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成”「專欲難成」
成語“專欲難成”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專慾難成成語讀音:zhuān yù nán chéng
成語簡拼:ZYNC
成語注音:ㄓㄨㄢ ㄩˋ ㄋㄢˊ ㄔ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闭怨娉烧Z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專欲:個人欲望。單憑個人意愿,事情難以辦成。
成語用法:專欲難成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一廂情愿難以成事。
成語造句:古人有言:“眾怒難犯,專欲難成?!睖狭T市,即其見端也。(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0八回)
成語“專欲難成”的擴展資料
1. 又什么又什么的詞語有哪些。又什么又什么式的詞語有出處的有:又紅又、又驚又喜。
一、又紅又
白話釋義: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又掌握業知識和門技術。
出處:《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作出了成績……就整個說來,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的科學技術隊伍。”
朝代:近代
作者:鄧小平
二、又驚又喜
白話釋義:既驚訝又高興。
出處:《紅樓夢》第77回:忽聞有人喚他,強展星眸,一見是寶玉,又驚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擴展資料:
又紅又的成語接龍:欲難成、成敗論人、人山人海、海誓山盟。
一、欲難成
白話釋義:欲:個人欲望。單憑個人意愿,事情難以辦成。
出處:《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欲難成。”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譯文:眾怒是不應該觸犯的,單憑個人意愿的話事情是難以辦成。
二、成敗論人
白話釋義:論:評論,衡量。以成功和失敗作為評論人物的標準。
出處:《孔北海贊序》:“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br>朝代:宋
作者:蘇軾
譯文:時間多以成功和失敗作為評論人物的標準,所以才會有英雄的排列。
三、人山人海
白話釋義:形容聚集的人極多。
出處:《水滸全傳》第五十一回:或是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br>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四、海誓山盟
白話釋義: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愛情要象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出處:《曲江池》:只為他星前月下,親曾設海誓山盟。?
朝代:元
作者:石君寶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100個好詞
海天一色 危峰兀立 言簡意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實事求是 誨人不倦 經年累月 千鈞一發 緣木求魚 削足適履 七手八腳 細大不捐 坐井觀天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之馬 脫韁之馬 鐵馬金戈 天馬行空 童牛角馬 土牛木馬 天粟馬角 銅圍鐵馬 烏白馬角 舞刀躍馬 五花殺馬 文君司馬 萬馬奔騰 五馬分尸 萬馬齊喑 問牛知馬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馬角 烏焉成馬 問羊知馬 洗兵牧馬 選兵秣馬 懸兵束馬 香車寶馬 鮮車健馬 鮮車怒馬 懸車束馬 下馬馮婦 下馬看花 系馬埋輪 下馬威 信馬由韁 休牛歸馬 休牛散馬 效犬馬力 朽索馭馬 懸崖勒馬 鮮衣良馬 鮮衣怒馬 心猿意馬 以渴服馬 以鹿為馬 飲馬長江 一馬當先 倚馬可待 一馬平川 衣馬輕肥 倚馬千言 倚馬七紙 飲馬投錢 躍馬彎弓 野馬無韁 以毛相馬 意馬心猿 一馬一鞍 躍馬揚鞭 玉堂金馬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燕昭好馬 招兵買馬 枕戈汗馬 止戈散馬 獐麇馬鹿 招軍買馬 指鹿為馬 指鹿作馬 走馬到任 陣馬風檣 走馬赴任 走馬觀花 仗馬寒蟬 走馬看花 走馬上任 竹馬之交 走馬章臺 竹馬之友 蛛絲馬跡 駑馬十駕 駑馬十舍 牛溲馬勃 牛溲馬渤 牛頭不對馬面 牛頭不對馬嘴 牛頭馬面 牛童馬走 拿下馬來 匹馬單槍 匹馬當先 跑馬觀花 拍馬溜須 盤馬彎弓 匹馬一麾 匹馬只輪 千兵萬馬 騎曹不記馬 乞兒馬醫 秋高馬肥 千軍萬馬 犬馬戀主 裘馬輕肥 裘馬輕狂 裘馬清狂 裘馬聲色 求馬唐肆 騎馬尋馬 雀馬魚龍 求馬于唐市 求馬于唐肆 犬馬之報 犬馬之誠 犬馬之疾 犬馬之決 犬馬之勞 犬馬之力 犬馬之戀 騎馬找馬 青梅竹馬 犬馬之年 犬馬之養 敲牛宰馬 輕裘肥馬 青絲白馬 青衫司馬 墻頭馬上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移馬鹿 人歡馬叫 人荒馬亂 人喊馬嘶 人困馬乏 戎馬倉皇 戎馬劻勷 戎馬倥傯 戎馬倥傯 戎馬生郊 戎馬生涯 軟裘快馬 人強馬壯 人仰馬翻 人語馬嘶 束兵秣馬 士飽馬騰 素車白馬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神龍馬壯 駟馬不追 司馬稱好 四馬攢蹄 死馬當活馬醫 駟馬高車 駟馬高蓋 駟馬高門 殺馬毀車 食馬留肝 駟馬莫追 駟馬難追 司馬牛之嘆 司馬青衫 善馬熟人 失馬塞翁 三馬同槽 束馬懸車 束馬縣車 駟馬軒車 散馬休牛 率馬以驥 駟馬仰秣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之心 射人先射馬 聲色狗馬 素絲良馬 聲色犬馬 識途老馬 識涂老馬 塞翁得馬 塞翁失馬 襟裾馬牛 裾馬襟牛 金馬玉堂 僅容旋馬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尻輪神馬 叩馬而諫 快馬加鞭 尻輿神馬 厲兵秣馬 歷兵秣馬 勵兵秣馬 練兵秣馬 歷兵粟馬 厲兵粟馬 驢唇不對馬嘴 驢唇馬觜 驢唇馬嘴 礪戈秣馬 露馬腳 龍馬精神 老馬戀棧 老馬識途 立馬萬言 六馬仰秣 驢年馬月 驢前馬后 龍神馬壯 驢頭不對馬嘴 溜須拍馬 臨崖勒馬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馬不解鞍 馬勃牛溲 馬浡牛溲 馬不停蹄 馬塵不及 馬遲枚疾 馬齒徒增 馬齒徒長 馬到成功 馬到功成 馬耳春風 馬耳東風 馬放南山 馬翻人仰 馬腹逃鞭 馬革裹尸 馬工枚速 枚速馬工 馬革盛尸 馬后炮 馬角烏白 馬角烏頭 馬跡蛛絲 馬空冀北 馬龍車水 馬鹿異形 馬鹿易形 馬馬虎虎 秣馬厲兵 馬面牛頭 馬毛猬磔 馬毛猬磔 買馬招兵 買馬招軍 馬牛襟裾 馬牛其風 馬去馬歸 馬前潑水 