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馬識途」相似的成語故事
“老馬識途”的成語故事: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 ♂屃x“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适鹿?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饼R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老馬識途”是什么意思?
出處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近義詞
識途老馬
駕輕就熟
輕車熟路
反義詞
乳臭未干
暗中摸索
少不更事
不知所以
例句
團中就你老馬識途,這次旅游理當由你作導游。
他對臺灣各大山脈可算是老馬識途,如有要登山,可向他請益幫忙。
一個老馬識途的車夫說,“城墻里邊就是避暑山莊。
他在這方面是老馬識途,有豐富的經驗,必然能夠勝任這個工作。
他是老馬識途,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必然能夠勝任這個工作。
他雖然年高,但老馬識途,還是可以做個顧問的。
進入森林后,他老馬識途般地帶著我們穿梭在羊腸小徑之中。
這座捷運站出口那么多,要不是老馬識途,必然迷路。
學校讓我參加英語大賽,真是老馬識途,我英語考試可是第一名啊!
父母們對我的煩惱非常了解,真是老馬識途。
不一定越老越沒用,老馬識途不是個反例嗎?
所謂老馬識途,多聽一聽前輩的意見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張先生老馬識途,跟著他走一定不會迷路。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馬識途是什么意思?
老馬識途的意思: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
老馬識途:[ lǎo mǎ shí tú ]?
詳細解釋
1. 【解釋】: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2.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
3. 【示例】:念祖以余老馬識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
4. 【近義詞】:輕車熟路 、駕輕就熟
5. 【反義詞】:少不更事、 初出茅廬
擴展資料:
造句
1、學校讓我參加英語大賽,真是老馬識途,我英語考試可是第一名啊!
2、父母們對我的煩惱非常了解,真是老馬識途。
3、這幾年,農村的變化太大了,國慶節回家時,要不是我老馬識途,一定會費一番周折。
4、通過這次黨員先進性教育,讓我感覺到自己像老馬識途,又重新回到了黨組織的懷抱。
5、師傅跟徒弟一起工作,這對師傅來說簡直如同老馬識途,但徒弟剛學沒多久也干得不錯,令師傅覺得后生可畏。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老馬識途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馬識途什么意思
老馬識途,途:路,道路。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多以“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涂”等比喻富有經驗,能為先導;用“識途(涂)馬、識途驥”等比喻富于經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馬的臉很長,鼻腔也很大,嗅覺神經細胞也多,這樣就構成了比其他動物更發達的“嗅覺雷達”。這個嗅覺雷達不僅能鑒別飼料,水質好壞,還能辨別方向,所以,馬能夠識途。
擴展資料:
老馬識途典故:
齊桓公帶領軍隊把敵人的軍隊打得四散逃奔。齊桓公取得了勝利,當他們要返回齊國時,這時他們卻迷了路。因為齊軍來的時候是春天,山青水綠,道路容易辨認。而返回去時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皚皚,山路彎曲多變。
所以,走著走著就辨不清方向了。 這時,齊桓公手下的謀士管仲說:“大王,狗、馬都有辨認道路的本領。我們挑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引路,就可以走出山谷?!?br>齊桓公立刻讓人挑選了幾匹老馬,放開韁繩,讓它們在前隨意地走,軍隊跟在馬的后邊。沒有多久,在馬的帶領下,齊國的軍隊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路。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老馬識途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馬識途什么意思?
老馬識途[lǎo mǎ shí tú][解釋]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菓菓需要你的支持,噢!記得不要點錯(⊙o⊙)哦~請最快回答的正確答案?。?br>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馬識途文言文
1、原文:
管仲、隰朋從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蹦司虻兀斓盟?。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2、譯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庇谑欠砰_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
于是挖掘山地,終于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學習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文章選自戰國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上》,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于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先敘后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后人應學習前代圣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擴展資料:
一、詞句注釋
1、管仲、隰(xí)朋:兩人都是輔佐齊桓公的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
2、從:跟隨。
3、伐:討伐,攻打。
4、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后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灤(luán)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5、往:出征。
6、反:通“返”,返回。
7、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8、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9、乃:于是。
10、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11、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馬識途故事簡介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
于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庇谑峭诰蛏降兀K于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學習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擴展資料:
老馬識途揭示道理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經驗的人求教學習,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動腦,善于發現身邊事物的規律,不了解的事應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文言文《老馬識途》膾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于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先敘后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后人應學習前代圣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老馬識途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馬識途的原文和翻譯
原文: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譯文:
春秋時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出征孤竹國,春天去,冬天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讓老馬發揮作用了?!庇谑亲寧灼ダ像R在前面走,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道路。
走在山里,隊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南, 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順著螞蟻窩向下挖就會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像管仲這樣能干、隰朋這樣聰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馬和螞蟻學習,但現在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識淺薄,卻不愿向學習聰明人的知識,不也是錯得很厲害嗎?
