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的成語「眼花耳熱」
成語“眼花耳熱”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yǎn huā ěr rè成語簡拼:YHER
成語注音:一ㄢˇ ㄏㄨㄚ ㄦˇ ㄖㄜ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耳熱眼花
成語出處:唐 李白《俠客行》詩:“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兩眼昏眩,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成語用法:眼花耳熱作謂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造句:眼花耳熱言語多,霍然已醒如過燒。宋 陸游《野飲》詩
成語“眼花耳熱”的擴展資料
1. 求俠客行全詩1、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v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2、此詩開頭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刻畫俠客的形象;第二個四句描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遜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
3、全詩抒發了作者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
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樂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于說“俠客的歌”。
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肚f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笨z,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z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是一首什么詩
俠客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這首詩說的是什么?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 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遜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朱并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一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h靖一”的政治抱負。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李白這首詩亦當如是! 我們知道,唐代游俠之風頗為盛行,這是與唐代西域交通發達,全國經濟日益繁榮,城市商業興旺的盛唐時代有關,所以,下僅是燕趙傳統的多任俠而已。特別是關隴一帶的風習“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保愐。骸短拼问肥稣撜摳濉罚└俪闪松倌晗矂πg、尚任俠的風氣。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與韓州書》)“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離劍的:“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贈張相鎬》其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保ā顿洿奘逃罚┛胺Q是“文武不殊途”,兼備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詩人李白何以如此愛劍呢?這和他輕財重義,尚任俠分不開。他說;“十五好劍術,遍于諸侯?!闭钱敃r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贊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以這任俠意識為旨的。 《俠客行》是詩人李白以夸張的筆墨,從游俠的服飾開始:“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眱H二十個字,仿佛全是寫物而不寫人。但當時游俠兒的氣勢、風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目前了。因為詩人并不是為物而夸張的寫物,而是處處著眼于人的精神氣勢而寫物。“縵胡”的“纓’,“霜雪明”的”吳鉤”,“颯沓如流星”的“白馬”這些當時流行的任俠服飾,不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縱、慷慨之氣,把物都寫活了。 詩人進而寫游俠的行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币矁H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等等的高尚人格。詩人是以“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贊的、事實上。詩人之所以少好任俠,乃是以此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俠社會意識,寫得如此深刻而生動。 最后,詩人以戰國時“竊符救趙奪晉鄙軍”中的侯贏、朱亥”二壯士”例,闡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之旨?!伴e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紫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恒赫大梁城??v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三杯吐然諾,五岳為之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紫霓生。”重然諾,尚意氣的任俠,真是“慷慨成素霓,嘯咤起清風?!保◤埲A《壯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壯士”,是當之而不愧。“不慚世上英”!詩人對“二壯士”嘆服不已,情見于詞了。 然而,詩人不僅在熱烈的頌唱“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楊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是為壯夫所不為! 《俠客行》詩,雖在歌頌任俠,但由于詩人就是尚任俠的,所以把詩人少年的豪情壯志,表現無遺了。 俠客一道,是中國文化自遠古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基因。這個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對于體制的強保持一種個人的挑戰,無論是真正武力上的,還是思想上的,使得體制的強無法控制一切,使得這個文化不會完全喪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后,在長期的王的壓制下,這個基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來了強勢的西方文明的壓制,中國人吃飯、穿衣、一舉手、一投足、一動念,都變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規范,是否有“紳士風度”。因此,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現代中國也是離死不遠了?,F今的中國人還是非常喜歡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但如果你真仔細想想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里的俠客,你會發覺那都只不過是一些可愛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為消閑,可愛固然是可愛,但與李白詩中的那種豪俠境界卻根本不能相提并論。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經由別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閑就夠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說的新的極世界果真降臨,我們恐怕就更需要喚醒遠古的基因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薄皞b客行”,就算是某一種“眼花耳熱后”的夢話吧!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是一首什么詩
俠客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求一篇鑒賞李白某篇文章的賞析文字,要求1500字。百度難搜的。
李白<將進酒>賞析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宵。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襯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叭松靡忭毐M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就此消沉嗎?否。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坝杏谩倍氨亍?,一何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什么不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
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惚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何以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于丕、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爸魅撕螢檠陨馘X”,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烊丝煺Z,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后結穴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短圃妱e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誰能幫我分析一下這些文章????
