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人之()”「急人之憂」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急人之憂”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夫終日言,不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遣己之患。是什么什么意思、馬氏太公不相和,好命逢此憂凝多,恩人無義反為仇,是非平地起風波是什么意思、憂人之憂的近意詞?、優人之優上一句詩句、憂之大方,惟是焉急是什么意思、“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之念”是什么意思?、①終身處乎憂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 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賢才,輕爵祿,而士不知其恩 ④高中文言文《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翻譯讓出手相救的人免除了后顧之憂的作文人之所急,優人之所優 是什么意思《答秦太虛書》 蘇軾 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的翻譯。急急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誰的哪部作品中杞人憂天一詞多意(之)關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和典故(急用)等
目錄索引:
1:成語“急人之憂”的詞條資料
2:夫終日言,不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遣己之患。是什么什么意思
3:馬氏太公不相和,好命逢此憂凝多,恩人無義反為仇,是非平地起風波是什么意思
4:憂人之憂的近意詞?
5:優人之優上一句詩句
6:憂之大方,惟是焉急是什么意思
7:“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之念”是什么意思?
8:①終身處乎憂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 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賢才,輕爵祿,而士不知其恩 ④
成語“急人之憂”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JRZY
成語注音:ㄐ一ˊ ㄖㄣˊ ㄓ 一ㄡ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急人之困、急人之危、急人之難
成語出處:《紀聞·吳保安》:“側聞吾子急人之憂,不遺鄉曲之情,忽重特達之春,使保安得執鞭弭,以奉周旋?!眮碜詗ww.5dyx.cn
成語解釋:急:著急。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成語用法:急人之憂作謂語、定語;指幫人解決困難。
英文翻譯:help people in trouble
成語“急人之憂”的擴展資料
1. 夫終日言,不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遣己之患。是什么什么意思王肅的名言
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君之知之,可矣,未若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
焦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數之極也。
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社稷之守為公侯,山川之祀者為諸侯,皆于王。
故自修者,必恐懼以除患,恭儉以避難者也。
夫終日言,不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遺己之患;唯智者能之。
行不效,禮不修,則對門不汝通矣。
效其行,修其禮,千里之外,親如兄弟。
見君子則舉之,見小人則退之,去汝惡心,而忠與之。
貞以干之,敬以輔之,施仁無倦。
庭不曠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贄,精氣以問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則沒;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則傾。
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聽;非其地,樹之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非其人,如會聾而鼓之。
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問必勝,智而好謀必成。
夫度量不可明,是中人所由之令。
君子不急斷,不急制。使飲食有量,衣食有節,宮室有度,畜積有數,車器有限,所以防亂之原也。
此言疾之難忍,急之難行也。
是故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從君之令。
中人之情也,有馀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逸,從欲則敗。
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以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
以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
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
天道成而必變,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
非道益之謂也,道彌益而身彌損。夫學者損其自多,以虛受人,故能成其滿博也。
夫自損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決之,吾是以嘆也。
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獨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
無體之禮,敬也;無服之喪,哀也;無聲之樂,歡也。
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
藥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取其所長,棄其所短。
看各人的理解了,本人以為:一些事情就像恒河的沙子一樣,永遠都會存在的,而且世上所有東西都有好與壞,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2. 馬氏太公不相和,好命逢此憂凝多,恩人無義反為仇,是非平地起風波是什么意思
第24卦地雷復(復卦) 寓動于順 中中卦 象曰: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憂疑多,恩人無義反為怨,是非平地起風波。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坤)相疊。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順其自然。動在順中,內陽外陰,循序運動,進退自如,利于前進。 事業:已經渡過了困難時期,開始進入積極行動的階段。但務必抓住時機,當機立斷,卻不可急躁,且應時常反省個人行動,嚴于修身,勇往直前,可望成功。 經商:可大膽投資,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坦誠合作,打開市場,勿因挫折而退縮。更可以打入外地,堅持商業道德,循序漸進,一定會有所贏利。 求名:時機正在成熟,不要急于求成,繼續奠定基礎,機遇一旦到來,務必要抓住,必將轉運。最忌自傷意志。 外出:無災無禍,且有收獲。 婚戀:順利。但切不可性急,應冷靜考慮。家庭的美滿幸福,靠嚴于律己維持。 決策:性格活潑,精力旺盛,但因急躁情緒會造成事業損失。一定要冷靜思考,勇于改正錯誤,必能重振事業。此時應抓住時機,明確方向,靈活機敏,腳踏實地改變處境。一旦出現意外,宜當機立斷,暫行退讓。如能準確駕駛自己,努力奮斗,成就事業十分順利。公益成語:www.5dyx.cn
3. 憂人之憂的近意詞?
