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履」的成語故事
“鄭人買履”的成語故事:
古時鄭國有一個人想買一雙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腳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來到了集市上賣鞋的店鋪里,看好了一雙鞋,正準備買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帶來了,就說忘了帶尺寸,回家拿來尺寸再買,所以就往回走,但集市已經關門。旁邊的人問他,你給自己買鞋,為什么不直接試試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鄭國的那人就說,我寧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適,腳卻不一定準確。《鄭人買履》的意思
《鄭人買履》主要說的是鄭國的人因過于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鄭人拘泥于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擴展資料: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br>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本头祷丶抑心贸叽a。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br>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了笑柄。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的人可能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的確是有的,而且并不少。
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容易碰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鄭人買履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鄭人買履
韓非(約前280—前233)是韓國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后世稱他為韓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韓非寫了《孤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后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贊賞。公元前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上書秦王,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李斯妒忌韓非的才能,與姚賈一道進讒加以陷害,韓非被迫服毒自殺。
2:《鄭人買履》的譯文:鄭國有個想買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腳,然后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卻忘了帶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就說:“我忘了拿尺碼?!北惴祷丶抑腥〕叽a。再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散了,于是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用腳試試鞋呢?”他回答說:“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br>《鄭人買履》則借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兩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3:
鄭國人買鞋只認丈量過腳的尺子卻不認自己真的腳
教條主義啊
古時鄭國有一個人想買一雙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腳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來到了集市上賣鞋的店鋪里,看好了一雙鞋,正準備買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帶來了,就說忘了帶尺寸,回家拿來尺寸再買,所以就往回走。旁邊的人問他,你給自己買鞋,為啥不直接試試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鄭國的那人就說,我寧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適,腳卻不一定準確。后來人們就用“鄭人買履”來形容和譏笑那些不顧客觀實際,搞教條主義的人。
后來,那個鄭國的人聽說人們都在議論他,取笑他。他就想聲明當時自己是怎么想的,并不是象人們傳說的那樣,那么癡傻呆板。他說,當時他想買一雙鞋倒是真事,其實,他并沒有在家里量好什么尺寸,那天,當他看到一雙很好看的鞋的時候,鞋店里的好幾個人在那里邊拿著鞋子邊說著大話,有的人在大聲地說,這鞋太好了,穿上它走路快如風,而且還有按摩保健作用,夏天防蚊子,冬天防虱子,且冬暖夏涼。還有一個人在說,這鞋價格便宜,質量又好,穿十年,鞋幫不打折,鞋底磨不薄,越穿越結實,還具有護膚養顏,平火息燥,去痰止咳,活血化瘀的作用。當他聽到這些人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已經試穿過幾雙鞋了,本來都要交錢了,可是越聽越覺得那些呼三喝四的人說的話不著邊兒了,心想這肯定是店主雇來的一些托兒,要不怎么光吆喝不見有人買呢?還有你看柜臺后站著的那個黑大漢,那架勢隨時就象動武的樣子,誰只要進來試了鞋而不買,很可能他就不會讓你走。因此,他只好靈機一動謊說量好的尺寸忘在家里了,不然怎么脫身啊?誰成想,那些不明就里的人倒說鄭人買履怎么怎么樣,反倒被人諷諷笑話,真是豈有此理。當有人聽到他這么說的時候,才恍然大悟,不禁伸出大拇指稱贊說:“高,高,實在是高。原來是這么回事呀!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呢,還說人家教條主義,這都哪和哪呀,嘁
4:呵呵,當然有的,甚至可以說太多了:我們公司有個同事做事很死板,有一次為了幫別人打印一份材料,(其實只要復印一下就可以了)他將文字又重新一份到電腦上,可是別人的電腦上輸入法有問題,他就不遠萬米回到自己公司,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錄了一份后,打印了出來。事后都笑他好心辦慢事,吃虧了不討好。這就是活生生的鄭人買履的故事。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鄭人買履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br>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
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家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
譯文
鄭國有一個人,眼看著自己腳上的鞋子從鞋幫到鞋底都已破舊,于是準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
這個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己腳的長短尺寸,隨手將小繩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門了。
一路上,他緊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來到集市。集市上熱鬧極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柜臺。這個鄭國人徑直走到鞋鋪前,里面有各式各樣的鞋子。鄭國人讓掌柜的拿了幾雙鞋,他左挑右選,最后選中了一雙自己覺得滿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里忘記帶來。于是他放下鞋子趕緊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盡管他快跑慢跑,還是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陽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店鋪已經關門。他來到鞋鋪,鞋鋪也打烊了。他鞋沒買成,低頭瞧瞧自己腳上,原先那個鞋窟窿現在更大了。他十分沮喪。
有幾個人圍過來,知道情況后問他:“買鞋時為什么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的。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大概就是這樣.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擴展資料:
啟示
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了笑柄。
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的人可能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的確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
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容易碰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鄭人買履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鄭人買履的道理
鄭人買履的道理是: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要注重客觀現實的事實,為人處事要從實際出發。
鄭人買履,是先秦時代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說的是鄭國的人因過于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鄭人拘泥于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鄭人買履 ,讀音:zhèng rén mǎi lǚ?
