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赤膊上陣”
“赤膊上陣”的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軍閥割據,互相攻伐。割據涼州軍閥馬騰,被曹操殺掉。馬騰的兒子馬超為報父仇,與西涼太守韓遂聯合起來,出動數十萬大軍進攻曹操。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第二天,兩軍出營布成陣勢。馬超挺槍縱馬,與曹操的猛將許褚大戰。兩人戰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因為戰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軍中,換了匹馬,又出陣前戰了一百多回合,勝負仍然不分。許褚殺得性起,拍馬回陣,卸下盔甲,露現突出的筋肉,赤著膊,提刀上馬,來與馬超決戰。雙方官兵大為震驚。兩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許褚奮力舉刀向馬超砍去,馬超閃過,揮槍向許褚心窩刺來。許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夾住馬超的槍,于是兩人在馬身上奪搶,許褚力大,咔嚓一聲,扭斷槍桿,兩人各拿半截,在馬上亂打。接著兩軍混戰,曹軍損傷大半,退回寨中堅守不出。馬超退回渭口,對韓遂說:“我看在惡戰當中,再也沒有比許褚不要命的了。他真是個‘虎癡’啊!”赤膊上陣是什么意思
赤膊上陣釋義: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gyjslw.com
赤膊上陣意思是什么?
【拼音】 chì bó shàng zhèn 【解釋】 赤膊:光著上身,指不穿盔甲;陣:指戰場。光著膀子上陣交戰。比喻不顧一切,勇敢戰斗。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時含貶義,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示 例】 克非《春潮急》四五:“現刻他們在一系列失敗后,狗急跳墻,~,公開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近義詞】 赤手上陣、輕裝上陣 【反義詞】 披掛上陣、披堅執銳 【典故】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軍閥割據,互相攻伐。割據涼州軍閥馬騰,被曹操殺掉。馬騰的兒子馬超為報父仇,與西涼太守韓遂聯合起來,出動數十萬大軍進攻曹操。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第二天,兩軍出營布成陣勢。馬超挺槍縱馬,與曹操的猛將許褚大戰。兩人戰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因為戰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軍中,換了匹馬,又出陣前戰了一百多回合,勝負仍然不分。許褚殺得性起,拍馬回陣,卸下盔甲,露現突出的筋肉,赤著膊,提刀上馬,來與馬超決戰。雙方官兵大為震驚。兩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許褚奮力舉刀向馬超砍去,馬超閃過,揮槍向許褚心窩刺來。許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夾住馬超的槍,于是兩人在馬身上奪搶,許褚力大,咔嚓一聲,扭斷槍桿,兩人各拿半截,在馬上亂打。接著兩軍混戰,曹軍損傷大半,退回寨中堅守不出。馬超退回渭口,對韓遂說:“我看在惡戰當中,再也沒有比許褚不要命的了。他真是個‘虎癡’?。 薄 驹S褚簡介】 譙國譙人。高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毅,葛陂賊戰箭矢末擲石攻敵, 倒牽牛反向百余步, 賊眾聞褚之名皆畏憚。儲官渡誅反賊。關中戰時褚左手舉鞍, 右手控船護操安渡(有歧義,可能是張郃所為)。馬超欲曹操, 以從騎為褚, 超不敢動。操薨褚哭至吐血, 后遷武衛將軍, 曹叡繼位封牟鄉侯, 謚曰壯侯。
gyjslw.com
赤膊上陣的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軍閥割據,互相攻伐。割據涼州軍閥馬騰,被曹操殺掉。馬騰的兒子馬超為報父仇,與西涼太守韓遂聯合起來,出動數十萬大軍進攻曹操。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第二天,兩軍出營布成陣勢。馬超挺槍縱馬,與曹操的猛將許褚大戰。兩人戰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因為戰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軍中,換了匹馬,又出陣前戰了一百多回合,勝負仍然不分。許褚殺得性起,拍馬回陣,卸下盔甲,露現突出的筋肉,赤著膊,提刀上馬,來與馬超決戰。雙方官兵大為震驚。兩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許褚奮力舉刀向馬超砍去,馬超閃過,揮槍向許褚心窩刺來。 (1)大刀會的人個個赤膊上陣,手拿大刀和鬼子拼命。(2)反革命暴徒以為時機已到,公然赤膊上陣,
