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霜之戒的意思是啥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履霜之戒”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關于履的成語有哪些、誰幫我翻譯信陵君救趙論這段文言文、戒什么/什么四個字的成語、履霜曲是什么?、履霜是什么意思、帶履的成語有???、帶履的成語有哪些戒字結尾的成語履成語瘋狂猜成語答案圖“履霜堅冰至”什么意思?帶有履的成語履霜是什么意思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履霜之戒”的詞條資料
2:關于履的成語有哪些
3:誰幫我翻譯信陵君救趙論這段文言文
4:戒什么/什么四個字的成語
5:履霜曲是什么?
6:履霜是什么意思
7:帶履的成語有???
8:帶履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履霜之戒”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LSZJ
成語注音:ㄌㄩˇ ㄕㄨㄤ ㄓ ㄐ一ㄝ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出處:清 何琇《樵香小記》:“亂臣既得兵權,遂肇弒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公益成語:www.5dyx.cn
成語解釋:走在霜上知道結冰的時候快要到來。比喻看到眼前的跡象而對未來提高警惕。
成語用法:履霜之戒偏正式;作賓語;指災禍將臨當知所以戒慎。
成語造句:清·厲鶚《東城雜記·庾園》:“雖殊墜天之憂,敢忘履霜之戒?”
成語“履霜之戒”的擴展資料
1. 關于履的成語有哪些步履艱難、
如履平地、
步履維艱、
削足適履、
西裝革履、
如履薄冰、
曝骨履腸、
臨深履薄、
屣履造門、
遺簪敗履、
跋履山川、
戴玄履黃、
冠袍帶履、
輕裘朱履、
履霜之戒、
劍履上殿、
鄭公聽履、
步履如飛、
衣弊履穿、
不衫不履、
以劍補履、
履舄交錯、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履盈蹈滿、
杖履相從、
涉艱履危、
葛屨履霜、
杖履縱橫、
履險如夷摘自www.5dyx.cn
2. 誰幫我翻譯信陵君救趙論這段文言文
譯文
評論者拿盜竊兵符一事做為信陵君的罪過,我認為憑這一點還夠不上拿來責罪于信陵君的。那強勁的秦國 暴虐到極點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來壓于趙國 ,趙國肯定會滅亡。趙國是魏國的屏障,趙國亡了,那么魏國將要步其后塵;趙國與魏國,又是楚、燕、齊各國的屏障,趙、魏亡了,那么楚、燕、齊各國就得步其后塵了。天下的形勢,再沒有岌岌可危到像當時一樣的了。因此,救趙國,也就是用以救魏國;救這一個國家,也就是用以救六個國家啊。盜竊魏國的兵符來解脫魏國的禍患,借用一國的軍隊來分擔六國的災難,這有什么不可以的!
那么信陵君真的沒有罪過嗎?回答是:這話又不對了。我所責備的,是信陵君的心啊!
信陵君不過是一個王室公子罷了 ,魏國自有其君王的嘛。趙國不請求于魏王,而不斷地懇切求救于信陵君,這說明趙國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還有個魏王呢。平原君用親戚情分來激將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為了親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趙,這說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親戚,不知道還有個君王。他的盜竊兵符,不是為了魏國,不是為了六國,而是為了趙國才如此;其實也不是為了趙國,只是為了一個平原君罷了。假使禍患不在趙國,而在其他國家,即使撤銷了魏國的屏障,撤銷了六國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會去救他的。假使趙國沒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親戚,縱然趙國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會救他的。這就是說趙王及其國家的輕重,不能比得上一個平原公子;而且魏國的軍備原是依靠它來鞏固自己的國家的,如今卻拿來供信陵君的一個親戚使用了。幸而戰勝了,還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戰不勝,做了秦國的俘虜,就是傾覆了魏國幾百年來的國家命運來殉葬于自己的親戚。如果這樣,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來回答魏王呢?!
