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死半”「半死半生」
成語“半死半生”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bàn sǐ bàn shēng成語簡拼:BSBS
成語注音:ㄅㄢˋ ㄙˇ ㄅㄢˋ ㄕ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半死半活
反義詞:生機勃勃
成語出處:漢 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
成語用法:半死半生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或事物沒有生氣。
成語造句:惟獨半死半生的茍活,是全盤失錯的。因為他掛了生活的招牌,其實卻引人到死路上去!”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
成語“半死半生”的擴展資料
1. 半死半生拼音成語名稱 半死半生 漢語拼音 bàn sǐ bàn shēng 成語釋義 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 成語出處 漢·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 使用例句 惟獨半死半生的茍活,是全盤失錯的。因為他掛了生活的招牌,其實卻引人到死路上去!”★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半生不死(成語)
半死不活
bàn sǐ bù huó
【解釋】指沒有生機和活力。死又死不了,活著又受罪。
【出處】參見“半死半生”。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于人;有時也用于事物。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辨形】活;不能寫作“話”。
【近義詞】死氣沉沉、委靡不振、筋疲力盡
【反義詞】生氣勃勃、朝氣勃勃、生龍活虎
【辨析】~和“死去活來”;都有“被折磨得很慘、很痛苦”的意思;但~偏重在受折磨之慘;并可形容沒有生氣;“死去活來”偏重在疼痛之甚。
【例句】我祖父小時候在資本家工廠里;每天干十幾個小時的重活;被折磨得~。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如何理解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有何啟示意義
《陰陽應象大論》講,“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經治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講得非常明顯,病入五臟,就是半死半生的格局。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半什么半什么的成語有什么?
【半瞋半喜】瞋:通“嗔”,發怒。一半生氣,一半歡喜。形容又怒又喜。
【半工半讀】一面勞動一面學習的個人學習方案。
【半間半界】①不徹底,不深透。②不明確。③猶言不上不下。④謂平庸。
【半饑半飽】指不求甚飽或吃不飽飯。
【半明半暗】光線不充足。
【半夢半醒】指睡眠尚未清醒。
【半青半黃】農作物還沒有長好,青黃相接。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
【半晴半陰】又晴又陰,陰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節陰晴不定的天氣。
【半死半活】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慘或死氣沉沉,沒有生氣。
【半絲半縷】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
【半生半熟】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半上半下】指兩可之間。
【半推半就】推:抵拒,推托;就:靠攏,迎上去。一面推辭,一面靠攏上去。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推辭的樣子。
【半吐半露】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半吞半吐】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話夾雜。亦作“半文不白”。
【半偽半真】偽:虛假;真:真實。一半虛偽,一半真實。指真假混雜,難以分辨。
【半新半舊】指不新不舊。
【半信半疑】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心半意】指對人或事物缺乏誠心,只是敷衍應付。
【半疑半信】有點懷疑,又有點相信。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真半假】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