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鷸蚌相持”的典故“鷸蚌相持”成語故事
“鷸蚌相持”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游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夾住一只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后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并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鷸蚌相持-翻譯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wēng dé lì[two dogs fight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s with it;Parties in a quarrel are both losers] 比喻雙方爭利、互不相讓,結果兩敗俱傷,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鷸蚌相持未肯休,是誰強悍是誰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鷸和蚌相持不下,誰也不肯罷休?到底是誰強悍?誰是弱者呢?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第八簽婚姻簽文:鷸蚌相持得意時,漁翁得利遂擒之,而今若有貪心處,速改前非不是癡
有時候倆人相爭,卻讓第三方得到好處,而相爭的雙方卻因此受損,這樣的結果當然讓人心寒。所以,簽文說了。如果自己的行為出于貪婪目的,就要改正,不要癡心糾纏。。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解釋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典故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笏煲浴柊鱿喑郑瑵O人得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譯文】 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游說趙惠王說:“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有個老蚌怕出來曬太陽,但有個鷸鳥跑來啄食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兩片殼剛好夾住了鷸鳥嘴巴,鷸鳥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蚌說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兩個都不肯舍棄讓步,這時剛好有個老漁翁走過看到把他們倆都捉住了。現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恐怕強大的秦國要當漁夫了。所以請大王再仔細考慮這件事。”趙惠王說:“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計劃。用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用于勸誡人。近義詞漁人得利、兩敗俱傷、從中漁利 反義詞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古代所說的“鷸蚌相爭”中的“鷸蚌”是什么?
鷸:一種長嘴灰背棲息于水澤間的愛吃小魚的鳥。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貝殼軟體動物,有兩片橢圓的外殼。鷸蚌相爭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鷸蚌相持打一數字
出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是指一方和另一方的爭執使得兩邊都不得力。鼠。比喻有些人目光短淺,鼠目寸光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鷸蚌相爭的意思
一只蚌出來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干死你?!焙影鲆矊栒f:“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會餓死你?!柄柡桶龆疾豢匣ハ喾艞墸瑵O夫就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鷸蚌相爭全文、解釋
《戰國策·燕策》: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愿王熟計之也?!被萃踉唬骸吧疲 蹦酥?。
解釋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 處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br>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自己漁人得利。”
[提示]
這是一則十分生動的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斗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早已成為大家常用的成語。
[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愿王熟計之也?!被萃踉唬骸吧?!”乃止?!稇饑摺?br>[注釋]
方——正在。曝(pù)——曬。
鷸(yù)——一種水鳥,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qián)——同“鉗”,夾住。
喙(huì)——鳥獸的嘴。
雨——這里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曰——對..說。
相舍——互相放棄。
并——一起,一并。禽——同“擒”,捕捉。
〔比喻義〕
告誡人們不要自相殘殺,要寬容。其寓意與成語“螳螂捕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鷸蚌相持 這個寓言給了我們什么啟發
不要為了爭一口氣而讓壞人鉆了空子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坐觀成敗 天興人歸 鷸蚌相持末肯休,漁人無意把叻收,算來天授非人力,吩咐英雄不用憂。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利益做別人容易了英雄,意味著你可能是別人!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原文及翻譯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愿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翻譯】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游說趙惠王說:“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有個老蚌怕出來曬太陽,但有個鷸鳥跑來啄食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兩片殼剛好夾住了鷸鳥嘴巴,鷸鳥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卑稣f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眱蓚€都不肯舍棄讓步,這時剛好有個老漁翁走過看到把他們倆都捉住了?,F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恐怕強大的秦國要當漁夫了。所以請大王再仔細考慮這件事?!壁w惠王說:“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計劃。 注釋 趙——春秋、戰國時的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一帶地區。 燕——音煙,春秋、戰國時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北部一帶地區。 蘇代——人名,蘇秦的弟弟,是戰國時著名的說客,洛陽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趙國的國君,名叫趙何。 曝——音鋪,就是曬的意思。 鷸——音玉,一種水鳥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長,捕食魚、蟲、貝類。 甘——音錢,同“鉗”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音會,嘴,門指鳥和獸的嘴。 漁者——就是后面的“漁父”,以捕魚為業的人。 擒——音琴,擒獲,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這里是相持、對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處,這里是疲弊的意思。 評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千百年來已為大家所熟知。這個故事說明: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當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鉆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鷸蚌相持可以用什么成語概括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鷸蚌相持的成語解釋
【成語】: 鷸蚌相持【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解釋】: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鷸蚌相持”擴展:
成語注音: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ㄔˊ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讀音:yù bàng xiāng chí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造句: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br>成語簡拼:YBXC
成語解釋:《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近義詞:鷸蚌相爭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出處: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用法:鷸蚌相持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反義詞:相輔相成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