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dhpj"></form>

        成語“聽”「垂簾聽決」

        2023年04月18日成語大全127

        成語“垂簾聽決”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垂簾聽決
        成語讀音:chuí lián tīng jué
        成語簡拼:CLTJ
        成語注音:ㄔㄨㄟˊ ㄌ一ㄢˊ ㄊ一ㄥ ㄐㄩㄝ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垂簾聽政
        成語出處:清·薛福成《庸庵筆記·史料一·咸豐季年三奸伏誅》:“皇上沖齡,未能親政,天步方艱,軍國事重,暫請皇太后垂簾聽決?!眮碜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見“垂簾聽政”。
        成語用法:垂簾聽決作謂語、定語;形容女后當朝處理國事。

        成語“垂簾聽決”的擴展資料

        1. 最早垂簾聽政的是誰??
        漢高后呂雉。是在漢惠帝劉盈和前少帝在位期間垂簾聽政的,“協助”天子治理國家。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垂簾聽政成語什么意思
        垂簾聽政?[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基本釋義?垂簾: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出 處宋·王偁《東都事略》:“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簾聽政?!眮碜怨娉烧Z:gyjslw.com
        3. 垂簾聽政成語什么意思?
        垂簾聽政通常用來比喻幕后操縱指揮事件的人。垂簾聽政最早出自于《舊唐書·高宗本紀下》:“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天后。自誅上官儀后,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圣?!闭f的是唐朝高宗李治繼位,立武則天為皇后。由于高宗得了風疹不能聽朝處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后掛塊簾子,皇后武則天坐在后面,參與高宗與大臣們討論朝政。高宗死后,武則天就繼續在簾后輔佐年幼的皇帝執政。后來垂簾聽政被用來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也被用來比喻幕后操縱某事。 垂簾: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 聽:治理 近義詞:越俎代庖、牝雞司晨 反義詞:包而不辦 范 例:后一垂簾聽政,我等皆受制于人矣,不若先事而起。 選自于《元史·阿沙不花傳》 乾興元年,真宗即位,輔臣請與皇太后同聽政。禮院議:自四月內東門小殿垂簾,兩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時召學士亦許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后同聽政。三省、樞密院聚議……曾布曰:“今上長君,豈可垂簾聽政?請如嘉佑故事?!? 選自于《宋史·禮志二十》 帝聞事急,詔禪位元子,太后垂簾聽政……朱勝非等誘以復辟,命王世修草狀進呈。太后喜曰:‘吾責塞矣?!艘允衷さ圻€宮,即欲撒簾。帝令勝非請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撒簾。是日,上皇太后尊號。 選自于《后妃傳下·哲宗昭慈圣獻高皇后》 定宗崩,后抱子失列門垂簾聽政者六月。 選自于《元史·后妃傳》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 選自于《清史稿·后妃傳》 典 故:在我國歷史上的垂簾聽政多因嗣君年幼,最早的垂簾聽政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趙太后聽從觸龍的諷諫,把幼子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求得齊軍幫助,解了趙國之危。到了漢朝,除了漢惠帝不理政事,呂后臨朝外。漢殤帝劉隆出生剛滿百日,繼漢和帝立為漢殤帝,尊鄧皇后為皇太后,鄧太后臨朝垂簾聽政,但畢竟年輕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鄧騭為車騎將軍,可隨招入宮議事。延平元年,殤帝夭折,鄧太后定立清河王劉祜為漢安帝,是年不足十三歲,鄧太后繼續臨朝。她一直到永寧二年(公元一二一年)病死,垂簾聽政達十六年之久。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魏馮太后也曾經臨朝稱制。唐朝時期,武則天也曾以太后臨朝,直至廢唐建周,自己做皇帝。在宋朝的歷史上也有多位皇太后曾臨朝稱制。但真正垂簾聽政的要算唐朝武則天開始的,此前的太后臨朝不需垂簾。近代史上清慈禧太后臨朝聽政也是非常著名的,還被拍成了同名電影《垂簾聽政》。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決的四字成語大全
        猶豫不決、
        久懸不決、
        納屨踵決、
        當機立決、
        雌雄未決、
        懸而未決、
        速戰速決、
        犬馬之決、
        金斷觿決、
        東沖西決、
        履穿踵決、
        納履踵決、
        遲徊不決、
        沉吟不決、
        魚爛河決、
