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符合契是年代的成語
成語“同符合契”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tóng fú hé qì成語簡拼:TFHQ
成語注音:ㄊㄨㄥˊ ㄈㄨˊ ㄏㄜˊ ㄑ一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裴松之注引《吳歷》:“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惫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成語用法:同符合契作謂語、定語;多用于見解與現象等。
成語造句:北周·庾信《齊王進赤雀表》:“即事所觀,同符合契?!?br>
成語“同符合契”的擴展資料
1. 同字的成語有哪些同字的成語 :
同胞共氣、
同心戮力、
方土異同、
標同伐異、
同等對待、
同甘同苦、
同氣連枝、
同心敵愾、
一軌同風、
同床共枕、
同袍同澤、
自厝同異、
恩同再造、
味同嚼蠟、
事同虛設、
異涂同歸、
殊涂同致、
所見略同、
同舟遇風、
行同狗彘、
千里同風、
恩同父母、
情同骨肉、
同心協德、
同源異派、
同流合污、
分床同夢、
同浴譏裸、
白藋同心、
同聲相呼公益成語:gyjslw.com
2. 符號的符字有哪些成語
符成語 :
名不符實、
尺竹伍符、
同符合契、
名實相符、
焚符破璽、
言行不符、
吞符翕景、
若合符節、
鼎玉龜符、
表里相符、
畫符念咒、
書符咒水、
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公益成語:gyjslw.com
3. 完全相同的詞語是什么?
[一式一樣] 完全是一個式樣。形容完全相同。
[同符合契]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一毫不差] 指完全相同,沒有一點差異。
[毫無二致] 二致:兩樣。絲毫沒有什么兩樣。指完全一樣。
[一模一樣] 樣子完全相同。
[一模二樣] 猶言一模一樣。樣子完全相同。
[不謀而合] 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不謀而同] 謀:商量;同:相同。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異口同聲] 不同的嘴說出相同的話。指大家說得都一樣。
[大同小異] 大體相同,略有差異。
[殊途同歸] 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重規迭矩] 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度數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復。
[疊矩重規] 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度數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復。
[迭矩重規] 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度數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復。
[毫發不爽] 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如出一轍] 轍:車輪碾軋的痕跡。好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兩種很小的重量單位,形容數量極小。形容絲毫不差。
[不約而同] 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公益成語:gyjslw.com
4. 求關于三國演義的成語兩個,并寫出其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坏凵钣袘M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弧?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后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岳間,人生如寄居?!?仰人鼻息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云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幻稍唬骸菏縿e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弧?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幻稍唬骸菏縿e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凰共灰娮砸娭家病!?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文思泉涌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涌泉?!?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弧?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回腸蕩氣 【出處】魏文帝大墻上蒿行:「感心動耳,蕩氣回腸。」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