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咄咄怪事”的成語故事:
東晉揚州刺史殷浩與大將桓溫不合,王羲之勸他大敵當前應以國事為重,殷浩不但不聽,領兵北伐,屢戰屢敗,被廢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無憂無慮地讀書吟詩,老是在紙上寫“咄咄怪事”四個字來表示心中的不平咄咄怪事酒囊飯袋老態龍鐘老氣橫秋行尸走肉這幾個成語各是什么意思
1、咄咄怪事
ō ō guài shì
【解釋】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br>2、酒囊飯袋
jiǔ náng fàn dài
【解釋】囊:口袋。只會吃喝,不會做事。譏諷無能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br>3、老態龍鐘
lǎo tài lóng zhōng
【解釋】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出處】唐·李端《贈謝戴》:“交結漸時輩,龍鐘似老翁?!?br>4、老氣橫秋
lǎo qì héng qiū
【解釋】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出處】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br>5、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解釋】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闭詆yjslw.com
咄咄什么意思????
咄咄
釋義:表示呵叱;表示吃驚
[組詞]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咄嗟
[用詞] 咄咄逼人 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造句] 你說話不要咄咄逼人
[同義詞]咄咄逼人(盛氣凌人)
[反義詞] 和顏悅色、溫文爾雅
[成語]咄咄逼人
讀音:ōō
結構 左右 部首 口
起筆 ∣ 筆畫 8
同音字 多 形近字 出
電腦 五筆KBMH摘自gyjslw.com
成語“咄咄怪事”是由什么故事得來的
【成語】: 咄咄怪事
【故事】: 東晉揚州刺史殷浩與大將桓溫不合,王羲之勸他大敵當前應以國事為重,殷浩不但不聽,領兵北伐,屢戰屢敗,被廢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無憂無慮地讀書吟詩,老是在紙上寫“咄咄怪事”四個字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拼音】: ō ō guài shì
【解釋】: 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舉例造句】: 噫!一小說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 ★清·陶曾佑《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
【拼音代碼】: ddgs
【近義詞】: 莫名其妙、不可思議
【反義詞】: 合情合理、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歇后語】: 魚跳出來吃貓
【燈謎】: 竹子開玫瑰花
【用法】: 作賓語;與“豈非”、“真是”等連用
【英文】: monstrous absurdity摘自gyjslw.com
咄咄什么什么成語
咄咄什么什么成語 :咄咄書空、咄咄怪事、咄咄逼人摘自gyjslw.com
請問成語 什么怪事?是成語
咄咄怪事_百度詞典
[讀音][ō ō guài shì]?
[解釋]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
[出處]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例句]這種自私的話,他居然能說出口,真是~。
[近義]莫名其妙
[反義]合情合理摘自gyjslw.com
表示自己很累的詩句
1、《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宋代辛棄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譯文:
躺在竹席上,浮云順水悠悠,黃昏的暮色將它們漸漸斂收。
紅艷艷的蓮花互相倚靠,科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鳥安閑靜默,定然是個獨個兒在發愁。
與其像殷浩朝天空書寫“咄咄怪事”發泄怒氣,不如像司空圖尋覓美好的山林安閑,自在去隱居,一座山丘,一條谷壑,也是風流瀟灑。
我不知而今衰損了多少精力,連上樓都無心無力。
2、《武陵春》
北宋謝逸
莫道煩愁誰人懂,世間負累幾處同?
昏昏此身何所似,恰似芭蕉驟雨中。
譯文:
請不要說我的煩惱憂愁有人懂,這個世界上像我這樣沉重的負擔,勞累的身心又有幾人同樣遇到過?
我的身體昏昏沉沉的,像什么呢?就像那被暴雨蹂躪的芭蕉葉一樣啊。
3、《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唐代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譯文
棄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亂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煩憂多多。
萬里長風,送走行行秋雁。面對美景,正可酣飲高樓。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風骨,又不時流露出小謝詩風的清秀。
你我滿懷超宜興致,想上青天攬住明月。
抽刀切斷水流,水波奔流更暢;舉杯想要銷愁,愁思更加濃烈。
人生在世,無法稱心如意,不如披頭散發,登上長江一葉扁舟。
4、《清平樂·春風依舊》
宋代趙令畤
春風依舊,著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云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
譯文
春風和往年一樣,十分關心隋堤上的楊柳;清明時節溫暖時分,它把柳枝兒揉搓成鵝兒黃的顏色。
去年春天,我與你在京城的大道上,在城門外的隋堤上,一起流連。
今夜,我卻只能在夢中和你化為云雨的魂魄相見。我如此的悲痛,只需要幾個夜晚,就會令我的一生憔悴不堪。
5、《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宋代辛棄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譯文:
躺在水邊閣樓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涼秋,片片的浮云順水悠悠,黃昏的暮色使它們漸漸斂收。
紅艷艷蓮花互相倚靠,簡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鳥安閑靜默,定然是獨個兒在發愁。
與其像殷浩朝天空書寫“咄咄怪事”發泄怨氣,倒不如像司空圖尋覓美好的山林安閑自在地去隱居,一座山丘,一條谷壑,也是風流瀟灑多逸趣。
我不知而今衰損了多少精力,只覺得近來上樓懶登梯。摘自gyjslw.com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一丘一壑也風流”用班嗣語,《漢書·敘傳》載班嗣書簡云:“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它與前兩句連起來的意思是:何必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呢?倒不如姑且安享閑居的清福罷,隱居山林那也很高雅。 此詞是作者罷官閑居上饒期間(45歲至53歲) 的作品,由題目可知:作者游罷鵝湖歸來后,曾患過 一場疾病,病愈后他登樓觀賞江村的夜景,忽然驚嘆 時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再一回想過 去,更是百感交集,因而寫了這首詞抒發心中的悲憤。 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但景中有情,只不過 是非常含蓄而已,須細察始能體會?!罢眙 本鋵憵?候變化:枕簟初涼,溪堂乍冷,雖然還未入秋,但是 已能感到秋意。這種清冷的感覺,既是自然環境的反 映,也是詞人心緒的外射?!皵嘣啤本鋵懡巷L光:飄 浮在水面上的片斷煙云在落日的余暉中漸漸消散,眼 前出現了水遠天長,蒼茫無際的畫面。這景象給詞人 帶來一種廣闊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悵。“紅蓮”、 “白鳥”二句轉寫近前景物:池塘里盛開的紅蓮互相 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鷺靜靜地兀 立著,它一定正在發愁罷!“醉”字由蓮臉之紅引出, “ 愁”字由鳥頭之白生發,這兩詞用的真是恰到好處。 紅蓮白鳥互相映襯,境界雖美,但“醉”、“愁”二字 表露出詞人內心的苦悶。以上的景物描寫,不但隱含 著詞人憂傷抑郁的意緒,而且為下闋抒情制造了一種 清冷、空虛又而沉悶的氛圍。 下闋頭三句雖承上述氛圍和意緒,但在情感的表 現上卻有顯著變化:變含蓄為明朗,于抑郁為曠達。 這三句連用了三個典故?!皶瓦汀本溆靡蠛剖??!稌x 書·殷浩傳》載殷浩熱中富貴,罷官后終日手書空作 “ 咄咄怪事”四字(意為“哎哎,這真是怪事!”) 。 “且休休”用司空圖事?!杜f唐書·司空圖傳》載司 空圖輕淡名利,隱居中條山,他作的《休休亭記》云: 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按司空圖的解 釋,“休”字有二義,一為閑退,一為安適?!靶菪荨?即閑適之意。)“一丘一壑也風流”用班嗣語。《漢書· 敘傳》載班嗣書簡云:“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 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边@三句連起來 的意思是:何必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呢?倒不如 姑且安享閑居的清福罷,隱居山林那也很高雅。前一 句作反問語,表示不以殷浩為然;后二句作自慰語, 表示隱居也自有其樂??雌饋碓~人好象真的樂意當隱 士了,但實際上這是悲憤卻故作曠達之辭,比直抒悲 憤更感強烈。三個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氣勢連貫,而 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現上又有顯著變化; 變坦率為委婉,曠達為悲涼。“不知筋力衰多少,但 覺新來懶上樓” !化用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 詩“筋力上樓知”句意??此茖懖『笏ト醯膶こ8杏X, 實則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詞《滿江紅》)的悲憤。 作者一生志在恢復中原,雖遭讒毀擯斥但堅持如故, 因此表現在這里的便不是一般驚衰嘆老的感傷,而是 深恐功業難成的憂慮。劉辰翁說他“英雄感愴,有在 常情之外”(《辛稼軒詞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與詞 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詞蘊含的情感是異常深沉的,但詞 人使用的語言卻又極為平淡。上闋描述氣候的清冷、 云水的舒卷和花鳥的靜默,都無奇險之處,而寂寞沉 悶的氣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闋出語十分曠達,但政 治上失意的情緒愈令人感覺凄涼結尾二語尤其淡樸淺 近,猶如野叟閑談,略不經意,“烈士暮年,壯心不 已”的感慨就表現得極其厚重。這種以淡語寫深情的 藝術,正如劉熙載說的“極煉如不煉,出色而本色, 人籟悉歸天籟”(藝概·詞曲概),是一種更為精湛的 藝術。摘自gyjslw.com
成語“咄咄怪事”擴展:
成語讀音:duō duō guài shì日文翻譯:驚くべき奇怪事(きかいこと),奇怪千萬なこと
成語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摘自gyjslw.com
反義詞:合情合理、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造句:噫!一小說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清 陶曾佑《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簡拼:DDGS
俄文翻譯:стрáнный случай
錯字糾正:咄,不能寫作“多”。
繁體成語:咄咄恠事
讀音糾正:咄,不能讀作“chū”。
近義詞:莫名其妙、不可思議
成語謎語:竹子開玫瑰花
英文翻譯:monstrous absurdity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注音:ㄉㄨㄛ ㄉㄨㄛ ㄍㄨㄞˋ ㄕˋ
其他翻譯:<德>was für eine merkwürdige Angelegenheit
成語用法:咄咄怪事偏正式;作賓語;與豈非、真是等連用。
成語解釋:咄咄:表示驚訝的聲音。使人驚訝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