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有責”成語故事
“匹夫有責”的成語故事:
明末清初,顧炎武從小愛讀忠臣義士的故事,他參加圖謀革新的復社,在昆山組織守將抗清,城破后他牢記繼母王氏的教誨不做清朝的臣子,就化裝成商人游走各地,聯合各地抗清人士。他在《日知錄》中寫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br>匹夫有責上半句
匹夫有責上半句是:天下興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的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后人引用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匹夫有責是什么意思和故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盵1] 以八字成文的語型,出自梁啟超。意為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而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原始出處,出自《左傳》和《列女傳》。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nkCKdngM4NLvc7kHUwgE9C8NotbUisO5ATkFjvIPKSzVOB87BjKqoR2nV68lRItGrarg7U5lNG2ItE3AQ17lq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什么意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tiān xià xīnɡ wánɡ ,pǐ fū yǒu z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簡介(1613-1682年), 名絳, 字忠清, 明亡后改名炎武, 號亭林, 后人尊稱其為亭林先生.昆山(今江蘇省)人.他出身名門, 少年勤奮讀書, 14歲中秀才.青年時常議論朝綱, 反清復明, 失敗后遍訪名山大川, 潛心治學.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學者, 平生不做無益之文, 主張”文不茍作”, ”須有益於天下”; 治學強調”經世致用”, 反對空談, 注重實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 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樹, 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國利病圖》、《金石文字記》、《音學五書》等書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代表作《日知錄》較為系統闡述了他在哲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的觀點. 《日知錄》 〔原文〕 有亡國, 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 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 人將相食, 謂之亡天下. 魏晉人之清談何以亡天下? 是孟子所謂楊墨之言至於使天下無父無君而入禽獸者也.昔者嵇紹之父康被殺於晉文王, 至武帝革命之時, 而山濤薦之入仕, 紹時屏居私門, 欲辭不就.濤謂之曰: ”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 而況於人乎一時.”傳誦以為明言, 而不知其敗義傷教至於率天下而無父者也.夫紹之於晉, 非其君也, 忘其父而事其非君.當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間, 為無父之人亦已久矣, 而湯陰之死何足以贖其罪乎? 且其入仕之初, 豈知必有乘輿敗績之事, 而可樹其忠名以蓋於晚也. 自正始以來, 而大義之不明遍於天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 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 不容兩立, 使謂紹為忠, 則必謂王裒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於劉聰、石勒, 觀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動其心者乎? 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賤, 與有責焉耳. 〔譯文〕 有亡國, 有亡天下.如何辨別亡國和亡天下呢? 那就是: 易姓改號叫作亡國; 仁義的道路被阻塞, 以至于達到率領禽獸來吃人, 人與人之間也是你死我活的關系, 這叫作亡天下. 魏晉人的清談為什么能夠亡天下? 原因就是孟子所說的楊朱墨翟的學說使天下人目無父母, 目無君上, 從而墮落為禽獸了.以前, 嵇紹的父親嵇康被晉文王所殺, 到晉武帝建立晉朝時, 山濤推薦嵇紹入朝做官, 嵇紹當時隱居在家里, 想推辭不去.山濤對他說: ”我替您考慮很久了.天地間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時候, 更何況人生短暫的一世.”人們把山濤的這些話作為名言加以傳誦, 然而不了解他這話敗壞了仁義, 傷害了教化, 竟至使天下人目無父母.嵇紹對於晉王朝來說, 晉王朝的國君并非他的國君, 但他卻忘了自己父親被晉文王殺害, 而去事奉并非他的國君.在他活在世上的30多年之間, 他作為目無父母之人已經很久了, 那么在湯陰以死效忠又如何贖回他的罪過呢? 況且當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時候, 他哪里知道晉王一定會發生兵敗之事, 而自己竟能樹立忠名使晚節完美無缺呢! 自從曹魏正始以來, 大義不明的情況已經遍及天下.像山濤之流既然是異端邪說的罪魁禍首, 於是使嵇紹這樣的賢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無所顧忌.邪和正兩種評價截然相反, 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認為嵇紹是忠, 那么就一定認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則如何能責怪那些晉代舊臣相繼著去侍奉劉聰、石勒, 眼看著他的故主晉懷帝身穿青衣賤服為人行酒而無動於衷呢? 因此, 首先要知道保天下, 然后才知道保國家.保國家, 是位居國君和臣下的那些統治者所要考慮的; 保天下, 即使是地位低賤的普通百姓都有責任. 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顧炎武的社會主張,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關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漢語大詞典》說:“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因此,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句意謂對于國家民族的興旺,每個普通人都有責任 成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多年來流行一種說法,認為是顧炎武說的。但出自顧炎武的哪一本書。卻從未有人點明。 劉潔修對顧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檢,僅在《日知錄》卷十三《正始》篇中發現如下一段話: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劉潔修繼續查索,終于在《飲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數千年文明之中國,人民之眾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獸,其誰之恥歟?顧亭林曰: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已耳! (《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論·論幼學》) 今欲國恥之一灑,其在我輩之自新……夫我輩則多矣,欲盡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問他人,問我而已。斯乃真顧亭林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劉潔修經過考辨之后,認為按照語言發展運用的實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語意本于顧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語型則出自梁啟超。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跟匹夫有責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匹夫有責?
