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的成語故事
“老之將至”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學生周游列國講學,來到楚國葉邑,葉公沈諸梁接待了他,他對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問子路,子路一時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對子路說以后就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br>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而且,假如你老了十歲,我當然也同樣老了十歲,世界也老了十歲,上帝
最好的愛情就是陪伴。當我們沒有辦法去阻止自然規律的時候,是不是應該享受這些,雨雪風霜,年齡冬夏,最美好的一切莫過于你的陪伴。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老之將至什么意思
老之將至,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衰老:年老而精力、體質衰弱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蘭亭集序原文解析
【原文】
永和(1)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kuài)稽(2)山陰之蘭亭,修禊(xì)(3)事也。群賢(4)畢至,少長(zhǎng)(5)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shāng)曲水(6),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7)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8)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9)?;蛉≈T懷抱,悟言(10)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1)。雖趣舍(12)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13);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14),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5),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16),未嘗不臨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17)為虛誕,齊彭殤(shāng)(18)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編輯本段]【注釋】
1、永和:晉穆帝年號,345—356年,上已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蘭亭集會,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后將作品結為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2、會(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蘇東南部一帶地方。山陰:今浙江紹興。
3、修禊(xì):這次聚會是為了舉行禊禮。古代習俗,于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于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4、群賢:指謝安等三十二位與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
5、少長:指不同年齡的社會名流。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是長。少長:形容詞做名詞。
6、流觴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
7、惠風:和風
8、騁:盡情施展,不受約束。騁:使動用法。
9、俯仰一世:周旋應酬度過一生。俯仰:指社會人事的應酬。
10、晤言:面對面談話。《晉書·王羲之傳》、《全晉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亦通。
11、放浪形骸之外:行為放縱不羈,形體不受世俗禮法所拘束。
12、趣舍:通“取”。舍,舍棄。
13、老之將至: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br> 14、俯仰之間:一俯一仰之間,表示時間很短。
15、死生亦大矣: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語出《莊子·德充符》。判斷句。
16、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
17、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語出《莊子·德充符》:“以死生為一條?!庇帧肚f子·大宗師》:“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為友矣。”
18、齊彭殤:把長命的和短命的等量齊觀。彭,彭祖,相傳為顓頊帝的玄孫,活了八百歲。殤,指短命夭折的人。《莊子·齊物論》:“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br> 【古今異義】
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
今義:① 次第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如:亦將有感于斯文。
今義:文雅;文化或文人。
懷抱
古義:胸懷抱負。
今義: ①抱在懷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著; ④ 打算。
以為
古義:把……作為。如: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今義:認為。
所以
古義:①所用來。如:所以游目騁懷;
?、凇脑?。如:所以興懷。
今義: ①表因果關系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于固定詞組中做賓語)。
俯仰
古義:形容時間短暫
今義:低頭抬頭
品類
古義: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
今義:物品的種類
【句式】
古漢語句式:
a) 判斷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裝句:當其欣于所遇(介詞結構后置,即狀語后置)
c) 倒裝句: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不能喻之于懷(狀語后置);當其欣于所遇(狀語后置);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定語后置);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后置)
d)省略句:引(之)以為流觴曲水
【詞類活用】
①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少,年齡輕的人,長,年齡大的人。均是形容詞作名詞。賢,賢德之人,形容詞作名詞。
?、诠讨凰郎鸀樘撜Q。一,名詞作動詞,等同,把……看作一樣。
?、埤R彭殤為妄作?!褒R”字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相等。
【一詞多義】
(一)之
?。?) 動詞,往,到達。例:所之既倦。
?。?) 代詞,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興懷。
?。?) 結助,取消句子獨立性。例:夫人之相與。
?。?) 結助,定語標志。例:極視聽之娛。
?。?) 音節助詞,襯足四個音節。例:暮春之初。
?。ǘ┮?br>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樣。例:其致一也
?。?) 看作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 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通假字】
趣舍萬殊 “趣”通“取”,取向?;蛲ā摆叀保呄?。悟言一室之內 “悟”通“晤”