(一)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寫于李白出蜀遠游,向三峽進發的途中。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里他懷著“遍謁諸侯,海縣清一”的政治抱負和生活理想,揚帆東下,辭親遠游。詩人乘著小船,從清溪驛順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著詩人。但在從清溪到渝州的旅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這使躊躇滿志的詩人對曾經生活過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思念不已。全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鑒賞這首詩,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思君不見”的“君”究竟指誰?有人認為是指蜀地的朋友,有人認為是指“峨眉山月”。其實李白常把明月作為理想的化身、自由的世界來描繪,除了《把酒問月》外,還有“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甚至還可以隨便寄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稱月為君,是符合李白的性格的,它是作為故鄉的象征而出現在詩中,當然其中也包含了故鄉的親人、朋友以及一草一木。
二是這首詩句句有地名,因此這些地名在詩中所起的作用,也值得細心推究。“峨眉山”“平羌江”是具有詩情畫意的兩個地名,一是巍峨俊秀,一是碧綠可愛,再加上明月相映,那樣的美景就自然可愛了,當然它還交待了詩人的游蹤。第三句連用兩個地名,點明了詩人出發地點和將要達到的目的地,語調顯得輕快而急促,表現了詩人爽朗奔放的性格?!跋掠逯荨秉c明行舟將到的地點,也意味著船行很遠了,“思”的情緒也就產生了。五個地名,前兩個重在寫景,中間兩個偏重敘事紀行,最后一個則側重抒情。
(二)【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甭宄羌绰尻?,是唐代的東都?!鞍碉w聲”寫出了笛音悠遠輕細,扣住了“夜”字,顯示出此時喧嘩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種喧囂至此已經平靜下來了,正因夜靜,才聽到了暗中飄渺而來的笛聲,因其飄渺,又不知發自何處,是演奏者情不自禁地只管吹奏,把無限的離愁別緒灑向城中,灑向夜空?!罢l”字是寫這笛聲出處不明,突出一個“聞”字。在這萬籟俱寂的春夜里,如絲的笛音散入春風,隨風飄進整個洛陽城里無數沒有睡著或者睡不著的人的耳朵里。初不經意,待靜心一聽,原來吹奏的是凄清婉轉思鄉懷家的《折楊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故園,即是故鄉。詩人為施展才華,追求理想,離家赴遠,聽到這懷鄉之曲,不免情懷波動,與吹笛人以及笛音產生共鳴。詩句妙在沒有停留在一己之情懷波動上,而是由己及人,推想“滿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遠離故園、客居他鄉的人啊,這不期而遇卻送入耳中的《折楊柳》,真的是在“暗中”撥動了許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們再也無法安眠?!昂稳瞬黄稹?,這是一個用否定的語氣強化肯定的心態的句子,是說只要是聽了這春夜中的玉笛之聲,每一個離家的人不能不被它勾起對家的懷念。
中華民族是一個故土難離的民族,李白抓住民族精神的這一特點,牢牢扣住讀者的心理,所以,千百年來,這首詩成了游子們經常掛在嘴邊心頭的詩篇之一,同時,也不斷滋養、強化著民族的一種向心力、凝聚力。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賞析:此詩寫于作者漂泊途中。通過旅夜所見星變、月涌的壯闊景象的描寫,抒發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無定的感情。
詩的頭四句寫景。首兩句寫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風中飄擺,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孤獨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風陣陣,寂靜和孤獨籠罩著一切,揭示了詩人浪游漂泊的孤清處境。頷聯寫遠景,是歷來傳誦的名句。大筆勾勒,寫得真切細膩,創造出一種闊大雄渾但又寂寞空曠的境界,從而再反襯詩人的孤獨,景中見情,景與情融。
詩的后四句筆勢急轉,直抒情懷。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寫出詩人極度憤慨之情,前句說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揚名,讀來令人心沉;后句詩人以自嘲口吻詼諧地說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豈”“應”是關鍵字眼,上下關聯。尾兩句觸景而情發,景以自況,運用形象的比喻收結全詩。詩人以天地間一只形單影孤的沙鷗來寄托自己功業未成的慨嘆,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量。
此詩通過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寫,抒發了詩人漂泊生活孤獨凄涼的苦悶心情。詩人把這種心情寫得含蓄不露,律細筆深,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不愧為千古名作。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題解
這首五言律詩寫于詩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歷三年(768)。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于是揮筆寫下這首含蘊著浩然胸懷和博大痛苦的名篇。岳陽樓,即湖南岳陽城西門樓,是我國三大名樓之一(其余兩個是黃鶴樓、鸛鵲樓),下瞰洞庭,視野廣闊。唐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任職此州,常與才士登樓賦詩,遂使之聲名驟增,成為天下文化名樓。
句解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今天我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首聯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了基礎。杜甫少時就有壯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東游吳越,后北游齊趙。岳陽樓是千古名勝,詩人早有盡興一游的夙愿,無奈戰亂頻仍,身世漂蕩,難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飽眼福。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見吳越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于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著大地長天。頷聯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宏偉奇麗。“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隱含自己長期飄泊無歸的感情。宋代劉辰翁說,此聯“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皡浅?,春秋時代的吳國和楚國。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古楚地;今江蘇、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區古吳國?!佰濉?,分裂。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頸聯寫詩人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袄喜 ?,杜甫時年五十七歲,全家人住在一條小船上,四處漂泊。此時,他身體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聰,還患有慢性肺病。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憑倚窗軒,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交流。詩人在尾聯中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系在一起,意境深遠,余韻無窮?!叭竹R”,兵馬,這里借指戰爭。大歷三年(768)秋,吐蕃侵擾靈武,京師戒嚴;朝廷又命郭子儀率兵五萬至奉天,以備吐蕃。
