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言九鼎」的故事
“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釋〗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示例〗你若是家或者要人,~,那自當別論。 ★朱自清《很好》【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圍趙都邯鄲,趙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 同往。經遂曉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趙。平原君因而贊揚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見《史記·平原君列傳》。九鼎大呂,古代國家的寶器。后因以為典實,謂一句話即可產生極大的力量。 九州是中國的代稱,是眾所周知的。但是能夠將九州以及九鼎的來歷說個端詳的人卻為數不多。 據《春秋左傳》記載,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 九州指冀州(河北、山西、遼寧)、袞州(河北、河南、山東交界處)、青州(山東、遼寧一部分)、徐州(山東南部、江蘇北部)、揚州(淮河以南,東南至大海)、荊州(湖北南部、貴州、廣西)、豫州(河南、湖北北部)、梁州(陜西南部、四川、云南、貴州北部)、雍州(陜西、甘肅、新疆、青海、西藏)。 九鼎,是我國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它的鑄造工藝,標志著中國歷史已結束了荒蠻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歷史上雖有眾多有關九鼎的記載,但是,早在兩千多年前,它就不知隱身何處了。 《墨子·耕注》說:“九鼎既成,遷于三國。”三國指夏、商、周三朝。意即九鼎鑄成之后,曾經流傳了夏、商、周三個朝代。據此,我們可以推斷:九鼎在歷史上確有其物。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勢力日益強大,他野心勃勃,意欲取代周王而定天下。一日,周定王派人為他舉行歡迎之禮,典禮之中,楚王公然蔑視周王,“問鼎大小輕重”,當即將歡迎他的周王使節嚇出一身冷汗。楚王滅周的野心暴露無遺。從此,人們把爭奪政稱之為“問鼎”。 幾經滄桑,九鼎下落不明。在司馬遷的《史記》曾有記載:秦昭王五十二年,
gyjslw.com
一言九鼎的意思
意思是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起決定作用。
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
解析:鼎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九鼎是古代國家的寶器從夏開始,象征九州。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譯文:毛先生一到楚國,而使趙國重于九鼎大呂鐘名。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士兵軍士。我不敢再小看相士。
示例:你若是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
擴展資料
近義詞
1、一言為定
讀音:yī yán wéi dìng
意思是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反悔。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譯文:程嬰,我說話算數,決不反悔,你不必在多疑了。
2、一諾千金
讀音:yī nuò qiān jīn?
釋義: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br>譯文: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到季布一句承諾。gyjslw.com
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讀音:[yī yán jiǔ dǐng]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br>造句:
1.你若是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
2.你想受人尊重,就得做到一言九鼎。
3.言行一致,則一言九鼎;言行相悖,則一文不值。
4.他在政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愛戴。
5.奧巴馬現在是黑人文化的教父,一言九鼎。
近義詞:金口玉言、一字千鈞、一諾千金、一言為定、駟馬難追gyjslw.com
“一言九鼎”的“鼎”是什么意思?
鼎:.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一言九鼎
【解釋】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br>毛先生一到楚國,而使趙國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示例】你若是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言出如山、一諾千金、出言如山、一言為定、九鼎大呂、一字千鈞、片言九鼎、駟馬難追
【反義詞】人微言輕、一言難盡
擴展資料
1、一言九鼎的近義詞
一諾千金
【解釋】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得黃金上百斤,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諾。
【示例】誠信就是說話算話,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常與“出言不茍”連用
2、一言九鼎的反義詞
人微言輕
【解釋】地位低,說話不受人重視。
【出自】宋·蘇軾《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報,蓋人微言輕,理當自爾?!?br>我已經三次上奏這件事,到現在還沒有報答,因為人微言輕,理應當從你。
【示例】人微言輕的時候,要多聽,吸收一點經驗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gyjslw.com
一言九鼎這個成語的來歷
一言九鼎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起決定作用。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象征九州。毛遂,戰國時期趙國人,今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毛官營村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妒酚洝て皆袀鳌罚骸懊壬恢脸冠w重于九鼎大呂?!睉饑鴷r,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您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您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薦”出自同一個典故。平原君夸獎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gyjslw.com
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_成語解釋【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釋義】: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境鎏帯浚骸妒酚洝て皆袀鳌罚骸懊壬恢脸冠w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br>gyjslw.com
“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釋義:一句話就有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重諾、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例句:
你若是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
你想受人尊重,就得做到一言九鼎。
言行一致,則一言九鼎;言行相悖,則一文不值。
他在政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愛戴。
奧巴馬現在是黑人文化的教父,一言九鼎。gyjslw.com
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
成語解釋: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
中文發音:?yī yán jiǔ dǐng。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譯文: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呂。
成語使用: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書寫技巧:“鼎”的上部不能寫作“日”。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擴展資料:
典故說明
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就接納他。
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后,贊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分量。
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后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說話很有分量。后亦用于形容說話很有信用。gyjslw.com
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 (漢語詞匯)一言九鼎,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象征九州。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起決定作用。出自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鼻?馮桂芬 《致曾侯相書》:“執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議,甚善?!泵?,戰國時期趙國人,今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毛官營村,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
gyjslw.com
一言九鼎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起決定作用。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象征九州。
gyjslw.com
成語“一言九鼎”擴展:
成語歇后語:皇帝爺開金口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gyjslw.com
成語解釋: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
成語用法:一言九鼎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簡拼:YYJD
近義詞:一字千鈞、一言為定、金口玉言
成語謎語:最重的話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讀音:yī yán jiǔ dǐng
反義詞:人微言輕
錯字糾正:“鼎”的上部不能寫作“日”。
成語注音:一 一ㄢˊ ㄐ一ㄡˇ ㄉ一ㄥˇ
造句: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朱自清《很好》)
英文翻譯:solemn promise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