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dhpj"></form>

        “亂”的成語「撥亂反正」

        2022年08月06日成語大全119

        成語“撥亂反正”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撥亂反正
        成語讀音:bō luàn fǎn zhèng
        成語簡拼:BLFZ
        成語注音:ㄅㄛ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撥云見天、旋轉乾坤
        反義詞:離經背道、每況愈下
        讀音糾正:撥,不能讀作“bá”。
        錯字糾正:撥,不能寫作“拔”。
        成語出處:《公羊傳 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東漢 班固《漢書 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撥:治理;亂:指亂世;反:回復;正:正常。指整頓混亂局面;使秩序恢復正?!,F在也指糾正錯誤;恢復正確的事理。
        成語用法:撥亂反正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糾正比較重大的錯誤。
        成語造句:今天運將轉,不過數十年,真人當出,撥亂反正。(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二)
        英文翻譯:put down rebellion and restore order
        俄文翻譯:нормализовáть обстанóвку
        日文翻譯:混亂(こんらん)を治(おさ)めて,正常にもどす
        其他翻譯:<德>das Chaos beseitigen und die Ordnung wiederherstellen<法>écarter les troubles et rétablir l'ordre
        成語謎語:玩魔方
        成語故事:封建社會為了鞏固其等級制度和宗法制定一些禮教,儒家代表孔子提倡禮治,要求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遵守禮制,安于其位,秦末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嚴重沖擊了封建禮教,漢朝建立后,命人重修禮儀以正君臣之位,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

