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而行”「相輔而行」
成語“相輔而行”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相輔而行成語讀音:xiāng fǔ ér xíng
成語簡拼:XFEX
成語注音:ㄒ一ㄤ ㄈㄨˇ ㄦˊ ㄒ一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相輔相成
成語出處:明·張岱《歷書眼序》:“諏日者與推命者必相輔而行,而后兩者之說始得無蔽?!惫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互相協助進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成語用法:相輔而行作謂語;指互相配合。
成語造句:孫中山《心理建設》第六章:“與革命之建設,必相輔而行,猶人之兩足,鳥之雙翼也。”
英文翻譯:go forward by helping each other
日文翻譯:助けあって行く
成語“相輔而行”的擴展資料
1. “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是什么意思?“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意思是美培養的教育,需要與智的培養相輔相成,以此實現到達對品德的培養。
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
相關名言
作者 名言
蔡元培 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蔡元培 所謂健全的人格,內分四育,即:(一)體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瓕W校教育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故處處要使學生自動。
蔡元培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們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人去應用的,……教育是要個性與群性平均發達的。
蔡元培 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蔡元培 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于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于同學共處一堂,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遵義相助,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茍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已雖現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
蔡元培 對于學生的希望: 一、自己尊重自己。 二、化孤獨為共同。 三、對自己學問能力的切實了解。 四、有計劃的運動。
蔡元培 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 。
蔡元培 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 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損,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酪云胀ㄐ灾剩粡陀腥宋抑P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關系。
蔡元培 美者,循超逸之快感,為普遍之斷定,無鵠的而有則,無概念而必然者也。
蔡元培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或曰,非困苦其身體,則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謂困苦者,乃鍛煉之謂,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蔡元培、黃炎培 各級教育,應于訓練上一律勵行勞動化,使青年心理上確立尊重職業之基礎,且使獲得較正確之人生觀。公益成語:gyjslw.com
2. 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是什么意思
美培養的教育,需要與智的培養相輔相成,以此實現到達對品德的培養。公益成語:gyjslw.com
3. 翻譯“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向人請教與自己努力學習,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啊。公益成語:gyjslw.com
4. 相鋪相成是什么意思
相鋪相成是 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公益成語:gyjslw.com
5. 精品中國象棋殘局相輔而行
江湖牌局第179局相輔而行,此局是黑勝.
局面如下:
?1. 車七進九 將4進1
? 2. 車七平三 將4進1
? 3. 兵五平六 將4平5
? 4. 車三退七 象9進7
? 5. 兵六平五 將5平4
? 6. 相五退三 卒4進1
? 7. 帥五進一 車9進8
? 8. 帥五進一 車9退5
? 9. 兵五平四 車9平6
?10. 帥五退一 車6平5
?11. 車三平五 車5進4
?12. 帥五進一 馬2退4
?13. 帥五退一 卒2平3
?14. 馬八退九 馬4退3
?15. 帥五平四 馬3退5
?16. 馬九進七 卒8平7
?17. 馬七退八 將4退1
?18. 馬八退七 卒7平6
?19. 馬七進五 馬5進7
?20. 帥四平五 卒6進1
?21. 馬五進七 將4進1
?22. 馬七進八 將4退1
?23. 馬八退七 將4進1
?24. 馬七退五 將4退1
?25. 馬五進四 士5進6
?26. 相三進五 卒6平5
(黑勝)公益成語:gyjslw.com
6. 與 辭行的行意思相近的成語
自己找吧
成語 解釋
坐言起行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論必須切實可行,后比喻說了就做。