馬前卒 馬入華山 馬如流水 盲人騎瞎馬 盲人瞎馬 瞎馬臨池 馬如游龍 馬如游魚 馬水車龍 馬上得天下 馬上房子 馬上功成 馬上看花 馬瘦毛長 馬上墻頭 馬首是瞻 馬首欲東 馬咽車闐 馬仰人翻 馬足車塵 馬中關五 馬捉老鼠 馬足龍沙 馬壯人強 泥車瓦馬 牛高馬大 牛馬襟裾 駑馬戀棧豆 駑馬戀棧 駑馬鉛刀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鞍馬勞頓 鞍馬勞倦 鞍馬勞困 鞍馬勞神 鞍馬之勞 鞍前馬后 鞭長不及馬腹 弊車羸馬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兵荒馬亂 兵慌馬亂 伯樂相馬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班馬文章 寶馬香車 兵強馬壯 避世金馬 不食馬肝 不識馬肝 北叟失馬 車塵馬足 車馳馬驟 車殆馬煩 車怠馬煩 車煩馬斃 持戈試馬 窗間過馬 車馬輻輳 策馬飛輿 車馬駢闐 馳馬試劍 車馬填門 車馬盈門 吹牛拍馬 車水馬龍 車填馬隘 車塵馬跡 車轍馬跡 車在馬前 東風吹馬耳 東風馬耳 東風射馬耳 斗雞走馬 打馬虎眼 大馬金刀 得馬失馬 得馬生災 得馬折足 代馬望北 代馬依風 單槍獨馬 單槍匹馬 丹書白馬 短衣匹馬 二童一馬 風吹馬耳 風車雨馬 風車云馬 非驢非馬 風馬不接 放馬后炮 放馬華陽 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 肥馬輕裘 風馬云車 服牛乘馬 放牛歸馬 風牛馬不相及 風檣陣馬 飛鷹走馬 光車駿馬 膏車秣馬 高車駟馬 弓調馬服 歸馬放牛 谷馬礪兵 狗馬聲色 裹尸馬革 高頭大馬 毀車殺馬 寒蟬仗馬 橫刀躍馬 橫戈盤馬 橫戈躍馬 汗馬功勞 汗馬之功 汗馬之勞 呼牛呼馬 猴年馬月 呼牛作馬 橫槍躍馬 害群之馬 諱樹數馬 見鞍思馬 鳩車竹馬 金戈鐵馬東方法眼 捉賊捉贓 濯足濯纓 沾沾自喜 只爭朝夕 做張做勢 自作自受 正正之旗 自知之明 昭昭在目 真知灼見 再造之恩 錚錚有聲 只重衣衫不重人 孜孜以求 作作有芒 鑿鑿有據 左支右絀 振振有辭 做賊心虛 作賊心虛 嘴直心快 正中下懷 早占勿藥 智周萬物 正直無私 助紂為虐 诪張為幻 壯志未酬 擿埴索涂 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快 燭照數計 真贓實犯 志在四方 置之死地 蒸蒸日上 湛湛青天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鄭重其事 轉戰千里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咂嘴弄舌 置之腦后 知子莫若父 壯志凌云 冢中枯骨 字斟句酌 自作解人 紙醉金迷 戰戰兢兢 錚錚佼佼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諄諄告誡 置諸高閣 載舟覆舟 煮粥焚須 再作馮婦 輾轉反側 擇主而事 眾醉獨醒 置之度外 著作等身 足智多謀 舟中敵國 整裝待發 自作聰明 眾志成城 忠貞不渝 只字不提 知足不辱 置之不理 孳孳不倦 錙銖必較 諸子百家 孜孜不倦 知止不殆 惴惴不安 自由自在 自言自語 自怨自艾 仗義執言 自用則小 止于至善 造謠中傷 招搖撞騙 中原逐鹿 肘腋之患 中庸之道 自業自得 珠玉在側 珠圓玉潤 自貽伊戚 責有攸歸 左縈右拂 左宜右有 垣有耳 罪有應得 左擁右抱 知易行難 智圓行方 張牙舞爪 恣意妄為 自以為是 左右為難 質疑問難 自以為得計 指雁為羹 知一萬畢 坐于涂炭 重于泰山 朱衣使者 簪纓世胄 簪纓世族 子曰詩云 造謠生事 智勇雙全 赭衣塞路 遵養時晦 仗義疏財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 作育人材 鄒纓齊紫 坐言起行 自圓其說 足音跫然 只言片語 忠言逆耳 欲難成 瘴雨蠻煙 朝云暮雨 正顏厲色 正言厲色 左右兩難 墜茵落溷 左右開弓 酌盈劑虛 瞻云就日 政由己出 造謠惑眾 政以賄成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鑿飲耕食 招搖過市 直言賈禍 左右逢源 嘖有煩言 自由放任 自由泛濫 自崖而反 朱衣點頭 坐以待旦 佐雍得嘗 坐以待斃 卓有成效 饌玉炊金 左右采獲 莊嚴寶相 直言不諱 坐擁百城 心致志 載笑載言 誅心之論 心一志 中心搖搖 自相魚肉 鉆穴逾墻 坐薪懸膽 朝夕相處 子虛烏有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用專開頭的成語
心致志、橫跋扈、一不移、誤國、心一致、制擅命、欲難成、美于前、恣肆、擅勢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又什么又什么的詞語有哪些。
又什么又什么式的詞語有出處的有:又紅又、又驚又喜。
一、又紅又
白話釋義: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又掌握業知識和門技術。
出處:《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作出了成績……就整個說來,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的科學技術隊伍。”
朝代:近代
作者:鄧小平
二、又驚又喜
白話釋義:既驚訝又高興。
出處:《紅樓夢》第77回:忽聞有人喚他,強展星眸,一見是寶玉,又驚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擴展資料:
又紅又的成語接龍:欲難成、成敗論人、人山人海、海誓山盟。
一、欲難成
白話釋義:欲:個人欲望。單憑個人意愿,事情難以辦成。
出處:《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欲難成?!?br>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譯文:眾怒是不應該觸犯的,單憑個人意愿的話事情是難以辦成。
二、成敗論人
白話釋義:論:評論,衡量。以成功和失敗作為評論人物的標準。
出處:《孔北海贊序》:“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br>朝代:宋
作者:蘇軾
譯文:時間多以成功和失敗作為評論人物的標準,所以才會有英雄的排列。
三、人山人海
白話釋義:形容聚集的人極多。
出處:《水滸全傳》第五十一回:或是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br>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四、海誓山盟
白話釋義: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愛情要象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出處:《曲江池》:只為他星前月下,親曾設海誓山盟。?
朝代:元
作者:石君寶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用專開頭的成語
心致志、橫跋扈、一不移、誤國、心一致、制擅命、欲難成、美于前、恣肆、擅勢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左傳中有什么可以作為座右銘?
