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字師”的典故“一字師”成語故事
“一字師”的成語故事:
元朝時期,薩天錫送濬天淵入朝,有“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東一個老叟認為應將“聞”改為“看”,薩天錫問為什么要這樣改,老叟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彼_天錫俯首拜他為“一字師”一字師是什么意思?
成語資料
【成語】一字師
【注音】yīzìshī
【釋義】指訂正一字之誤讀或更換詩文中一二字者,即可為師。后來用此稱呼善改詩文的人。[1]?
【用法】作賓語;指改正一個字的老師
【結構】偏正式
【同韻詞】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春蠶抽絲、捻著鼻子、紅豆相思、聚而殲之、不得已而為之、執法無私、不了了之、挖空心思、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年代】古代
【同義】一字之師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一字師的來源典故
五代著名詩僧齊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發現有幾枝梅花已經開了,覺得開得很早,為了突出一個「早」字,便寫了一首《早梅》詩,其中有兩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他對這兩句詩很滿意,便高興地拿著這首詩去請教詩友鄭谷。鄭谷看了幾遍后評點說:「數枝梅花開已經相當繁盛了,不足以說明『早』,不如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貼切。」齊己聽了,認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鄭谷拜謝,后人便稱鄭谷為齊己的「一字師」。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文言文翻譯<一字師>
1則:就 以:把。以···為:把···當作2 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 叩地膜拜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一字師》古文翻譯
《一字師》這篇古文出自——北宋陶岳《五代史補》
翻譯:
鄭谷住在袁州。齊己于是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一首《早梅詩》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编嵐瓤戳诵χf:“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一枝好?!饼R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裝,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從此,文人間把鄭谷看作齊己的一字之師。
原文:
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惫刃υ唬骸皵抵Ψ窃缫玻蝗粢恢t佳?!饼R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
擴展資料:
1、它指訂正一字之誤讀或更換詩文中一二字者,即可為師。如今用此稱呼善改詩文的人;比喻一個人虛心學習的胸懷,即使比自己多認識一個字或了解一件事也可為自己的老師。
同時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注意每一個字句的精心推敲與琢磨,才能讓句子更加生動傳神,很多好的文章是由好的自字句結合起來的。
2、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岳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塔祖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齊己的一生經歷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個朝代。
3、陶岳,北宋官吏,著作家,字舜咨,永州祁陽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官太常博士,尚書職方員外郎,后出為郡守。歷官四十余年,有廉潔名。曾為端州(今肇慶)知府,當地老百姓稱說,歷任刺史、知府不索取硯石的,只有包拯、陶岳兩個人。
據《宋史·藝術志》載,陶岳著有《五代史補》5卷,《零陵總記》15卷,《荊湖近事》10卷,《陶康州文集》18卷,《陶陵州集》及《貨泉錄》。
4、《五代史補》,北宋陶岳著。五卷。采五代十國遺事,於大中祥符五年(1012)成書。作者陶岳,字介立,一云字舜咨。宋永州祁陽人。岳曾為密州幕,又歷端、賓等五州郡守,為官有清名。所著除《五代史補》,另有《荊湘近事》十卷、《貨泉錄》一卷、《零陵總記》十五卷。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一字師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一字師的典故
“一字師”的典故,源于宋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亦見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補》及宋人魏慶之的《詩人玉屑》。他們記載的都是同一個故事:唐代詩人鄭谷的詩文寫得非常好,尤其《鷓鴣詩》寫得更是超群出眾。因此,人們稱他為“鄭鷓鴣”。他的朋友齊已是個和尚,也很喜歡寫詩著文。有一次,齊已帶了自己寫好的一首《早梅》詩前去請教鄭谷,當鄭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妥,經過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改來改去還覺不形象,最后認為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能體現出梅花的早開來。齊已聽了以后非常佩服鄭谷的匠心獨運,深深地向鄭谷表示謝意。當時寫詩作文的人,都佩服鄭谷把齊已的詩只改換了一個字,就使整首詩顯得確切生動,于是“人以鄭谷為一字師”。后來,人們就用“一字師”指代那些為人改正一個字而使全篇文章生輝者,后也泛指詩文的改正者。
且不論我國古代文學史上這類佳話多得數不勝數,就是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這類“一字師”的故事也是很多的。
20 世紀30 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寫了一首贊揚某小學的詩:“有個學校真奇怪,大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生在?!庇袀€才八九歲的女學生卻提出:“既然大孩能自動,難道小孩就不能自動嗎?大孩能教小孩,小孩就不能教大孩嗎?我看應該改為‘小孩自動教小孩’。”陶行知驚喜不已,當即把詩中“大”字改為 “小”字。事后,陶行知逢人便夸:“這個小孩可真是我的‘一字之師’??!”
