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負荊請罪」相似的成語故事
“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干。就封他為“上卿”(相當于后來的宰相)。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負荊請罪的古文和解釋
1、原文: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br>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br>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弊湎嗯c歡,為刎頸之交。
2、譯文: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br>這話被廉頗聽到,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3、白話故事
澠池會結束以后,由于藺相如勞苦功高,為趙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br>并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毕嗳缏牭胶?,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愿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后。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他命車夫把車駕到路中,絲毫不給藺相如空隙,藺相如卻掉轉車子回避。
于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
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
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
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后面?!?br>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擴展資料:
1、負荊請罪背景-完璧歸趙:
趙國有一塊美玉,叫“何氏璧”。秦王聽說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趙國說想用城池換璧。秦王素來貪婪,趙王知道他只是想將何氏璧騙到手,但忌憚秦國的強大也不敢直接拒絕,以免惹起戰端。
正當他為難的時候,藺相如站了出來并聲稱自己有辦法——要么換回城池,要么將何氏璧完整地帶回趙國。到了秦國,秦王果然只對璧感興趣,對讓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
并在一次會面時想以武力奪璧,藺相如誓死不從,他抓著何氏璧準備撞墻來威脅秦王: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換璧;
要么他就撞墻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還會因背信棄義而遭人唾罵!秦王雖愛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換,就值得讓藺相如帶著何氏璧返回了趙國。
2、藺相如簡介
藺相如,生卒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3、廉頗簡介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國四大名將”。
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于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國軍隊。
長平之戰后,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并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戰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壽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負荊請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完璧歸趙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的譯文
一、譯文: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時為趙國將軍的廉頗率領趙軍征討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晉升為上卿,從此他以英勇善戰聞名于諸侯各國。藺相如,趙國人,他是趙國的宦官首領繆賢家的門客。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送來一封書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同大將軍廉頗以及諸大臣們商量:如果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騙;如果不給他,又恐怕秦國來攻打。尚未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尋找一個能到秦國去回復的使者,也未能找到。
宦官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繆賢回答說:“微臣曾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去,我的門客相如勸阻我不要去,問我說:‘您怎么會了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從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情愿跟您交個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br>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于趙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F在您是從趙國逃亡到燕國去,燕國懼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也許僥幸被赦免?!悸爮牧怂囊庖姡笸跻查_恩赦免了為臣。為臣私下認為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可以出使?!?br>于是趙王立即召見,問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請求交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它。”趙王說:“得了我的寶璧,不給我城邑,怎么辦?”相如說:“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衡量一下兩種對策,寧可答應它,使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br>趙王說:“誰可以前往?”相如說:“大王如果無人可派,臣愿捧護寶璧前往出使。城邑歸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趙國,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趙王于是就派遣藺相如帶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臺上接見藺相如,相如捧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寶璧傳著給妻妾和左右侍從看,左右都高呼萬歲。相如看出秦王沒有用城邑抵償趙國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說:“璧上有個小斑點,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把璧交給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幾步靠在柱子上,怒發沖冠,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寶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全體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倚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得到寶璧,說給我們城邑恐怕不可能?!套h的結果是不想把寶璧給秦國。但是我認為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騙,更何況是大國之間呢!
況且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就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是不應該的。于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寶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為什么要這樣呢?是尊重大國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來到貴國,大王卻在一般的臺觀上接見我,禮節十分傲慢;得到寶璧后,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樣來戲弄我。我觀察大王沒有給趙王十五城的誠意,所以我又取回寶璧。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寶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寶璧,斜視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寶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如此,并召來有司查看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給趙國。
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用欺詐手段假裝給趙國城邑,實際上趙國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懼怕貴國,不敢不奉獻出來。趙王送璧之前,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賓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璧。”
秦王估量,畢竟不可能強力奪取,于是就答應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背約不給城邑,便派他的隨從穿上粗麻布衣服,懷中藏好寶璧,從小路逃出,把寶璧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賓的大典禮,宴請趙國使者藺相如。相如來到后,對秦王說:“秦國從穆公以來的二十余位君主,從沒有一個是能切實遵守信約的。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所以派人帶著寶璧回去,已從小路回到趙國了。
