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字的成語「罰不當罪」
成語“罰不當罪”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罰不當辠成語讀音:fá bù dāng zuì
成語簡拼:FBDZ
成語注音:ㄈㄚˊ ㄅㄨˋ ㄉㄤ ㄗㄨ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罪大惡極、罪不容誅
反義詞:賞罰分明、罰當其罪
讀音糾正:當,不能讀作“dànɡ”。
錯字糾正:罰,不能寫作“伐”。
成語出處:先秦 荀況《荀子 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罰:處罰;當:相當;相稱。所作的處罰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稱。
成語用法:罰不當罪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成語造句:誰個懲辦要嚴,誰個處罰從輕,農民都有極明白的計算,罰不當罪的極少。(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英文翻譯:the punishment exceeds the crime
成語故事:戰國后期,趙國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況,人們把他的著作稱為《荀子》。 《荀子》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論》,是專門議論政治的。文中提出一個看法:國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樣。殘暴的國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湯打倒,商紂被周武王消滅等,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荀況主張刑罰要嚴明,犯罪的應根據罪行的大小,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果殺人的不償命,傷人的不判刑,那就會縱容犯罪,擾亂社會。有人說:“古代沒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畫臉來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
成語“罰不當罪”的擴展資料
1. 罰不當罪是指處罰過重還是處罰過輕?《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當:相當,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安幌喈敗笨梢允恰疤幜P過重”,也可以是“處罰過輕”示例:誰個懲辦要嚴,誰個處罰從輕,農民都有極明白的計算,~的極少。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成語 大()罪()
字數:全部458負荊請罪、罰不當罪、罪不容誅、懷璧其罪、罪魁禍首、吊民伐罪、罪大惡極、戴罪立功、興師問罪、千古罪人、罪有應得、滔天大罪、知我罪我、罪孽深重、不知者不罪、罪該萬死、彌天大罪、將功贖罪、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罰不當罪”等幾個成語哪些是罰的重,哪些是罰的輕?
罰不當罪 【解釋】:當:相當,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 多指處罰過重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處罰的詞有哪些
不教而殺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出處:《論語·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不教而誅 教:教育;誅: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出處:《荀子·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不為已甚 已甚:過分。不做得太過分。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出處:《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 除邪懲惡 懲:處罰。清除邪氣,懲辦壞人。 出處:魯迅《集個集·編校后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了游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 從寬發落 發落:處分,處置。指處罰從寬,輕予放過。 出處:明·李贄《與周友山書》:“想仲尼不為已甚,諸公遵守孔門家法,決知從寬發落、許其改過自新無疑?!? 從輕發落 發落:處分,處置。指處罰從寬,輕予放過。 出處:明·李贄《與周友山書》:“想仲尼不為已甚,諸公遵守孔門家法,決知從寬發落、許其改過自新無疑?!? 帶罪立功 帶著罪過建立功勞,以爭取減免處罰。 出處:《飛龍金傳》四十三回:“陛下暫赦趙匡胤之罪,命他帶罪立功。” 二罪俱罰 罰:處罰。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 出處: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二折:“贏了將功折過,輸了二罪俱罰?!? 罰不當罪 當:相當,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 出處:《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罰一勸百 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 出處: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不晚耳。”李漢注引《中說》:“牡如晦問政,子曰:‘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禍首罪魁 首:頭目;魁:首領。犯罪作惡的首罪者。 出處:明·鄭若庸《玉玦記·索命》:“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首罪魁,追了他去?!? 就地正法 正法:執行死刑。在犯罪的當地執行死刑。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因為案情重大,并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個就地正法?!? 蹊田奪牛 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出處:《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癄颗R怎枵?,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賞賢罰暴 猶賞善罰惡。