評解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絳《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畢浅|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兜窃狸枠恰氛沁\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范。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李白《將進酒》賞析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秾⑦M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保?。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詩情漸趨狂放?!叭松_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叭松靡忭毐M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坝杏谩倍氨亍保缓巫孕?!簡直象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什么不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
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了,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何以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烊丝煺Z,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后結穴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帶耳熱成語有哪些
酒酣耳熱 形容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臉紅耳熱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同“臉紅耳赤”。 面紅耳熱 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紅的樣子。 眼花耳熱 兩眼昏眩,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眼餳耳熱 兩眼半睜半閉,朦朧而視,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一個人右眼有花,耳朵有火,旁邊還有溫度計打成語
冷暖自知發音 lěng nuǎn zì zhī釋義 水的冷暖,飲者自知。佛教禪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只有自己知道。出處 唐·善無畏《大日經疏》卷十二:“如飲水者,冷熱自知。”示例 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人師也。(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四)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李白 俠客行(解釋+正文)
《俠客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原文】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譯文】
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
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
十步之內,穩殺一人,千里關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點聲,深藏身名。
有時空閑,步過信陵郡,來點酒飲,脫劍橫在膝前。
與朱亥一起大塊吃肉,與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下肚,一諾千金,義氣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氣吞虹霓。
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
身為俠客縱死俠骨也留香,不愧為一世英豪。
誰能學楊雄那個儒生,終身在書閤上,頭發白了,還在書寫《太玄經》。
擴展資料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
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遜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
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朱并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一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h靖一”的政治抱負。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李白這首詩亦當如是!
我們知道,唐代游俠之風頗為盛行,這是與唐代西域交通發達,全國經濟日益繁榮,城市商業興旺的盛唐時代有關,所以,下僅是燕趙傳統的多任俠而已。特別是關隴一帶的風習“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陳寅?。骸短拼问肥稣撜摳濉罚└俪闪松倌晗矂πg、尚任俠的風氣。
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與韓州書》)“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離劍的:“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贈張相鎬》其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保ā顿洿奘逃罚┛胺Q是“文武不殊途”,兼備于李白一身了。
那么,詩人李白何以如此愛劍呢?這和他輕財重義,尚任俠分不開。他說;“十五好劍術,遍于諸侯?!闭钱敃r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贊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以這任俠意識為旨的。
《俠客行》是詩人李白以夸張的筆墨,從游俠的服飾開始:“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眱H二十個字,仿佛全是寫物而不寫人。但當時游俠兒的氣勢、風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目前了。因為詩人并不是為物而夸張的寫物,而是處處著眼于人的精神氣勢而寫物?!翱z胡”的“纓’,“霜雪明”的”吳鉤”,“颯沓如流星”的“白馬”這些當時流行的任俠服飾,不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縱、慷慨之氣,把物都寫活了。
詩人進而寫游俠的行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也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等等的高尚人格。詩人是以“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贊的。事實上,詩人之所以少好任俠,乃是以此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俠社會意識,寫得如此深刻而生動。
最后,詩人以戰國時“竊符救趙奪晉鄙軍”中的侯贏、朱亥”二壯士”例,闡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之旨?!伴e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紫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恒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三杯吐然諾,五岳為之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紫霓生。”重然諾,尚意氣的任俠,真是“慷慨成素霓,嘯咤起清風?!保◤埲A《壯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壯士”,是當之而不愧?!安粦M世上英”!詩人對“二壯士”嘆服不已,情見于詞了。
然而,詩人不僅在熱烈的頌唱“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揚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是為壯夫所不為!
