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卻之不恭」的故事
“卻之不恭”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的學生萬章向孟子請教人際交往的問題,孟子認為對人應該恭敬。萬章說:“一再推卻,拒絕別人的禮物是不恭敬的,為什么?”孟子說:“高貴的人送東西給你,你如果拒絕就是不恭敬的,因此你應該接受?!?br>小恩小惠能用成語 卻之不恭 嗎
1小恩小惠不能用成語卻之不恭來形容,也不可以連用在一句中。2小恩小惠:為了籠絡人而給人的一點好處。這個詞多用于貶義。3卻之不恭: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這個詞多用于褒義。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卻之不恭近義詞
卻之不恭近義詞盛情難卻[shèng qíng nán què] 濃厚的情意難以推辭。受之有愧[shòu zhī yǒu kuì] 指接受某種饋贈和獎賞心里感到慚愧。多用作自謙之辭。11 / 1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什么之不什么
求之不得
卻之不恭
來之不易
置之不理
求之不易
用之不竭
取之不竭
行之不遠
得之不難
揮之不去
言之不預
取之不盡
勝之不武
言之不盡
忘之不卻
處之不易
用之不盡
視之不見
居之不疑
言之不渝
傳之不朽
聽之不聞
招之不來
作之不止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卻是”和“但是”有什么區別?
拼音:què?shì
基本解釋:
退:卻步(因畏懼或厭惡而后退,如“望而卻步”)。退卻。
退還,不受:盛情難卻。卻之不恭:舊時的 客套話,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表示轉折:我來了,他卻走了。
去掉:失卻。了卻。
拼音:dàn shì
基本解釋:
只要是,凡是。
只是。用在后半句話里表示轉折。
許可前文意思,引起下文轉折。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受之不恭什么意思
是不是“卻之不恭”卻之不恭: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予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臨時的客套話,常與“受之有愧”連用。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什么之不什么的成語
求之不得、卻之不恭、置之不理、來之不易、言之不預、用之不竭、置之不顧、悔之不及、居之不疑、取之不竭、言之不盡、傳之不朽。
1、求之不得
【解釋】: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出自】:周代 無名《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br>【釋義】:思念追求不可得,日夜心頭在掛牽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迫切希望的。
2、卻之不恭
【解釋】: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br>【釋義】:但他拒絕了為不敬。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3、置之不理
【解釋】: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出自】: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各人聽了,反不以為是,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愿貧不愿富的,鄧儀卿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釋義】:每個人聽了,反而不認為這,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希望貧窮不希望富裕的,鄧儀你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4、來之不易
【解釋】:來之:使之來。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出自】: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br>【釋義】: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經常想到物力維艱。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補語;形容成功來得不容易。
5、置之不顧
【解釋】:置:放著;之:代詞;顧:照管。放在那兒不管。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那薛蟠得了寶蟾,如獲珍寶,一概都置之不顧?!?br>【釋義】:薛蟠得了寶蟾,像得了珍寶一樣,什么都不管不顧。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卻之不恭”擴展:
英文翻譯:It is impolite to decline.錯字糾正:恭,不能寫作“公”。
近義詞:盛情難卻、受之有愧
俄文翻譯:и отказаться неудобно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解釋:卻:推辭;謝絕。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讀音:què zhī bù gōng
成語謎語:別客氣
其他翻譯:<法>le refuser serait manquer de respect
成語注音:ㄑㄩㄝˋ ㄓ ㄅㄨˋ ㄍㄨㄥ
造句:我們覺得卻之不恭,只好讓他勞駕。(鄒韜奮《經歷 慘淡經營之后》)
成語簡拼:QZBG
反義詞:置之不理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讀音糾正:之,不能讀作“zī”。
成語用法:卻之不恭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日文翻譯:辭退するのは失禮(しつれい)である
成語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