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天網恢恢 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寬廣的樣子。指天道如大網,壞人是逃不過這個網的,作惡必受到懲罰。 出處:《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小懲大誡 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 出處:《周易·系辭下》:“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嚴懲不貸 懲:處罰;貸:寬容。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嚴刑峻法 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出處:《后漢書·崔骃傳》:“故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 嚴刑峻制 猶言嚴刑峻法。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以一儆百 懲罰一個人以警戒眾人。同“以一警百”。 出處:蕭復興《貼深藍色海綿的球拍》:“連隊的指導員是個復員軍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評她一通?!? 以一警百 懲罰一個人來警戒其他的人。 出處:《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與受同科 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這件事倘要認真辦起來,與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擔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罪加一等 指對罪犯加重處罰。 出處: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五回:“你為著吃煙,這才犯法,我們來拿你,倒來吃你的煙,本官知道,辦起來罪加一等?!? 罪有應得 應:應該。按罪惡或錯誤的性質,理應得到這樣的懲罰。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今日卑職故違大人禁令,自知罪有應得。” 罪責難逃 指不能逃避犯罪所應負的責任,一定要受到懲處。 出處: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鳳化縣南丹衛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績廢事,非獨自敗壞,抑且罪責難逃?!?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出處:《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薄段簳と纬峭鮽鳌罚骸疤炀W恢恢,疏而不漏?!眮碜怨娉烧Z網:gyjslw.com
5. 哪個成語的意思是:處罰過重
罰不當罪,意處罰過于嚴重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關于投降所受到軍事法的處罰問題
投降罪
一、概念及其構成
投降罪,是指軍人在戰場上,因貪生怕死、畏懼戰斗,而自動放下武器,投降敵人的行為。
?。ㄒ唬┛腕w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軍人參戰秩序和國防安全秩序。我軍是我國人民民主政政的堅強柱石,每一名軍人都肩負著保衛祖國的神圣使命。我國《憲法》第2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等。《國防法》第56條規定:“現役軍人必須忠于祖國,履行職責,英勇戰斗,不怕犧牲,捍衛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薄秲葎諚l令》第12條規定,軍人要宣誓做到“英勇戰斗,不怕犧牲”,“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背叛祖國,絕不叛離軍隊”。可見,軍人在戰場上參加作戰,理當英勇殺敵,不怕犧牲,這是軍人職責對參戰人員的最基本要求。投降敵人的行為不僅違背了軍人職責的最基本要求,破壞了參戰秩序,而且更嚴重的是屈服于敵人意味著軍人背棄了自己的政治使命,違背了自己所擔負的國防義務,將最終對國防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投降罪侵犯的是雙重客體。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戰場上自動放下武器向敵人投降的行為。投降敵人的行為只能發生在戰場上,即在敵我雙方進行作戰活動的區域,包括陸域、海域和空域,實踐中較多的是發生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被敵人包圍或者追擊的情況下?!霸趹饒錾稀迸c“戰時”有所區別,前者則強調的是敵我雙方直接交戰,彼此互有具體的作戰行動,而后者僅說明是在戰爭時期,敵我雙方不一定發生了直接的作戰行動。
自動放下武器是投降罪的客觀方面的主要行為特征,對其含義應作廣義的理解。即行為人當時能夠使用武器殺傷敵人,保護自己,卻有意不使用武器,放棄抵抗。一般情況下,凡可以使用武器進行抵抗而不抵抗的,無論是自動拋棄了武器,還是武器仍然持在手中,甚至將武器砸毀等,都于“自動放下武器”的范疇。實踐中,行為人對自動放下武器投降敵人的行為,往往有多種辯解。如有的謊稱槍炮損壞,彈藥耗盡;有的假裝重傷;還有的采取停火談判等手段,掩蓋其投降敵人的犯罪行為。對于在戰場上因患病、受傷,喪失繼續戰斗能力,以及在戰斗中被敵人打散或包圍、被叛徒出賣或誤入敵人陣地等而被俘的,不構成本罪。對于因聽從上級命令放下武器投降敵人的,也不宜以投降罪論處。
投降敵人,主要是指向戰爭或者武裝沖突中的敵對一方屈服。根據本法第451條的規定,部隊執行戒嚴任務或者處置突發性暴力事件時,應以戰時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向暴力侵害者投降,也應視為向敵人投降。如在執行戒嚴任務時遭到武裝暴徒的擊,或者哨兵在哨位上遭到身份不明的武裝人員的擊,為了保全性命而向對方繳械,均應視為投降行為。
本條沒有要求必須造成一定后果才構成本罪。情節嚴重是本罪的加重情節。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指首長帶領部集體投敵的;因投敵導致陣地丟失、人員傷亡、重要武器裝備受損、戰斗失利等危害結果的;攜帶秘密文件或從事機要的軍職人員投降敵人的;在投降敵人過程中,用暴力、威脅手段反抗阻撓、干預其投降的其他人員的;對投降敵人的犯罪事實矢口否認,態度惡劣的等。行為人雖然投降敵人,但投敵后只要不為敵人效勞,不構成新的犯罪的,依法不處死刑。這充分體現了對因貪生怕死投降敵人的人著重在教育、挽救的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ㄈ┲黧w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本罪主體必須是參戰的軍職人員,并是具有使用武器打擊敵人的行為能力的人。
