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之()”的成語「天府之國」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天府之國”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天府之國”是指什么地方?、被諸葛亮稱為"天府之國"的是何處?、四川為什么叫天府之國?、為什么說四川是“天府之國”、被人們稱為天府之國的是我國的什么省、為什么成都被稱作是“天府之國”呢???、為什么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四川別名天府之國的來歷成都為什么叫天府之國,天府又是什么意思?被稱為天府之國的是什么省天府之國是什么意思,天府之國是哪個城市天府之國被稱為天府之國的是哪個城市?"天府之國"是什么意思?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天府之國”的詞條資料
2:“天府之國”是指什么地方?
3:被諸葛亮稱為"天府之國"的是何處?
4:四川為什么叫天府之國?
5:為什么說四川是“天府之國”
6:被人們稱為天府之國的是我國的什么省
7:為什么成都被稱作是“天府之國”呢???
8:為什么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
成語“天府之國”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TFZG
成語注音:ㄊ一ㄢ ㄈㄨˇ ㄓ ㄍㄨㄛ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天府之土
反義詞:不毛之地
成語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摘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成語解釋: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后專指四川。
成語用法:天府之國偏正式;作賓語;專指四川。
成語造句: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英文翻譯: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land of plenty>
俄文翻譯:благословенный край
成語謎語:四川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蘇秦到秦國去游說秦惠王實行連橫的主張,他對秦惠王說:“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真是天府之國……”秦惠王不為所動
成語“天府之國”的擴展資料
1. “天府之國”是指什么地方?民眾眼里的“天府之國”就是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拓展內容:“天府之國”名稱由來:秦末漢初,張良在論證定都關中時說“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史記·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現的“天府之國”的文字,主要指的是關中平原。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大增。到唐朝成都鼎盛時期李白的一首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間得及此間無?!笔钩啥肌疤旄畤钡牡匚坏靡造柟?。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秦”與“蜀”比較而對蜀地地位加以確立的詩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國“天府之國”的桂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利。
來自www.5dyx.cn
2. 被諸葛亮稱為天府之國的是何處?
益州 現在的成都,再具體就是武侯詞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3. 四川為什么叫天府之國?
【成語】:天府之國
【注音】:tiān fǔ zhī guó
【解釋】: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后指四川。
但是“天府”最早指的不是四川,而是八百里秦川腹地的秦國。發明者就是著名的縱橫家蘇秦;這個靠“頭懸梁、錐刺股”“學而優則仕”的人物跑到秦國去討好秦王說秦國強大呀:農業發達、經濟繁榮、軍事強盛;毫無疑問應該象一個什么什么。。。。。。他一下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于是找出“天府”二字。說秦國真乃“天府之國”也。
為什么經過2000多年后,天府之國由北向南遷移到成都了呢?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國古帝王在北方犯下了兩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大家知道,經過春秋戰國,秦統六國。當時人口大概一億多,而且女比男的多得多。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沒有實行休養生息,反而派遣大兒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到北疆戍邊。同時征集民夫30萬筑長城,又征50萬民夫修阿房宮、征70萬民夫建驪山秦陵。這就造成了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人口中男性短缺,(計劃生育提前了2000多年),生育跟不上;二是大興土木,造成北方水土流失。如阿房宮一燒就燒了三個月,想想1989年大興安嶺一把火只燒了27天,就已經燒掉了56萬公頃的森林面積。水土流失必然導致土地貧瘠,現在去看看黃土高坡就知道了。
而另一方面反之在成都,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第一任是張望,只會打仗)修建都江堰為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隨后三國時的孔明獎勵農耕、發展生產、興修水利等等這對成都平原的農業是一次重大的推進。境內達到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生平現象,使天府之國的名聲得以傳播。到唐朝成都鼎盛時期李白的一首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間得及此間無?!笔钩啥肌疤旄畤钡牡匚坏靡造柟獭_@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秦”與“蜀”比較而對蜀地地位加以確立的詩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國“天府之國”的桂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利。摘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4. 為什么說四川是“天府之國”
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由來已久。這是由于它自身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所決定的,主要是:
1.歷史上所說的’天府之國’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現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國歷史上農業和手工業都十分發達的地區,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故稱 ’天府’。
2.四川盆地周圍都是崇山峻嶺,交通閉塞,古稱’四塞之國’,在冷兵器時代,它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這就更有利于它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列四川成都避亂,當時的成都,在他們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當然就要被稱為 ’天府之國’了。
3.巴山蜀水,風光無限