《俠客行》詩,雖在歌頌任俠,但由于詩人就是尚任俠的,所以把詩人少年的豪情壯志,表現無遺了。
俠客一道,是中國文化自遠古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基因。這個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對于體制的強保持一種個人的挑戰,無論是真正武力上的,還是思想上的,使得體制的強無法控制一切,使得這個文化不會完全喪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后,在長期的王的壓制下,這個基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來了強勢的西方文明的壓制,中國人吃飯、穿衣、一舉手、一投足、一動念,都變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規范,是否有“紳士風度”。因此,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現代中國也是離死不遠了。
現今的中國人還是非常喜歡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但如果你真仔細想想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里的俠客,你會發覺那都只不過是一些可愛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為消閑,可愛固然是可愛,但與李白詩中的那種豪俠境界卻根本不能相提并論。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經由別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閑就夠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說的新的極世界果真降臨,我們恐怕就更需要喚醒遠古的基因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薄皞b客行”,就算是某一種“眼花耳熱后”的夢話吧!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看到李白俠客行中這么一句眼花耳熱后,意氣素 生。...
俠客行①
趙客縵胡纓②,吳鉤霜雪明③。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④。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⑥,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⑦。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⑧。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⑨。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⑩。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1.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出自哪首詩?
此句出于《俠客行》
整首詩是:
俠客行
[ 唐·李白 ]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2. 李白的詩三首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君莫停。 ( 君一作杯 )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 一作鐘鼎玉帛豈足貴 )
但愿長醉不愿醒。 ( 不愿一作不復)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行路難三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 滿山一作暗天 )
閑來垂釣碧溪上。 ( 碧一作坐 )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
行路難。
多歧路。
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 ( 狗一作雉 )
彈劍作歌奏苦聲。
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
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
擁彗折節無嫌猜。 ( 節一作腰 )
劇辛樂毅感恩分
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 ( 蔓一作爛 )
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
歸去來。
其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
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
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
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 ( 雄才一作才多 )
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
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 ( 稱一作真 )
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
何須身后千載名。
長相思
長相思。
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凄凄簟色寒。 ( 微一作凝 )
孤燈不明思欲絕。 ( 明一作寐 )
卷幃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 美人如花一作佳期迢迢 )
上有青冥之高天。 ( 高一作長 )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
摧心肝。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
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
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
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
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
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
白首太玄經。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
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
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
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
嘆息未應閑。
--------------------------------------------------------------------------------
長干行二首
其一
妾發初覆額。
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
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
羞顏未嘗開。 ( 未嘗一作尚不 )
低頭向暗壁。
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
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
豈上望夫臺。 ( 豈一作恥 )
十六君遠行。
瞿塘滟預堆。 【預加水旁】
五月不可觸。
猿聲天上哀。 ( 聲一作鳴 )
門前遲行跡。 ( 遲一作舊 )
一一生綠苔。 ( 綠一作蒼 )
苔深不能掃。
落葉秋風早。
八月胡蝶來。 ( 來一作黃 )
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
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
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
直至長風沙。
其二
憶妾深閨里。 ( 妾一作昔 )
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干人。
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
思君下巴陵。 ( 下一作在 )
八月西風起。
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
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
妾夢越風波。
昨夜狂風度。
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
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云驄。
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
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余。
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
愁水復愁風。
( 此篇一作張潮。黃庭堅作李益)
--------------------------------------------------------------------------------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
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
玲瓏望秋月。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農艷露凝香。 ( 【禾農】一作紅 )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沈香亭北倚欄干。
春思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幃。
秋歌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秋浦歌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
