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繩鋸木斷
“繩鋸木斷”的成語故事:
宋朝崇陽縣令張乖崖為官清廉,鐵面無私。一次見縣衙管理鐵庫的庫吏從錢庫里偷了一文錢,張乖崖認為數量雖小但性質嚴重,必須嚴懲。該官吏不服,張乖崖判他死刑并在判決書上寫道:“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br>繩鋸木斷下一句是什么?
繩鋸木斷下一句是水滴石穿。
選段原文:
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旁巾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
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劍下階斬/其首,申臺府/自劾。崇陽人/至今傳之。
譯文:
張乖崖做崇陽縣令,看見有小吏從庫房出來,看到他的頭發鬢角的頭巾上有一枚錢幣,張乖崖就盤問他,小吏回答說:“這是庫房里面的錢。”于是張乖崖命令下打了他,小吏很惱火地說:“拿一枚錢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杖責我?你能夠用杖打我,但是你不能夠斬我?!?br>張乖崖拿過筆來,上面判他說:“一天偷一錢,一千天就是一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走下臺,然后自己拿劍斬了他,然后到申臺府揭發罪狀去了。在崇陽還流傳這個故事。
擴展資料:
一、相關成語故事
宋朝時,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陽縣擔任縣令。當時,崇陽縣社會風氣很差,盜竊成風,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常發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好好剎一剎這股歪風。
有一天,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機會。這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看到一個管理縣行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張乖崖急忙把庫吏喊?。骸澳氵@么慌慌張張干什么?”“沒什么?!蹦菐炖艋卮鹫f。張乖崖聯想到錢庫經常失竊,判斷庫吏可能監守自盜。
便讓隨從對庫吏進行搜查。結果,在庫吏的頭巾里搜到一枚銅錢。張乖崖把庫吏押回大堂審訊,問他一共從錢庫偷了多少錢,庫吏不承認另外偷過錢,張乖崖便下令拷打。
庫吏不服,怒沖沖地道:“偷了一枚銅錢有什么了不起,你竟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罷了,難道你還能殺我?”張乖崖看到庫吏竟敢這樣頂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憤怒,他拿起朱筆,宣判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br>意思是說,一天偷盜一枚銅錢,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銅錢。用繩子不停地鋸木頭,木頭就會被鋸斷;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頭滴穿。判決完畢,張乖崖吩咐衙役把庫吏押到刑場,斬首示眾。從此以后,崇陽縣的偷盜風被剎住,社會風氣也大大地好轉。
二、成語解析<b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是什么意思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是誰說的?
張乖崖說的,就是《水滴石穿》里的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對什么
水滴石穿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示例:明·朱舜水《與奧村德輝書八首》:“諺曰:‘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蚶K非木之鋸,水非石之鉆也,蓋積漸使然耳?!薄稘h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焙笥谩袄K鋸木斷”比喻力量雖小,日久為之,也能做成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出處
解釋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币馑际钦f:人只要有毅力,“勤”字當頭,就能把事情做成功。 提起“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還有一段嚴峻的故事—— 宋朝的羅大經在《鶴林玉露》卷十中說:張乖崖任崇陽縣令時,有一個小吏從庫房里出來。張發現他鬢角旁邊、頭巾下面,有一枚銅錢;一追問,原來那錢是庫房里的。乖崖命令給他打板子的處分。那小吏勃然大怒,說:“一個小錢,算得了什么?還值得打我嗎?你能打我,總不能殺我吧?”縣令立即振筆疾書,判決道:“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并親自拿起寶劍,走下臺階,把小吏殺了;然后申報上級,對自己進行彈劾。 這里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用來比喻日積月累,積小為大,積少成多的意思。至于這話的來源,還可上溯到漢代—— 據《漢書·枚乘傳》載:西漢辭賦家枚乘在吳王劉濞那里任郎中,曾上書吳王,勸他不要造反,平時應多加小心,才能免除禍胎,立于不敗之地。枚乘在“上書”中說:“泰山之 穿石,單極之 斷干。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意思是說:泰山的泉水能把石頭滴穿,汲水的井繩能將井架磨斷。水并不是給石頭打眼的鉆子,井繩也不是用來拉開木料的鋸子,是天長日久不停地摩擦,才使它們這樣的。 枚乘怎么會想到用“穿石”、“斷干”來比喻“磨礱底厲,不見其損,有時而盡”的呢?他是從荀子那里得到啟發—— 荀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著有《荀子》一書。《荀子·勸學篇》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币馑际钦f:如果切切停停,那就連爛木頭也截不斷;如果勤奮不停地刻鏤,那么金和石頭也可以雕出花紋。“鍥而不舍”的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 由此可知,荀子是非常強調主觀努力的。既強調別人的主觀努力,也強調自己的主觀努力。 唐·元稹《獻滎陽公詩》云:“勤勤雕朽木,細細導蒙泉?!鳖H堪玩味。也可見“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精神,無非是一個“勤”字。比起孔子罵學生宰予“朽木不可雕也”,要有更多的思想光彩。 (原載《今昔談》)(舒寶璋) 【請】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用繩鋸木斷編一個小故事。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睘榱藨土P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下一句是什么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說明了什么?
