經歷戰亂及對北方景物有較深的感受有關,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盧記室從軍》。他的一些小詩寫得親切動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師三絕》、《重別周尚書二首》等,都很著名。
庾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并不亞于詩歌,他的抒情小賦如《枯樹賦》、《竹杖賦》、《小園賦》和《傷心賦》等,都是傳誦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賦》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家,他的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征,其文章多為應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學意味。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代屠隆本為最早?!对鲇喫膸旌喢髂夸洏俗ⅰ分v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還有朱曰藩刊本,僅六卷,有詩無文。此外還有明代張溥所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稱《庾開府集》。庾信集較早的注釋本是清代吳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2]
2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心()目
賞心悅目【拼音】:shǎng xīn yuè mù【釋義】: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境鎏帯浚呼斞浮豆适滦戮帯げ赊薄罚骸皟扇说缴侥_下一看,只見新葉嫩碧,土地金黃,野草開著些紅紅白白的小花,真是連看看也賞心悅目?!薄纠洹浚簭挠未峡v目四望;西子湖春風送暖;碧波蕩漾;長堤綴綠;群山圍翠;真是賞心悅目。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表示驚訝的古文詞語
古文里一般都是單音節詞表示現在雙音節詞的意思。表示結束,消失的:已、止、終、盡、沒、既、絕、窮、卻、卒別的想不起來了。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驚心動魄相近的成語
1 驚魂動魄 2 驚群動眾 3 驚師動眾 4 驚天動地魂飛魄散
驚魂未定
膽戰心驚
驚恐萬狀觸目驚心、
毛骨悚然、
膽戰心驚
請哦!
心驚肉跳
失魂落魄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有個成語叫什么骨驚心?
怵目驚心
看見某種嚴重情況,心里感到震驚。
觸目驚心
看見某種嚴重情況,心里感到震驚。
動魄驚心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驚心悼膽
悼:戰栗。形容恐懼到極點。
驚心動魄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吊膽驚心
猶言吊膽提心。
駭目驚心
使人見到非常震驚。
驚心悲魄
指使人心中震動和悲哀。
驚心慘目
眼見之后內心震動,感到悲慘。
驚心褫魄
形容十分恐懼。同“驚心喪魄”。
驚心怵目
指看到后內心感到震驚。同“驚心駭矚”。
驚心吊膽
形容十分害怕或擔心。
驚心吊魄
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同“驚心動魄”。
驚心奪目
指內心震動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驚心駭目
指看到后內心感到震驚。同“驚心駭矚”。
驚心駭神
指內心感到十分震驚。
驚心駭矚
指看到后內心感到震驚。
驚心裂膽
指內心十分震驚、恐懼。同“驚心破膽”。
驚心破膽
指內心十分震驚、恐懼。
驚心喪魄
形容十分恐懼。亦作“驚心褫魄”。
驚心眩目
震動人心,耀人眼目。
眩目驚心
使人眼花心驚。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和驚心動魂的意識相近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驚心動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出 處】 南朝·梁·鐘嶸《詩品》上卷。和“驚心動魄”相近的四字詞語有: 眩目驚心 觸目驚心 怵目驚心 膽驚心顫 膽驚心戰 吊膽驚心 動魄驚心 駭目驚心 驚魂動魄 驚心褫魄 驚心駭矚 驚心悼膽 驚心慘目 驚心破膽 驚心眩目 驚心裂膽 驚心奪目 驚心吊膽 驚心喪魄 驚心怵目 驚心悲魄 驚心駭目 驚心吊魄 驚心駭神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目()心 這是一個詞語
