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聞一知十”
“聞一知十”的成語故事:
子貢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很有才干,孔子周游列國,子貢隨行,關于外交方面的事情,往往由子貢去辦。有一次,齊國準備征伐魯國,孔子想派弟子前去護衛,許多弟子紛紛自薦??鬃幼詈筮€是挑選了子貢。子貢果然不辱使命,使小小的魯國免除了一場危難,盡管如此,孔子卻認為他比顏回還差些。他問子貢:“你和顏回兩人哪一個強?”子貢答道:“我怎么能和顏回比呢?顏回聽見一分就能知十分,而我聽見了一分,只能猜到兩分?!笨鬃勇牶?,也同意子貢的話,并感嘆道:“你是不如他,而我也不如他呀!”聞一而知十前一句是什么
類似于舉一而反三成語出處《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背烧Z典故孔子有兩個得意的學生,一個叫子貢,另一個叫顏回。有一次,魯國受到齊國的武力威脅??鬃拥膶W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說齊國,想勸說他不要攻打魯國。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貢的請求。子貢不但去了齊國,還到了南方的吳國,越國、和北方的晉國。子貢“挑唆”起這幾個大國間的混戰,小小的魯國就免去了一場浩劫。雖然子貢這么能干,但孔子還是認為他比顏回要差一些。有一天,孔子故意問子貢:“你和顏回相比,到底哪個強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聞一知十,我呢,聞一知二?!笨鬃狱c頭說:“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边@段話在《論語·公冶長》中有記載。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論而知道十件,叫做“聞一知十”。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聞一知十猜一數字
聞一知十wén yī zhī shí[釋義]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語出]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盵近義] 聞一知二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舉一反三 聞一知十這句話是誰說的
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所以 舉一反三 是孔子說的。 有一天,孔子故意問子貢:“你和顏回相比,到底哪個強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聞一知十,我呢,聞一知二?!笨鬃狱c頭說:“是不如他,我同意?!边@段話在《論語·公冶長》中有記載。 所以 聞一知十 是子貢說的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聞一知十是何意·出自于哪?
“聞一知十”的意思是說,聽到一點知識就能懂得許多道理。后人常用它來形容聰明過人,能夠舉一反三。此典出自《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贝呵飼r期,孔子有兩個學生,這兩個學生都比較有才能。一個是子貢,能言善辯,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在魯、衛等國當過大官。另一個是顏回,他生活儉樸,聰明好學,有較高的道德修養。不幸的是,顏回過早地去世了,孔子為此很是悲傷。有一次,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兩個人相比,誰更好一些?”子貢回答說:“我端木賜怎么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聽到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笨鬃诱f:“確實是這樣,我同意你所說的,你是不如他。”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論語》“聞一知十”原文
原文:子謂子貢曰:“女①與回也孰愈②?”對曰:“賜也何敢望③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玻崤c女弗如也!”
【注釋】
①女:即“汝”,你。②愈:更,勝過。③望:比
【譯文】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哪一個強些?”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聽說一件事就可以類推出十件事,我聽說一件事不過類推出兩件事罷了?!笨鬃诱f:“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br>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是什么意思?
“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的意思是:能夠從一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 ? ?
出處:南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三》
原文: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
譯文:能夠運用所學,從一件事情上,說出其它類似的相同事情,凡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
朱熹通過“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告訴人們讀書要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就是把各方面的知識或道理融會貫穿起來而達到系統透徹的理解。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掌握理論體系,把握理論精髓,并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深化理解。
擴展資料
1、舉一反三
讀音:jǔ yī fǎn sān
釋義: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它的。
出處:戰國孔子弟子《論語·第七章·述而篇》“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br>譯文:我舉出一個方面,你們應該要能靈活地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反義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例句:我們學習要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聞一知十
讀音:wén yī zhī shí
釋義: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出處:戰國孔子弟子《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br>譯文:我怎么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他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
近義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反義詞:一竅不通
例句:我們班上成績優秀的同學,大多能夠聞一知十。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溫病條辨》敘中聞一知十是什么意思
即’聞一以知十’ ?! ∫馑际牵郝牭揭稽c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稖夭l辨》敘中,有一句“亡如世鮮知十之才士,以闕如為恥,不能舉一反三,惟務按圖索驥?!逼渲械摹爸笔恰奥勔灰灾钡穆哉Z。 這句話的意思是:無奈社會上缺少善于觸類旁通的有才識的醫生,—般人認為缺漏可恥,不能舉—反三,只求按照圖樣尋找好馬般地就傷寒而論傷寒。?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聞一知十”擴展: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成語注音:ㄨㄣˊ 一 ㄓ ㄕˊ
造句:許地山《玉官》:“她每是講頭解尾,聞一知十。”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近義詞:聞一知二
成語讀音:wén yī zhī shí
英文翻譯:a word to the wise is sufficient <from one learn all>
成語簡拼:WYZS
成語用法:聞一知十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其他翻譯:<拉>ab uno disce omnes
成語解釋: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