恣意妄行 〖解釋〗恣意:任意,隨意;妄行:胡作非為。隨心所欲,胡作非為。
自行其是 自己認為對的就做,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字里行間 指文章的某種思想感情沒有直接說出而是通過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來。
卓爾獨行 謂超越眾人,不隨俗浮沉。
晝夜兼行 〖解釋〗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趕路。亦作“晝夜兼程”。
晝伏夜行 伏:躲藏;行:趕路。白天躲藏,夜間趕路。指為避免被敵人發現所采取的秘密活動。
肘行膝步 匍匐前行,表示虔誠或哀戚。
智圓行方 圓:圓滿,周全;方:端正,不茍且。知識要廣博周備,行事要方正不茍。
窒礙難行 窒:阻塞不通。阻礙太多,難以實行。
志美行厲 志向高遠,又能砥礪操行。
志潔行芳 〖解釋〗志向高潔,品行端正。
志堅行苦 行:行為。指意志堅定,行為刻苦。
直情徑行 徑:直;行:從事。憑著自己的意思徑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直道而行 比喻辦事公正。
知易行難 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正視繩行 謂言行正直。
照功行賞 〖解釋〗按照功勞大小給予不同獎賞。
擇善而行 謂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造次行事 匆忙做事
云行雨施 施:施布。比喻廣泛施行恩澤。
云行雨洽 〖解釋〗比喻廣施恩澤。
元戎啟行 謂大軍出發。語本《詩·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啟行?!?br>禹行舜趨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楊倞注:“但宗圣人之威儀而已矣?!痹^僅模仿圣賢之外表而不注意內在的品德修養。后亦用以形容舉止循規蹈距。
與時偕行 〖解釋〗變通趨時。
魚尾雁行 謂兵輪行進之隊列,一輪居中為首,其它輪船按人字形兩旁依次排列,狀如魚尾,又如雁陣。
魚貫雁行 比喻連續而進,猶如魚群相接,雁陣行進。
魚貫而行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跟一個單行前進。
余食贅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疣。比喻遭人討厭的東西。
幼學壯行 幼時勤于學習,壯年施展報負。
有文無行 雖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有口無行 有虛言而無德行。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
庸言庸行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淫言诐行 謂不正當的言行。
淫心匿行 謂思想邪亂、行為不正。
陰服微行 微行:帝王、官吏隱藏自己身份改裝出行。舊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裝,隱瞞自己的身份進行民訪。
因公行私 見“因公假私”。
疑行無成 疑:懷疑,猶豫。行動猶豫疑慮,就不能成功。
衣繡晝行 晝:白天。穿了錦繡衣服在白晝行走。比喻在本鄉作官,或富貴后回到故鄉。
衣繡夜行 衣:穿。繡:錦繡。穿著精美鮮艷的錦繡衣服夜間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貴以后不為人知。亦作“衣錦夜游”、“衣錦夜行”。
衣食住行 泛指穿衣、吃飯、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衣錦晝行 〖解釋〗穿了錦繡衣裳在白天出行。舊時形容在本鄉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鄉,榮耀異常。同“衣繡晝行”。
衣錦夜行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夜里穿著錦繡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顯示榮華富貴。
一意孤行 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一言一行 每句話,每個行動。
一行作吏 一經做了官。
一目五行 猶一目十行。
一目數行 猶一目十行。
一目十行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
一朝在手,便把令來行 一旦掌了,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一百二十行 〖解釋〗猶三百六十行。指各種行業。
夜行被繡 謂身穿錦繡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顯貴不為人所知。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偃武行文 同“偃武修文”。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解釋〗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解釋〗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言揚行舉 根據德行和名聲來選擇人才。
言行一致 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
言行信果 見“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相詭 詭:違反,違背。說的和做的相違背。指言行不一。
言行相顧 謂言行不互相矛盾。
言行相副 見“言行相符”。
言行相符 說的和做的相符合。
言行相悖 說話和行動不一致,互相矛盾
言行若一 見“言行抱一”。
言行計從 同“言聽計從”。
言行不一 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言行不符 〖解釋〗說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言行不貳 猶言言行一致。
言行抱一 猶言言行一致。
言信行直 指言語信實,行為正直。
