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成語故事
“偃旗息鼓”的成語故事:
成語“偃旗息鼓”詞條資料: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反義詞:大張旗鼓、重整旗鼓
俄文翻譯:со свёрнутыми знамёнами <уходить в подполье>
成語謎語:武松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迸崴芍⒁囤w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眱热輥碜詆yjslw.com
成語解釋: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錯字糾正:偃,不能寫作“揠”。
日文翻譯:旗(はた)を倒(たお)し鼓(つづみ)を打(う)つのをやめる;やめる,停止(ていし)する
英文翻譯:cease fire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繁體成語:偃旗息皷
近義詞:銷聲匿跡
成語讀音:yǎn qí xī gǔ
成語簡拼:YQXG
讀音糾正:息,不能讀作“xǐ”。
其他翻譯:<法>rouler ses drapeaux et faire taire ses tambours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辨析:見“銷聲匿跡”(1056頁)。
成語用法:偃旗息鼓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停止斗爭等。
成語注音:一ㄢˇ ㄑ一ˊ ㄒ一 ㄍㄨˇ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造句:秦顯家的聽了,轟去了魂魄,垂頭喪氣,登時偃旗息鼓,卷包而去。(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