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dhpj"></form>

        成語“三足鼎立”的典故“三足鼎立”成語故事

        2023年03月09日成語故事130

        “三足鼎立”的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有關“三足鼎立”的成語解釋是什么?
        【解釋】: 象鼎的三只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三足鼎立
        【拼音】: sān zú dǐng lì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br>【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造句】:
        而中間派領導人貝魯的異軍突起也是總統大選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這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勢,雪線為5200米5300米。
        民營制造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與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經過多年的市場角逐,當前我國潤滑油市場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基本競爭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蓬勃發展,構成了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國內旅游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英文電影的片名翻譯方面,要通過加強交流、疏通信息交換梁道、取長補短等方式,打破這種三足鼎立的局面。
        再加上隸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的輸氣管理處,在國內油氣管道市場上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相互之間競爭異常激烈。
        面對巨大的建筑涂料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風險與壓力同在,國外品牌、合資品牌和國產品牌三足鼎立,競爭激烈。
        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才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
        南斯拉夫地處歐洲文明斷層帶南段,西方天主教拉丁文明、斯拉夫東正教文明和土耳其伊斯蘭文明在此三足鼎立,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造就了南斯拉夫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內在文化根源。
        現代法治社會已從過去的公法、私法二元法律結構發展為公法、私法、社會法三足鼎立的三元法律結構。社會法是一個以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為主要內容的開放式的法律體系。
        第四部分:哈特和德沃金的論戰對東西方法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是西方自然法學、分析實證法學和社會學法學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的誘因,又是后現代法學發萌的契機;對中國的法哲學及其指導下的法治建設具有重大的啟示性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正式頒布與實施,結束了我國合同法領域《經濟合同法》 、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足鼎立是哪三個國家?
        是指東漢末年由曹丕建立的魏國,劉備建立的蜀國,孫建立的吳國。
        1、魏國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之一,后世史家多稱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稱作“后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并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2、蜀國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云、貴,西達緬甸東部。
        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陜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3、吳國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于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于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擴展資料
        三分歸晉
        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奪取曹魏政,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司馬炎稱帝后開始籌備伐吳,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守襄陽與鎮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
        在264年孫皓即位后,交州(約今廣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兩年后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晉將毛炅擊敗。269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
        279年,修允部郭馬于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炎?,孫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同年晉軍率大軍南征,吳國岌岌可危。
        東吳重臣陸凱及陸抗相繼去世后,晉將羊祜提議伐吳,但遭賈充反對而作罷。279年西北之亂始平,王濬、杜預上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足鼎立 什么意思?
        【成語】:三足鼎立【讀音】:sān zú dǐng lì【釋義】:象鼎的三只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境鎏帯浚骸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澳魞衫愦嬷痔煜?,鼎足而居?!薄居梅ā浚?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近義詞】:鼎足之勢、鼎足三分【反義詞】: 不打自敗【示例】: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足鼎立是什么意思
        三足鼎立的意思是: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三足鼎立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天下三方勢力,鼎足而立,形勢讓誰也不敢先動。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近義詞】三分鼎足、鼎足之勢、鼎足三分、鼎足而立、分庭抗禮
        【反義詞】不打自敗、同心協力
        擴展資料
        1、三足鼎立的近義詞
        分庭抗禮
        【解釋】: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系。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留著吃了飯,叫他拜做老師?!?br>【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用于雙方
        2、三足鼎立的反義詞
        同心協力
        【解釋】: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自】:唐·李翱《與本使李中丞論陸巡官狀》:“我自愿漆身吞炭,嘗膽臥薪,同心協力期雪恥。”
        我資源變形改音使人不能認出自己,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一雪前恥。
        【示例】:只要我們大家同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足鼎立是什么意思?
        三足鼎立,是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sān zú dǐng lì,指象鼎的三只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如:《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br>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足鼎立的鼎的意思
        鼎,是三根立腿,兩只提耳,是用來調和各種味料的寶器。三足鼎立象鼎的三只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一般指三國時期(220—280年)時期的魏、蜀、吳三國。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三足鼎立的意思
        成語名稱:三足鼎立 成語發音:sān zú dǐng lì 成語釋義: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成語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成語 一言九鼎 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釋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示例 你若是家或者要人,~,那自當別論。(朱自清《很好》) 成語 鐘鳴鼎食 發音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解釋 鐘: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 《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里擊鐘?!碧啤ね醪峨蹰w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示例 誰知這樣~的人家兒,如今養的子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 鼎志昌盛——志:記載,記錄。指“世紀寶鼎”記載著人類社會的繁榮興旺。鼎:古代炊具。多用于青銅制成。圓形,三足兩耳,也有長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時期,漢代仍流行。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三足鼎立”擴展:

        成語簡拼:SZDL
        造句:咱們應該齊心協力地聯合搞這個項目,不應該像過去那樣三足鼎立。
        讀音糾正:足,不能讀作“zhú”。
        成語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近義詞: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注音:ㄙㄢ ㄗㄨˊ ㄉ一ㄥˇ ㄌ一ˋ
        錯字糾正:立,不能寫作“力”。
        成語讀音:sān zú dǐng lì
        反義詞:不打自敗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用法:三足鼎立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英文翻譯: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解釋: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5dyx.cn/post/11979.html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