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志同道合”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對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尋找各種機會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預,曹丕才沒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無用武之地,他上書說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呂尚當屠夫釣叟,他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湯和周文王,輔佐他們成大業志同道合是什么意思
志:興趣 。同:相同,一樣 。道:途徑,引申為“意見”“思想”“信念”或是“目標” 。合:一致 。興趣相同,意見一致。 志同道合,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志同道合成語典故
hì tóng dào hé
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成語,作謂語、定語,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與“門當戶對”的道理相似。宋代陳亮的《與呂伯恭正字書》之二中說:“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類?!笨梢?,志同道合,原本是一件好事:人們不分男女、不論貧富、不講強弱,大家懷著共同的理想,為了共同的事業,朝著共同的目標,攜手并肩,以期獲得成功,有所成就。
解釋:興趣 。同:相同,一樣 。道:途徑,引申為“意見”“思想”“信念”或是“目標” 。興趣相同,意見一致。
用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詞性〗褒義詞。
〖近義詞〗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心意相通、息息相通、志同道合。
〖反義詞〗分道揚鑣、貌合神離、同床異夢丶雞同鴨講。
同韻詞:兔子不吃窩邊草、因難見巧、逞工炫巧、村夫野老、世事紛擾、疾風彰勁草、使乖弄巧、縮頭縮腳、魚大水小、不見圭角
成語典故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br>《佛說四十二章經》,第十四章:“沙門問佛:何者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網:gyjslw.com
志同道合的朋友 叫什么友
朋友分三種: 第一種:知己,可以托付財務、托妻獻子甚至生命,古語云:士為知己者死。第二種,生意伙伴,大家為利益走在一次,彼此協助賺錢,一旦出現利益沖突,就會散伙。第三種,玩友,不計較金錢,也沒有太深情感寄托,但可以玩在一起,給彼此精神享受。 當你把一個特定人定義錯了,就會產生錯誤識別,就會采用不當的應對,于是你就會認為“朋友”在利益面前成為了敵人,其實他也許不是知己,也不一定是敵人,也許是你的利益共同體。今后交友,一定要分清層次,以免內心受傷害!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志同道合”是什么意思?
道:途徑。 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讀音:?[ zhì tóng dào hé ]
出 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br>造句:
我們三個人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李明、王剛是一對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與他們志同道合,便加入了火車迷隊伍。
一個人總需要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勵。
他們本非志同道合的人,現在卻在同一條道上,只因為利益驅使。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形容志同道合的成語有哪些?
吾誰與歸
相知恨晚
引為同調
目擊道存
嚶鳴求聲
【成語】: 吾誰與歸
【拼音】: wú shuí yǔ guī
【解釋】: 我同誰一起相處。指對志同道合者的尋求。
【出處】: 《國語·晉語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br>【造句】:?總而言之,黑楠表現出了足夠的君子風范,微斯人,吾誰與歸?都在私下表示,要向黑楠學習,向黑楠致敬。
【成語】: 相知恨晚
【拼音】: xiāng zhī hèn wǎn
【解釋】: 相知:相互了解。認識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歡甚,無厭,恨相知晚也?!?br>【造句】: 我們都有相知恨晚之感。
【成語】: 引為同調
【拼音】: yǐn wéi tóng diào
【解釋】: 同調:聲調相同一致,比喻志趣相同。把某人視為是志同道合者或言論主張相同的人。
【出處】: 清·歸莊《蔣路然詩序》:“余素以孤傲得狂名,路然之狂,不減于余,一見知心,引為同調?!?br>【造句】: 但晏好清談,與夏侯玄荀粲王弼等,引為同調,雖身已受戮,尚煽余風,魏晉清談的流弊,實自晏始。?
【成語】: 目擊道存
【拼音】: mù jī dào cún
【解釋】: 眼睛一看便知道“道”存在著。后指聲氣相求,志同道合。
【出處】: 《莊子·田子方》:“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br>【造句】: 眼界軒豁,氣象爽麗,神情性悅,一部精神,悉皆收攝而納諸擴中,然而至理微紗,未易窺測,要令目擊道存,心領意會,非文字之可傳,口舌之可語也。
【成語】: 嚶鳴求聲
【拼音】: yīng míng qiú shēng
【解釋】: 嚶:鳥鳴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出處】: 《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br>【造句】:我想一匹千里馬嚶鳴求聲,天天祈求能遇到伯樂。
描寫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愁苦的詩句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志同道合是什么意思?
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歸有光《題仕履重光冊》:“大司寇箬(ruò)溪顧公、大司空南坦劉公,方與石翁為湖南社會,志同道合,其稱許之固宜?!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網:gyjslw.com
成語“志同道合”擴展:
成語讀音:zhì tóng dào hé其他翻譯:<法>nourrir le même idéal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注音:ㄓˋ ㄊㄨㄥˊ ㄉㄠˋ ㄏㄜˊ
讀音糾正:同,不能讀作胡同的“tònɡ”。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錯字糾正:合,不能寫作“和”。
成語用法:志同道合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日文翻譯:志を同(おな)じくし,意気投合(いきとうごう)する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謎語:志
反義詞:分道揚鑣、貌合神離、同床異夢
英文翻譯:have similar ideals and beliefs
成語辨析:志同道合與“情投意合”有別:志同道合側重于形容志趣相同;“情投意合”側重于形容感情融洽。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俄文翻譯:быть связанными общими идеáлами и целями
成語簡拼:ZTDH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造句:兩人起先雖覺得志同道合,后來子美的熱狂冷了。(聞一多《杜甫》)
成語解釋: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