言信行果 見“言必信,行必果?!?br>言文行遠 言辭有文采,才能傳播遠方或影響后世。
言聽行從 謂說話、做事有人聽從。形容威望很高。
言聽事行 謂說話能聽從,事情能執行。
言聽計行 同“言聽計從”。
言清行濁 言辭高潔,行為卑污。
言寡尤,行寡悔 指說話做事很少犯錯誤。
言芳行潔 謂言行高潔。
言方行圓 謂言論正直而行為圓滑。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解釋〗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言多傷行 話多易出問題,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損害。
言從計行 見“言行計從”。
言不及行 謂言行不一。
言不顧行 說話與行事不相符合。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煙視媚行 煙視:微視;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樣子。
鴨行鵝步 步:走。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比喻步行緩慢。
鴨步鵝行 鴨和鵝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遲緩搖晃的樣子。
尋行逐隊 猶言成群結隊。形容眾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隊。
尋行數墨 尋行:一行行地讀;數墨:一字字地讀。指只會誦讀文句,而不能理解義理。也指在文字上下功夫。
秀出班行 秀出:高出,引伸為才能出眾,優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輩。才能優秀,超出同輩。
修身潔行 修養品性,保持潔白的德行。
行蹤無定 〖解釋〗行蹤:行動的蹤跡。指在各處來往出沒,沒有固定處所。
行濁言清 說得好聽而行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行住坐臥 指一舉一動。
行之有效 之:代詞,它,指辦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實行起來有成效。指某種方法或措施已經實行過,證明很有效用。
行針步線 比喻設計劃策。
行者讓路 行走的人相互讓路。謂大家都謙遜有禮。
行云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行遠自邇 自:從;邇:近。走遠路必須要從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一步步前進。
行遠升高 《書·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薄抖Y記·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遠升高”比喻為學由淺入深,逐步提高。
行有余力 謂做好正常工作以后,還有可用的精力。
行易知難 孫中山的認識論命題,與古代流傳下來的“知易行難”學說相對。也稱知難行易。
行行蛇蚓 形容字體如蛇蚓盤繞,難以辨認。
行行出狀元 狀元:第一名。指本行中的杰出人才。
行香掛牌 學政到省后例行的儀式。行香:到孔丘廟燒香。掛牌:出牌公告考試地點、日期等。
行崄僥幸 見“行險徼幸”。
行險徼幸 謂冒險行事以求利。語出《禮記·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br>行俠好義 謂講義氣,肯舍己助人。
行同能偶 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行同狗彘 舊時指人無恥,行為和豬狗一樣。
行同狗豨 豨:豬。人的行為丑惡,如同豬狗一樣。形容人的行為卑鄙惡劣到了極點。亦作“行如禽獸”、“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行思坐憶 〖解釋〗走著坐著都在想。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
行思坐想 謂不停地思考。
行思坐籌 見“行思坐想”。
行師動眾 謂指揮大軍作戰。
行尸走肉 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行尸走骨 見“行尸走肉”。
行色怱怱 見“行色匆匆”。
行色匆匆 行色:出發前后的神態。行走或出發前后的神態舉止急急忙忙的樣子。
行若無事 行:行動,辦事;若:好象。指人在緊急關頭,態度鎮定,毫不慌亂。有時也指對壞人壞事聽之任之,滿不在乎。
行若狗彘 指人無恥,行為像豬狗一樣。
行眠立盹 形容極度疲倦無精神。
行將就木 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行間字里 謂文章的字句中間。
行奸賣俏 謂恣淫行邪,弄姿作態。
行家里手 里手:內行人。指精通這種業務的人。
行己有恥 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
行合趨同 行為志趣相同。
行號巷哭 行:路;號:大聲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們極度悲哀。
行號臥泣 行走或躺臥時都在號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極。
行古志今 按古道行事,為當今服務。謂時異勢遷,不可食而不化。
行動坐臥 泛指人的舉止和風度。
行成于思 品德的養成在于能思考。
行藏用舍 行:做,實行。藏;退隱。用:任用。舍:不用。
行步如飛 走路的步子輕快如飛。亦作“行步如風”、“行疾如飛”、“行走如飛”。
行不逾方 謂行動不逾越法度。
行不由徑 徑:小路,引伸為邪路。從來不走邪路。比喻行動正大光明。
行不勝衣 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體力衰弱。
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險的地方。
行不茍合 謂做事有主見,不隨便附和別人。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解釋〗表示自己是個硬漢,對別人毫無隱瞞。
行不副言 謂言行不一。
行不貳過 謂犯過的錯誤不再犯。語出《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行不得也哥哥 鷓鴣叫聲的擬意,表示行路艱難。