傷人之傷?感覺這些詞語都有點悲傷的意味公益成語:www.5dyx.cn
4. 優人之優上一句詩句
急人之急,憂人之憂急人之所急,憂人之所憂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5. 憂之大方,惟是焉急是什么意思
原文“憂之大方,唯是焉急。內不自得,甚泰為憂。省而不疚,雖死優游。所憂在道,不在乎禍。吉之先見,乃可無過。告子如斯,守之勿墮?!弊g文什么是憂慮之大政方針?唯有急于對重大事情本身的是與非之判別。如果你內心分不清事情的是與非,看起來安泰反而值得你去憂慮。如果經過反省而對自己的判讀沒有任何內疚,那么即便死難,也能悠游自在。為人所憂的是在前進的道路上自己的位置是否擺正,不在乎個人的禍害得失。如果能先見事件之機微,那反而是一種吉祥的征兆。唯其如此,才能沒有過失。能告訴你的就是這些道理,希望你能堅守勿墮。摘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6.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之念”是什么意思?
潛伏得越久的鳥,會飛得越高;花朵盛開得越早,凋謝得也會越快。知道了這個道理,就不必為懷才不遇而憂愁,就可以消除急躁求進的想法。
原句出自明朝道人洪應明的《菜根譚》,這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成書于萬歷年間。作為一部富有漢民族生活倫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體現了漢族傳統道德生活化的傾向,以道德格言的形式指示人性的善惡,教導人們如何從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得到超脫。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據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他早年熱中于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他寫的《菜根譚》作為儒家通俗讀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作品佳句有:
1、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過一個悔字。
2、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3、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4、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5、勢力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而不用者為尤高。
6、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7. ①終身處乎憂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 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賢才,輕爵祿,而士不知其恩 ④
1、D2、B3、B4、(1)在這個時候,他對白樂天有羨慕的感情,是不值得奇怪的?!? (2)做臣子的要盡力侍奉君主,將生死置之度外,怎么能夠預先憂慮事情不能成功,就停止下來不去盡力做呢?本內容來自www.5dyx.cn
8. 高中文言文《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翻譯
莊暴進見孟子,說:“我朝見大王,大王和我談論喜好音樂的事,我沒有話應答?!苯又鴨柕溃骸跋埠靡魳吩趺礃影。俊?br>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很不錯了!”
幾天后,孟子在進見宣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和莊暴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宣王臉色變得不好意思他說:
“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樂,只不過喜好世俗的音樂罷了?!?br>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很不錯了!在這件事上,現在的音樂與古代的音樂差不多?!币送跽f:“能讓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嗎?”
孟子說:“獨自一人娛樂,與和他人一起娛樂,哪個更快樂?”宣王說:“不如與他人一起娛樂更快樂。”
孟子說:“和少數人一起娛樂,與和多數人一起娛樂,哪個更快樂?”
宣王說:“不如與多數人一起娛樂更快樂。”
孟子說,“那就讓我來為大王講講娛樂吧!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為什么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偃绱笸踉趪C,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旗幟的華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昔說:‘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為什么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旗幟的華麗,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于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倘若大王與百姓一起娛樂,那么就會受到天下人的擁戴!”