四川的地勢與中國的地勢相擬:西高東低。長江自西向東橫貫而過,黃河亦在川西北掛角而去。四川西部被稱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邊緣部分,高寒少雨,地廣人稀;東部為四川盆地,面積達16.2萬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國四大盆地 (其他三個盆地分別是: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中最富饒多姿的一個。四川盆地的邊緣由東邊的巫山,南邊的大婁山、大涼山、西邊的邛崍山、岷山、北邊的大巴山、米倉山等連結而成。境內的河流大都從這些山地中流出匯入長江。因大巴山、巫山、大婁山界內古代巴國地域,以山地、丘陵為主;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從這里經過流入長江,故歷史上習慣于把四川的山水簡稱’巴山蜀水’。
4.川西高原山地有:
大涼山,介于四川盆地與川西南山地之間,是大、小涼山的總稱,是我國東部濕潤亞熱帶氣候和西部干濕交替亞熱帶氣候的分界線,因而東西的動植物區系截然不同,東北坡產大熊貓,有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和螺髻山、瀘山等風景名勝區,又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沙魯里山,位于甘孜、涼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礱江的天然分水嶺。主要山脈有雀兒山、索龍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綿亙500--600公里,向南伸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5. 被人們稱為天府之國的是我國的什么省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摘自www.5dyx.cn
6. 為什么成都被稱作是“天府之國”呢???
天府之國為什么在成都 為什么經過2000多年后,天府之國由北向南遷移到成都了呢?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國古帝王在北方犯下了兩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大家知道,經過春秋戰國,秦統六國。當時人口大概一億多,而且女比男的多得多。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沒有實行休養生息,反而派遣大兒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到北疆戍邊。同時征集民夫30萬筑長城,又征50萬民夫修阿房宮、征70萬民夫建驪山秦陵。這就造成了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人口中男性短缺,(計劃生育提前了2000多年),生育跟不上;二是大興土木,造成北方水土流失。如阿房宮一燒就燒了三個月,想想1989年大興安嶺一把火只燒了27天,就已經燒掉了56萬公頃的森林面積。水土流失必然導致土地貧瘠,現在去看看黃土高坡就知道了。 而另一方面反之在成都,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第一任是張望,只會打仗)修建都江堰為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隨后三國時的孔明獎勵農耕、發展生產、興修水利等等這對成都平原的農業是一次重大的推進。境內達到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生平現象,使天府之國的名聲得以傳播。到唐朝成都鼎盛時期李白的一首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間得及此間無?!笔钩啥肌疤旄畤钡牡匚坏靡造柟獭_@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秦”與“蜀”比較而對蜀地地位加以確立的詩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國“天府之國”的桂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利。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7. 為什么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
一、在都江堰修建之前,洶涌的岷江從川西高原奔流而下,在成都平原上肆意流淌,遇到暴雨天氣時往往給這片土地帶來洪澇災害。都江堰一出,岷江之水變得馴服,水量過大時洪水經外江排出而成都平原安然無虞;干旱時節,岷江之水由內江導入,源源不斷地灌溉這片膏腴之地。
二、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邊緣地帶,總面積約為23,000平方千米,是中國西南地區面積最大的平原,也是四川盆地中特有的大片平原地帶。四川盆地的西北多高山,眾多的河流由西北流向東南,在成都平原形成大大小小的水網,河流的泥沙經過上億年的沉積在這里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為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三、成都地區成為天府之國,位于成都西北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著特殊的重要作用。建于秦代、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岷江之水灌溉著成都平原的農田,使成都平原成為四川種植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成都平原的農田水利十分發達,耕地集中連片,典型的水田農業區,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和油菜,是全國著名的糧油產地和生豬基地。
四、被譽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及排沙的三項基本功能。都江堰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它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自然條件,把“道法自然、因勢利導”的哲學運用到治水策略中,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五、在都江堰修建之前,洶涌的岷江從川西高原奔流而下,在成都平原上肆意奔流,遇到暴雨天氣時往往給這片土地帶來洪澇災害。都江堰一出,岷江之水變得馴服,水量過大時洪水經外江排出而成都平原安然無虞;干旱時節,岷江之水由內江導入,源源不斷地灌溉這片膏腴之地。
六、晉代著名史學家常璩在所著《華陽國志》也說“蜀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疤旄畤痹跉v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了四川尤其是成都平原的代名詞。www.5dyx.cn
8. 四川別名天府之國的來歷
四川盆地在長江上游,四周環繞高原和山地,面積約有16萬平方千米,是我國著名的盆地之一。四川盆地終年溫暖,霜雪少見,無霜期長達300天以上。這里熱量條件同兩廣的許多地方差不多,可以生長甘蔗、柑橘、柚子。盆地雨量充沛,降水量大于蒸發量,于濕潤地區,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四川盆地在形成的過程中,周圍山地、高原的細沙和泥土被流水沖積到盆地底部,有些礦物質經過氧化,變成紫紅色,所以四川盆地廣泛分布著紫紅色的砂巖和頁巖。由于四川盆地溫暖多雨,紫紅色的砂巖、頁巖很容易風化,成土也快,而土色不變,因而四川盆地的土壤多為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磷、鉀等養分,非常肥沃。由于四川盆地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開發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精耕細作,農業生產一向發達,古代就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地區。所以,自古以來四川盆地就有“四川糧,天下嘗”的美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9. 成都為什么叫天府之國,天府又是什么意思?
