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成語故事:
舜統治時中華大地經常發大水,禹上書給舜要求治水說:“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沒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導法讓水流入大海。”舜同意讓禹負責治水,禹率能工巧匠開鑿河道,疏導水流,治水13年多次經過家門而不能回家,終于消滅水患孟子注解--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1],孔子賢之。顏子當亂世,居于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2]。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3]而救之,可也;鄉鄰有斗者,被發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4]?!保ā睹献印るx婁下》) 【注釋】 〔1〕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楊樹達漢語文言修辭學私名連及例云:“三過不入,本禹事而亦稱稷?!?〔2〕顏子當亂世等句——論語雍也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被發纓冠——朱熹集注云:“不暇束發,而結纓往救,言急也,以喻禹、稷?!北煌芭薄@t本義是“冠系”(帽上帶子,自上而下系在頸上的),此作動詞用。 〔4〕閉戶可也——朱熹注云:“喻顏子也?!?【參考譯文】 禹、稷處于政治清明的時代,三次經過自己家門都不進去,孔子稱贊他們。顏子處于政治昏亂的時代,住在狹窄的巷子里,一筐飯,一瓢水,別人都受不了那種苦生活,他卻自得其樂,孔子也稱贊他。孟子說:“禹、稷和顏回〔處世的態度雖有所不同,〕道理卻一樣。禹以為天下的人有遭淹沒的,好像自己使他淹沒了一樣;稷以為天下的人有挨餓的,好像自己使他挨餓一樣,所以他們拯救百姓才這樣急迫。禹、稷和顏子如果互相交換地位,顏子也會三過家門不進去,禹、稷也會自得其樂。假定有同屋的人互相斗毆,我去救他縱是披著頭發頂著帽子,連帽帶子也不結去救他都可以?!灿怼⒌男袨檎帽冗@樣。〕如果本地方的鄰人在斗毆,也披著頭發不結好帽帶子去救,那就是糊涂了,縱使把門關著都可以了?!差伝氐男袨檎帽冗@樣?!场?br>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典故 三過其門而不入
一、成語典故:三過家門而不入
1、故事:傳說禹與涂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線。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2、出處:《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 禹、稷處于政治清明的時代,三次經過自己家門都不進去,孔子稱贊他們。)
3、典故釋義:三過家門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二、原文: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顏子當亂世,居于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披發纓冠救之,可也 。鄉鄰有斗者,披發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br>三、譯文:
禹、稷處于政治清明的時代,三次經過自己家門都不進去,孔子稱贊他們。顏子處于政治昏亂的時代,住在狹窄的巷子里,一筐飯,一瓢水,別人都受不了那種苦生活,他卻自得其樂,孔子也稱贊他。孟子說:“禹,稷和顏回〔處世的態度雖有所不同,〕道理卻一樣。禹以為天下的人有遭淹沒的。好像自己使他淹沒了一樣;稷以為天下的人有挨餓的,好像自己使他挨餓一樣,所以他們拯救百姓才這樣急迫。禹、稷和顏子如果互相交換地位,顏子也會三過家門不進去,禹、稷也會自得其樂。假定有同屋的人互相斗毆,我去救他縱是披著頭發頂著帽子,連帽帶子也不結去救他都可以?!灿恚⒌男袨檎帽冗@樣。〕如果本地方的鄰人在斗毆,也披著頭發不結好帽帶去救,那就是糊涂了,縱使把門關著都可以了?!差伝氐男袨檎帽冗@樣?!场?br>四、關于禹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 (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于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當是時也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怎...
在這個時候(時期),大禹治水八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而沒有進去。他雖然想要同普通人一樣在家耕田種地,但是這能做到么?
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過其門而不入講的是什么故事?
在遙遠的中古時代,洪水經常泛濫,沖毀房舍,淹沒農田,災情十分嚴重。部族首領堯非常著急,就派鯀去治水。堯問鯀:“你有辦法治水嗎?”