釋義: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出處:先秦·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br>譯文: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本头祷丶抑心贸叽a。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近義詞:生搬硬套、死板教條、墨守成規
用法: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例句:至今,不相信自己,只按教條辦事,像鄭人買履的人還大有人在。
擴展資料
鄭人買履的反義詞:達通變、隨機應變
1、達通變
讀音是dá quán tōng biàn
釋義:做事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
出處:南朝·范曄《后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變。”
譯文:《左氏春秋傳》對于君王父親情深意重,《春秋公羊傳》對于術變化多放任,它們的表現很不一樣,根本上也相差太遠。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靈活機動。
例句:他是一個達通變的人。
2、隨機應變
讀音:uí jī yìng biàn
釋義: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機:時機,形勢。
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柴桑口臥龍吊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不必拘執,隨機應變?!?br>譯文:不必拘泥固執,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
例句:這次夏令營中,小兵隨機應變的做法得到了老師的肯定。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鄭人買履意思
鄭人買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釋義] 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出處] 先秦《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苯x詞生搬硬套 死搬教條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鄭人買履原文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家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鄭人買履的意思
基本信息
鄭人買履:《成語詞典》謂出《淮南子·說林訓》:“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按:詞典學家王光漢先生《詞典問題研究—成語溯源規范淺議》指出:文中既無鄭人,又無買履,何以成“源”?此語當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編輯本段譯文
有一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他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庇谑欠祷厝ト〕叽a。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賣鞋的也走了,他最終沒買到鞋。 有人問:“你為何不用腳試試呢?” 他說:“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br>編輯本段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者:......的人。(定語后置) 欲:想。 先:首先。 度(ó):量長短。 而:然后。 置:放,擱在。 之:代詞,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其:他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攜帶。 已:已經。 得:得到;拿到。 履:鞋。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碼。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集市,市場。 罷:散,結束,停止。 遂:最終。 曰:對......說。 寧(nìng):寧可。 無:不。 自信:相信自己。 且:想。
編輯本段通假字
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指座位。 為放在其凳子上。 2、“反歸取之。及反”中的“反”同“返”,指返回。為返回去取尺碼。
編輯本段注意字詞
【讀音】履:lǚ 邊音,第三聲 【讀音】度:ó 多音字,第二聲 【讀音】寧:nìng 鼻音, 第四聲 【讀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聲
編輯本段寓意:
諷刺了那種固執己見、呆板、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
編輯本段主題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對待事物要注重實際,不要墨守成規。 ?詞語解釋 【解釋】: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切實際,死板恪守的人。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前233)即韓非。我國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讒害,被殺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稱作《韓非子》,現存55篇。他反對以血統為中心的等級制度,提倡“貴族”“民萌”(氓)平等;反對“用人唯親”,提倡“用人唯賢”;反對儒家的“禮治”,提倡“法治”;同時還提出“術”(君主駕馭臣民的手段)和“勢”(君主的力)來和“法”相輔相成。語 法主謂式句型用作定語、狀語,是含貶義成語。
編輯本段近義詞
生搬硬套 死搬教條 刻舟求劍 墨守成規 冥頑不靈 守株待兔
編輯本段反義詞
見機行事 隨機應變 急中生智
編輯本段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可能也許是不會有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有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編輯本段閱讀練習
1、《鄭人買履》選自《韓非子》,作者韓非,戰國人。 2、給下列字注音。 ①履( lǚ ) ②寧( nìng ) 3、解釋字詞。 ?。?)履(鞋 ) (2)操(攜帶) (3)寧( 寧可) (4)罷( 散 ) 4、翻譯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罷,遂不得履。:等到返回市場,市場已經結束。于是就沒買到鞋?!? ②寧信度,無自信也。:(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③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先自己量好了腳的尺碼,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5、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做事不能死守教條,要學會變通。 6、請你至少寫出兩個帶“履”的成語。 安常履順 跋履山川 7、通假字 坐:座,座位 反:返,返回 8.這則小短文諷刺了什么樣的人? 諷刺了那種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白話文翻譯《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家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庇谑牵s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說明】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諷刺那些墨守成規、迷信教條、不相信客觀實際的人。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鄭人買履”擴展:
繁體成語:鄭人買履反義詞:隨機應變、見機行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注音:ㄓㄥˋ ㄖㄣˊ ㄇㄞˇ ㄌㄩˇ
成語讀音:zhèng rén mǎi lǚ
成語用法:鄭人買履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錯字糾正:鄭,不能寫作“正”;買,不能寫作“賣”。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謎語:河南人買鞋
近義詞:生搬硬套、死搬教條
成語出處: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英文翻譯:the man who rather trusted his measurements than placing and confidence in his own feet when buying shoes
造句:至今,不相信自己,只按教條辦事,像鄭人買履的人還大有人在。
成語解釋:履:鞋。形容有的人脫離實際;只按教條辦事。
成語簡拼:ZRML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