況且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即就會把璧送來。如今憑著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讓給趙國,趙國哪里敢留下寶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應該被誅殺的,我愿意接受湯鑊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從長計議此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覷,發出苦笑之聲。侍從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機說:“如今殺了相如,終歸還是得不到寶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趙國,趙王難道會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最終還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見了相如,大禮完后讓他回了國。
相如回國后,趙王認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賢大夫,出使諸侯國,能做到不辱使命,于是封相如為上大夫。此后秦國并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也始終不給秦國寶璧。
此后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殺死兩萬人。
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想在西河外的澠池與趙王進行一次友好會見。趙王害怕秦國,打算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壁w王于是前去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和趙王訣別說:“大王此行,估計路程和會談結束,再加上返回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十天。
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您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的妄想?!壁w王答應了,便去澠池與秦王會見。秦王飲到酒興正濃時,說:“我私下里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您奏瑟一曲!”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令趙王彈瑟?!碧A相如上前說:“趙王私下里聽說秦王擅長秦地土樂,請讓我給秦王捧上盆,來相互為樂?!?br>秦王發怒,不答應。這時藺相如向前進獻瓦缻,并跪下請秦王演奏。秦王不肯擊缻,藺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如果我自殺,脖頸里的血可以濺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從們想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睜圓雙眼大聲斥罵他們,侍從們都嚇得倒退。
因此秦王很不高興,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頭來招呼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鼻貒拇蟪紓冋f:“請你們用趙國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獻禮?!碧A相如也說:“請你們用秦國的咸陽向趙王獻禮。”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也未能壓倒趙王。趙國也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因而秦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會結束以后回到趙國,由于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作為趙國的將軍,我有攻戰城池作戰曠野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來就出身卑賤,我感到羞恥,無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揚言說:“我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br>藺相如聽到這話后,不愿意和廉頗相會。每到上朝時,藺相如常常聲稱有病,不愿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后。沒過多久,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藺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
于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向藺相如抗議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頗傳出壞話,而您卻害怕躲避著他,膽怯得也太過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有出息,請讓我們辭去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眾人都說:“廉將軍比不上秦王?!碧A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
如今我們倆相斗,就如同兩猛虎爭斗一般,勢必不能同時生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而將個人的私怨擱在后面罷了!”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鞭,由賓客引領,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 倍私K于相互交歡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二、原文:《負荊請罪》出自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卷八十一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背紡钠溆?,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br>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蓖踉唬骸叭∥徼担挥栉页?,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蓖踉唬骸罢l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
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鼻赝跖c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壁w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br>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壁w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鼻赝跖辉S。
于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碧A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鼻赝蹙咕?,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毙栽唬骸拔乙娤嗳?,必辱之?!毕嗳缏劊豢吓c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碧A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嗳缤⑦持?,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绷H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本文節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為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等人的合傳。這是原傳的第一大部分。列傳,古代紀傳體史書中的一種體例,用來記敘帝王、諸侯以外的歷史人物的事跡。
二、鑒賞
《廉頗藺相如列傳》生動刻畫了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趙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嘆服?!∽プ∪宋锾卣?,人物形象凸現紙上。司馬遷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進行極力渲染。如在對事跡頗豐的藺相如這一形象進行處理時,便抓住“智勇”這一特征為核心展開描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負荊請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廉頗藺相如列傳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原文的時代
負荊請罪的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回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笔纠何医裉貋韺べt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近義詞:引咎自責反義詞:興師問罪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于賠禮道歉的場合。 負:背,背著。(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有刺。荊條長而柔韌,可以編制筐、籃、籬笆等。) 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讓對方原諒。(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中文名
負荊請罪
外文名
Carrying Vitex request to forgive
發生時代
戰國時代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發生地
河北省邯鄲市回車巷
來 源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關人物
廉頗、藺相如
相關典故
將相和
拼 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引 用
蘇教六年級上冊《語文》5課
引 用
謝教五年級下冊《語文》推薦
意 思
主動認錯、道歉,給自己責罰。
目錄
1 成語釋義
? 近義詞
? 反義詞
? 歇后語
? 歷史典故
? 故事梗概
? 白話故事
? 古文出處
? 主要人物
2 小學課文
3 廉頗
4 藺相如
成語釋義
用法
袒:裸露;荊:荊條;刎頸之交:誓同生死的好友
1.連動式;2.作謂語、定語;3.用于賠禮道歉的場合
示例
將相和,國家興。將相不和,國家敗!