盜竊兵符的計謀,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來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來盜竊兵符,如姬在魏王臥室里替魏公子盜竊兵符,是這兩個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認為信陵君如果為自己打算,不如用趙、魏兩國唇齒相依的形勢,以激發、上諫魏王,如果不聽,就用他本人的想為趙國而犧牲于秦國軍中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就必然會醒悟了。侯生為信陵君打算,不如朝見魏王來勸說他救趙,如果不聽,就以想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如姬既有意于報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閑時,日日夜夜勸他救趙,如果不聽從,就用想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這樣做,就使信陵君不辜負魏國,也不辜負趙國;侯生等二人不辜負魏王,也不辜負信陵君。為什么不提出這種計劃呢?信陵君只知道有做為親戚的趙國,不知道有魏王;里邊則有寵幸的侍妾,外邊則有鄰國,低賤者則有像夷門監侯生等鄉野之人,又是都只知道有個魏公子,卻不知道還有位君王。這就是魏國僅僅有一個孤立的君王罷了。
啊!自從世運衰敗以來,人們都習慣于違背公益而甘心死于私黨的行為,卻忘掉了守節義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沒有具有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沒有義憤的局面。例如秦國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貧賤時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趙王。這乃是君王好像旗子一樣地被人把持著已經很久很久了。由此說來,信陵君的罪過,原不在于兵符的盜竊與否,若是為了魏國,為了六國,縱然是盜竊兵符,還是可以的;若是為了趙國,為了一個親戚,縱然請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過的。
雖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為是沒有罪過的。兵符既藏在臥室之內,信陵君怎么能盜竊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請托如姬,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盜竊兵符,這是她素來仗恃著魏王的寵愛。木頭枯朽了,然后蛀蟲就生出來了。古代的君王手握重,而宮廷內外沒有敢不肅敬的,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趙國呢?趙國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信陵君怎能施賣恩德于如姬呢?《周易》的所謂“履霜,堅冰至”(踩著路上的寒霜,就意味著堅固的冰塊將要出現了)的逐漸形成的道理,難道說“一朝一夕”就會突然發生的嗎?由此說來,不只是眾人不知道有魏王,連魏王也自以為是個被把持著的旗子呢。
因此,信陵君可以做為人臣結黨營私的鑒戒,魏王可以做為人君失的鑒戒。從《春秋》的書寫“葬原仲”和“翚帥師”的筆法來看,哦,圣人考慮得是多么深遠啊!
原文如下:
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趙,魏之障也。趙亡,則魏且為之后。趙、魏,又楚、燕、齊諸國之障也,趙、魏亡,則楚、燕、齊諸國為之后。天下之勢,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趙者,亦以救魏;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夫奚不可者?
然則信陵果無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誅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趙不請救于王,而諄諄焉請救于信陵,是趙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趙,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竊符也,非為魏也,非為六國也,為趙焉耳。非為趙也,為一平原君耳。使禍不在趙,而在他國,則雖撤魏之障,撤六國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趙無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雖趙亡,信陵亦必不救。則是趙王與社稷之輕重,不能當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戰勝,可也,不幸戰不勝,為虜于秦,是傾魏國數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謝魏王也。
夫竊符之計,蓋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竊符,如姬為公子竊符于王之臥內,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為信陵之自為計,曷若以唇齒之勢激諫于王,不聽,則以其欲死秦師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為信陵計,曷若見魏王而說之救趙,不聽,則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報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勸之救,不聽,則以其欲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則信陵君不負魏,亦不負趙;二人不負王,亦不負信陵君。何為計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趙,不知有王。內則幸姬,外則鄰國,賤則夷門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則是魏僅有一孤王耳。
嗚呼!自世之衰,人皆習于背公死黨之行而忘守節奉公之道,有重相而無威君,有私仇而無義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趙王,蓋君若贅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系乎符之竊不竊也。其為魏也,為六國也,縱竊符猶可。其為趙也,為一親戚也,縱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雖然,魏王亦不得無罪也。兵符藏于臥內,信陵亦安得竊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徑請之如姬,其素窺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竊符,其素恃魏王之寵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于上,而內外莫敢不肅。則信陵安得樹私交于趙?趙安得私請救于信陵?如姬安得銜信陵之恩?信陵安得賣恩于如姬?履霜之漸,豈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眾人不知有王,王亦自為贅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為人臣植黨之戒,魏王可以為人君失之戒?!洞呵铩窌嵩佟⒘殠泿?。嗟夫!圣人之為慮深矣!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3. 戒什么/什么四個字的成語
戒字的四字成語
:
戒驕戒躁、
戒備森嚴、
引以為戒、
在色之戒、
持滿戒盈、
履霜之戒、
屢戒不悛、
垂堂之戒、
覆車之戒、
清規戒律、
覆舟之戒、
恃直不戒、
諄諄告戒、
君子三戒、
止足之戒、
復車之戒、
前覆后戒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4. 履霜曲是什么?