?。ㄋ模┲饔^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放棄抵抗,向敵人投降的行為將會造成危害作戰和國防安全的結果,卻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發生。在戰場上敵我雙方你死我活,投降敵人是迫于敵人的武裝壓力,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背棄軍人的政治使命,屈服于敵人,所以投降的動機是貪生怕死。過失不構成本罪,在能夠繼續打擊敵人的情況下,自動放下武器,投降敵人或束手就擒。
二、認定
?。ㄒ唬﹨^分投降敵人和被敵俘虜的界限
一般情況下,投降敵人是主動的,被敵俘虜則完全是被迫的;投降敵人前具有自動放下武器的情節,而被敵俘虜時已不具備使用武器進行抵抗的條件。如因彈藥耗盡、武器毀損、嚴重傷病、極度疲憊而無法使用武器進行抵抗被敵人俘獲的;或者遭到敵人突然擊,措手不及未能使用武器進行抵抗而被敵人抓獲的,都于被敵俘虜,而不應認定為投降敵人。即使被俘后叛變,積極為敵人效勞的,也不應以本罪論處,而應適用本法第108條以投敵叛變罪論處。
?。ǘ﹨^分投降罪與戰時臨陣脫逃罪的界限
投降罪是通過放下武器,屈服于敵人的方法達到保全性命的目的,而戰時臨陣脫逃罪是通過脫離戰斗崗位、逃避參加作戰等方法達到保全性命的目的。在具體案件中,投降罪與戰時臨陣脫逃罪可能會出現犯罪競合現象,如部隊正在陣地上與敵人作戰,行為人貪生怕死,扔下武器逃離陣地,向敵人投降。對這種情況,一般應以投降罪論處,因為行為人臨陣脫逃的目的是為了向敵人投降,而且如果沒有其他嚴重情節,以投降罪論處也符合對想象競合犯以較重的罪名論處的原則。但是如果由于行為人臨陣脫逃投降敵人的行為致使戰斗、戰役遭受重大損失的,因戰時臨陣脫逃罪對這種情節的法定最高刑要重于投降罪的法定最高刑 (投降后為敵人效勞特定情節,其法定刑另當別論),則應以戰時臨陣脫逃罪論處,否則將違背對想象競合犯以重罪論處的原則,造成罰不當罪。
(三)區分投降罪與投敵叛變罪的界限
1、投降罪只能發生在戰場上,特別是敵我雙方短兵相接、面臨戰斗的情況下,行為人必須自動放下武器,而投敵叛變罪主要發生在平時,即使發生在戰時,一般也不是在面臨戰斗的情況下,如部隊正在休整、待機或者轉移途中,沒有遭遇敵人的時候,所以行為人不存在放下武器的行為。
2、在犯罪的主體上,投降罪的犯罪主體只能是參加作戰的軍人,而投敵叛變罪的犯罪主體既可以是軍人,也可以是普通公民
3、在犯罪的主觀方面,投降罪迫于敵人的武裝壓力,貪生怕死,背棄自己的政治命令,屈服于敵人,而投敵叛變罪則是出于信仰動搖、政治變節而投靠敵人。如果行為人蓄謀叛變投敵,在戰場上積極尋找機會,直接投靠敵人的,不宜定投降罪,應以投敵叛變罪論處。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罰不當罪,翻雨覆雨意思
罰不當罪:處罰和所犯的罪行不相當,多指處罰過重。翻云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8. 帶罰字成語有哪些
罰不當罪、
賞罰分明、
敬酒不吃吃罰酒、
明罰敕法、
以毀為罰、
罰一勸百、
以譽為賞,以毀為罰、
賞勞罰罪、
賞善罰淫、
二罪俱罰、
賞善罰惡、
賞同罰異、
恭行天罰、
罰弗及嗣、
罪不當罰、
賞賢罰暴、
賞高罰下、
罰當其罪、
賞信必罰、
罰不責眾、
賞罰無章、
陟罰臧否、
賞罰黜陟、
賞罰不當、
賞罰不信、
黜陟賞罰、
蒲鞭之罰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9. 罰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罰不當罪
賞罰分明
敬酒不吃吃罰酒
明罰敕法
以毀為罰
罰一勸百
以譽為賞,以毀為罰
賞勞罰罪
賞善罰淫
二罪俱罰
賞善罰惡
賞同罰異
恭行天罰
罰弗及嗣
罪不當罰
賞賢罰暴
賞高罰下
罰當其罪
賞信必罰
罰不責眾
賞罰無章
陟罰臧否
賞罰黜陟
賞罰不當、
賞罰不信、
黜陟賞罰、
蒲鞭之罰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0. 關于罰的成語有哪些
賞功罰罪: 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賞高罰下: 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同“賞功罰罪”。賞罰嚴明: 指該賞的賞,該罰的罰,處理清楚明白。賞罰信明: 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賞罰不明: 賞罰不清楚不明白。該獎賞的不獎賞,該懲罰的不懲罰。賞信罰明: 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賞罰分審: 賞罰:獎賞和懲罰。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形容處理事情清楚明白賞勞罰罪: 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同“賞功罰罪”。賞善罰惡: 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賞善罰否: 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同“賞善罰惡”。賞同罰異: 指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賞信罰必: 指該賞一定賞,該罰一定罰。賞賢罰暴: 猶賞善罰惡。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明罰勑法: 陟罰臧否: 賞罰褒貶。以毀為罰: 根據人們的非毀給以懲罰。信賞必罰: 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蒲鞭之罰: 比喻對下的過錯持寬容的態度。明罰敕法: 罰:刑罰;敕:整飭。嚴明刑罰,整頓法度。獎罰分明: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絕不含糊。敬酒不吃吃罰酒: 比喻對某些必須做的事不肯主動去做,結果卻被迫去做龔行天罰: 奉天之命進行懲罰。恭行天罰: 奉天之命進行懲罰。古以稱天子用兵。罰不責眾: 罰:懲罰;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采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罰一勸百: 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二罪俱罰: 罰:處罰。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賞罰分明: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罰不當罪: 當:相當,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1. 如圖所示:罰不當罪是什么意思???
罰不當罪是指處罰和罪行不相當、不匹配。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