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體地”的成語「五體投地」
成語“五體投地”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wǔ tǐ tóu dì成語簡拼:WTTD
成語注音:ㄨˇ ㄊ一ˇ ㄊㄡˊ ㄉ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反義詞:嗤之以鼻
錯字糾正:投,不能寫作“頭”。
成語辨析:五體投地和“心悅誠服”都可形容非常佩服。但五體投地是用來形容這種動作的;強調佩服的程度深;有時含有詼諧或諷刺的意味;“心悅誠服”則含有樂意真心誠意的意思。
成語出處:《梁書 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 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五體:頭和四肢;投地:著地。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原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種致敬儀式。后比喻心悅誠服或敬佩到了極點。
成語用法:五體投地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成語造句: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
英文翻譯:worship sb.
俄文翻譯:нескрываемое восхищение <падать ниц>
日文翻譯:敬服(けいふく)して地(じ)べたにひれ伏(ふ)す
其他翻譯:<德>sich vor jm ehrfürchtig zu Boden werfen <für jn tiefste Bewunderung hegen><法>approuver sans réserve <se prosterner devant qn.>
成語謎語:臥倒
成語歇后語:魯肅服孔明
成語“五體投地”的擴展資料
1. 五體投地的意思五體投地:成語,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來自gyjslw.com
2. 佛教做五體投地的大禮拜正確動作是什么?
人體部位名。指頭面部七個孔竅(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五臟的精氣分別通達于七竅,五臟有病,往往從七竅的變化中反映出來。
◆《莊子·應帝王》:“人皆有七竅,以食、聽、視、息?!?br>◆《靈樞·脈度》:“五臟常內閱于上七竅也。故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br>◆《壽世傳真》:“耳乃精竅,目乃神竅,口鼻乃氣竅?!?br>兩手、雙膝和頭
【五體投地】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為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拔弩w”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拔弩w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拔弩w投地”致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如《佛般泥洹經》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庇秩纭墩堄^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如是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禮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還用以禮拜王者等。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今以“五體投地”比喻傾倒、佩服至極。如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同征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庇秩玺斞浮抖鸭ば聲r代的放債法》:“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李明)
此成語的詳細解釋是:佛教最恭敬的禮節。兩手、雙膝和頭同時著地。比喻欽佩到了極點。
成語查詢成語:成語查詢-查詢結果
成語: 五體投地
拼音: wǔ tǐ tóu dì
典故: 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處: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br>例句: 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來自gyjslw.com
3. 五體投地是什么典故?什么是五體?
投地的五體是指頭、兩膝、兩只手 五體投地可以說是佛教禮節中最高的一種禮法。也稱“頂禮”。它的一般規則動作是這樣的:先合掌,再低頭(或問訊),然后右、左掌依次按地,兩膝隨之跪下、頭額觸地(投地的五體是指頭、兩膝、兩只手)。等頭額觸地以后,隨之翻掌,表示兩手捧起所拜者的足,或托起崇拜對象。翻掌后稍停一會兒再起身,此為一拜。一般有三拜、九拜、百拜等。在拜佛時,一般還要稱名號。拜完后還要打個問訊禮。如果頂禮的是僧人,則要稱“頂禮xx法師(或和尚)”。但在禮僧時需注意。一、如果禮拜時,禮拜的對象正在躺著,這時就暫不要禮。二、禮拜的對象如果是和佛菩薩像處相反方向時,禮拜不能背對佛菩薩像,面朝下(以佛菩薩像為上)去禮拜僧等等。另外,僧人不能拜俗人和居士。
來自gyjslw.com
4. 佛教禮節中’五體投地‘指哪五體
兩手、雙膝和頭 【五體投地】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為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拔弩w”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拔弩w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如《佛般泥洹經》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如是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禮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边€用以禮拜王者等。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今以“五體投地”比喻傾倒、佩服至極。如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同征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庇秩玺斞浮抖鸭ば聲r代的放債法》:“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保ɡ蠲鳎?詳細解釋是:佛教最恭敬的禮節。兩手、雙膝和頭同時著地。比喻欽佩到了極點。 出處: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例句: 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 投地的五體是指頭、兩膝、兩只手 五體投地可以說是佛教禮節中最高的一種禮法。也稱“頂禮”。它的一般規則動作是這樣的:先合掌,再低頭(或問訊),然后右、左掌依次按地,兩膝隨之跪下、頭額觸地(投地的五體是指頭、兩膝、兩只手)。等頭額觸地以后,隨之翻掌,表示兩手捧起所拜者的足,或托起崇拜對象。翻掌后稍停一會兒再起身,此為一拜。一般有三拜、九拜、百拜等。在拜佛時,一般還要稱名號。拜完后還要打個問訊禮。如果頂禮的是僧人,則要稱“頂禮xx法師(或和尚)”。但在禮僧時需注意。一、如果禮拜時,禮拜的對象正在躺著,這時就暫不要禮。二、禮拜的對象如果是和佛菩薩像處相反方向時,禮拜不能背對佛菩薩像,面朝下(以佛菩薩像為上)去禮拜僧等等。另外,僧人不能拜俗人和居士。
來自gyjslw.com
5. “五體投地”出自?
《梁書·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歸,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保ü?36年)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保?46年) 楞嚴經卷一:“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F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圣果。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庇志硭模骸拔┰溉鐏硇鞔蟠取i_我迷去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公元707年后)
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