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鷸相”「鷸蚌相斗」
成語“鷸蚌相斗”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yù bàng xiāng dòu成語簡拼:YBXD
成語注音: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ㄉㄡ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鷸蚌相危、鷸蚌相爭
成語出處: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要之蠻觸相爭,原無關于輕重,鷸蚌相斗,要自互有損傷?!?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同“鷸蚌相持”。
成語用法:鷸蚌相斗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成語“鷸蚌相斗”的擴展資料
1. 鷸蚌相爭的故事寓言故事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只河蚌張開蚌殼, 在河灘上曬太陽.有只鷸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嘴緊緊地鉗住.鷸鳥用盡力氣,怎么也拔不出嘴來.蚌也脫不了身,不能回河里去了.河蚌和鷸鳥就爭吵起來.鷸鳥甕聲甕氣地說:“一天、兩天不下雨,沒有了水,回不了河,你總是要死的!”河蚌也甕聲甕氣地說:“假如我不放你,一天、兩天之后,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別想活,總要餓死!”河蚌和鷸鳥吵個不停,誰也不讓誰.這時,恰好有個打魚的人從那里走過,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去了.這個寓言故事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這故事應該對我們看當今世界風云,有所幫助吧.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古代所說的“鷸蚌相爭”中的“鷸蚌”是什么?
鷸:一種長嘴灰背棲息于水澤間的愛吃小魚的鳥。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貝殼軟體動物,有兩片橢圓的外殼。鷸蚌相爭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鷸蚌相爭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我說不能有就你爭我吵,要好好說。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鷸蚌相爭意思是?
兩個人相互爭斗,讓第三個人得益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鷸蚌相爭是什么生肖
出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是指一方和另一方的爭執使得兩邊都不得力。鼠。比喻有些人目光短淺,鼠目寸光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鷸蚌相爭發生了什么事情!
最簡單的就是,鳥想吃蚌肉卻被蚌夾住了嘴結果都被漁翁逮到了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鷸蚌相爭翻譯
趙國準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一只河蚌正從水里出來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變成肉干了?!影鰧栒f:‘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鷸。’它們倆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走過來,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F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壁w惠文王說:“好吧?!庇谑峭V钩霰ゴ蜓鄧?br>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8. 鷸蚌相爭全文、解釋
[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愿王熟計之也?!被萃踉唬骸吧疲 蹦酥??!稇饑摺?br>[注釋]
方——正在。曝(pù)——曬。
鷸(yù)——一種水鳥,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qián)——同“鉗”,夾住。
喙(huì)——鳥獸的嘴。
雨——這里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曰——對..說。
相舍——互相放棄。
并——一起,一并。禽——同“擒”,捕捉。
〔比喻義〕
告誡人們不要自相殘殺,要寬容。其寓意與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有一定聯系。
【詩文翻譯】
河蚌剛剛爬上河灘張開殼兒曬太陽,一只鷸鳥撲過來啄它的肉。蚌靈敏地合擾自己堅硬的殼,把鷸鳥尖尖的長嘴緊緊夾住。鷸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卑鲆矊栒f:“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餓死!”鷸和蚌誰也不肯讓誰。結果都被漁夫毫不費力地抓住了。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