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惡好善」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疾惡好善”的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唐太宗十分賞識敢于直言的王珪,他讓王珪評論房玄齡、李靖、魏征等人。王珪回答:在治理國事操勞方面自己不如房玄齡;文武全才、出將入相比不上李靖;諫爭方面比不上魏征,但在激濁揚清、嫉惡好善方面他要超過他們四人翻譯古文,高手進
陳曉咨擅長射箭,百發百中,人們把他看作神射手,(陳曉咨)常常自稱為“小由基”。到了他駐守荊南回到家中的時候,他的母親馮氏問他:“你掌管郡務有什么新政?’陳曉咨說:“荊南處在重要位置,白天有宴會,每次我用射箭來取樂,在坐的客人沒有不嘆服的。”他的母親說:“你的父親教你要以忠孝來為國家盡力,而今你不用心施行仁化之政,卻注于個人的射箭技藝,難道是你死去的父親的意愿嗎?”。他的母親用棍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魚配飾。
擴展資料
陳堯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狀元。景德三年(1006年),陳堯咨當了考進士的考官。陳堯咨因幫三司使劉師道的弟弟劉幾道作弊而獲罪貶官。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皇上又派陳堯咨參加閱進士考試的試卷。天禧三年,有人揭發錢惟寅對官員的考核不公正,皇上命陳堯咨參與審查錢惟寅的考核情況。
陳堯咨工書法,尤善隸書。其射技超群,曾以錢幣為的,一箭穿孔而過。其兄陳堯叟,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狀元。兩人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兄弟狀元,倍受世人稱頌。
陳堯咨卒后,朝廷加贈他太尉官銜,賜謚號’康肅’。內容來自gyjslw.com
根據多義字的不同意思組詞 疾:1、疾?。ǎ?、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
1、疾病 (頑疾)(無疾而終)(疾甚將死)(諱疾忌醫)(積勞成疾)
2、痛苦(疾苦)(痛心疾首)
3、痛恨 (疾惡如仇)
4、急速 (疾馳)(疾風勁草)
擴展資料:
1、(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大(人),從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矢能傷人,矢之去甚速,故從矢會意?!北玖x:受兵傷。泛指疾病)
2、輕微的叫疾
疾,病也?!墩f文》。段注:“析言之則病為疾加,渾言之則疾亦病也?!?br>3、泛指病
司馬子反辭以心疾?!俄n非子·十過》
4、快速;急速
奮疾而不拔。——《禮記·樂記》
5、敏捷;輕快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辖肌兜强坪蟆?br>6、急劇而猛烈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7、患病,生一般的病
寒暑不能使之疾?!盾髯印ぬ煺摗?br>8、爾無忿疾于頑?!稌ぞ悺穬热輥碜詆yjslw.com
孟子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的區別和意義
1、時代背景不同。孟子所處的時代是戰國中期,此時的社會風氣很差,孟子想要改變這種現狀,于是提出了性善論,并告訴人們人性本善。
而荀子所處的時代是戰國末期,秦統一之勢已經勢不可擋,每次伐攻都是數十萬人。看到這些,荀子有些絕望了,看清了成王敗寇的本質,社會現實趨向惡化,知道自我催眠已經不管用了。為了使人們向善,必須充分讓人們認識自身的缺點,才能心悅誠服地改正,因此他提出了性惡論。
2、根源不同。孟子認為人性善的根源不是來自人后天的習得,而是產生于先驗的良知良能。孟子所說的良知良能,一部分是人在沒有接觸社會實踐的情況下所具有的生物本能,一部分是以血親關系為基礎的仁愛關系,這就是孟子性善論賴以立論的基礎。
而荀子人性惡的根源則在于人本身具有的本能。這種本能不是通過學習得來的,不是人為促成的。但這種本能如果任其發展,不加節制,不加約束,就必然要產生爭奪、殘殺等邪惡的事情,造成社會混亂,因此他認為人性本惡。
3、對性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從一開始在性的概念的界定上,孟荀就發生了內圣與外王兩個對立的價值取向的分野?!懊献友孕陨疲酥^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是仁義理智四端。荀子言性惡,是說人生而完具的本能行為中并無禮義;道德的行為皆必待訓練方能成功。
孟子所謂性,與荀子所謂性,實非一事。在對性的界定上,孟子善意地看待人和人生,相信人能夠自我完善;荀子則以一種冷峻嚴厲的目光審視人和人生,不相信人能夠自我完善?!懊献哟砣寮业睦硐胫髁x的一翼,稍晚的荀子代表儒家的現實主義的一翼。”
4、關于修身問題的不同主張。孟子強調心性本心,荀子強調本能欲望。由此也致使二人在對待修身問題上有不同主張。孟子站在性善論的觀點上必然強調人的內心修為,他發展了孔子提出的“為仁由己”。
“仁”成為孟子學說的核心概念;而荀子力主性惡,強調外在的禮儀規范,走的是孔子“約之以禮”的路線,“禮”也就成為荀子學說的中堅術語。孟子重于心,荀子重于學。孟子主張擴充本性,主張養氣,重視發揮本心的作用,重視自我修養、自我反省的功能。
荀子主張化性起偽、改造本性,主張治氣,重視學習的作用,重視教育培養、社會約束、師長示范和個人努力的結合。
5、在性情與仁義的關系上,荀子則與孟子不同。孟子把食色和仁義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義是大體,食色是小體;仁義好比是熊掌,食色是魚。
荀子則認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惡、利欲等情緒欲望,不論“君子”“小人”都一樣。所以荀子說:“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惡”。至于仁義,則是由后天所學、所行、所為而獲得的。
意義:
孟子的“性善論”是從正面激勵人奮發向上,自覺向善的。孟子從人與動物不同的類本性人手闡述了人的本質,把人的食色之性排斥在人的本性之外,而把道德觀念、道德理性看作人的本性,從而深化了對人的本性的認識,突出了人的善良本性。
茍子的“性惡論”是從反面激勵人進取、去惡成善的。茍子強調了性偽之分,而把人之不可學、不可事、生而有之的自然本能之性定義為“性”。因為人的自然之性的質樸與粗糙,所以要加強后天的學習和改造。
擴展資料:
“性善論”典故:
《孟子·告子上》:孟子提出 “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
翻譯:孟子說:水的確無所謂向東流、西流,但是,難道也無所謂向上流、下流之分嗎?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下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向下流的。當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飛濺起來,能使它高過額頭;加壓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崗。這難道不正是水的本性嗎?形勢迫使它如此的。
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壞事,本性的改變也像這樣。從天生的性情來說,都可以使之善良,這就是我說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說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歸罪于天生的本質。
孟子對于性善論的最用力的論證,是通過人的心理活動來證明的。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通過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驗證。既然這種心理活動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據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性善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性惡論內容來自gyjslw.com
什么惡什么善成語
成語如下:嫉惡好善:嫉:憎恨;好:喜歡。憎恨壞人壞事,鼓勵好人好事。抑惡揚善:壓制壞人壞事,表揚好人好事。遏惡揚善:隱瞞缺點或過失 而宣揚其長處。隱惡揚善:隱瞞別人壞的方面,宣揚其好的方面。癉惡彰善:癉:憎恨。彰:表揚。憎恨惡的,表揚善的。疾惡好善:憎恨丑惡,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線清楚。內容來自gyjslw.com
疾惡好善的成語
疾惡好善
拼音:jí è hào shàn
出處:《新唐書·王珪傳》
典故:至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于數子有一日之長?!缎绿茣ね醌晜鳌?br>釋義:痛恨邪惡,喜悅善良。形容愛憎分明。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愛憎分明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唐太宗十分賞識敢于直言的王珪,他讓王珪評論房玄齡、李靖、魏征等人。王珪回答:在治理國事操勞方面自己不如房玄齡;文武全才、出將入相比不上李靖;諫爭方面比不上魏征,但在激濁揚清、嫉惡好善方面他要超過他們四人。
成語示例:他是一個疾惡好善的人。內容來自gyjslw.com
疾善如仇是什么意思?
漢·孔融《薦禰衡表》:“見善若驚,疾惡如仇?!?解釋. 解釋. 疾:憎恨;惡:指壞人壞事。 憎恨壞人壞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樣。內容來自gyjslw.com
善除害者祭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的意思是什么
善除害者 祭 其本,善理疾者 絕 其源。善“擅于,精通?!背骸跋コ焙Γ骸昂οx,壞人,惡人。”者:“.....的人?!奔溃骸笆钩?,使用?!北荆骸氨拘裕緛砻婺?。” 擅于除害的人,都會使用惡人的本性弱點,作為除害的最有效的手段。 一些漫畫和小說中,使用必殺時,都是用“祭”而惡人,壞人的弱點,往往都是其人性的弱點。在作惡之前的一些性格。他的本來面貌。有些時候惡人本身并不壞,壞只是他的偽裝。 善理疾者 絕 其源。擅于治病的人,都會從根源上入手。去除發病的源頭。 就第一句不好理解。啰啰嗦嗦的也沒說清楚。你大概看看。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內容來自gyjslw.com
從善如流,疾惡如仇的意思?
查83年的現代漢語詞典,從善如流解釋為: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象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自然。 其實好壞本來就無從界定,又如何說從善如流呢?每個人所認識的好和壞都不盡相同,每個人所能接受的更不同,所謂的從善如流,無非是接受自己認為的好,在別人的開導下或者自己的領悟中去完善自己認為該完善的,讓自己更接近自己所認定的完美。 過分自信就成了自大,沒辦法從別人的意見里發現有價值的東西,因為太過自信了,自己的就是最正確的,就是最好的,不斷的在標榜自己的好,自己的獨到,自己的清高,這樣的人是沒辦法做到從善如流的,說白了,還是個人的修為不夠。 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人生有境而學無境,確實很有道理。 山不會過來,那么我們就走過去好了 漢·孔融《薦禰衡表》:“見善若驚,疾惡如仇?!?解釋. 解釋. 疾:憎恨;惡:指壞人壞事。 憎恨壞人壞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樣。內容來自gyjslw.com
成語“疾惡好善”擴展: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成語用法:疾惡好善作謂語、定語;指人愛憎分明。
造句:他就是疾惡好善的性格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讀音:jí è hào shàn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新唐書·王珪傳》:“至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于數子有一日之長?!眱热輥碜詆yjslw.com
成語簡拼:JEHS
近義詞:疾惡向善
成語注音:ㄐ一ˊ ㄜˋ ㄏㄠˋ ㄕㄢˋ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繁體成語:疾惡好善
成語解釋:憎恨丑惡,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線清楚
英文翻譯:hate evil and love good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