        成語“撥亂反正”的擴展資料

        1. 文革結束后鄧小平是怎樣率領中國人民完成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
        先是出面整頓工作,恢復高考,提出知識分子是工人的一部分,然后提出科學技術事生產力,開始著手恢復正常得工作,讓知識分子開始返鄉,后來話國封提出兩個凡是影起了普遍的爭論,人民日報還是光明日報發表文章抨擊兩個凡是,讓人民的思想徹底解放,那偏文章得到鄧爺爺等人的支持,為今后的平冤昭雪打下堅實的基礎,后來召開具有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清算文革錯誤和澤東的功過是非問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把中國人民帶上富強之路的道路,以上。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撥亂反正時期教育狀況
        一、建國以來的初中數學大綱,可分為兩個時期。
        1.第一時期(1950~1990)
        (1)第一階段(1950~1966)
        ① 供普通中學教學參考適用數學精簡綱要(草案)(1950年7月)。制訂此綱要的根據之一是“學生負擔過重”。這說明當時已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同時還提出“數學教材應盡可能與實際結合”。
        ② 中學數學科課程標準草案(1951年3月)。此草案把教學目標分為形數知識、科學習慣、辯證思想、應用技能四個部分。
        ③ 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1952年12月)。此草案是以當時蘇聯十年制學校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為藍本編訂的。
        ④ 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草案)(1956年5月)。大綱增加了“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力”“實習作業”“創造的才能”等詞語。
        ⑤ 教育部向國務院文教辦的請示報告(1959年11月)。報告認定初中學完平面幾何,高中增加平面解析幾何、變數法等。
        ⑥ 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1963年5月)。大綱正式寫進了“計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等詞語。
        (2)第二階段(1966~1977)
        這一階段沒有全國統一的數學教學大綱。
        (3)第三階段(1977~1990)
        ① 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978年2月)。大綱是在當時大力宣傳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形勢下制訂的。
        ② 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數學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1981年11月)。大綱在撥亂反正、繼承和改革相結合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
        ③ 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1986年)。為了減輕負擔,此大綱把一些內容改成選學內容,在考試中不作要求。
        ④ 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本)(1990年)。此大綱規定“常用對數”移至高中一年級,并首次允許在“解三角形”時可使用計算器。
        以上初中數學教學大綱,包括修訂的本,一共有10種(其中含課程標準草案1種、請示報告1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
        ① 與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密切相關。重視聯系實際,重視數學教育的思想性和對于發展經濟的意義?,F今中華民族的中堅、精英,基本上是這一時期的中學生。
        ② 大綱的制訂大都經過反復的、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實驗階段,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當時的教學條件和培養人才的目標要求。
        ③ 從1956年起,大綱就反復提出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經過全國中學教師和教材編者的努力,已形成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的一種國際優勢。
        ④ 大綱一貫遵循、并于1978年起明確提出的“精簡、增加、滲透”六字方針,使得10份大綱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發展趨勢,這種發展是連續的、漸進的;如果大幅度跳躍,就會同時失去必要性和可行性。
        ⑤ 根據中國國情,大綱應由教育部頒發。大綱應根據各地不同的條件規定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各地還可在部頒大綱的前提下制訂補充的地方綱要。沒有統一的、威的部頒大綱,就會對數學教育造成嚴重后果。
        ⑥ 這10 份大綱大部分都由教育部委托人民教育出社起草,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綱的學術水平和普適性?!耙痪V一本”的理論和實踐,造成了“制定大綱-減輕負擔-修訂大綱”的反復循環,造成教材資源的相對匱乏?!耙痪V一本”還容易造成大綱的篇幅過小,文字過于簡練(例如核心部分“教學目的”只有五、六行字),許多環節界定不清楚,使廣大教師在教學、測試中難以把握。
        2.第二時期(1986~2000)
        (1)第一階段(1986~1994)
        ①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初審稿)(1988年)
        ②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1992年6月)
        (2)第二階段(1994~2000)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2000年3月)。
        以上初中數學教學大綱,實際只有1種。它的特點是:
        ① 建國以來第一部正式的教育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從198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文件中明確界定了四項素質的名稱(見第(7)條),指出“中小學教材要在統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行多樣化”(見第(33)條)。1995年3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施行。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批轉了《面向21實際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以上文件都成為制訂、修訂大綱的重要依據。
        ② 國家教委、教育部不再委托人教社一個下部門代為起草大綱,而是同時委托人教社、北京師大、遼寧教育學院、上海市教研室四個下部門(單位)分別拿出草稿,再由國家教委召集會議,整合成初稿。
        ③ 對大綱中的基本詞語,例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觀念”“了解”“理解”“掌握”“靈活運用”和“初中代數”“初中幾何”等,都在大綱正文中或在注解中對其涵義做出界定。
        ④ 大綱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課程計劃(試行)來制訂。課程計劃和大綱合稱為“課程方案”。同一份大綱要適合年限不同的兩種學制,教學內容分為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其中必學內容及其要求是必須保證達到的,這里的指導思想是“保底不封頂”。大綱由國家教委或教育部頒發后,作為教學、教材編寫、考核和教學評估這四種教育活動過程的依據。
        ⑤ 打破“一綱一本”的舊模式,實行編審分開,成立全國(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小學教材審查機構,分別負責對于大綱、通用教材和地方教材的審查,通過后方可在相應范圍內試(使)用。國家教委、教育部負責制訂審查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合格條件和確定審查、審定委員會的成員名單。
        ⑥ 大綱(2000年試用修訂)在“教學目的”中增加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類要求,并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加以呼應和強調,此外,還增加了“改進教學測試和評估”一段。
        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中,2000年大綱增加了以下“探究性活動”:長方體和它的表面,a=bc型的數量關系,鑲嵌。這些內容成為初中階段“研究性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份大綱在積極提倡運用模型、投影、錄像、計算器和計算機等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增加了重視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的提法。
        這份大綱還首次認可教學中“要有適度的開放題”。
        以上的演變過程,反映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大綱的變遷,就是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遷的一種體現,其中滲透著教育行政部門、一線教研人員和教材編寫者共同的、長期不懈的努力。所有的教學大綱合在一起,就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成果和科研成果。只批判、不繼承的做法使不可取的。
        二、初中數學教學大綱的演變給我們有哪些啟示?
        1.大綱的制訂必須符合中國國情,必須立足于我國當時的社會基礎,同時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歷次大綱的修訂,其中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負擔過重,它反映了我國各地經濟基礎和教育條件的差異,強求一律是不現實的?!氨貙W 選學”“國家 地方”“保底不封頂”等,都是極其寶貴的經驗?!懊褡宓牟攀鞘澜绲摹?,這是一條共同的規律。例如,就以“教學班級的學生容量”和“學校的升學率”兩項因素來說,我國就具有許多特殊性,照搬發達國家的做法是不可能的。
        2.大綱的演變必須是一個連續的、漸進的過程,大幅度的跳躍必然造成嚴重后果。1958~1959以及十年動亂時期的所謂教育革命,浪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和時間,還造成當時的中學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十年動亂中大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不能說社會生活的能力沒有長進,但他們卻因知識貧乏、無一技之長而進入中老年階段,不少人面臨下崗的境地。
        3.一部大綱必須有它的基本結構和基本詞匯,對所有的基本詞匯都必須作出教育教學意義方面的界定,而且應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這樣作,既反映了大綱的法定效力、它的學術厚重度和經驗價值,又可使廣大教師有章可循,作為創造新理論的基礎。所以大綱內容、文字都反映著數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一種積淀,而不能只是標新立異,大量增添政治的、心理學的、其他國家的熱門詞匯,而不作界定。
        4.大綱的制訂必須立法化。必須以社會發展的要求為前提,并以科學研究為基礎。起草人員、審查人員都必須經過一定的資格審查,而不是單由行政領導部門指定。大綱必須經過“實驗搞”“修訂稿”“正式稿”這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不能少于3年,三個階段加起來,應該不少于9年。頻繁地制訂全新的大綱,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好處。
        我本人贊成用“課程標準”代替大綱。以上所說,希望能對課程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有益。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撥亂反正是哪首詩里的一句
        撥亂反正(譚劍飛的詩歌)
        把鐘表 滴答
        塞進混沌的腦袋里
        讓時針與分針
        秒針永恒的規律
        撥正 亂如麻的神經
        給思想一個
        安靜 獨自的世界
        在藍色的海洋里暢游
        自由的流水覆蓋視線
        直到饑餓 病痛消除
        永動機驅轉的葉扇
        輕風把靈魂吹往天國
        通過那一個缺口
        灰色卷閘門拉起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撥亂反正”中的“反”什么意思
        反:通“返”,恢復。撥亂反正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bō luàn fǎn zhèng,意思是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撥:治理 亂:指亂世;意 指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扭轉亂象,歸于正道。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撥亂反正是哪次會議
        指1978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以后,我國開始改革開放。這是黨的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5dyx.cn/post/1668.html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