寂寞履霜曲傷心范仲淹
--------------------------------------------------------------------------------
http://www.hnby.com.cn 河南日報農村 04 人文地理 2006年11月07日
秋季多雨的天氣讓人感到惆悵,都市的喧嘩浮躁總叫人有點憂郁。于是想到外走走,去尋覓秋天的滋味。踏青是春天的盛事,踩一路清涼的秋風,輕步鄉間田野,雖然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想來也是別有意趣。
洛陽伊川縣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城郊白虎山有“二程”(程顥、程頤)墓園,城南平等鄉有邵雍邵夫子墳。開五代紛爭的朱溫、唐代三朝宰相姚崇、北宋詩人賈島等諸多人物,都選伊川作最后的歸宿地。而“北宋第一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也葬于此。
范仲淹墓位于伊川彭婆鎮許營村北,距古都洛陽20公里。拜謁范園,正值秋莊稼長得正旺時,連綿的玉米地一望無邊。墓園坐北朝南,背靠綿綿萬安山,前臨潺潺曲河水,松柏密密匝匝,而墓地氣聚風藏。當地農人說:“大山勾了頭,不出王位就封侯!”此言不虛,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后來果真做了宰相。
范園占地面積約50畝,園前溝壑蜿蜒山后,門前山坡有主人公的全身像。進山門有坊,石柱刻聯為:“嵩小青山高道德,澗纏碧水潔瀕蘩。”公元1031年,范仲淹的母親首葬于此,20年后,范仲淹病故在赴任徐州的路上,其孤護幃帳還洛,其后子孫先后袱葬。墓葬排列順序多為父后子前孫更前,而范墓則較為獨特,仲淹墓排在最前,長子純佑緊隨,次子、孫輩遠遠在后,母親居中間,俗稱之“扯兒背孫”。
墓塋不很大,西側有“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公神道碑銘并序”,碑額“褒賢之碑”為宋仁宗親篆,碑文由宋代文豪歐陽修撰寫,北宋著名書家王洙書丹的石碑字跡憑目力已難以辨認?;臎龅哪箞@靜悄悄的,雜草瘋長,聽不見鳥鳴,只有秋蟲長吟短吁,訴說著逝水年華舊事。
范家世居蘇州吳縣,范墓何以選址在此?據《宋名臣言行錄》載:“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敝钡娇贾羞M士,范仲淹就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5. 履霜是什么意思
出處:出自《易經·坤》,原文為: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讀音:lǚshuāng古文引用:(1)踩踏霜地。《詩·魏風·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睍x潘岳《寡婦賦》:“自仲秋而在疚兮,逾履霜以踐冰。”(2)謂踏霜而知寒冬將至。用以比喻或昭示,事態發展將有產生嚴重后果的可能?!逗鬂h書.酷吏傳.周紆》:“夫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原。履霜有漸,可不懲革?”《新唐書.高宗紀》:“高宗溺愛袵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鄭藻如《<盛世危言>序》:“嘗讀史,盱衡千古,窮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嘗無人焉?!保?)謂霜降時節懷念親人。語出《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鄭玄注:“為感時念親也?!彼翁K軾《元佑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勝凄愴之意?!保?)指《履霜操》。宋梅堯臣《依韻和宋中道見寄》:“我懷炳炳何日忘,半夜攬琴彈《履霜》?!彼侮懹巍独蠈W庵筆記》卷九:“范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眮碜怨娉烧Z:www.5dyx.cn
6. 帶履的成語有???