【段意】此章主要闡明為政者必須與民眾同樂的道理。要能與民眾同樂,本質上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娛樂方式,而是統治者是否關心民生的問題。賢明君主與暴虐君主之所以引起不同的反響,關鍵在于前者能施惠于百姓,而后者使民眾窮困、父子妻兒流散。儒家認為,音樂是輔助教化的重要手段,孟子之所以說世俗的音樂與古代的雅樂差不多,是為了突出“與民同樂之意則無古今之異耳。若必欲以禮樂洽天下,當如孔子之言,必用《韶》舞必放鄭聲。蓋孔子之言,為邦之正道;孟子之言,救時之急務,所以不同”朱熹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9. 讓出手相救的人免除了后顧之憂的作文
上海出臺的“好人法”可謂應運而生,恰逢其時。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見義勇為的傳統,有急人之難的民風;解放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成了道德風尚。可以說中國人把救死扶傷,扶貧濟困作為自己的分內之事。遺憾的是,林子大了總有惡鳥,池子大了總有壞魚,人多了,也總有見利忘義之輩。最近幾年,頻繁出現的助人反被訛詐,正常行走卻遭“碰瓷”的新聞,使中國人產生了信任危機,使很多見義勇為的好心人心生畏懼。 見義勇為本來就不圖回報,相反還得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財物,是無利可圖之事,全憑一腔正義和熱血而為之。如果再有被訛詐,吃官司的風險,那還有幾個人敢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所以,好人得不到好報的連帶效應就是正氣受壓抑,歪風猖獗,就是“一個老鼠壞一鍋湯”,使扶貧濟困的人不敢出手,使需要救助的人無人敢救。 要解開救人者不敢出手,需要救助的人無人敢救的“死結”就得政府出面說話。如果把救人者稱為民事行為的甲方,把被救者稱為乙方的話,政府就是既支持甲方也支持乙方的第三方,也只有政府才有實力充當這個第三方。 按理說“甲方”和“乙方”本應是一致的,可是人多了總有不一致的時候;當甲方和乙方產生利益紛爭時,當甲方有可能蒙冤受屈時,政府這個第三方就應當出面說話,就應當保護甲方的利益和名譽。怎么出面呢?以法律(法令、條例)的名義出現。 例如上海出臺的“好人法”,就能解釋一些問題,如“甲方”可在什么條件下出手,“甲方”在什么情況下免責等。這個法令的出臺使救人的行為有法可依,可以提醒“甲方”能否救人、怎樣救人。這既是對甲方益的保護,也是對乙方益的保護。綜上所論,我認為“好人法”之類的法律不僅地方政府應當出臺,全國人大更應該盡早起草頒布,以扶正祛邪、正本清源,讓本該簡單的事不再復雜。2016年9月28日于教室附 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虾J腥舜蟪N瘯涨氨頉Q通過了《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這部俗稱“好人法”的條例,鼓勵和倡導普通市民參與緊急現場救護活動,并且緊急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此條例11月1日起正式實施。針對這一《條例》,有市民認為發現有人突然病倒、意外受傷等緊急情況,伸出援助之手本是人之常情,無需制定法律條文;但也有人認為就現在的情況看出臺這個條例很有必要,出臺前述免責條例,讓出手相救的好心人免除了后顧之憂?! τ谝陨系氖虑椋阍趺纯??請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10. 人之所急,優人之所優 是什么意思
例如,你不知道“急人之所急,憂人之所憂”的意思很著急,我也替你著急,你很憂愁,我也替你憂愁,就是“急人之所急,憂人之所憂”.來自www.5dyx.cn
11. 《答秦太虛書》 蘇軾 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的翻譯。急急急!