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譯文]多干壞事,一定會自取滅亡。
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譯文]誰能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譯文]百姓的生計全在于勤勞,只要勤勞生計就不會困乏。
4、《書》曰:“居安思危?!彼紕t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譯文]《書經》上說:“處于安樂的環境之中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毕氲轿ky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沒有了禍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譯文]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即使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廢棄,這就叫做不朽。
6、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譯文]我聽說過用忠心善行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用擺出威來防止怨恨。
7、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譯文]面臨禍患仍不忘國家,這是忠誠的表現。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蹲髠鳌ふ压荒辍穂譯文]樹冠大了必然折斷,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擺動。(舊時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勢力強大,不聽從上級的指揮調遣。)
9、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蹲髠鳌り柟迥辍穂譯文]當執政者不能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懲罰與自己有私仇的人。
10、無德而祿,殃也?!蹲髠鳌らh公二年》[譯文]沒有道德而享受俸祿,就是禍害。(說明享受國家俸祿的人必須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譯文]我不詐騙你,你不欺騙我。真誠相待,互不欺詐。
12、宴安鴆毒,不可懷也?!蹲髠鳌らh公元年》[譯文]貪圖安逸享樂等于飲毒酒自殺,不可懷戀。
13、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ǒu)?!蹲髠鳌は骞迥辍穂譯文]下棋的人拿著棋子而決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這樣的人必定勝不了對手。14、眾怒難犯,欲難成?!蹲髠鳌は骞辍穂譯文]眾人的憤怒不可以觸犯,個人的欲望難以成功。
15、川澤納污,山藪(sǒu)藏疾,瑾瑜匿瑕?!蹲髠鳌ば四辍穂譯文]河流大澤中也容納污水,深山草野中也會藏瘴癘之氣,美玉中也會微有瑕疵。15.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蹲髠鳌ば四辍穂譯文]河流大澤中也容納污水,深山草野中也會藏瘴癘之氣,美玉中也會微有瑕疵。16.過而不悛,亡之本也?!蹲髠鳌は骞吣辍穂譯文]有過錯而不改正,這是敗亡的根源。17.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蹲髠鳌の墓迥辍穂譯文]空有虛名而無其實,言過其行的人。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18.驕奢淫逸,所自邪也?!蹲髠鳌る[公三年》[譯文]驕橫、奢侈、荒淫、放蕩,是邪惡發源的處所。19.善不可失,惡不可長?!蹲髠鳌る[公六年》[譯文]好事不能放棄,壞事不可任其發展。20.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蹲髠鳌でf公二十四年》[譯文]節儉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質,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21.兄弟雖有小忿,不廢讎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譯文]兄弟之間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礙他們的至親關系。22.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蹲髠鳌は骞辍穂譯文]災禍或福分沒有別的來路,全由人們自己感召來的。23.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左傳·僖公二十年》[譯文]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少些了。24.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蹲髠鳌べ夜迥辍穂譯文]面頰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緊密相連;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兩個鄰近國家(或政黨、團體)利害相關、互相依吁的關系。25.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蹲髠鳌は骞迥辍穂譯文]言辭沒有文采,流行得不會很遠。26.樹德莫如滋,擊疾莫如盡?!蹲髠鳌ぐЧ辍穂譯文]修養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斷增長,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徹底干凈。27.不以一眚掩大德?!蹲髠鳌べ夜辍穂譯文]不能因為一次過失而掩蓋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過去的功績。28.從善如流。《左傳·成公八年》[譯文]聽從正確的意見象流水一樣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別人好的意見,虛心聽取他人的批評和建議。29.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蹲髠鳌ぐЧ辍穂譯文]國家興盛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對受傷的人一樣關心愛護,這是它的洪福;國家衰亡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糞土草芥一樣微不足道,這是它的禍根。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意思是欲望和利益的成語?
償其大欲 償:達到,滿足。欲:欲望。大欲:野心。指滿足了他最大的欲望,或達到了他的野心。 出處: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日寇原欲在中國求償其大欲,但中國的長期抵抗,將使日本帝國主義本身走上崩潰的道路?!? 澹泊寡欲 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圖名利。 出處:三國·魏·曹植《蟬賦》:“實澹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 耳目之欲 欲:欲望。指耳聽眼看,滿足于享樂的欲望 出處: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務快耳目之欲,以茍容為度?!? 禁情割欲 制約感情和欲望。 出處:漢王充《論衡·本性》:“一歲嬰兒,無推讓之心:見食,號欲食之;睹好,啼欲玩之。長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勵為善矣?!? 渴驥奔泉 驥:駿馬。如同駿馬口渴思飲,飛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書法筆勢矯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出處:《新唐書·徐浩傳》:“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利欲熏心 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出處: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熏心,隨人翕張,國好駿馬,盡為王良。” 清心寡欲 清:清凈;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凈,減少欲念。 出處:《后漢書·任隗傳》:“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欲。” 人欲橫流 人欲:人的欲望嗜好;橫流:泛濫的意思。指社會風氣敗壞,人們放縱情欲,不顧道德正義。 出處:宋·陸九淵《語錄》上:“后世人主不知學,人欲橫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少私寡欲 寡:少;欲:欲望。指仆人的欲望很小。 出處:《莊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欲。” 貪欲無藝 指貪財的欲望沒有限度。 恬淡寡欲 恬淡:安靜閑適,不求名利;寡:少;欲:欲望。心境清靜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 出處: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 恬淡無欲 心境清靜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世或以老子之道為可以度世,恬淡無欲,養精愛氣?!? 萬念俱寂 俱:全部。所有的欲望、打算都消失了。 鼷腹鷦枝 比喻欲望有限。 出處:《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鼷鼠飲河 比喻欲望有限。 眼穿腸斷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出處:宋·柳永《安公子》詞:“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 欲壑難填 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樣,很難填滿。指貪心重,沒法滿足。 出處:《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 欲難成 欲:個人欲望。單憑個人意愿,事情難以辦成。 出處:《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攫金不見人 比喻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而不顧一切。 出處:《列子·說符》:“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闭怨娉烧Z網:gyjslw.com
8. 雞犬不寧的具體意思?
1、解釋: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2、讀音:?[ jī quǎn bù níng ]
3、出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br>4、釋義:那些喧鬧叫嚷驚擾鄉民,即便雞狗聽到也不能夠安寧啊。
5、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軍隊撓民
擴展資料
典故
有一個姓蔣的人,祖父和父親在捕蛇的時候被蛇咬死了,但是他卻繼續捕蛇。當柳宗元勸他不要在捕蛇的時候,這個人竟大哭起來,寧愿被設咬死,也不愿意放棄捕蛇。因為他必須靠捕蛇才能上繳官府的賦稅。
姓蔣的捕蛇人還告訴柳宗元說,如果他要是捕到毒蛇,命運就會比他的鄉鄰好多了。有的鄉親早已傾家蕩產,食不裹腹了。差役們到進村子里收稅賦的時候,橫沖直撞,粗聲叫罵,大打出手,鄉親們膽戰心驚,苦苦哀求。這種場面連雞狗都的不到安寧(雞犬不寧),何況人呢!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9. 左傳中著名的故事,給大約20個
1、唇亡齒寒
僖公五年,晉獻公又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宮之奇勸誡虞公說:“虢國是咱們虞國的外圍,虢如果滅亡了,虞國必然會跟著被滅國,不能啟發晉國的野心,不可疏忽這支晉國軍隊。上一次借路已經是很嚴重的錯誤了,咱們可以再來第二次呢?俗話講:‘臉頰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沒有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這就是虞國和虢國的關系啊!”