gyjslw.com
赤膊上陣的主人公是誰
是許褚。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軍閥割據,互相攻伐。割據涼州軍閥馬騰,被曹操殺掉。馬騰的兒子馬超為報父仇,與西涼太守韓遂聯合起來,出動數十萬大軍進攻曹操。
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第二天,兩軍出營布成陣勢。馬超挺槍縱馬,與曹操的猛將許褚大戰。兩人戰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因為戰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軍中,換了匹馬。
又出陣前戰了一百多回合,勝負仍然不分。許褚殺得性起,拍馬回陣,卸下盔甲,露現突出的筋肉,赤著膊,提刀上馬,來與馬超決戰。雙方官兵大為震驚。
兩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許褚奮力舉刀向馬超砍去,馬超閃過,揮槍向許褚心窩刺來。許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夾住馬超的槍,于是兩人在馬身上奪搶,許褚力大,咔嚓一聲,扭斷槍桿。
兩人各拿半截,在馬上亂打。接著兩軍混戰,曹軍損傷大半,退回寨中堅守不出。馬超退回渭口,對韓遂說:“我看在惡戰當中,再也沒有比許褚不要命的了。他真是個‘虎癡’啊。
擴展資料:
東漢末年,許褚組織鄉里和宗族之人,抵御來犯的賊寇。由于寡不敵眾,糧食斷絕,許褚想到了緩兵之計,便答應賊人把鄉里的牛送給賊人換取糧食。
牛被牽走后又自己跑了回來,賊兵追至,許褚用手把牛的尾巴抓住有了百余步,牛竟然不能掙脫。賊人們驚恐萬分,不敢上前,從此許褚聲名大噪。
歸順了曹操之后,特別是在典韋死后,許褚全負責曹操的個人安全。官渡之戰,曹操手下侍從許他想謀殺曹操,但是顧忌許褚的能力一直不敢動手。
等到許褚離開去休息之后,許他等人懷揣利刃來見曹操,恰逢許褚因為心緒不寧又趕回來,剛好撞見許他等人進入曹操大帳。許他等人見許褚在旁,大驚失色,許褚看出他們圖謀不軌。
便先下手為強,把他們全部誅殺。曹操從此更加信任許褚,讓其隨時陪伴在自己左右,以防不測。在討伐西涼馬超時,為了保護曹操,許褚讓曹操上船先走。
并且把來爭搶上船的人盡數誅殺,并一只手用馬鞍替曹操擋馬超部隊的弓箭,另外一只手推著曹操的船渡河而去。后來曹操和馬超會面,馬超想借此機會除掉曹操。
但是因為有許褚在旁,因此始終不敢動手。曹操手下大將曹仁從荊州回來拜見曹操,許褚從內殿走出去遇到曹仁后。曹仁想要許褚到偏殿去暢談,gyjslw.com
赤膊上陣是何意·出自于哪?
三國的故事我們之所以百聽不厭,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三國人物或勇或謀或剛或柔,都很有個性,就拿“赤膊上陣”這個成語來說,足可見“三國”人物性格是多么鮮明。這個成語本義說的是一個人光著上身沖鋒陷陣,引申的意思是比喻不顧一切猛打猛沖的戰斗作風,但有時還常常帶有貶義,那就是指不講謀略、魯莽地進行戰斗的意思。東漢末年,割據西涼的馬騰被曹操所殺,馬騰的兒子馬超,起兵為父親報仇。馬超率領幾十萬大軍攻破長安、潼關后雙方在渭水與黃河交匯處擺開戰場。排兵布陣后,馬超上來挑戰。他對曹操說:“聽說你的軍中有個虎侯叫許褚,這個人在哪里·”當時許褚就站在曹操身后,忙大喝一聲:“我就是?!瘪R超一見許褚,手提鋼刀勒馬而立,好不威風,心中暗暗稱贊。曹操回到大營后,逢人便說:“馬超聽到虎侯的大名嚇得不敢應戰,縮回去了?!痹S褚是個性情焦躁的人,他急著要與馬超決戰,還派人給馬超送去了挑戰書,上面寫到:虎侯單挑馬超,來日決戰。馬超一看挑戰書,勃然大怒,揮筆在挑戰書上批道:明日誓殺“虎癡”!第二天,兩軍擺好陣勢后,馬超挺槍躍馬,來到陣前,高聲喊道:“虎癡快出來!”曹操見馬超一表人才,神態威武,十分愛惜地對眾將說:“馬超有呂布之勇,切不可小看?!辈懿僭捯魟偮洌S褚從陣中沖出,馬超舉槍迎戰,二人一來一往,打了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直打得戰馬都累了,兩人又各自回到陣中換了戰馬再斗,又打了一百多個回合,還是沒分出勝負。這時,許褚殺得性起,只見他拍馬回到陣中,卸了盔甲,露出一身強健的肌肉,接著赤膊提刀,翻身上馬,再戰馬超,直把雙方將士看得一個個目瞪口呆。刀光槍影,雙方又斗了三十回合,許褚一刀砍向馬超,被馬超靈巧地閃過,同時提槍直刺許褚心窩,許褚忙扔掉大刀,一閃,順勢把刺來的槍夾住,“叭”的一聲,馬超的槍斷成兩截,兩人就各拿半截槍一通亂打。曹操怕有閃失,忙下令收兵。馬超回營后對部下說,我身經百戰,還從來沒有見過像許褚這樣不要命的,真是“虎癡”。這就是“赤膊上陣”這個成語的來源。據很多老人回憶說,吉鴻昌將軍打仗時,也喜歡赤膊上陣。在收復被日寇占領的察東四縣時,吉鴻昌將軍袒胸露臂沖鋒在前,“抗日同盟”紀念館有一幅大型油畫,描繪的就是吉鴻昌將軍赤膊上陣的情景。
gyjslw.com
赤膊上陣什么意思
因為要一直用全力的運動,會發熱出很多汗,為了散熱和不被汗濕的衣服拖累,所以打赤膊繼續戰斗!表示一個人全力以赴,連命都可以不要一樣的努力奮斗!
