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的成語故事
“大刀闊斧”的成語故事:
梁山泊好漢晁蓋帶領17個頭領從法場上救下宋江后到白龍廟聚會,放哨的人跑來報告官軍大刀闊斧地殺奔祝家莊來。李逵提起雙斧就去迎戰。晁蓋等率眾殺得官軍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直逼江州城下,好漢們才回梁山泊大刀闊斧…打一生肖?
虎虎生風,大刀闊斧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大刀闊斧這個成語的故事
大刀闊斧成語的故事:明代小說家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塑造了 108位忠義的英雄形象,他們團結一心,共同抗擊朝廷。 當及時雨宋江因為寫了藏頭反詩,被朝廷捉拿問罪,押赴刑場即將問斬時,眾好漢在晁蓋的帶領下,從刑場上劫走了宋江。 當他們在白龍廟會合時,一個小嘍啰神色慌張地進來報告說:江州城里鳴鑼擂鼓,整頓軍馬來追我們了。 我遠遠看到官兵旗幡蔽日,刀劍如麻。 前軍都是帶甲馬軍,后面盡是擎槍兵將,大刀闊斧,已經奔白龍廟路上來了。 這時,李逵怒目圓睜,提起雙斧,大吼一聲奔出廟,晁蓋也叫道:一不做,二不休。 我們干 脆殺盡江州的軍馬,再回梁山泊去! 于是,眾英雄齊聲吶喊,殺入敵陣,殺得官軍尸橫遍野,剩下的殘兵敗將都夾著尾巴逃回城中。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與大刀闊斧相近的成語
大刀闊斧dà dāo kuò fǔ[釋義] 大刀和闊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來形容軍隊聲勢浩大;殺氣騰騰;充滿戰斗氣氛?,F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語出]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四回:“秦明辭了知府;飛身上馬;擺開隊伍;催趲軍兵;大刀闊斧;徑奔清風寨來?!盵辨形] 斧;不能寫作“爺”。[近義] 雷厲風行[反義] 束手無策 縮手縮腳[用法] 多含褒義。多用作狀語;定語;謂語。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大刀闊斧的意思 急!?。?/b>
大刀闊斧【解釋】:原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后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八回:“當下催軍劫寨,大刀闊斧,殺將進去?!薄臼纠浚菏澜缟显袃煞N人:一種是~的人,一種是細針密線的人。 ◎朱自清《山野掇拾》【語法】:聯合式;作狀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大刀闊斧是什么意思?
大刀闊斧?[dà dāo kuò fǔ]
原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后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中文名
大刀闊斧
外文名
make snap [bold] decisions;bold and resolu...
出處
《水滸全傳》
注音
?dà dāo kuò fǔ
原意
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大刀闊斧什么意思
意思為比喻像使大刀、用闊斧那樣,形容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大刀闊斧,漢內語成語,拼音為dà dā容o kuò fǔ,聯合式;作狀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八回:“當下催軍劫寨,大刀闊斧,殺將進去。”
譯文:當下催促軍隊拔寨,像使大刀、用闊斧那樣,殺進去。
擴展資料
大刀闊斧反義詞:
1、束手無策
讀音為shù shǒu wú cè,指好像手被束縛住了,無法解脫。泛指對遇到的麻煩沒有辦法解決,一籌莫展的情況。
出處:元·無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檜死而逆亮(金主完顏亮)南牧,孰不束手無策?!?br>譯文:秦檜死去而金主完顏亮族南侵,誰不束手無策。
2、縮手縮腳
讀音為suō shǒu suō jiǎo,表示手腳不靈活不能舒展的樣子的意思,多因為寒冷或者是恐懼。做事有顧慮,不敢放手做。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補語;含貶義。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喊了許久,店家方拿了一盞燈,縮手縮腳的進來,嘴里還喊道:’好冷呀!’”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大刀闊斧的意思是什么
大刀闊復斧(dà dāo kuò fǔ)意思制是比喻像使大刀、用闊斧那樣,形容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八回:“當下催軍劫寨,大刀闊斧,殺將進去。”
譯文:當下催軍劫寨,大刀闊斧,殺將進去。
【近義詞】雷厲風行
【反義詞】束手無策、縮手縮腳
用法:聯合式;作狀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擴展資料
近義詞
雷厲風行,漢語成語,拼音是léi lì fēng xíng,意思是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出自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
譯文:陛下即位以來,逢事都親自處理決斷,有扭轉乾坤的魄力,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大張旗鼓(dà zhāng qí gǔ)形容進攻的聲勢和規模很大。也形容群眾活動聲勢和規模很大。
出自清·張春帆《宦海》第九回:“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br>【引證】:至于那一部小說,本來當于古董之部,若要大張旗鼓,頌為二十世紀的新作品,則小子不敏,實不敢也。魯迅《書信集·致胡適》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集體活動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大刀闊斧”擴展: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造句:世界上原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刀闊斧的人,一種是細針密線的人。(朱自清《山野掇拾》)
成語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7回:“搖旗吶喊,擂鼓鳴鑼,大刀闊斧,殺奔祝家莊來。”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用法:大刀闊斧聯合式;作狀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讀音:dà dāo kuò fǔ
英文翻譯:handle without gloves
錯字糾正:斧,不能寫作“爺”。
近義詞:雷厲風行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其他翻譯:<德>kühn und entschlossen <mit Entschlossenheit und Tatkraft><法>agir avec décision,sans s'embarrasser de petits détails <trancher dans le vif,hardiment>
成語簡拼:DDKF
成語注音:ㄉㄚˋ ㄉㄠ ㄎㄨㄛˋ ㄈㄨˇ
反義詞:束手無策、縮手縮腳
日文翻譯:思い切ってやる,大鉈 (おおなた)をふるう
俄文翻譯:смéло и решительно
成語謎語:木工做房子;關羽戰李逵
成語解釋:大刀和闊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來形容軍隊聲勢浩大;殺氣騰騰;充滿戰斗氣氛?,F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