天府:釋義天子的府庫,比喻某地物產豐饒。
成都是天府之國的原因: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大增。成都因此就取代了關中“天府之國”的桂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利。
擴展資料:
自古以來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經濟條件,使四川成為中國經濟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
據考古證明,舊石器時期今四川境內就有人類活動,在距今4000~5000年時期,成都平原地區是長江上游區域文化的起源中心。
戰國時期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為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隨后三國時的孔明獎勵農耕、發展生產、興修水利等等這對成都平原的農業是一次重大的推進。境內達到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升平現象,使天府之國的名聲得以傳播。
到唐朝成都鼎盛時期李白的一首詩《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使得成都“天府之國”的地位得以鞏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秦”與“蜀”比較而對蜀地地位加以確立的詩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府之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府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四川省歷史沿革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10. 被稱為天府之國的是什么省
天府之國是只成都,四川的省會
www.5dyx.cn
11. 天府之國是什么意思,天府之國是哪個城市
四川擁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32種,占全國資源種數的70%,為全國的資源、能源大省。四川油氣田已探明天然氣儲量超過3.8萬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一,是川氣東送的起點。因物產豐富,資源富集而被譽為“天府之國”。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12. 天府之國
“天府之國”指我國成都平原。這一水利工程不僅有效控制了岷江的水患,還灌溉農田數百萬畝,使之形成了天府。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13. 被稱為天府之國的是哪個城市?
天府之國就是四川的省會成都。
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14. 天府之國是什么意思?
一、在都江堰修建之前,洶涌的岷江從川西高原奔流而下,在成都平原上肆意流淌,遇到暴雨天氣時往往給這片土地帶來洪澇災害。都江堰一出,岷江之水變得馴服,水量過大時洪水經外江排出而成都平原安然無虞;干旱時節,岷江之水由內江導入,源源不斷地灌溉這片膏腴之地。
二、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邊緣地帶,總面積約為23,000平方千米,是中國西南地區面積最大的平原,也是四川盆地中特有的大片平原地帶。四川盆地的西北多高山,眾多的河流由西北流向東南,在成都平原形成大大小小的水網,河流的泥沙經過上億年的沉積在這里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為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三、成都地區成為天府之國,位于成都西北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著特殊的重要作用。建于秦代、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岷江之水灌溉著成都平原的農田,使成都平原成為四川種植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成都平原的農田水利十分發達,耕地集中連片,典型的水田農業區,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和油菜,是全國著名的糧油產地和生豬基地。
四、被譽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及排沙的三項基本功能。都江堰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它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自然條件,把“道法自然、因勢利導”的哲學運用到治水策略中,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五、在都江堰修建之前,洶涌的岷江從川西高原奔流而下,在成都平原上肆意奔流,遇到暴雨天氣時往往給這片土地帶來洪澇災害。都江堰一出,岷江之水變得馴服,水量過大時洪水經外江排出而成都平原安然無虞;干旱時節,岷江之水由內江導入,源源不斷地灌溉這片膏腴之地。
六、晉代著名史學家常璩在所著《華陽國志》也說“蜀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天府之國”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了四川尤其是成都平原的代名詞。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