觸目驚心 chù mù jīng xīn 怵目驚心 chù mù jīng xīn 觸目傷心 chù mù shāng xīn 悅目賞心 yuè mù shǎng xīn 劌目怵心 guì mù chù xīn 悅目娛心 yuè mù yú xīn 眩目驚心 xuàn mù jīng xīn 觸目慟心 chù mù tòng xīn 駭目驚心 hài mù jīng xīn 觸目經心 chù mù jīng xīn 觸目儆心 chù mù jǐng xīn 劌目鉥心 guì mù shù xīn 觸目崩心 chù mù bēng xīn 觸目警心 chù mù jǐng xīn 駭目振心 hài mù zhèn xīn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1. 什么什么驚什么的成語
什么什么驚什么的成語 :
一鳴驚人、
貌不驚人、
觸目驚心、
打草驚蛇、
翩若驚鴻、
游云驚龍、
矯若驚龍、
憤風驚浪、
拍案驚奇、
走蚓驚蛇、
望洋驚嘆、
打鴨驚鴛鴦、
語不驚人、
自相驚擾、
打鴨驚鴛、
動魄驚心、
妙語驚人、
飛鳥驚蛇_成語解釋
【拼音】:fēi niǎo jīng shé
【釋義】: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出處】:《法書苑》:“唐時一僧釋亞樓善草書,曾自題一聯:‘飛鳥入林,驚蛇入草?!眱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12. ()目()心 這是一個詞語
觸目驚心 chù mù jīng xīn 怵目驚心 chù mù jīng xīn 觸目傷心 chù mù shāng xīn 悅目賞心 yuè mù shǎng xīn 劌目怵心 guì mù chù xīn 悅目娛心 yuè mù yú xīn 眩目驚心 xuàn mù jīng xīn 觸目慟心 chù mù tòng xīn 駭目驚心 hài mù jīng xīn 觸目經心 chù mù jīng xīn 觸目儆心 chù mù jǐng xīn 劌目鉥心 guì mù shù xīn 觸目崩心 chù mù bēng xīn 觸目警心 chù mù jǐng xīn 駭目振心 hài mù zhèn xīn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3. 驚的成語有哪些
匕鬯不驚 匕:羹匙;鬯:古時用郁金草釀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廟祭祀不受驚憂,形容法紀嚴明,無所驚擾
邊塵不驚 邊:邊境;驚:震動。比喻邊境安定無戰事
怵目驚心 驚:震驚??匆娛聭B嚴重,心里感到震驚
觸目驚心 觸目:眼睛看到;驚:震驚??匆娔撤N嚴重情況而內心震驚。形容事態嚴重,引起震動
耽驚受怕 擔受驚嚇
膽顫心驚 顫:發抖。形容非常害怕
大吃一驚 形容對發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驚才風逸 指驚人的才華像風飄逸
驚惶失措 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
驚魂動魄 形容十分恐懼
驚喜交集 交集:交錯在一起。又吃驚,又高興
寵辱不驚 寵:寵愛。受寵受辱都不在呼。指不因個人得失而動心。
寵辱若驚 無論受寵、受辱,心里都要振動。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
打草驚蛇 原比喻懲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打鴨驚鴛鴦 比喻打甲驚乙。也比喻株連無罪的人。
大驚失色 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
大驚小怪 形容對沒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過分驚訝。
擔驚受怕 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膽戰心驚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動魄驚心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飛鳥驚蛇 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狗吠不驚 吠:狗叫聲。狗偶爾的叫聲不會引起驚慌。形容社會太平安定。
急驚風撞著慢郎中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醫生。比喻緩慢的行動趕不上緊急的需要。
雞犬不驚 形容行軍紀律嚴明,連雞狗都沒有受到驚動。也指平安無事。
矯若驚龍 矯:矯健。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驚鴻艷影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