近義詞
幡然悔悟、引咎自責、肉袒負荊
反義詞
死不悔改、一意孤行、興師問罪
歇后語
丈夫賠禮 ——負荊請罪
歷史典故
故事梗概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負荊請罪的圖片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白話故事
澠池會結束以后,由于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并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毕嗳缏牭胶螅豢虾退鄷?。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愿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后。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
于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毕嗳缯f:“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后面?!?br>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古文出處
廉頗圖
廉頗者,趙邯鄲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邯鄲,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邯鄲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紡钠溆?,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br>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藺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壁w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蓖跏阼?。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h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逕道亡,歸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庭,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趙邯鄲,拔石城。明 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壁w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蓖踉S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壁w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弊笥矣邢嗳纾嗳鐝埬窟持笥医悦?。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毕嗳缏?,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碧A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嗳缤⑦持?,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將殺奢。奢因說曰:“君于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②,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于天下邪?”平原君以為賢,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秦伐韓,軍于閼與。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庇终贅烦硕鴨栄?,樂乘對如廉頗言。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兵去邯鄲約三十里,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鼻剀娷娢浒参鳎剀姽脑肜毡?,武安屋瓦盡振。軍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趙奢立斬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增壘。秦間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壁w奢既已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軍壘成,秦人聞之,悉甲而至。軍士許歷請以軍事諫,趙奢曰:“內之?!痹S歷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趙奢曰:“請受令。”許歷曰:“ ” 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歷為國尉。趙奢于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后四年,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壁w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④。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壁w王不聽,遂將之。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奔袄▽⑿校淠干蠒杂谕踉唬骸袄ú豢墒箤??!蓖踉唬骸昂我裕俊睂υ唬骸笆兼缕涓?,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④,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
自邯鄲圍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謀,曰“趙壯者盡于長平,其孤未壯”,舉兵擊趙。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于鄗,殺栗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復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趙使廉頗伐魏之繁陽,拔之。
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其明 年,趙乃以李牧為將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于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于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壁w王以為老,遂不召。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绷H卒死以壽春。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以備匈奴。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毙倥咳耄榛鹬?,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歲余,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
廉頗像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余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煖大破燕軍,殺劇辛。后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于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于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罷司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擊趙,打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關于負荊請罪的小故事 100字左右 急! ! !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疤A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墒巧滔嗳鐓s說:“我哪里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涂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好像多了一點額)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什么意思?
《史記·廉頗 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后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 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后用“負荊請罪”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出 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的來源
戰國時代,趙惠文王因藺相如外交有功,拜藺相如為上卿,官位比廉頗大將高。廉頗因此心中不快,覺得藺相如只是巧舌如簧,并沒有做實質性的貢獻,他揚言要當面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后,便處處留意,避讓廉頗,甚至上朝時假稱有病。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望見廉頗的車子迎面而來,急忙叫手下人把車趕到小巷里避開。藺相如的下人覺得藺相如膽小怕事,很是不屑與氣憤,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強橫的秦國今天之所以不敢對我們趙國輕易用兵,只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如果我和廉將軍兩人不能和睦相處,互相攻擊,像老虎一樣相斗,結果必定有一虎受傷,秦國就會趁機侵略趙國。為了國家安定,天下太平,我躲著廉頗大將軍實上策”?此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廉頗十分慚愧。于是脫掉上衣,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請人領到相如家請罪,并沉痛地說;“我是個粗陋淺薄之人,沒想到上卿的良苦用心。”?藺相如見廉頗態度真誠,便親自解下他背上的荊杖,請他坐下,兩人坦誠暢敘,從此誓同生死,成為至交。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的意思是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什么意思
負荊請罪的釋義: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負荊請罪讀音:[fù jīng qǐng zu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 fù jīng qǐng zuì ]
《史記·廉頗 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后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 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后用“負荊請罪”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傲H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br>例 句
只怪我們用錯了人,應當~。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面縛輿櫬?引咎自責?肉袒面縛?登門謝罪?知錯即改?肉袒負荊
反義詞
興師問罪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的荊是什么意思
負荊請罪 背上荊條請求責罰。表示真誠地認罪賠禮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的故事[不超過20字]
故事: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后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
負荊請罪:
白話譯文: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br>朝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翻譯: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
擴展資料
一、負荊請罪的反義詞:興師問罪
白話譯文:發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大鬧意見,集合一伙人去上門責問。
出處:《夢溪筆談》:“元吳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朝代:宋
作者:沈括
翻譯:吳出生在元年,做衣服帽子學禮儀音樂,下令全國,全部用外族的國書,外族的禮儀,稱自己為夏國。朝廷發動軍隊,聲討他的罪過。
二、負荊請罪的近義詞:面縛輿櫬?
白話譯文:表示不再抵抗,自請受刑。這是古代君主戰敗投降的儀式。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八回:次日,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里而降。?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翻譯:第二天,北魏軍隊大規模到來。后主率領太子諸王,等到群臣六十余人,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出了北門十里卻投降了。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負荊請罪的請是什么意思?
負:背,背著。(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有刺。荊條長而柔韌,可以編制筐、籃、籬笆等。) 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原指廉頗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后被人常用作表示真心誠意的向人道歉?!績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負荊請罪”擴展:
其他翻譯:<法>demander pardon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英文翻譯:bearing the rod and willingly taking the punishment
錯字糾正:負,不能寫作“赴”;荊,不能寫作“京”。
成語簡拼:FJQZ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反義詞:興師問罪
成語用法:負荊請罪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于賠禮道歉的場合。
俄文翻譯:явиться с повинной
成語注音:ㄈㄨˋ ㄐ一ㄥ ㄑ一ㄥˇ ㄗㄨㄟˋ
讀音糾正:荊,不能讀作“jīn”。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謎語:丈夫賠禮
日文翻譯:はらの杖(つえ)を背負(せお)って,自分の罪を深くわびる
造句: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繁體成語:負荊請辠
成語讀音:fù jīng qǐng zuì
成語解釋: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眱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引咎自責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