行不從徑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為學走捷徑。
行兵布陣 行兵:出兵。帶兵出征和布置戰斗陣勢。泛指軍事指揮之術。亦作“行兵列陣”。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星行夜歸 天沒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來。
星行電征 像流星閃電。比喻行動非常迅速。
信步而行 〖解釋〗信:隨意。無目的地隨意行走。
斜行橫陣 指飛行的雁陣。大雁飛行時或為“人”字形,或為“一”字形,故稱。
挾主行令 挾持君主,發布命令。參見“挾天子以令諸侯”。
曉行夜住 見“曉行夜宿”。
曉行夜宿 曉行:天明上路;夜宿:傍晚歇宿。形容旅途奔波勞苦。
響遏行云 遏:阻止;行云:飄動的云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云霄,連浮動著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相機行事 相:察看;機:機會。觀察時機,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相機行事 相:察看;機:機會。觀察時機,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相輔而行 互相協助進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先行后聞 猶先斬后奏。
喜行于色 高興顯現在臉上
膝語蛇行 跪著說話,伏地而行。極言其畏服。
膝行肘步 膝蓋和胳膊肘著地行走;匍匐而行。形容地位卑下,不敢與別人平起平坐。
膝行蒲伏 伏地爬行。
膝行匍伏 見“膝行蒲伏”。
膝行而前 〖解釋〗跪著用膝蓋向前移動。形容敬畏恭謹之極。
五行俱下 謂讀書敏捷神速。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五行八作 泛指各行各業。
無脛而行 脛:小腿。沒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著推行,能迅速傳播。
我行我素 素:平素,向來。不管人家怎樣說,仍舊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蝸行牛步 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文行出處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文人無行 喜歡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微服私行 微服:平民服裝。私行:秘密出行。舊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裝秘密到民間探訪民情或疑難重案。
威重令行 勢大,有令必行。
危言危行 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托公行私 〖解釋〗猶言假公濟私。假借公家的名義,謀取私人的利益。
讬公行私 猶言假公濟私。
聽其言而觀其行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天行時氣 行:流行;時:季節,氣候;氣:疫氣,疾病。因氣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天馬行空 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替天行道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里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群眾的口號。
特立獨行 特:獨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潔,不同流俗。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解釋〗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滔天罪行 滔天:漫天。比喻罪惡極大。
索隱行怪 索:探索;隱:隱暗的事;行:從事;怪:怪事。求索隱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隱逸的地方,行為怪異,以求名聲。
隨行逐隊 指跟著大家一道行動。
隨行就市 謂按市場行情行事。
溯水行舟 逆水行船。
素隱行怪 隱:隱暗的事;行:從事;怪:怪事。求索隱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隱逸的地方,行為怪異,以求名聲。
肆意橫行 〖解釋〗肆意:任意殘殺或迫害。橫行:仗勢作惡,蠻橫兇暴。隨心所欲地為非作歹。亦作“肆虐橫行”。
肆行無忌 肆:放肆。忌:顧忌。任意胡作非為,一點顧忌沒有。
肆虐橫行 〖解釋〗肆虐:任意殘殺或迫害。橫行:仗勢作惡,蠻橫兇暴。隨心所欲地為非作歹。
順水行舟 同“順水推船”。公益成語:gyjslw.com
7. 解釋“藝友制”及其原因
一、藝友制簡介 藝友制源于陶行知。藝就是教學藝術,友就是朋友,學生與有經驗的老師交朋友,在實踐中學習當老師,邊干邊學。凡用朋友之道探討教學藝術便是藝友制,藝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學合一。用葉圣陶老先生的話就是:“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學。大家共教共學共做才是真正的藝友制,惟獨藝友制才是徹底的教學做合一?!薄 《?、實行藝友制的原因: 葉圣陶老先生是這樣解釋的: 一是由于感覺現行師范教育之缺憾,二是由于感覺各種行業施行藝徒制之實效?,F行師范教育將學理與實習分為二事,簡直是以大書呆子教小書呆子,所出的人才和普通中學不相上下。國內少數優良小學全憑天才做臺柱,至于師范教育的貢獻還是微乎其微。大多數受過師范訓練的人,至今辦不出一個令人佩服的學校,豈不是大可嘆息的事嗎?我們再看看木匠徒弟所做的桌椅,裁縫徒弟所做的衣服,漆匠徒弟所做的牌匾,不由人要覺得十分慚愧了。藝友制便是這種嘆息慚愧的土壤里面發生出來的一根嫩苗。現在中國職業界是一個不好的趨勢,這趨勢便是以仿效學校為榮。所以有汽車學校,理發學校,洗衣學校,這種學校那種學校,不一而足。誰知道一染上學校氣,便是失敗之母。公益成語:gyjslw.com
8. 《與極浦書》原文內容及翻譯是什么?