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
歌曲動寒川。
其十五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
夢游天姥吟留別 (一作別東魯諸公)
??驼勫?。
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
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
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
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
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
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
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
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
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
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
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
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
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 ( 風吹一作白門 )
吳姬壓酒喚客嘗。 ( 喚一作勸,一作使 )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 試問一作問取 )
別意與之誰短長。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 (一作倍侍御叔華登樓歌) 【月兆】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更一作復)
人生在世不稱意。 ( 人生一作男兒 )
明朝散發弄扁舟。 ( 散發弄扁舟一作舉棹還滄洲 )
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 ( 意一作事 )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然去。 【上穴下目】
別有天地非人間。
--------------------------------------------------------------------------------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昨夜吳中雪。
子猷佳興發。
萬里浮云卷碧山。
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
北斗錯落長庚明。
懷余對酒夜霜白。
玉床金井冰崢嶸。
人生飄忽百年內。
且須酣暢萬古情。
君不能貍膏金距學斗雞。
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
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詩作賦北窗里。
萬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聞此皆掉頭。
有如東風射馬耳。
魚目亦笑我。
請與明月同。 ( 請一作謂 )
驊騮拳局不能食。 【足局】
蹇驢得志鳴春風。
折楊皇華合流俗。
晉君聽琴枉清角。
巴人誰肯和陽春。
楚地由來賤奇璞。
黃金散盡交不成。
白首為儒身被輕。
一談一笑失顏色。
蒼蠅貝錦喧謗聲。
曾參豈是殺人者。
讒言三及慈母驚。
與君論心握君手。
榮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猶聞傷鳳麟。
董龍更是何雞狗。
一生傲岸苦不諧。
恩疏媒勞志多乖。
嚴陵高揖漢天子。
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達亦不足貴。
窮亦不足悲。
韓信羞將絳灌比。
禰衡恥逐屠沽兒。
君不見李北海。
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
土墳三尺蒿棘居。 ( 棘一作下 )
少年早欲五湖去。
見此彌將鐘鼎疏。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
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
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
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
曲盡河星稀。 ( 河星一作星河 )
我醉君復樂。
陶然共忘機。
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
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里。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其一
西登香爐峰。
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 ( 百一作千 )
噴壑數十里。
口如飛電來。 ( 電一作練 ) 【焱欠】
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 ( 河漢一作銀河 )
半灑云天里。 (一作半瀉金潭里 )
仰觀勢轉雄。
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
江月照還空。 ( 江一作山 )
空中亂口射。 【眾水旁】
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
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
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
且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
永愿辭人間。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月兆】
江城如畫里。
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此一作北 )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夜下征虜亭
船下廣陵去。
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
江火似流螢。
客中行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 (盡一作?。?br>輕舟已過萬重山。
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
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 【魚會】
自愛名山入剡中。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
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
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
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
三謝不能餐。
夜泊牛渚懷古 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
牛渚西江夜。
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
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 ( 掛帆席一作洞庭去 )
楓葉落紛紛。 ( 落一作正 )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 ( 間一作下, 一作前 )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 邈云漢一作碧巖畔 )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
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
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
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松。
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
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
遺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
秋云暗幾重。
軍行
騮馬新跨白玉鞍。 ( 跨一作夸 )
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從軍行
百戰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
獨領殘兵千騎歸。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長門怨二首
其一
天回北斗掛西樓。
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
別作深宮一段愁。
其二
桂殿長愁不記春。
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
獨照長門宮里人。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云愁色滿蒼梧。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3. 一只眼睛上有朵花耳朵冒火猜成語
謎底答案:反目成仇成語意思:反目:翻臉了。翻臉而變成仇敵。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對立?!境鎏帯壳濉げ苎┣邸都t樓夢》第五十七回:“娶一個天仙來,也不過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頭了,甚于憐新棄舊,反目成仇的多著呢?!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14. 眼花耳熱,是成語嗎?