1.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2.繩子質量好3.木頭質量差4.這人很閑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意思
繩鋸木斷
shéng
jù
mù
àn
〖解釋〗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br>http://baike.baidu.com/view/45547.htm
水滴石穿
shuǐ
dī
shí
chuān
〖解釋〗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處〗《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br>〖示例〗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br>★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下一句
水滴石穿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睘榱藨土P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
繩鋸木斷 發音 shéng jù mù àn 釋義: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同義詞:水滴石穿。 反義詞: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示例:明·朱舜水《與奧村德輝書八首》:“諺曰:‘~,水滴石穿?!蚶K非木之鋸,水非石之鉆也,蓋積漸使然耳?!? 《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水非石之鉆,索非木 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后用“繩鋸木斷”比喻力量雖小,日久為之,也能做成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有兩句俗話:“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币馑际钦f:人只要有毅力,“勤”字當頭,就能把事情做成功。 提起“...這里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用來比喻日積月累,積小為大,積少成多的意思。至于這話的來源,還可上溯到漢代—— 據《漢書 》記載。 【解釋】: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近義詞】: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是什么意思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成語對聯
繩鋸木斷對聯應該對水滴石穿
繩鋸木斷?[ shéng jù mù àn ]?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 處
明·朱舜水《與奧村德輝書八首》:“諺曰:‘繩解木斷;水滴石穿?!蚶K非木之鋸;水非石之鉆也;蓋積漸使然耳?!?br>水滴石穿?[ shuǐ dī shí chuān ]?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 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巾下有一錢。乖崖杖之。吏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授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币嘧鳌暗嗡┦?。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繩鋸木斷”的下一句是什么?
“繩鋸木斷”的下一句是:水滴石穿?[ shuǐ dī shí chuān ]。
一.出 處:
《與奧村德輝書八首》明·朱舜水
諺曰:‘繩解木斷;水滴石穿?!蚶K非木之鋸;水非石之鉆也;蓋積漸使然耳。
二.釋義:
有諺語說: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并不是說繩子是鋸木頭的鋸子,水也不是穿石頭的鉆子。這都是時間的不斷積累造成的。
三例 句:
功夫不負苦心人,只要功夫到了,定能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取得可喜成果。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繩鋸木斷”擴展: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英文翻譯:perseverance will prevail <Little strokes fell down strong oaks.>
成語簡拼:SJMD
成語用法:繩鋸木斷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造句:功夫不負苦心人,只要功夫到了,定能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取得可喜成果。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近義詞: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錯字糾正:鋸,不能寫作“據”。
其他翻譯:<拉>Gutta cavat lapidem, non vi, sed saepe cadendo.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讀音:shéng jù mù duàn
成語注音:ㄕㄥˊ ㄐㄨˋ ㄇㄨˋ ㄉㄨㄢˋ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解釋:拉繩作鋸;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條件雖差;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出處: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