《與極浦書》
【唐】司空圖
【原文】
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毕笸庵?,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譚哉?然題紀之作,目擊可圖,體勢自別,不可廢也。
愚近有《虞鄉縣樓》及《柏梯》二篇,誠非平生所得者。然“官路好禽聲,軒車駐晚程”,即虞鄉入境可見也。又“南樓山色秀,北路邑偏清”,假令作者復生,亦當以著題見許。其《柏梯》之作,大抵亦然。
【注釋】
極浦:汪極,字極浦?;罩蒽h(今安徽)人,司空圖的友人。戴容州:指中唐詩人戴叔倫(732-789),字幼公,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市)人。曾任容管(容州管內)經略使,故稱戴容州。藍田日暖,良玉生煙:藍田(今陜西)產美玉,在陽光照耀下,遠望煙嵐繚繞,近視則無,故曰“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詩歌作品在表面的境象和景物描寫之外還含蘊著多重的境象。譚:同談。題紀之作:指紀實題詠的詩歌作品。目擊可圖:意謂眼前事物可以看得很清楚。體勢自別,不可廢也:意謂對于眼見之各種不同的事物景物應該分別用不同的體式,不可偏廢。愚:自謙之詞?!队萼l縣樓》及《柏梯》二篇:司空圖所作的兩首詩,全篇已佚。下引“官路好禽聲,軒車駐晚程”和“南樓山色秀,北路邑偏清”兩聯均是《虞鄉縣樓》詩中之句。著題:猶謂切題。見許:猶言見稱,得到稱贊。
【譯文】
戴叔倫說:“詩人筆下的景物,就如同藍田的美玉,被陽光照耀,而煙嵐繚繞,但是那纏繞的煙嵐只可遠望,不可近觀。”“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難道是可以輕易談說做到的嗎?然而紀實題詠的作品,眼前的各種實景實事,清晰可見,(要描寫它們)體式上自當有所分別,不可以廢棄。
我最近寫了《虞鄉縣樓》和《柏梯》兩首詩,實在不是我平生得意之作。然而“官路好禽聲,軒車駐晚程”兩句,卻是剛一入虞鄉就可見到的。又“南樓山色秀,北路邑偏清”,假設即使以前著名的作者復生,能夠看到這兩句,也會夸贊其切題。至于《柏梯》這篇作品,大抵也是如此的。
【拓展】
司空圖在《與極浦書》中指出:“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這里前后兩個“象”,兩個“景”的涵義是不同的,第一個“象”,第一個“景”是指客觀事物,自然風景;而后一個“象”,后一個“景”是指藝術形象,也就早成熟于作家的頭腦中,表現于成功的作品中,再現于讀者心目中的“意象”。司空圖還把從“意”、“象”到“意象”的思維規律,概括為“思與境偕”、“萬取一收”,也比較準確地揭示了創作過程中主觀、客觀辯證統一的關系,以及集中概括、想象、抽象互相補充,相輔而行的思維規律。司空圖在《詩品》等著作中對于“意象說”的發展,以及在《與李生論詩書》等文章中,對于“韻味說”的闡述,可以說是他的詩歌理論的精華所在。《詩品》對“韻味”雖未直接論及,而其精神實質卻是完全一致的。
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 。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懿宗朝時曾被召為殿中侍御史。
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度圃姟肥赵娙?。公益成語:gyjslw.com
9. 相輔相成是什么意思???
指兩件事物互相補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相輔相成?[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
【解釋】:輔:輔助。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出自】:明·張岱《歷書眼序》:“諏日者與推命者必相輔而行”
【譯文】:訊日前與算命的人必定相輔相成地進行。
擴展資料
相輔相成近義詞
一、相得益彰?[ xiāng dé yì zhāng ]?
【解釋】:相得:互相配合、映襯;益:更加;彰:顯著。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出自】: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彰)?!?br>【譯文】:君臣協力,集思廣益,才能將雙方的長處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二、珠聯璧合?[ zhū lián bì hé ]?
【解釋】:璧: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珍珠聯串在一起,美玉結合在一塊。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結合在一起。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br>【譯文】:日月像是合在一起的璧玉,五顆星星就像連起來的珍珠一樣。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