1942 年,郭沫若同志的話劇《屈原》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的山城重慶公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郭老并不滿足,他精益求精,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著劇本。一次,他在后臺和扮演嬋娟的張瑞芳談到第五幕第一場嬋娟斥責宋玉的一段臺詞——“宋玉,我特別的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郭老總覺得這句話不夠味,打算在“沒有骨氣的”下邊再加上“無恥的”三個字。當時扮演釣者的張逸先正在旁邊化妝,他說:“‘你是’不如改成‘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那就夠味了?!惫下犃舜笫軉l,以為改得非常恰當。他不僅照改了,而且還認真地思考了一下,兩種句子為什么會有那樣強弱的不同。他終于弄明白了:“你是什么”只是單獨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含義,有時或許是“不是”。而“你這什么”卻是堅決的判斷。郭老由此得到啟示,在后來寫作《水牛贊》時,也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一字師是什么意思,一字師的漢語解釋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釋義】它指訂正一字之誤讀或更換詩文中一二字者,即可為師。如今用此稱呼善改詩文的人;比喻一個人虛心學習的胸懷,即使比自己多認識一個字或了解一件事也可為自己的老師。[1] 【用法】作賓語;改正一個字的老師【結構】偏正式成語故事1.唐朝詩僧齊己作了一首《早梅》詩,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的句子。鄭谷說,“數枝”不能突出“早”字,不如改為“一枝”好。齊己嘆服。當時讀書人稱鄭谷是齊己的“一字師”。2.元朝時期,薩天錫送濬天淵入朝,有“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東一個老叟認為應將“聞”改為“看”,薩天錫問為什么要這樣改,老叟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彼_天錫俯首拜他為“一字師”。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求文言文《一字師》翻譯
有個名叫李相的官員在讀《春秋》的時候,經常把叔孫婼的“婼”字讀錯了。一個長期在他身邊伺候的侍從,聽他把這個字讀錯,就皺了眉頭。李相就問這個侍從:”你讀過這本書嗎?“侍從回答:”是的?!袄钕嘤謫枺骸拔颐看巫x到這里,你就會臉色不好,這是什么原因呢?”侍從婉轉地回答:“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吹’字音,這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所以對自己不滿意?!崩钕嘁宦牐朗亲约鹤x音有誤,連忙說:“哦,那一定是我讀錯了,而不是你錯了,我是照著書上注文讀的,而你是有老師教過的,你肯定是對的?!苯涍^核查,發現書上的注文果真不對。 李相連忙站起來,讓他接受自己的禮遇,把他奉為“一字之師”。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一字師原文 譯文
原文: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惫刃υ唬骸皵抵Ψ窃缫?,不若一枝則佳?!饼R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 注 釋: ①鄭谷:唐朝詩人。②齊己:唐朝和尚,善詩。③謁焉:拜見他。④瞿然:驚訝的樣子。⑤兼:提起。⑥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內衣合稱三衣。⑦士林:讀書人之中。 譯文: 鄭谷住在袁州,齊己于是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一首《早梅詩》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编嵐瓤戳诵χf:“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一枝好?!饼R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裝,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從此,文人間把鄭谷看作齊己的一字之師。樹枝’并不能表示早,改為’一枝’ 可以更好地表現出早春“早”的特點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一字師的意思是什么?
指修改作品關鍵字句使質量升華的有水平的人。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一字師文言文翻譯
【原文】:一字師
鄭谷①在袁州,齊己②因攜所為詩往謁焉③。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惫刃υ唬骸啊當抵Α窃缫?,不若‘一枝’則佳?!饼R己矍然④,不覺兼⑤三衣⑥叩地⑦膜拜⑧。自是⑨士林⑩以谷為齊已“一字之師”。(選自《五代史補》〕
【注釋】:
①鄭谷:唐朝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
②齊己:唐朝詩僧,本姓胡,名得生。
③謁焉:拜見他。謁,拜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焉:他,代鄭谷。
④矍(jué)然:驚訝的樣子
⑤兼:提起,整理。
⑥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內衣三種法衣合稱三衣,指衣服。
⑦叩地:頭觸地。
⑧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表示及其恭敬的行禮方式。
⑨自是:從此。
⑩士林:舊時稱讀書人叫學士;士林,即指眾多讀書人。
【譯文】:鄭谷住在袁州,于是齊己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一首《早梅》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编嵐瓤戳诵χf:“‘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一枝’更好。”齊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起三衣,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從這以后,讀書人把鄭谷看作齊己的一字之師。
擴展資料
故事1
大居守李相讀《春秋》,把叔孫婼的“婼”(chuò綽)字誤讀為“ruò”字音。每天讀一卷,一個小吏在旁邊侍候,常有不高興的神色。李相奇怪地問他:“你經常讀這書!”回答:“是的”?!盀槭裁绰犚娢易x到這里就神色沮喪?”
小吏拜了一拜說:“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ruò’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崩钕嘁宦?,說:“不對。我沒老師教我讀,是照著書上注文讀的,肯定是我錯了,不是你錯了?!苯涍^核查,發現書上的注文果真不對。小吏委婉曲折地做了解釋。李相很慚愧,拜小吏為師,叫“一字師”。
故事2
高適,字達夫,德州蓨(今河北景縣)人,也是唐代的杰出詩人。早年久留邊疆,熟悉軍事生活,所作多邊塞詩。其詩大多意境雄渾,情調蒼涼,間有清麗俊秀的詠景佳作。一天,高適赴外地視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一字師”擴展:
成語用法:一字師作賓語;指改正一個字的老師。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讀音:yī zì shī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簡拼:YZS
成語字數:三字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近義詞:一字之師
造句:姐姐真是‘一字師’了!從此只叫你師傅,再不叫姐姐了。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
成語解釋: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成語注音:一 ㄗˋ ㄕ
成語出處:五代 王定寶《唐摭言 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