        垂簾聽決、
        遲疑不決、
        躊躇不決、
        沈吟不決、
        遲疑未決、
        沈吟未決、
        狐疑不決、
        沉吟未決、
        言聽謀決
        祝您生活愉快,望。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明代有沒有垂簾聽政的太后
        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的十二位勢太后呂雉(前241—前180),她先輔助劉邦,誅殺韓信,鞏固了大漢政;后又實際掌握朝政大十五年,差點將劉氏江山變成呂姓。王政君(前70—公元13年),漢元帝劉奭的皇后,子劉驁是歷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漢成帝,又經漢哀帝、漢平帝兩朝,作為太皇太后稱制,將大交由侄兒王莽,沒料到王莽篡奪了大漢的江山。鄧綏(公元80—121年),東漢開國元勛鄧禹的孫女,公元102年被漢和帝冊封為皇后。和帝死后,相繼輔佐殤帝和安帝,控制朝政長達二十年,延續了東漢前期諸帝的施政,延緩了東漢的衰落.褚蒜子(324—384年),東晉康帝司馬岳皇后,在公元344年至376年間,褚太后先后在晉穆帝、晉哀帝、晉孝武帝時,三度臨朝稱制,盡管大被桓溫所控,但也史上少有。馮太后(442—490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執掌北魏政25年之久的女強人,獻文帝拓跋弘在位6年即被馮氏逼迫退位,禪讓于由馮太后一手帶大的獻文帝之子拓跋宏(即歷史上以改革聞名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年僅5歲,由馮氏臨朝稱制直到其死后才親政,馮太后是一位出色的治國者,為北魏江山的繁榮富強打下了良好基礎。胡靈太后(?—528年),北魏宣武帝拓跋恪皇后,是北魏晚期政治舞臺上頗具影響的人物,她曾臨朝聽政達十三年之久,最出名的事情是信奉佛教,洛陽龍門石窟即在她統治時期達到高潮;不過在謀害了兒子孝明帝后不久,自己也被誅殺,最終毀了北魏政。武則天(624—705年),古往今來唯一的女皇帝,不用多說了。述律平(879—953年),遼開國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太祖耶律德光繼位后攝政,兩朝皆參與處理政事與軍事,為遼政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大功。蕭綽(953—1009年),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史稱遼朝“承天太后”,也就是《楊家將》中的“蕭太后”。攝政二十六年傾一時,對外多次擊敗北宋,迫宋簽下“澶淵之盟”;對內勵精圖治,使遼朝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劉娥(968—1033),宋真宗皇后,協助真宗處理政務。真宗死后,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長期控制北宋的國政。清孝莊太后布木布泰(1613—1688年)是皇太極的妃子,清朝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滿清入關后由亂及治起到了關鍵作用,子順治六歲、孫康熙八歲登基,全賴其輔助。慈禧(1835—1908年)是咸豐帝妃,自1861年至1908年,是清朝末年的實際統治者,也是史上歷時最長的女性統治者,臭名昭著的人物。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垂簾聽政的下一句是什么?
        包而不辦 垂簾聽政的意思是: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引申意是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帶“簾”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帶“簾”字的四字成語有:
        1、垂簾聽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垂簾: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
        2、簾視壁聽:[lián shì bì tīng]簾:布簾;壁:墻壁;聽:偷聽。指竊聽與偷看。形容所得的情況證據不充分。
        3、雨簾云棟:[yǔ lián yún dòng]唐王勃《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焙笠蛞浴坝旰熢茥潯毙稳莞叱ㄈA美的樓閣。 ?
        4、雨棟風簾:[yǔ dòng fēng lián猶言雨簾云棟。
        5、垂簾聽決:[chuí lián tīng jué]見“垂簾聽政”。?
        6、簾窺壁聽:[lián kuī bì tīng]簾:布簾;窺:偷看;壁:墻壁;聽:偷聽。指竊聽與偷看 ??
        造句:
        1、步遠則有前導,燕坐則毋簾窺壁聽
        2、貝闕珠宮開水府,雨棟風簾豈來處。
        3、?江青不想垂簾聽政,她想像武則天那樣當皇帝。
        4、這件事從頭到尾都由她垂簾聽政,幕后指使者是她。
        5、清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幾十年。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5dyx.cn/post/39612.html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