2、假途滅虢
而虞公天真的以為自己和晉國是同宗,覺得晉國不會害自己,就把道路借給了晉軍。宮之奇沒辦法就帶著自己的族人離開了虞國。待到十二月,晉國滅亡了虢國,晉軍回國,駐扎在虞國,趁機攻擊并滅亡了虞國。俘虜了虞公和大夫井伯,還有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將其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隨從。后來這個百里奚輔佐秦穆公成就了一番霸業。這就是假途滅虢這個成語故事的出處。
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年夏天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同齊國的隰(xi)朋立了晉侯,是為晉惠公。晉惠公要殺里克為自己洗脫嫌疑。在即將殺里克時,派人跟里克說:“如果沒有您,我就當不上國君。即便如此,您畢竟殺了兩個國君和一個大夫,做您的國君確實太難了?!?br>里克回答說:“要是不廢掉奚齊、卓子,您怎么可能繼位?要給一個人加上罪名,難道還怕沒有理由嗎?我聽命便是?!庇谑亲载囟?。那時丕鄭出使秦國,是為了推遲送禮而且道歉的,因此沒涉及到他。晉惠公也改葬了太子申生。晉惠公為什么要殺里克呢?當年驪姬之亂后,各公子出逃,晉獻公也曾派兵殺到他們的駐地,他們只能繼續往其他國家流亡。
后來晉獻公重病,他和驪姬所生的奚齊還年幼,于是托付大夫荀息擁立奚齊繼位,并輔佐他。沒想到晉獻公剛死,晉國大亂,里克殺死了奚齊,死時僅十四歲。荀息又立晉獻公和少姬的兒子卓子為國君,又被里克殺死,荀息眼看兩個少主人都沒保住,也自殺殉主了。這才有后來的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當了國君。
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年冬季,秦國鬧災荒,派人到晉國買進糧食,晉國人不賣。慶鄭說:“背棄恩惠就沒有親人,慶幸別國的災禍便是不仁,貪圖所愛惜的東西就會不吉祥,使鄰國發怒就是不義。四種道德都喪失了,用什么來守衛國家呢?”
虢射說:“皮已經不存在了,毛還依附在哪兒?”慶鄭說:“丟棄信義,背棄鄰國,誰來撫恤患難?沒有信義,禍亂便會發生,沒有援救就會滅亡。便是這個道理?!?br>虢射講:“給了糧食也不會減少怨恨,反而增加了敵人的實力,不如不給?!睉c鄭講:“丟棄恩惠,慶祝別人的災難,這應該是民眾唾棄的行為。親近的人尚且仇恨,何況是怨恨的敵人呢?”晉惠公不聽。慶鄭退下來講:“將來國君一定會后悔此事?!睍x惠公的忘恩負義導致了后邊一系列戰爭,以及繼承人被廢黜的故事。
5、痛心疾首
秦國在秦穆公時期曾幫助晉惠公、晉文公登上國君的位置,兩國互通姻親,后世用成語“秦晉之好”來形容這一時期的兩國邦交之深,但是畢竟兩國接壤,都要發展的話,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這年四月初五,晉厲公派呂相與秦國絕交。呂相先稱贊秦穆公時期的兩國的盟國關系,又說秦晉肴之戰(故事6里有過描述)、令狐之戰以及河曲之戰使兩國關系極度惡化。
他對秦桓公說:“你們拉攏狄國打我們,又拉攏我們打狄國。對于楚國也是如此。我們國君討厭秦國的反復無常。因此把事情公開,來懲戒用心不一的人。諸侯們聽到這些話,痛心疾首,都來和我們親近。您要是愿意還可以結盟,我們諸侯軍隊就撤退,如果不愿意,那諸侯聯軍就不會退后了。還請您的左右執事衡利弊吧。”
秦桓公召來狄國和楚國與晉國聯軍在麻隧作戰,結果戰敗。這一戰秦國的成差和不更女父被抓,曹宣公死在了營中。
6、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晉悼公率領諸侯聯軍在鄭國東門示威,鄭國人派王子伯駢求和,晉國的趙武進城會盟。再后來,鄭國的子展出城跟晉悼公結盟,并贈送了很多禮品,包括大小鐘、磬,能歌善舞的美女十六人,還有戰車一百乘等。晉悼公將樂隊的一半賜給魏絳,對他講如果沒有他,自己不能跟各部落戎人講和,也不會九次回合諸侯,這些都如同音樂一樣和諧,讓他盡情享用。
魏絳謝絕說:“這些都是您賢明,我有什么功勞呢?《尚書》中講:‘處于安全時要想到危險?!氲搅司蜁蟹纻洌辛朔纻浔銢]有禍患。我只是以此來勸諫您?!睍x悼公說獎賞是國家的典章制度,不可以廢除,還是贈給了他。魏絳從此有了金石之樂,這也是合乎禮制的。沒過多久晉國軍隊與秦國在櫟之地打仗,由于晉軍輕敵,被秦軍戰敗。
7、曹劌論戰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
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br>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濒斍f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辈軇セ卮鹫f:“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br>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
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
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br>8、鄭伯克段于鄢
從前,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
到莊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從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給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辦?!蔽浣阏埱蠓饨o太叔京邑,莊公答應了,讓他住在那里,稱他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墻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墻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br>莊公說:“姜氏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處置,別讓禍根滋長蔓延,一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鏟除干凈,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臺,你姑且等著瞧吧。
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于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么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給,那么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產生疑慮?!鼻f公說:“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將要遭到災禍的。”
太叔又把兩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展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老百姓的擁護。”莊公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他也會垮臺的。”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準備好兵馬戰車,將要偷鄭國。
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莊公打聽到公叔段偷的時候,說:“可以出擊了!”命令子封率領車二百乘,去討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國。
9、燭之武退秦師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br>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 睜T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
(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
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
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
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10、子產不毀鄉校
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 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么樣?”子產說:“為什么毀 掉?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
