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闊”的成語「山長水闊」
成語“山長水闊”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shān cháng shuǐ kuò成語簡拼:SCSK
成語注音:ㄕㄢ ㄔㄤˊ ㄕㄨㄟˇ ㄎㄨㄛ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山長水遠、山遙水遠
成語出處:宋·晏殊《蝶戀花》詞:“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見“山長水遠”。
成語用法:山長水闊作謂語、賓語;比喻道路遙遠艱險。
英文翻譯:far away and difficult of access
成語“山長水闊”的擴展資料
1.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高水闊知何處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彩箋,這里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晏殊詞《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賞析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檻(jian四聲)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欄桿依靠著綠樹,春風在輕輕飄拂柳絲。是誰在撥弄彈奏著傷心的樂曲!一對燕子穿過珠簾雙雙飛去。滿眼看去,滿天飄拂著飄落的柳絮。紅杏正在開放,霎時,清明時又下起陣陣急雨。濃睡醒來,只聽見黃鶯亂啼,驚破了我的好夢,再也無法尋覓。
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睂懶虑锴宄?,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系,但在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蕩漾著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山長水闊知何處,一蓑煙雨任平生什么意是思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定風波·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是什么意思
想把書信寄給他,但相隔山山水水,不知寄往何處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長水遠 求辨析
山長水闊
成語,比喻道路遙遠艱險。同“山長水遠”。
【詞目】山長水闊
【讀音】shān
cháng
shuǐ
kuò
【釋義】比喻道路遙遠艱險。同“山長水遠”。
【出處】宋·晏殊《蝶戀花》詞:“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用法】作謂語、賓語;比喻道路遙遠艱險
這是成語不需要把詞拆開來翻譯,這樣會鉆牛角尖的哦。我覺得就是比喻道路崎嶇危險,簡單來說就是不好走嘛!
滿意請!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