【拼音】: pǐ fū yǒu zé
【解釋】: 國家大事每個人都有責任。
【出處】: 清·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拼音代碼】: pfyz
【近義詞】:?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反義詞】:?敷衍塞責
【歇后語】: 天下興亡
【燈謎】: 債
【用法】: 作賓語、分句;常與“天下興亡”連用
【英文】: every common man has his obligation
【故事】: 明末清初,顧炎武從小愛讀忠臣義士的故事,他參加圖謀革新的復社,在昆山組織守將抗清,城破后他牢記繼母王氏的教誨不做清朝的臣子,就化裝成商人游走各地,聯合各地抗清人士。他在《日知錄》中寫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匹夫有責是指什么
匹夫有責 [pǐ fū yǒu zé] 基本釋義國家大事每個人都有責任。出 處清·顧炎武《日知錄》:“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什么意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顧炎武的社會主張,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當時明朝已經滅亡,隨后是清朝建立。顧炎武認為,明朝滅亡,僅僅是換了一個皇帝,原來的生活方式和以儒學為思想指導的統治方式并沒有改變,這叫亡國;但是清朝的統治,不僅要換一個皇帝,而且要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甚至要改變以仁義為核心的政治統治,這叫做亡天下。因此,顧炎武說的天下,實際上主要是指漢民族和漢民族原來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顧炎武把天下和國家分開,號召人們不必為某個皇室的興亡而戰斗,而要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戰斗,這在中國社會思想上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顧炎武的思想后來被概括為這八個字,對于鼓舞中國人為自己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戰斗,具有強烈的號召力。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多次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華民族曾經不止一次地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問題,每當這種時候,“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就激勵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 呵呵,看到這句話,還有點熱血澎湃啊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的“匹夫”是什么意思?
【匹夫】 1.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蹲髠鳌ふ压辍罚骸捌シ驗樯?,民猶則之,況國君乎?” 《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漢 班固 《白虎通·爵》:“庶人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唐 劉德仁 《長門怨》詩:“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若國朝之制, 滿 漢 平等, 漢 人有才者,匹夫可以為宰相?!?2.獨夫。多指有勇無謀的人,含輕蔑意味。 《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宋 蘇軾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清 昭連 《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事》:“余素以豪杰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 3.指平常的人。 《晉書·劉隗傳》:“夫嫡妻長子皆杖居廬,故 周景王 有三年之喪,既除而宴,《春秋》猶譏,況 龕 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肅喪紀之禮。請免 龕 官,削侯爵?!?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葉君健 《自由》三:“這倒不是單純為了友誼和對您的敬佩,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桑梓的利益,為了匹夫的責任?!?4.詈詞。猶言家伙,東西。常用來指斥無知無識的人。多見于早期白話。 元 劉時中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堪笑這沒見識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頑劣江湖伴侶?!薄豆沤裥≌f·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匹夫,造言欺我,合當斬首!”《說唐》第十六回:“這老匹夫,合當要死,待我出去斬了他?!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是什么意思
顧炎武在《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觀點,而八字成文的語型則出自梁啟超。意為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匹夫有責的前一句是什么來著?
是“天下興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顧炎武的社會主張,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關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漢語大詞典》說:“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因此,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句意謂對于國家民族的興旺,每個普通人都有責任 成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多年來流行一種說法,認為是顧炎武說的。但出自顧炎武的哪一本書。卻從未有人點明。 劉潔修對顧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檢,僅在《日知錄》卷十三《正始》篇中發現如下一段話: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劉潔修繼續查索,終于在《飲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數千年文明之中國,人民之眾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獸,其誰之恥歟?顧亭林曰: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已耳! (《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論·論幼學》) 今欲國恥之一灑,其在我輩之自新……夫我輩則多矣,欲盡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問他人,問我而已。斯乃真顧亭林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劉潔修經過考辨之后,認為按照語言發展運用的實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語意本于顧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語型則出自梁啟超。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匹夫有責”擴展:
日文翻譯:一人一人(ひとりひとり)に責任(せきにん)がある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出處:清 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簡拼:PFYZ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謎語:債
讀音糾正:匹,不能讀作“pí”。
近義詞: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成語讀音:pǐ fū yǒu zé
俄文翻譯:простой человек ответствен за
錯字糾正:責,不能寫作“則”。
造句:余深有味其言,匹夫有責之說,今人以為常談,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經濟之云云。(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繁體成語:匹夫有責
英文翻譯:Every common man has his obligation.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反義詞:敷衍塞責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用法:匹夫有責主謂式;作分句;常與天下興亡連用。
成語解釋:匹夫:古時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平常的人;有責:有責任。每個人都有責任。
成語注音:ㄆ一ˇ ㄈㄨ 一ㄡˇ ㄗㄜˊ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