相似的有頭暈眼花面紅耳赤頭昏腦脹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5. 有關于人才的古詩十首,關于“俠客”的古詩十首
有關于’人才’的古詩十首:
1、《人才》(宋·毛珝)
但得人才即治安,不憂外侮敢相干。學關世道方為士,業曉農家始是官。
國力在兵堪用少,虜情如鬼欲驅難。豈無一代奇男子,抱膝無言靜處看。
2、《送人才殷惟中》(元末明初·陶宗儀)
春水綠波春草碧,春風一棹發江城。到京便入人才選,薦剡連排父老名。
朋舊稱揚多義舉,衣冠惜別重交情。此行喜遂平生志,簪紱榮身感圣明。
3、《送人才何公遠》(元末明初·陶宗儀)
朝端奉旨舉賢才,使者馳書海上來。琴冊緘封榮組紱,衣冠飲餞列尊罍。
五城樓閣云煙繞,萬國山河錦繡開。圣主臨軒求治切,奏陳利病莫遲回。
4、《送薛應翔人才之京名讓》(元末明初·陶宗儀)
持牒喜從鄉老薦,畫船搥鼓發江城。馬空冀北標雄逸,鳳起河東仰圣明。
萬國朝天黃道直,五云擁日泰階平。旌旗研影三千字,朱紱銀章被寵榮。
5、《贈別鮑尚絅赴人才選》(明·朱同)
五月炎天金石流,故人何事買行舟。興亡莫問烏衣巷,嘯詠應過白鷺洲。
幾載焚膏傳世學,一朝束帶應時求。欲知別后相思處,月上梅梢夜夜樓。
6、《人才》(清·嚴復)
人才鸚鵡能言日,世事蝤蛑換殼時。如此風潮行未得,老夫掩淚看殘棋。
7、《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朝代:清代
作者:龔自珍
原文: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8、《雜感十首以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為韻》(宋·陸游)
呂釣渭水濱,說筑傅巖野。雖曰古盛時,得士蓋亦寡。天將啟治亂,人才有用舍。向非萬牛力,孰與成大廈?
9、《雜興十首以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為韻》(宋·陸游)
觀人如觀玉,拙眼喜譏評;得失顧在人,玉固非所病。慶歷嘉佑間,人才於斯盛,王回僅一招,石介棄不聘。乃知天下士,成敗各有命。愿君姑安之,天定豈不勝!
10、《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宋·黃庭堅)
成王小心似文武,周召何妨略不同。不須要出我門下,實用人材即至公。
~~~~~~~~~~~~~~~~~~~~~
有關”俠客“的古詩十首:
1、《游俠篇》 其一(魏晉·張華)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名。龍虎相交爭。七國并抗衡。
食客三千馀。門下多豪英。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
2、《游俠篇》 其二(魏晉·張華)
秦人不窺兵。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黃歇北適秦。
太子還入荊。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我則異于是。
好古師老彭。
3、《博陵王宮俠曲二首》 其一(魏晉·張華)
俠客樂幽險,筑室窮山陰。獠獵野獸稀,施綱川無禽。
歲慕饑寒至,慷慨頓足吟。窮令壯士激,安能懷苦心。
干將坐自□,繁弱控馀音。耕佃窮淵陂,種粟著劍鐔。
收秋狹路間,一擊重千金。棲遲熊羆穴,容與虎豹林。
身在法令外,縱逸常不禁。
4、《博陵王宮俠曲二首》 其二(魏晉·張華)
雄兒任氣俠,聲蓋少年場。借友行報怨,殺人租市旁。
吳刀鳴手中,利劍嚴秋霜。腰間叉素戟,手持白頭鑲。
騰超如激電,回旋如流光。奮擊當手決,交尸自縱橫。
寧為殤鬼雄,義不入圜墻。生從命子游,死聞俠骨香。
身沒心不徵,勇氣加四方。
5、《俠客篇》(南北朝·王筠)
俠客趨名利,劍氣坐相矜。黃金涂鞘尾,白玉飾鉤膺。
晨馳逸廣陌,日暮返平陵。舉鞭向趙李,與君方代興。
6、《游俠篇》(南北朝·王褒)
京洛出名謳,豪俠競交游。河南期四姓,關西謁五侯。
斗雞橫大道,走馬出長楸。桑陰徙將夕,槐路轉淹留。
7、《樂府古題序(丁酉)》 俠客行(唐·元?。?br>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竊賊誰夜行。
白日堂堂殺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此客此心師海鯨,海鯨露背橫滄溟。
海波分作兩處生,分海減海力,俠客有謀。人不識測,三尺鐵蛇延二國。
8、《游俠兒》(唐·李山甫)
好把雄姿渾世塵,一場閑事莫因循。荊軻只為閑言語,不與燕丹了得人。
9、《俠客行》(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10、《游俠篇》(唐·陳子良)
洛陽麗春色,游俠騁輕肥。水逐車輪轉,塵隨馬足飛。
云影遙臨蓋,花氣近薰衣。東郊斗雞罷,南皮射雉歸。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