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么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 恨,沒聽說過依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 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
不如我 們聽取這些議論后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然明說:“我從現在起 才知道您確實可以成大事。小人確實沒有才能。如果真的這樣做, 恐怕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是有利于我們這些臣子!” 孔子聽到了這番話后說:“照這些話看來,人們說子產不仁, 北打下如估?!?br>11、馬首是瞻
這年夏天,晉悼公為報櫟之戰的仇,率領諸侯聯軍攻打秦國。到了涇河邊,軍隊都不愿先渡河。后來鄭國的子蟜和衛國的懿子說服諸侯各軍,才渡過涇河駐守到對岸。秦國人在涇河的上游投毒,聯軍很多人中毒而死。聯軍行至棫林,依然沒能迫使秦國屈服求和。晉大夫荀偃下令:“你們明天早上雞叫時駕好戰車,填平爐灶,跟隨我的馬走就行了?!?br>另一位晉國大夫欒黡(yan)說:“晉國還從沒有下過這樣的命令,我的馬頭可是往東走的?!庇谑撬貒?,下軍也跟著他走了。左史對魏絳說:“我們也不等荀偃了嗎?”魏絳回答:“是他命令我們要服從主帥,欒黡是我的主帥,我只能跟隨他。服從主帥,也就是服從荀偃?!避髻日f:“是我的命令有誤,后悔也來不及了,只能讓秦國再勝利一次。”
于是下令全部撤退。晉國人稱這次戰役是“一場拖拖拉拉的戰役”。這一時期,秦、晉之間相互征伐,各自又有楚、齊等助戰,但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就像孔子說言:春秋無義戰。從各國的表現來看,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敢干,同時也把人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12、齊晉案之戰
齊晉鞌之戰發生于公元前589年。當時,晉國的執政卿士郤克為報齊國戲辱之仇,借魯、衛求援之機,發兵攻齊。主戰場為鞌,故史稱“鞌之戰”。這場戰爭以晉國勝利而告終,但大大消耗了交戰雙方的實力
13、鞭長莫及
宋國人派樂嬰去晉國告急求援,晉景公想援救宋國。伯宗說:“不行,古人說過:‘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咸煺诒O醭?國,不能同它爭斗。
晉國雖然強盛,怎么能違背天意?俗話說:‘高下在心?!恿骱茨苋菁{污穢,山林草莽隱藏著毒蟲猛獸,美玉隱匿著瑕疵,國君也可以含恥忍辱,也是上天的常規。君王還是等一等吧?!睍x景公便停止了出兵。
14、爾虞我詐
楚莊王派申舟到齊國訪問,說:“不要向宋國借路?!蓖瑫r,楚莊王又派公子馮到晉國訪問,也不讓公子馮向鄭國借路。申舟因為在孟諸打獵時得罪了宋國,就對楚莊王說:“鄭國是明白的,宋國是糊涂的;去晉國的使者不會受害,而我卻定會被殺?!背跽f:“要是殺了你,我就攻打宋國。”申舟把兒子申犀托付給楚王后就出發了。
申舟到了宋國,宋國就把他扣留了。宋國執政大臣華元說:“經過我國而不向我們借路,這是把我們的國土當成了楚國的邊邑。把我國當成楚國的邊邑,就是亡國。殺了楚國的使臣,楚國一定會攻打我們。攻打我們也是亡國,反正都是一樣亡國?!?br>于是便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申舟被殺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來往外跑,隨從人員追到寢宮甬道上才追上他讓他穿上鞋子,追到寢宮門外才讓他佩上劍,追到蒲胥街市才讓他坐上車子。這年秋天九月,楚莊王派兵包圍了宋國。
15、事君不避難
公元前572年六月的雞澤之盟會上,晉悼公的弟弟揚干擾亂隨從儀衛軍隊的行列,掌管軍法的魏絳就依法殺了揚干的車夫。可見魏絳很稱職,可是晉侯卻覺得此事有辱于他的弟弟,非常憤怒,聲稱要殺魏絳。
找來魏絳的上司、中軍尉佐羊舌赤(伯華)交代:“我會合諸侯是為了增添榮耀,現在我的親弟弟居然被人欺負,還有比這更大的恥辱嗎!我一定要殺了魏絳,你去把它抓來,千萬別讓他跑了!”
羊舌赤力勸晉侯說:“魏絳一心事君,毫無叛逆之心,事奉國君不避危難,有了罪過不逃避懲罰,我想他會主動來找您解釋的,何勞您下此命令呢?”話剛說完,魏絳來了,把信交給仆人,準備抽劍自殺。下軍副將士魴、中軍候奄張老勸阻了他。
晉悼公讀他的上書,說:“以前君王缺乏使喚的人,讓下臣擔任司馬的職務。下臣聽說‘軍隊里的人服從軍紀叫做武,在軍隊里做事寧死也不觸犯軍紀叫做敬’。君王會合諸侯,下臣豈敢不執行軍紀軍法?君王的軍隊不武,辦事的人不敬,沒有比這再大的罪過了。下臣畏懼觸犯死罪,所以連累到揚干,罪責無可逃避。
下臣不能夠事先教導全軍,以至于動用了斧鉞,下臣的罪過很重,豈敢不服從懲罰來激怒君王呢?請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弊x了信,晉侯赤腳而出表示歉意,并自己承擔責任。晉侯認為這個人能夠“以刑佐民”就任用了他。
魏絳后來就為晉侯提出“和戎”的謀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魏絳從國家大局出發,沖破傳統偏見的束縛,積極主張和戎,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漢族爭取團結少數民族的先例。和戎政策實施后大見成效,用幾年后晉侯的話說是“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八年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br>16、不貪為寶
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玉,把它獻給子罕,子罕卻不接受。獻玉的人說:“我把它拿給雕琢玉器的人看,雕玉的人認為這是寶物,所以小人才敢將此玉獻給您?!弊雍备@個人說:“我以‘不貪’這個品德為寶,而你以這塊玉為寶。你要是把這塊玉給了我,那我們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了。我們都還是繼續各自擁有自己的寶物吧?!?br>獻玉的人行禮后說:“小人身懷此玉,不敢外出,我交出這塊寶玉來請求可免于一死。”子罕聽后,便把這塊玉放在鄉里,讓雕琢玉器的人為他雕琢,使這個人富裕后讓他回到原來的地方。
17、德為國之基
晉國范宣子執政,諸侯向晉國繳納的貢品很重,鄭國人深為這件事所苦。
二月,鄭簡公到晉國去,子產托隨行的子西帶去一封信,將這事告訴范宣子,信上說:“您治理晉國,四鄰諸侯不聽說您的美德,卻聽說收很重的貢品,僑對此感到困惑。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和大夫家室事務的,不是為沒有財貨擔憂,而是為沒有美名擔憂。
諸侯的財貨聚集在晉國國君的宗室,諸侯就離心。如果您依賴這些財貨,晉國人就會離心。諸侯離心,晉國就垮臺;晉國人離心,您的家室就垮臺,為什么沉迷不悟呢?那時哪里還需要財貨?說到美名,它是傳播德行的工具;德行,是國家和家室的基礎。有基礎就不致垮臺,您不也應當致力于這件事嗎?有了德行就快樂,快樂就能長久。
《詩經·小雅·南山有臺》說:‘快樂的君子,國家的基石’,說的是有美德??!《詩經·大雅·大明》說:‘上帝監視著你,不要使你的心背離’,說的是有美名?。∮脤捤〉男膩盹@示德行,美名就會載著德行走向四方,因此遠方的人聞風而至,近處的人也安下心來。
寧可讓人說,‘您的確養活了我們’,而能讓人說‘您榨取了我們來養活自己’嗎?象有牙齒而毀滅了它自身,就是由于財貨的原故?!狈缎雍芨吲d,于是減輕了諸侯的貢品。
1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二十五年春季,齊國的崔杼率領軍隊進攻魯國北部邊境,報復孝伯那次進攻齊國。魯襄公擔心,派人向晉國報告,孟公綽說:“崔子將要有大志,不在于困擾我國,一定很快回去,擔心什么?他來的時候不劫掠,使用百姓不嚴厲,和平日不同?!饼R軍空來了一趟而退兵。
19、立德、立功、立言
晉國大夫范宣子到郊外迎接并問叔孫豹古人說的死而不朽是什么意思,叔孫豹未及回答,范宣子又問:“我的祖先在虞舜以前稱陶唐氏,在夏朝稱為御龍氏,在商朝稱為豕韋氏,在周朝稱作唐杜氏,晉國稱霸中原后,又稱范氏,這樣的世代相,大概就是不朽吧?!笔鍖O豹答道:“以我所知,您說的這些叫世祿而不能稱為不朽。
我們魯國從前有個大夫叫臧文仲,他雖然死去,但是他的主張沒有廢絕,這才稱得上不朽。我聽說,一個人的偉大之處首先是道德高尚,堪為后人表率;其次是建有功勛,再次便是立言,或以主張,或以著述,教育啟迪后人。這些才能稱為不朽。如果只能保住貴族身分,維持宗廟,世代相,哪個國家都有這樣一批人。世代相時間長久和官俸優厚的人,是夠不上不朽之稱的啊?!?br>20、風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春季,齊桓公率領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各諸侯的聯軍入侵蔡國。蔡軍潰敗,齊桓公就接著進攻楚國。
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說:“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們兩國走失的牛馬也不會到達對方的境內。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這是什么緣故?”