驚天動地 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驚恐萬狀 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驚濤駭浪 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驚慌失措 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
驚心悼膽 悼:戰栗。形容恐懼到極點。
驚蛇入草 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驚弓之鳥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驚師動眾 比喻驚動很多人來做一件事。
驚猿脫兔 如受驚的猿猴、脫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驚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驚或害怕而面色蒼白。驚恐得改變了神色。形容十分吃驚。
驚恐失色 害怕得臉都變了色。
驚喜若狂 形容又驚又喜,難以自持。
驚世駭俗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驚駭。
驚喜欲狂 既驚又喜,高興得都要發瘋了。形容喜出望外,過于興奮的情壯。
驚魂未定 指受驚后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驚心動魄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翩若驚鴻 比喻美女的體態輕盈。
肉跳心驚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膳碌氖?,十分害怕不安。
石破天驚 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受寵若驚 寵:寵愛。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心驚膽戰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心驚肉跳 形容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
相驚伯有 伯有:春秋時鄭國大夫良霄的字,相傳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一鳴驚人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語不驚人 語:言語,也指文句。語句平淡,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
一座皆驚 在座的人都感到驚奇。
游云驚龍 形容書法精妙。
自相驚憂 自己人互相驚動擾亂,造成不安。
驚心奪目 指內心震動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見慣不驚 〖解釋〗經常看到,習以為常。
神色不驚 〖解釋〗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被寵若驚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頓覺吃驚不安。
吃驚受怕 受驚駭。
打草蛇驚 見“打草驚蛇”。
打鴨驚鴛 見“打鴨驚鴛鴦”。
擔驚受恐 見“擔驚忍怕”。
膽喪魂驚 同“膽裂魂飛”。
吊膽驚心 猶言吊膽提心。
動地驚天 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凍浦魚驚 指晉王祥臥冰求鯉事?!稌x書·王祥傳》:“王祥字休征,瑯邪臨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后因以“凍浦魚驚”為孝親之典。
憤風驚浪 狂風駭浪。
狗吠之驚 謂小驚憂。
鬼哭神驚 形容極度驚恐。
駭浪驚濤 駭:使驚怕;濤:大波浪。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駭目驚心 使人見到非常震驚。
鶴怨猿驚 形容對官場厭倦,有意歸隱的心情。
魂驚膽顫 形容驚恐萬分。
魂驚膽落 形容驚恐萬分。
魂驚魄落 形容極度驚恐。
魂驚魄惕 形容十分震驚。
雞犬無驚 見“雞犬不驚”。
驚才絕艷 見“驚才絕艷”。
驚采絕艷 謂文采驚人,辭藻華美。
驚耳駭目 耳聞目見后內心震驚。
驚風駭浪 喻使世俗震動、極不尋常。
驚風怒濤 喻生活中的艱辛險惡。
驚皇失措 同“驚惶失措”。
驚慌失色 見“驚惶失色”。
驚惶萬狀 驚惶:害怕;萬狀:各種樣子,表示程度極深。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驚惶無措 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幺辦才好。