gyjslw.com
赤膊上陣 歇后語
相關歇后語示例如下:赤膊上陣——要大干了許褚斗馬超—赤膊上陣
gyjslw.com
有赤膊上陣這句成語嗎
【赤膊上陣】解釋赤膊:光著上身,指不穿盔甲;陣:泛指戰場。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陣作戰。赤膊上陣:形容作戰英勇,全力以赴地進行戰斗。后比喻沒有準備或毫無掩飾地從事。也作“赤體上陣”。【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gyjslw.com
一鳴驚人,赤膊上陣的典故是什么?
“一鳴驚人”這則成語源于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俄n非子·喻老》記載這件事說:“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韓非子的記載是這則成語最早的典源。
《史記·滑稽列傳》也載有楚莊王之后同類事:“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說,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能驚人。后世遂用“一鳴驚人、一鳴、一飛鳴、沖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br>成語“一鳴驚人”故事中的楚莊王,為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賢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臨朝政混亂,為了穩住事態,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實則暗地里在等待時機,人問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彼谖?2年,為了楚國的振興,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廣攬人才,重用了蘇從、伍參、孫叔敖、沈尹蒸,讓他們整頓朝綱,興修水利,重農務商。在楚莊王的領導下,國家日漸強盛,先后滅庸、伐宋、攻陳、圍鄭,陳兵于周郊,問鼎周王朝。前597年,于今河南滎陽北大敗晉軍。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訂下城下之盟,并陸續迫使魯、陳、宋、鄭等國歸依,使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赤膊上陣的典故: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軍閥割據,互相攻伐。割據涼州軍閥馬騰,被曹操殺掉。馬騰的兒子馬超為報父仇,與西涼太守韓遂聯合起來,出動數十萬大軍進攻曹操。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第二天,兩軍出營布成陣勢。馬超挺槍縱馬,與曹操的猛將許褚大戰。兩人戰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因為戰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軍中,換了匹馬,又出陣前戰了一百多回合,勝負仍然不分。許褚殺得性起,拍馬回陣,卸下盔甲,露現突出的筋肉,赤著膊,提刀上馬,來與馬超決戰。雙方官兵大為震驚。兩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許褚奮力舉刀向馬超gyjslw.com
成語“赤膊上陣”擴展:
成語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gyjslw.com反義詞:披掛上陣、披堅執銳
成語謎語:三國演義的許褚
成語用法:赤膊上陣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其他翻譯:<德>rücksichtslos auf den Plan treten
讀音糾正:膊,不能讀作“fù”。
俄文翻譯:дéйствовать открыто
日文翻譯:もろ肌脫(はだぬ)ぎで出陣(しゅっじん)する
英文翻譯:come out without any disguise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錯字糾正:膊,不能寫作“博”。
成語解釋:赤膊:光著上身;指不穿盔甲;陣:泛指戰場。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陣作戰。形容作戰勇敢;全力以赴地進行戰斗。后比喻沒有準備或毫無掩飾的從事。也作“赤體上陣”。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讀音:chì bó shàng zhèn
成語歇后語:三國演義的許褚
成語注音:ㄔˋ ㄅㄛˊ ㄕㄤˋ ㄓㄣˋ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近義詞:赤手上陣、輕裝上陣
成語簡拼:CBSZ
造句:他終于赤膊上陣,親自出馬了。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