管仲回答說:“以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君太公說:‘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便輔助王室?!n給我們的先君征伐的范圍,東邊到大海,西邊到黃河,南邊到穆陵,北邊到無棣。你不進貢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應有的物資,不能漉酒請神,我為此而來問罪。昭王南征到楚國而沒有回去,我為此而來責問?!?br>使者回答說:“貢品沒有送來,這確是我君的罪過,今后豈敢不供給?至于昭王沒有回去,君王還是問水邊上的人吧!”諸侯的軍隊前進,駐扎在陘地。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0. 雞犬不寧的具體意思?
1、解釋: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2、讀音:?[ jī quǎn bù níng ]
3、出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4、釋義:那些喧鬧叫嚷驚擾鄉民,即便雞狗聽到也不能夠安寧啊。
5、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軍隊撓民
擴展資料
典故
有一個姓蔣的人,祖父和父親在捕蛇的時候被蛇咬死了,但是他卻繼續捕蛇。當柳宗元勸他不要在捕蛇的時候,這個人竟大哭起來,寧愿被設咬死,也不愿意放棄捕蛇。因為他必須靠捕蛇才能上繳官府的賦稅。
姓蔣的捕蛇人還告訴柳宗元說,如果他要是捕到毒蛇,命運就會比他的鄉鄰好多了。有的鄉親早已傾家蕩產,食不裹腹了。差役們到進村子里收稅賦的時候,橫沖直撞,粗聲叫罵,大打出手,鄉親們膽戰心驚,苦苦哀求。這種場面連雞狗都的不到安寧(雞犬不寧),何況人呢!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1. 廣夏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出自那里?
出自: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為古代幼學之必讀文章。希望我們的同學能從中得益良多,學到修身處世之道。此本是本人編纂,將多種不同本再重新組織。盡量將同一類的語句歸類在一起。增廣賢文 昔時賢文,誨語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將心比心。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人不通古今,牛馬如襟裾。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辰,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進德修業無矜夸,濟世經邦斷貪戀。人老心未老,人窮志不窮。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菽痉甏邯q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一頭白發催將去,萬兩黃金買不回。靜坐當思己過,閑談莫說人非。養身莫善于寡欲,無恒不可作巫醫。少而寡欲顏常好,老不求官夢亦閑。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誰人背后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人不勸不善,鐘不打不鳴。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寧添一斗,莫添一口。日勤三省,夜惕四知。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見事莫說,問事不知,閑事莫管,無事早歸。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無益世言休著口,不干己事少當頭。平生最愛魚無舌,游遍江湖少是非。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忍一句,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茫茫四海無人數,那個男兒是丈夫。欲知世事須嘗膽,會盡人情暗點頭。略嘗辛苦方為褔,不作聰明便是才。富貴寬厚久能享,聰明斂藏永不敗。賢者不炫己之長,君子不奪人所好。讒言敗壞真君子,美色消磨狂少年。成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沙。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意時。貪愛沉溺為苦海,利欲熾然是火炕。爽口多食偏作病??煨氖逻^恐生殃,不貪口腹弒牲禽,無貪便宜泯良心。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清清之水,為土所防。濟濟之士,為酒所傷。莫喝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凄。醉后思仇人,君子避酒客。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美酒飲當微醉候,好花看到半開時。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口面不知心。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守己不貪總是穩。奪人所有定遭虧。作事惟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何如。求人須求英雄漢,濟人須濟急時無??蕰r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運去金如鐵,時來鐵似金。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頭死。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樣深。流水下灘非有意,白云出岫本無心。傳家二字耕與讀,防家二字盜與奸;傾家二字嫖與賭,守家二字勤與儉。用人取其長,教人責其短;打人莫傷臉,罵人莫揭短。靜中觀物動,閑處看人忙;忙處會偷閑,動中能取靜。聽話如嘗湯,交財始見心;世路由他險,居心任我平。光陰黃金難買,一世如駒過隙。平生只會量人短,何不回頭把自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作。虧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眼灰灰,報應甚速。得寵思辱,居安思危。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聰明逞盡,惹禍招災。施惠勿念,受恩莫忘。道路各別,養家一般。勿因群疑,而阻獨見;勿任己意,而廢人言。世路風波,煉心之境。人情冷暖,忍性之場。創業固難,守成不易。當斷不斷,必受其亂。不是撐船人,休要提篙竿。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恩宜由淡而濃,威宜自嚴而寬。志從甘肥喪,心從淡泊明。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莫算他人老,總須還到老;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卻愁前面無多路,及早承歡向膝前。子欲養而親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息。莫待丁蘭刻木祀,不如雞豚逮親存。早把甘旨勤奉養,夕陽光景不多時。豈無遠道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丑。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孝義為人所欽,利欲為鬼所笑。廉官不飲盜泉之水,志士不受嗟來之食。寧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賊是小人,智為君子。君子窮困,小人窮斯濫矣。貧窮自在,富貴多憂。人生一世,草生一春。白發不隨老人去,看來又是白頭翁。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善事可作,惡事莫為。許人一物,千金不移。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為善最樂,為惡難逃。隱惡揚善,執其兩端。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君子安貧,達人知命。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藥利于病。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善必壽老,惡必早亡。道我好者是吾賊,道我惡者是吾師。將相胸前堪走馬,公侯肚里好撐船。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泯炎涼。鬼神可敬而不可諂,冤家宜解而不宜結。芝蘭不因人而芳,君子不因窮而屈。莫把真心空計較,惟有大德享百福。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福來不必喜,禍來微福驕;禍來不必懮,福至微禍儆。不肯種福田,舍財如割肉;臨時空手去,徒向閻君哭。橫逆困窮,直從起處討由來;功名富貴,還向滅時觀究竟。龍肝鳳膽,放筷時與鹽韭無異;金銀珠寶,成灰處與瓦礫何殊?富貴定要安本份,貧窮不必枉思量。事業文章,萬古不滅;功名富貴,千載如斯。千萬經典,孝義為先。謙恭待人,忠孝傳家;圣賢言語,神欽鬼伏。不學無術,讀書更佳。人間私語,天若聞雷;暗室虧心,神日如電。欺人是禍,饒人是福。晝坐惜陰,夜坐惜燈。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世間萬般皆下品,思來惟有讀書高。人學始知道,不學也徒然。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名成天下知。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積德百年元氣厚,讀書三代雅人多。燕雀那知鴻鵠志,虎狼豈被犬羊欺。少說言語免招尤,多讀詩書能化俗。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誤處皆緣不學,強作乃成自然。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勝舊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稟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白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不患老而無成,只怕幼而不學。富從書中來,家業勤中得。書中結良友,門內產賢郎。士為國之寶,儒為筵上珍。唇亡齒必寒,教弛富難保。才須學,學須靜,非學無以廣材,非靜無以成學。興于吟頌無實學,留意功名德不深。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友如作畫須求淡,鄰有春風不攘雞。