【涉及成語】
群賢畢至、崇山峻嶺、放浪形骸、情隨事遷、感慨系之、游目騁懷
[編輯本段]【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們在會稽郡山北面的蘭亭集會,舉行驅除不祥的禮俗之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老少濟濟一堂。蘭亭這地方有崇山峻嶺環抱,林木繁茂,竹高茂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輝映圍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為流觴用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管弦合奏的盛況,只是飲酒賦詩,也足以令人暢敘胸懷。
這一天,晴明爽朗,和風習習,仰首可以觀覽浩大的宇宙,俯看可以考察地上萬物的繁多,縱目游賞,胸襟大開,極盡耳目視聽的歡娛,真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趣事。
人們彼此親近交往,很快便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喜歡將自己的胸懷抱負在屋子里與人交談;有的人則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羈。雖然他們或內或外的取舍千差萬別,好靜好動的性格各不相同,但當他們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時,感到欣然自足時,(竟然)都會忘記衰老即將要到來之事。等到對已獲取的東西發生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又不免會引發無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歡欣,很快就成為歷史的陳跡,人們尚且不能不為之感念傷懷,更何況人的一生長短取決于自然,而終究要歸結于窮盡呢!古人說:“死生是件大事?!边@怎么能不讓人痛心??!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竟像一張符契那樣一致,總難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嘆一番,不過心里卻弄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我當然知道把死和生混為一談是荒誕、虛假的,把長壽與夭亡等量齊觀是荒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處。所以我要列出到會者的姓名,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v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人閱讀這些詩篇,也會從此引發同樣的感慨吧。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翻譯 2.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翻譯如下:(可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自足,不覺得老年即將到來;等到(對于)那些所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隨著而產生。
一、原文:
……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二、譯文:
人們彼此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時把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時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任何拘束,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舍愛好各不相同,安靜與躁動不同,(可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自足,不覺得老年即將到來;等到(對于)那些所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隨著而產生。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眼之間成為舊跡,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觸,何況壽命的長短,聽憑造化,最終歸結于消亡!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三、賞析:
《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并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
四、作者介紹: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樼鹋R沂(今山東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待老之將至豈不懊悔一生”是什么意思
等到年老到來,豈不是懊悔自己的一生。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不知老之將至前一句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的翻譯
雖然他們或內或外的取舍千差萬別,好靜好動的性格各不相同,但當他們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時,感到欣然自足時,竟然都會忘記衰老即將要到來之事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 老之將至 的出處?
老之將至?
【拼音】: lǎo zhī jiāng zhì
【解釋】: 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出處】: 《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br>【舉例造句】: 少不如人,所向墻壁;老之將至,乃罣網羅。 ★宋·陳亮《謝胡參政啟》
【拼音代碼】: lzjz
【用法】: 作賓語、定語;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學生周游列國講學,來到楚國葉邑,葉公沈諸梁接待了他,他對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問子路,子路一時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對子路說以后就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的意思是?
意思是,他這個人發奮起來忘記了吃飯,快樂得忘記了憂愁,不知道快要變老了。語出《論語·述而》。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連自己老了都覺察不出來??鬃訌淖x書學習和各種活動中體味到無窮樂趣,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和樂觀主義者,他不為身旁的小事而煩惱,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擴展資料:《論語·述而篇》是《論語》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內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老之將至”擴展:
造句:宋·陳亮《謝胡參政啟》:“少不如人,所向墻壁;老之將至,乃罣網羅?!?br>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繁體成語:老之將至
成語用法:老之將至作賓語、定語;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成語讀音:lǎo zhī jiāng zhì
成語簡拼:LZJZ
成語出處:宋·陳亮《謝胡參政啟》:“少不如人,所向墻壁;老之將至,乃罣網羅?!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解釋: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成語注音:ㄌㄠˇ ㄓ ㄐ一ㄤ ㄓˋ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