剛到 黃(也許是個地方) 米倉進去已經是空的了, 人口卻不少, 我很憂慮。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12.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誰的哪部作品中
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柳宗元的《岳陽樓記》。
二、簡介: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于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岳陽樓寫的。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文章通過對洞庭湖的側面描寫襯托岳陽樓。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規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敘議結合的風格?!对狸枠怯洝烦搅藛渭儗懮剿畼怯^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三、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四、翻譯: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清晨湖面上撒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對這些景象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這樣,那么這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被降職遠調的人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這里的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面波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五、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13. 杞人憂天一詞多意(之)
杞人憂天,意思是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讀音是qǐ rén yōu tiān。
杞:周代諸侯國名,杞國,是中華大地上一個古老的方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為宋滅,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國從雍丘(今河南杞縣)遷都至齊、魯之間的淳于一帶,重建杞國。
憂天:擔心天會掉下來。老是怕天塌下來,以至于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指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海外都說“杞人憂天,伯慮愁眠”。九公所說口號,莫非就是這兩句?’”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1、無憂無慮,意思是沒有一點憂愁,顧慮和擔心,形容煩惱盡除、得到解脫,心情安然自得,快樂舒心。
出處:葉圣陶《倪煥之》:“煥之順著冰如所指的方向凝望,仿佛已經看見無憂無慮的男女往來于綠蔭之下。”
2、若無其事是一個成語,讀音是ruò wú qí shì,形容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的樣子。
出處: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無其事地閂上門,又叫她點著燈,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著?!?br>擴展資料: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之憂、伯慮愁眠
1、庸人自擾是一個成語,讀音是yōng rén zì rǎo,意思是自己找自己麻煩,泛指本來沒有問題而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出處:?華而實《漢衣冠》三?他在房里踱了半圈,在門口停下,背對著鄭成功,警告似地說:“不要庸人自擾。”?
2、杞人之憂,拼音qǐ rén zhī yōu?,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同“杞人憂天”,亦省作“杞慮”。
出處:魯迅《而已集·憂‘天乳’》:“我曾經也有過‘杞天之慮’,以為將來中國的學生出身的女性,恐怕要失去哺乳的能力,家家須雇乳娘。 ”
3、伯慮愁眠,成語,意思是伯慮國的人因為害怕在睡眠中逝去而有所憂慮。
出處:《山海經·海內南經》:“ 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胊國皆在郁水南,一曰‘相慮’。”
翻譯: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都在郁水往南,一個叫‘互相考慮’。來自www.5dyx.cn
14. 關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和典故(急用)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閃耀著樸素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光輝的話,不是近代和現代人說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說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起鎮守陜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里餐風飲露度過了半輩子。是?。 霸傅么松黹L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它抒發了有志之士為祖國的領土完整和繁榮富強,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奮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勵了無數的人為國捐軀。
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兇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于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他在《指南錄后序》中發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一首詩中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這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嗎?
在我們的民族解放斗爭中,憂國憂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煙海了。無數的革命先烈英勇斗爭,以鮮血染紅紅旗,目的是“天下之樂”。斗爭的幸存者,當他們看到革命勝利,人民翻身了,感到無比欣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更是“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們還為了祖國人民進一步的“樂”――實現四化,正在“老驥伏櫪”,真是“烈士墓年,壯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樂而樂”,必然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只有行“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后天下之樂而樂”。蘇聯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寧說過,要成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就必須先成為全體工人和農民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當他成為全體工人和農民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時,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創造者。此話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具體解說。
我們這些小青年,高中剛畢業,對幸福充滿了憧憬和向往。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投身到為人民服務、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勞;在臨終的時候,想到自己沒有庸庸碌碌地虛度年華,為祖國的四化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時,就會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現在有些人對“幸?!钡睦斫猓秽笥谝患褐?,報考大學“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過河”,絲毫也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打算。這種人最后只會到處碰壁,其“幸?!笔亲蠲烀5?,對社會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為社會的蛀蟲。我勸告這種人,“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當死于過野,以馬革裹尸還葬爾,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女手中邪?”千萬別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詩人高適說過:“男兒本自重橫行”,主張有志男兒要為國效勞,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況社會主義時代的青年呢?我們應賦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新時代的思想內容,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樹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觀,投身四化建設,為人民,為祖國,奉獻畢生的力量。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95650.html?si=1
讓你久等了摘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