鯀回答:“有啊,水來土掩,用泥土堆起十丈高的大壩,圍住房屋和田地,一定可以擋住洪水?!?br>可是積土阻水的辦法只能對付小的水災,兇猛的大水滔滔而來的時候,大壩就被沖垮了。鯀治水9年,沒有成功。
舜繼位以后,又派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禹從父親的失敗中得到了啟發,用土堵水行不通,那么根據水往低處流的特點,把水引導到足以泄洪的低處,讓水流向大海,是否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禹就嘔心瀝血地設想了疏導洪水的辦法:根據地勢,逐級逐段開挖溝渠,引水人河;疏通淤塞的河道,加快河水人海的速度。禹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后,就把設想付諸實施了。
禹全身心地投入到偉大的治水工程中去,他親自考察地形和河水流向,確定溝渠的適當方位,接著就組織并指揮施工。由于常年在野外奔波,禹的腳底長滿了厚繭,小腿上的毛也磨光了,皮膚曬得黝黑;過度勞累使得禹日漸消瘦,他的辛苦實在不亞于奴隸。但是,禹為了治水,讓天下人安居樂業,禹以苦為樂,一心撲在治水上。
禹忙于治水耽誤了自己的婚姻大事,直到30歲還沒有成家。涂山地方有一位姑娘,感激禹為涂山治好了洪水,愛慕禹心憂天下、公而忘私的品德,愿意與禹結為夫妻。禹這才有了家,但他為治水不能顧家?;楹蟛潘奶?,禹就把妻子送到自己的老家安邑,讓她與婆婆一起住,互相照顧。禹自己仍常年在外,繼續干他的治水大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禹走遍了華夏大地的山山水水,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治水工程,為許多地方的百姓解除了水患之苦,可是他卻沒有一點時間回家看望老母和妻子。雖然有幾次經過安邑,但是因為治水要緊,禹經過家門也沒有進去,他不愿為自己耽誤治水。甚至他的兒子啟出生了,禹走過門口時聽到嬰兒的啼哭聲,禹也沒有進去抱一抱兒子,他把治水看得高于一切。
禹這樣兢兢業業,整整13年過去了,治水終于成功,從此,洪水一來,大大小小的溝渠、河道很快就能把大水導向海洋??v橫交錯的溝渠,又在農田灌溉中發揮了作用,大片良田五谷豐登,百姓們安居樂業,人們從心底里感謝禹這位大好人,大圣人。
從此,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故事也傳為千古美談。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文言文《三過其門而不入》翻譯
三過其門而不入①
當堯②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暢茂③,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④人,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⑤治焉。舜使益⑥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⑦,瀹濟漯⑧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⑨,而注之江⑩;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字詞注釋】
?、龠x自《孟子》。②堯:相傳我國上古時期的賢明君主。下文提到的“舜”和“禹”,相傳也是這一時期的賢明君主。③暢茂:非常茂盛。④逼:同“逼”。⑤敷:遍。⑥益:人名,舜的臣子。⑦九河:指德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絜、鉤盤、鬲津這九條河。⑧瀹(yu8)濟漯(t4):疏通濟水和漯水。瀹,疏通;濟,濟水;漯,漯水。⑨決汝漢,排淮泗:挖掘汝水和漢水,暢通淮水和泗水。決,打開缺口、引導水流;排,排除河道中淤塞之處。汝、漢、淮、泗都是河名。⑩江:長江。
【詩文翻譯】
在堯那個時代,天下還不太平。洪水橫流,四處泛濫;草木茂盛,鳥獸大量繁殖,各種糧食都沒有什么收成。飛鳥走獸危害人類,它們的蹤跡隨處可見。堯特別為此而擔憂,選擇舜出來掌管全面治理的工作。舜任用伯益管理火政,伯益就將山野沼澤等地的草木用烈火焚燒,使各種鳥獸都逃到別處藏起來。禹又疏通了九條河,治理好濟水和漯水,使它們流向大海;并挖掘汝水、漢水,使淮水、泗水排水通暢,流入長江。從此,中國才具備了從事農耕養活人民的條件。在那個時候,禹在外治理洪水八年之久,三次路過家門卻無暇回去看看,(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禹想耕種莊稼,但做得到嗎?
【圖示導讀】
管子在這篇短文的開頭,描寫了洪水泛濫,禽獸猖獗,天下不寧的情景,接著以“堯獨憂之”,“舜而敷治”,“益烈山澤”,禹治九河使“中國可得而食也”,解決了“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的問題。最后以“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回應全文,充分肯定了禹為民治水,公而忘家的精神。
【作者簡介】&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大禹三次自己的家門而不進去。? 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三過家門而不入亦稱三過其門而不入,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境鲎浴浚骸妒酚浵谋炯o》《孟子滕文公上》【年代】:戰國和漢朝【現實寓意】:通過這個典故,倡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精神、責任心與獻身精神,在當今激烈的競爭中,我們要學習古人的獻身精神與主人翁的責任心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努力。
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意思是什么
大禹治水的時候 三次從他自家門外經過 但為了治水很忙 就連進去看一下都沒有 說明對工作很認真
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過其門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三過其門而不入_成語解釋
【拼音】: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釋義】: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出處】:《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指誰?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主人公是大禹。
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大禹一生為公,竭盡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眾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為。據說,禹娶涂山氏之女,第四天就出去治水,直到生啟時,禹也一直在外治水。到啟長大了,禹還在外邊治水,這期間禹因為擔心因私廢公,三次過家門而不入。禹的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受到了民眾的贊揚。
擴展資料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圖為九州。
后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夏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于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
夏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社會代替野蠻社會,推動了中國帝王歷史沿革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過家門而不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禹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過其門而不入指的是誰
三過其門而不入指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亦稱三過其門而不入,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
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三過其門而不入”擴展:
造句:老舍《大發議論》:“你真要在家歷新年之際,三過其門而不入,留神尊夫人罰你跪下頂燈三小時?!?br>成語結構:復句式成語成語用法:三過其門而不入作謂語、定語;指大公無私。
成語解釋: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英文翻譯:too busy to go home, even passing by one's own house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讀音: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近義詞:三過家門而不入
成語注音:ㄙㄢ ㄍㄨㄛˋ ㄑ一ˊ ㄇㄣˊ ㄦˊ ㄅㄨˋ ㄖㄨˋ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SGQMEBR
成語字數:七字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