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竹能心虛是我友,水能性淡是我師。損友敬而遠,益友親而近。要學好人,須尋好友。引酵若酸,那得好酒。善與人交,久而能敬;過則相規,言而有信。貧不賣書留子讀。老猶栽竹與人看。不作風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間。能師孟母三遷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國有賢臣安社稷,家有逆子惱爹娘。不求金玉重重貴,但求兒孫個個賢。須知孺子可教。勿謂童子何知。當年莫栽荊棘樹,他年免掛子孫衣。訓子必從胎教始,啟蒙須自小學初。坐吃如山崩,游嬉則業荒。居身務期質樸,訓子要有義方。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但留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養兒防老,積谷防饑。富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長。誰人不愛千鐘粟,誰人不愛子孫賢。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家中無才子,官從何處來。骨肉相殘,煮豆燃箕;兄弟相愛,灼艾分痛。外御其侮,莫如兄弟。兄弟相害,不如自生。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只緣花底鶯聲巧,遂使天邊雁影分。一日夫妻,百世姻緣,千世修來共枕眠,百世修來同船渡。夫妻相和好,琴瑟與笙簧。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賢女敬夫。癡人畏婦。入觀庭戶知勤情,一出湯茶知妻禮。父老奔馳無孝子,要知賢母看兒衣。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客容便得知。紅粉佳人休便老,風流浪子莫教貧。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竹籬茅舍春光好,道院僧堂總不如。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秀才無假,把戲無真。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有福傷財,無福傷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求財恨不多,財多害自己。百年成之不足,一但壞之有余。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路逢險處難回避,事到頭來不自由。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人貧不語,水平不流。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有花方酌酒,無月不登樓。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惜花須檢點,愛月不梳頭。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為仇。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英雄行險道,富貴似花枝。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時來風送藤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官清書吏瘦,神靈廟祝肥。息卻雷霆之怒,罷卻虎狼之威。饒人算之本,輸人算之機。路逢險處須當避,不是才人莫獻詩。三人同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殺人一萬,自損三千。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若爭小可,便失大道。年年防饑,夜夜防盜。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債高。會使不在家豪富,風流不在著衣多。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既墜釜甑,反顧無益;翻覆之水,收之實難。但有綠楊,方堪系馬,處處有路透長安。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難。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但行好事,不問前程。河狹水急,人急智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凡事勸人休暪昧,舉頭三尺有神明。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惺惺常不足,懵懵作公卿。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相論逞英雄,家計漸漸退。一人有慶,兆民感賴。殺人可恕,情理難容。乍富不如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記得才年騎竹馬,看來又是白頭翁。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畫水無風空作浪,繡花雖好不聞香。觸來莫與說,事過心清涼。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蒿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賢良。無限朱門生餓殍,幾多白屋出公卿。千年田地八百主,一寸心田萬世芳。醉后乾坤大,壸中日月長。千里送鴻毛,物輕情誼重。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富從升合起,貧因不算來。人各有心,心各有見??谡f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養軍千日,用在一朝。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公道世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苗從地發,樹向枝分;官有正條,民有和約。幸生太平無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時。地塘積水須防旱,田地勤耕足養家。螢僅自照,雁不孤行;鈍鳥先飛,大器晚成。千里不欺孤,獨木不成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飽暖思淫佚,饑寒起盜心。飛蛾撲燈甘就鑊,春蠶作繭自纏身。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來如風兩,去似微塵。昨日花開今日謝,百年人有萬年心。北郊荒冢無貧富;玉壘浮云變古今。幸名無德非佳兆,亂世多才是禍根。世事茫茫難自料,清風明月冷看人。勸君莫作守財奴,死去何曾帶一文。血肉身軀且泡影,山河大地尚微塵。速效莫求,小利莫爭;名高嫉起,寵極謗生;眾怒難犯,欲難成。物極必反,器滿則傾。欲知三叉路,須問去來人。三十年前人尋病,三十年后病尋人。擇婿觀頭角,娶女訪幽貞。大抵選他根骨好,富貴貧賤非所論。凌云甲第更新主,勝概名園非舊人。眾口難辨,孤掌難鳴。當場不戰,過后興兵。無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貧。遍身綺羅者,不是養蠶人。倚勢凌人,勢敗人凌我。窮巷追狗,巷窮狗咬人。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命薄福淺,樹大根深。護疾忌醫,掩耳盜鈴。烈士讓千乘,貪夫爭一文。氣是無名火,忍是敵災星。識真方知假,無奸不顯忠。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水太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無自是而露才,不輕試以幸功。榮辱旁邊辱等待,貧賤背后福相隨。認真還自在,作假費工夫。勸君作福便無錢,禍到臨頭使萬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秋至滿山皆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青冢草沉同灰冷,黃梁夢覺是浮云。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休與小人為敵,小人自有對頭。水暖水寒魚自知,花開花謝春不管。生時看得輕,死時無掛礙;常時守得定,變時無倉忙。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盞先勸有錢人。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大家都是命,半點不由人?;⑸q近,人熟不堪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善化不足,惡化有余。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里。墻有縫,璧有耳,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趨炎暖后覺寒增,食蔗甘余生苦趣。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晴空看飛鳥,流水觀魚躍;霜天聞鶴唳,雪夜聽雞鳴。識宇宙活潑之機,得乾坤清純之氣。生學耐煩,切莫使氣;性躁心粗,一生不濟。清涼言語解殺機,赤心熱腸培生意。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事以密成,語以泄敗。寂寞衡茅觀燕寢,芳菲園圃看蠂忙。家丑不外傳,流言莫輕信。下情難于上達,君子不恥下問。帶肉骷髏芙蓉面,殺人利刃美艷妝。浮青映日盡襌機,飛翠落紅是詩料。大事不胡涂,小事不滲漏。佳人傅粉,誰識白刃當前;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后。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來有冷時。但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好言難得,惡語易施。富人思來年,貧人思眼前。世上若要人情好,賒去對象莫取錢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須用惡人磨。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禮義生于富足,盜賊出于貧窮。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貧志短,馬瘦毛長。貧無達士將金贈,病無高人說藥方。一字入公門,九牛拖不出。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凡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有錢堪出眾,無衣懶出門。閑時不燒香,臨急抱佛腳。鄙嗇之徒,必生奢男;厚德之至,必生佳兒。用人刻時思效去,交友濫時貢謏來。百年容易過,青春不再來。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終身疾病新婚起,蓋世功勛老成來。有容德乃大,無欲心自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好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但知口中有劍,不知袖里藏刀。一家飽暖千家怨,萬世機謀二世亡。愛兒不得愛兒憐,聰明反被聰明誤。只見落井下石,未聞雪中送炭。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大儉之后,必有大奢;大兵之后,必有大疫。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人親財不親,人熟禮不熟。奉勸君子,依此程序,萬無一失。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2. 形容多數的成語