驚慌無措 同“驚惶失措”。
驚魂奪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驚魂落魄 同“驚魂喪魄”。
驚魂喪魄 形容十分恐懼。
驚魂攝魄 見“驚魂奪魄”。
驚魂失魄 同“驚魂喪魄”。
驚見駭聞 見“驚耳駭目”。
驚起梁塵 《太平御覽》卷五七二引漢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梁塵。”后因以“驚起梁塵”形容歌聲高妙動人。
驚群動眾 見“驚師動眾”。
驚肉生髀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于表劉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
驚神破膽 形容極其恐懼。
驚神泣鬼 形容震動很大,十分感人。
驚世駭目 謂使世人見而驚奇。
驚世絕俗 謂卓絕特異,使世人震動。
驚世震俗 見“驚世駭俗”。
驚濤巨浪 同“驚濤駭浪”。
驚濤怒浪 同“驚濤駭浪”。
驚天地,泣鬼神 使天地為之震驚,使鬼神為之哭泣。
驚喜交加 兩種事物同時出現或同時加在一個人身上,又驚又喜。
驚弦之鳥 見“驚弓之鳥”。
驚心悲魄 謂使人心中震動和悲哀。
驚心慘目 眼見之后內心震動,感到悲慘。
驚心褫魄 見“驚心喪魄”。
驚心怵目 同“驚心駭矚”。
驚心吊膽 形容十分害怕或擔心。
驚心吊魄 見“驚心動魄”。
驚心駭目 同“驚心駭矚”。
驚心駭神 謂內心感到十分震驚。
驚心駭矚 謂看到后內心感到震驚。
驚心裂膽 見“驚心破膽”。
驚心破膽 謂內心十分震驚、恐懼。
驚心喪魄 亦作“驚心褫魄”。形容十分恐懼。
驚心眩目 震動人心,耀人眼目。
驚愚駭俗 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驚。
狼顧麕驚 比喻驚恐萬狀。
雷驚電繞 雷鳴電閃。比喻落筆如飛的筆畫。
鸞跂鴻驚 比喻書法筆勢飛舉之態。
妙語驚人 妙語:有深意或動聽的語言。絕妙動聽的語言令人吃驚。
鳥驚鼠竄 見“鳥駭鼠竄”。
鳥驚魚駭 像鳥、魚那種受驚的樣子。
鳥驚魚潰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鳥驚魚散 見“鳥散魚潰”。
拍案驚奇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明末凌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鵲反鸞驚 同“鵲返鸞回”。
失驚打怪 形容神色慌張或動作忙亂。也指大驚小怪。
失驚倒怪 猶失驚打怪。驚恐;慌張。
天驚石破 形容巨響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驚。
聞寵若驚 猶言受寵若驚。
心驚膽顫 見“心驚膽戰”。
心驚膽寒 同“心驚膽戰”。
心驚膽裂 同“心驚膽戰”。
心驚膽落 同“心驚膽戰”。
心驚肉戰 見“心驚肉跳”。
躭驚受怕 猶言擔受驚嚇。
眩目驚心 使人眼花心驚。
一坐皆驚 見“一坐盡驚”。
一坐盡驚 謂滿座皆驚服。
魚驚鳥散 見“魚潰鳥散”。
猿驚鶴怨 猿猴驚恐,鶴哀怨。形容凄涼悲哀的氣氛。多指因戰亂,人死于戰場而造成的。亦作“猿悲鶴怨”、“鶴怒猿啼”。
自相驚擾 自己人互相驚動,引起騷亂
匕鬯無驚 〖解釋〗形容法紀嚴明,無所驚擾。同“匕鬯不驚”。
擔驚忍怕 〖解釋〗擔心害怕。指常處在驚嚇、恐懼之中。
驚惶失色 〖解釋〗驚慌之極而面目變色。
肉顫心驚 〖解釋〗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膳碌氖拢趾ε虏话?。同“肉跳心驚”。
肉跳神驚 〖解釋〗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膳碌氖拢趾ε虏话?。同“肉跳心驚”。
虛驚一場
半夜敲門不吃驚 比喻沒有做過什么虧心的事,心里很踏實
半夜敲門心不驚 比喻沒有做過什么虧心的事,心里很踏實
又驚又喜 既驚訝又高興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4. 含有驚心的成語
驚心動魄、 觸目驚心、 膽戰心驚、 膽顫心驚、 驚心眩目、 心驚膽裂、 膽驚心戰、 驚心悼膽、 膽喪心驚、 驚心慘目、 膽驚心顫、 動魄驚心、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5. 什么什么驚什么的成語
什么什么驚什么的成語 :
一鳴驚人、
貌不驚人、
觸目驚心、
打草驚蛇、
翩若驚鴻、
游云驚龍、
矯若驚龍、
憤風驚浪、
拍案驚奇、
走蚓驚蛇、
望洋驚嘆、
打鴨驚鴛鴦、
語不驚人、
自相驚擾、
打鴨驚鴛、
動魄驚心、
妙語驚人、
飛鳥驚蛇_成語解釋
【拼音】:fēi niǎo jīng shé
【釋義】: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出處】:《法書苑》:“唐時一僧釋亞樓善草書,曾自題一聯:‘飛鳥入林,驚蛇入草?!眱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