擴展資料:
老馬識途,途:路,道路。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成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成語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
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
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
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參考資料來源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馬識途的出處、典故、意思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br>典故: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因為持續時間長,大軍歸來時景物變化,在樹林里迷路了。管仲思索良久后對齊桓公提議,讓老馬走在前方為軍隊帶路。老馬果然沒有讓人失望,順著一個方向行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意思: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引導作用。
擴展資料
近義詞:
駕輕就熟?[ jià qīng jiù shú ] 趕著輕載的車走在熟路上。后用以比喻對事情熟悉,做起來容易。
出 處: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
反義詞:
乳臭未干?[ rǔ xiù wèi gān ]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譏諷意),有時用來表示對年輕人的輕蔑或不信任。
出 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十卷:“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并且乳臭未干;誰人來稽查得他?”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馬識途啟示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經驗的人求教學習,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動腦,善于發現身邊事物的規律,不了解的事應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老馬識途,途:路,道路。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
成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擴展資料
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語法結構:主謂式
感情色彩:褒義詞
近義詞:老驥伏櫪、老當益壯、?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老氣橫秋、老態龍鐘、不知所以、初出茅廬、乳臭未干
老驥指老去的千里馬。伏櫪指伏食馬槽。老驥伏櫪意思是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壯志,出自于曹操的《步出夏門行》。
老氣橫秋,主要用來形容青壯年,指人的神態,有暮氣沉沉、缺乏朝氣的意思。某個人老練而自負的神態,或年輕人缺乏朝氣的樣子,出自《北山移文》。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老馬識途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馬識途的典故
“老馬識途”的典故源自戰國時期韓國·韓非子《韓非子·說林上》,典故內容為:春秋時期,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終于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
“老馬識途”的典故告訴我們對于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經驗的人求教學習,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做事要動腦,善于發現身邊事物的規律,不了解的事應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老馬識途”本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F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于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擴展資料:
”老馬識途“的近義詞有:識途老馬、輕車熟路、駕輕就熟、得心應手。
1、識途老馬[shí tú lǎo mǎ]
出處:戰國時期韓國·韓非子?《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
譯文: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解釋: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2、輕車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
出處: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弊g文:就如同四匹馬駕駛著輕車走熟路,而歷史著名駕御高手王良、造父也與他不相上下啊。
解釋:趕著裝載很輕的車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3、駕輕就熟[jià qīng jiù shú]
出處:同“輕車熟路”。
解釋:趕著輕車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老馬識途”擴展:
其他翻譯:<法>un vieux cheval connaǐt la route <un homme d'expérience est un bon guide>近義詞: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成語用法:老馬識途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成語解釋: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成語簡拼:LMST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注音:ㄌㄠˇ ㄇㄚˇ ㄕˊ ㄊㄨˊ
日文翻譯:老馬(ろうば)は道を知る。経験者(けいけんしゃ)はその道に詳(くわ)しい
成語出處: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反義詞:不知所以、乳臭未干
造句:他雖然年高,但老馬識途,還是可以做個顧問的。
成語讀音:lǎo mǎ shí tú
俄文翻譯:Стáрый конь дорогу знáет.
讀音糾正:識,不能讀作“zhì”。
成語辨析:老馬識途與“識途老馬”有別:老馬識途是“原來的馬認得路”;用來比喻一種情況;可作謂語;可用作分句;“識途老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謂語或分句。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英文翻譯: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
錯字糾正:途,不能寫作“涂”。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