以冠補履 履薄臨深 戴天履地 冠上履下 步履蹣跚 步履維艱 不衫不履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戴圓履方 分香賣履 冠袍帶履 履霜堅冰 臨深履薄 履舄交錯 履穿踵決 履霜之戒 履險如夷 賣履分香 如履薄冰 席豐履厚 削足適履公益成語:www.5dyx.cn
7. 帶履的成語有哪些
包含“履”的成語共有100個
安常履順
跋履山川
包元履德
不衫不履
步履安詳
步履艱難
步履蹣跚
步履如飛
步履維艱
步雪履穿
操履無玷
承星履草
戴清履濁
戴霜履冰
戴天履地
戴玄履黃
戴圓履方
蹈仁履義
登鋒履刃
登高履危
分香賣履
葛屨履霜
孤履危行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冠袍帶履
冠上履下
含霜履雪
黃冠草履
監市履猯
監市履狶
監市履豨
劍及履及
踐冰履炭
截趾適履
進退履繩
據義履方
臨深履冰
臨深履薄
臨深履尾
臨危履冰
履薄臨深
履常蹈故
履穿踵決
履機乘變
履仁蹈義
履霜堅冰
履霜之戒
履霜知冰
履絲曳縞
履湯蹈火
履舄交錯
履險蹈難
履險蹈危
履險犯難
履險如夷
履險若夷
履信思順
履盈蹈滿
履足差肩
賣履分香
鳴玉曳履
目所履歷
納履決踵
納履踵決
曝骨履腸
如履薄冰
如履春冰
如履平地
如履如臨
三千珠履
西裝革履
席豐履厚
席履豐厚
屣履造門
削足適履
行不履危
衣敝履空
衣弊履穿
遺簪敗履
遺簪弊履
遺簪墮履
遺簪墜履
以冠補履
以劍補履
刖趾適履
刖足適履
章甫薦履
杖履相從
杖履縱橫
整冠納履
正冠納履
鄭人買履
鄭人實履
珠履三千
足不履影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貴冠履輕頭足
履雖新不為冠摘自www.5dyx.cn
8. 戒字結尾的成語
勸善戒惡 繩一戒百 垂堂之戒 丁寧告戒 豐屋之戒 覆車之戒 覆舟之戒 后車之戒 君子三戒 累誡不戒 履霜之戒 前覆后戒 日夜警戒 恃直不戒 小懲大戒 引為鑒戒 引以為戒 在色之戒 止足之戒 諄諄告戒 安國之道,先戒為寶 前車覆,后車戒 前車已覆www.5dyx.cn
9. 履成語瘋狂猜成語答案圖
步履艱難、
如履平地、
削足適履、
步履維艱、
西裝革履、
如履薄冰、
戴玄履黃、
遺簪敗履、
鄭公聽履、
履機乘變、
輕裘朱履、
屣履造門、
操履無玷、
曝骨履腸、
涉艱履危、
履盈蹈滿、
章甫薦履、
冠上履下、
三千珠履、
衣弊履穿、
據義履方、
臨深履薄、
衣敝履空、
劍履上殿、
履穿踵決、
履霜之戒、
冠袍帶履、
履險如夷、
步履安詳、
鳴玉曳履
杖履相從、
珠履三千、
冠履倒易、
跋履山川、
黃冠草履、
蒙袂輯履、
履舄交錯、
步履蹣跚、
葛屨履霜、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履信思順、
戴高履厚、
行不履危、
登鋒履刃、
分香賣履、
戴圓履方、
以劍補履、
不衫不履、
足履實地、
杖履縱橫、
步雪履穿、
戴清履濁、
戴天履地、
戴霜履冰、
步履如飛、
履足差肩、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劍及履及、
孤履危行、
席豐履厚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10. “履霜堅冰至”什么意思?
腳踏在初秋的輕霜上,預示著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來了語出自《易?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薄墩f文解字》:“履,足所依也。”指鞋,引申為踐踏、踩?!八睘榍锼帤馐寄?。“堅冰”,堅硬厚實的結冰,以喻寒冬?!爸痢?,將至、來到。
來自www.5dyx.cn
11. 帶有履的成語
成語和解釋 1安常履順 習慣于正常生活,處于順利境遇 2步履維艱 步履:行動;維:文言助詞,無實義;艱:困難。指行走十分困難,行動很不方便 3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4截趾適履 腳大鞋小,切斷腳趾去適應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強湊合或無原則的遷就 5不衫不履 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長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邊幅的樣子。 6步履蹣跚 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了。 7戴天履地 戴:頂著天;履:踏,踩著。頭頂著天,腳踩著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間。比喻恩德深廣,如天高地厚。 8戴圓履方 履:踩著;圓、方:古人以為天圓地方。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指生活在人間。 9分香賣履 舊時比喻人臨死念念不忘妻兒。 10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11貴冠履輕頭足 比喻主次或輕重顛倒。 12冠袍帶履 帽子、袍子、帶子、鞋子。泛指隨身的必須用品。 13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別。 14冠履倒易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15履霜堅冰 履:踩,踏。踩著霜,就想到結冰的日子就要到來。比喻看到事物的苗頭,就對它的發展有所警戒。 16履霜之戒 走在霜上知道結冰的時候快要到來。比喻看到眼前的跡象而對未來提高警惕。 