【得道多助】:指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人的幫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義;寡: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正義,必陷于孤立。
【罰不責眾】:罰:懲罰;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采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
【法不責眾】: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懲罰了。
【技藝超群】:技巧才藝超過多數人。
【容容多后福】:指隨大流、不出頭的人,多數都有后來之福。
【三不拗六】:指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
【三占從二】:三個人一同算卦,聽從其中兩個人的意見。比喻聽從多數人的意見。
【十有八九】:指絕大多數,大致不差,差不離。
【四不拗六】:指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的意見。
【隨大流】:順著多數人說話或辦事。
【秀才人情半張紙】: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形容送的禮過于微薄。
【秀才人情紙半張】: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形容送的禮過于微薄。
【許許多多】:很多數量的人或物。
【一不壓眾,百不隨一】:少數敵不過多數。
【以眾擊寡】:用多數人去進攻少數人。比喻用優勢的兵力去進攻劣勢的敵人。
【眾寡不敵】:眾:多;寡:少;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
【眾寡莫敵】:眾:多;寡:少;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
【眾寡難敵】:眾:多;寡:少;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形容彼此力量懸殊,難以匹敵。
【眾怒難犯,欲難成】:欲:一個人的欲望,眾人的債怒不可觸犯,一人的欲望難于實現。指不能違背多數人的意愿。
【眾少不敵】:眾:多;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3. 意思是欲望和利益的成語?
償其大欲 償:達到,滿足。欲:欲望。大欲:野心。指滿足了他最大的欲望,或達到了他的野心。 出處: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日寇原欲在中國求償其大欲,但中國的長期抵抗,將使日本帝國主義本身走上崩潰的道路?!? 澹泊寡欲 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圖名利。 出處:三國·魏·曹植《蟬賦》:“實澹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 耳目之欲 欲:欲望。指耳聽眼看,滿足于享樂的欲望 出處: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務快耳目之欲,以茍容為度?!? 禁情割欲 制約感情和欲望。 出處:漢王充《論衡·本性》:“一歲嬰兒,無推讓之心:見食,號欲食之;睹好,啼欲玩之。長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勵為善矣。” 渴驥奔泉 驥:駿馬。如同駿馬口渴思飲,飛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書法筆勢矯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出處:《新唐書·徐浩傳》:“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利欲熏心 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出處: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熏心,隨人翕張,國好駿馬,盡為王良。” 清心寡欲 清:清凈;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凈,減少欲念。 出處:《后漢書·任隗傳》:“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欲?!? 人欲橫流 人欲:人的欲望嗜好;橫流:泛濫的意思。指社會風氣敗壞,人們放縱情欲,不顧道德正義。 出處:宋·陸九淵《語錄》上:“后世人主不知學,人欲橫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少私寡欲 寡:少;欲:欲望。指仆人的欲望很小。 出處:《莊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欲?!? 貪欲無藝 指貪財的欲望沒有限度。 恬淡寡欲 恬淡:安靜閑適,不求名利;寡:少;欲:欲望。心境清靜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 出處: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 恬淡無欲 心境清靜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世或以老子之道為可以度世,恬淡無欲,養精愛氣?!? 萬念俱寂 俱:全部。所有的欲望、打算都消失了。 鼷腹鷦枝 比喻欲望有限。 出處:《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鼷鼠飲河 比喻欲望有限。 眼穿腸斷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出處:宋·柳永《安公子》詞:“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 欲壑難填 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樣,很難填滿。指貪心重,沒法滿足。 出處:《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 欲難成 欲:個人欲望。單憑個人意愿,事情難以辦成。 出處:《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攫金不見人 比喻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而不顧一切。 出處:《列子·說符》:“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闭怨娉烧Z網:gyjslw.com
14.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的意思
語出《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北娕y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欲難成:欲,個人欲望。單憑個人意愿,事情難以辦成。合起來就是: 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單憑個人意愿,事情難以辦成。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5. 形容多數的成語
【得道多助】:指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人的幫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義;寡: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正義,必陷于孤立。
【罰不責眾】:罰:懲罰;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采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
【法不責眾】: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懲罰了。
【技藝超群】:技巧才藝超過多數人。
【容容多后福】:指隨大流、不出頭的人,多數都有后來之福。
【三不拗六】:指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
【三占從二】:三個人一同算卦,聽從其中兩個人的意見。比喻聽從多數人的意見。
【十有八九】:指絕大多數,大致不差,差不離。
【四不拗六】:指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的意見。
【隨大流】:順著多數人說話或辦事。
【秀才人情半張紙】: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形容送的禮過于微薄。
【秀才人情紙半張】: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形容送的禮過于微薄。
【許許多多】:很多數量的人或物。
【一不壓眾,百不隨一】:少數敵不過多數。
【以眾擊寡】:用多數人去進攻少數人。比喻用優勢的兵力去進攻劣勢的敵人。
【眾寡不敵】:眾:多;寡:少;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
【眾寡莫敵】:眾:多;寡:少;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
【眾寡難敵】:眾:多;寡:少;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形容彼此力量懸殊,難以匹敵。
【眾怒難犯,欲難成】:欲:一個人的欲望,眾人的債怒不可觸犯,一人的欲望難于實現。指不能違背多數人的意愿。
【眾少不敵】:眾:多;敵:抵擋。少數敵不過多數。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