17履舄交錯 鞋子雜亂地放在一起。形容賓客很多。 18履薄臨深 比喻身處險境,必須十分謹慎。 19履險如夷 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 20臨深履薄 面臨深淵,腳踩薄冰。比喻小心謹慎,惟恐有失。 21賣履分香 舊時比喻人臨死念念不忘妻兒。 22如履薄冰 履:踐、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 23席豐履厚 席:席子;指坐具;豐:多;履:鞋子,指踩在腳下的東西;厚:豐厚。比喻祖上遺產豐富。也形容生活優裕。 24削足適履 適:適應;履:鞋。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25以冠補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補鞋。比喻以貴重物品配賤物。 26鄭人買履 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27杖履縱橫 〖解釋〗形容游人來往不絕。 28跋履山川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29步雪履穿 形容人窮困潦倒。 30承星履草 頭戴星光,腳踏草地。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作。 31戴清履濁 猶戴天履地。清指天,濁指地。 32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嚴寒,奔波于外。 33戴玄履黃 猶戴天履地。 34蹈仁履義 遵循仁義之道。 35葛屨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過分節儉吝嗇。 36孤履危行 謂行為孤高獨特。 37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潔。 38黃冠草履 見“黃冠草服”。 39劍及履及 見“劍及屨及”。 40進退履繩 見“進退中繩”。 41據義履方 根據正道立身行事。 42履穿踵決 鞋子破了,露出腳后跟。形容很貧苦。 43履機乘變 猶隨機應變。 44履仁蹈義 履、蹈:執行。指履行仁義之道。 45履霜知冰 比喻見事物的征兆可預知其嚴重后果。 46履絲曳縞 穿絲履,著縞衣。形容奢侈。 47履湯蹈火 身入湯火。喻處苦難之境。 48履險蹈危 謂經歷危險。 49履險若夷 見“履險如夷”。 50履信思順 篤守信用,思念和順。 51履盈蹈滿 謂榮顯至極。 52履足差肩 足與足,肩與肩相接近,形容極親近。 53鳴玉曳履 佩玉飾曳絲履。謂獲高官厚祿。 54納履踵決 納:穿;履:鞋;踵:腳后跟;決:破裂。提上鞋,鞋的腳后跟處卻破裂。形容處境困難。 55曝骨履腸 暴露尸骨,踩踏腸子。極言所釀戰禍之慘烈。 56如履平地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樣。比喻從事某項活動十分順利。 57如履如臨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焙笠浴叭缏娜缗R”形容做事極為小心謹慎。 58席履豐厚 見“席豐履厚”。 59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險的地方。 60刖趾適履 鞋小腳大,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實際,勉強遷就,生搬硬套。 61章甫薦履 冠被墊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顛倒。 62杖履相從 指追隨左右。 63正冠納履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時講李樹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64整冠納履 語本《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焙笠浴罢诩{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動。 65鄭人實履 鄭人:春秋時期鄭國人。履:鞋。鄭國人買鞋。比喻只相信書本,不相信客觀實際。多用以諷刺教條主義者。 足不履影 比喻循規蹈矩。 66登鋒履刃 〖解釋〗踩踏刀劍的鋒刃。比喻沖鋒陷陣在最前頭。 67登高履危 〖解釋〗比喻誠惶誠恐。 68監市履狶 〖解釋〗比喻善于體察事物。 69截趾適履 〖解釋〗猶削足適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強湊合。 70西裝革履 〖解釋〗身穿西裝,腳穿皮鞋。形容衣著入時。www.5dyx.cn
12. 履霜是什么意思
踩踏霜地。比喻由眼下跡象而警戒未來履霜本義是上面的解釋,但是從你的補充問題來看你問的是履霜曲。所謂履霜曲,是朝鮮高麗時期的民間詩歌的一曲,又名俗謠。在形式上是分節長歌,音律整齊,有一定的曲調,其他還有《青山別曲》、《西京別曲》、《離去》、《思母曲》、《滿殿春》、《雙花店》,大多以表現男女愛情為主題,描寫感情的真摯、離別的悲哀、兩地的相思,也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封建社會婦女受壓抑的心情,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和生活氣息。這些作品長期在民間流傳,都是無名氏所作。至1444年有了民族文字,才被記錄下來,載于《樂學軌范》和《樂章歌辭》等書中。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