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亡羊補牢”的故事
“亡羊補牢”的成語故事: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鼻f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边@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巴鲅蜓a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亡羊補牢意思
亡羊補牢意思是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成語】: 亡羊補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出處】: 西漢劉向的《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币馑际抢危貉蛉?。見到兔子回頭叫狗去追,這不算晚;羊被偷走趕緊加固羊圈,也還不遲。指發生了失誤立即采取補救措施,仍不失為明智之舉。
【典故】: 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秦國趁機征伐,很快占領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惫膭畛逋鮿罹珗D治、重整旗鼓。
擴展資料
成語故事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只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一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亡羊補牢的寓言故事
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鄰居對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薄把蛞呀泚G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回答。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他十分后悔沒有聽鄰居的話,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擴展資料
亡羊補牢
1、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2、釋義: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3、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知錯就改。
4、近義詞:見兔顧犬、知錯就改
5、反義詞:后悔莫及
6、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白話文:看見兔子才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7、引證解釋: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白話文:張學良剛開始就失去土地,現在幸好堅固地守住錦州,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算得上晚到的領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亡羊補牢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亡羊補牢 原文譯文
一、原文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只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一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的故事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二、出處
西漢末劉向《戰國策·楚策》
三、寓意
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后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把a牢”的時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擱時間太久已經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時補救,那么即便補救了也無濟于事了。
擴展資料
【成語】: 亡羊補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看到兔子再回頭喚獵狗,還不算太晚;跑掉了羊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太遲。
【舉例造句】:?雖然電腦中了病毒,不過立刻安殺毒軟件也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墻雖然壞了,但只要及時補,就能做到亡羊補牢。
【近義詞】:見兔顧犬、知錯就改
【反義詞】:后悔莫及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亡羊補牢 下一句是什么?
亡羊補牢下一句是猶未遲也。
1、亡:丟失;牢:牲口圈。羊丟失以后,才修補羊圈。比喻發現問題及時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釀成大錯。
2、內容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3、亡羊補牢的反義詞是時不我待、知錯不改,近義詞是知錯就改。
擴展資料:
1、《戰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時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于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一以后。
2、《戰國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國社會的重要史料。
3、《戰國策》的思想內容比較復雜,主體上體現了縱橫家的思想傾向,同時也反映出了戰國時期思想活躍,文化多元的歷史特點。《戰國策》的政治觀比較進步,最突出的是體現了重視人才的政治思想。
4、《戰國策》歷來為研究者稱贊其文學價值,但是對它的思想卻是眾說紛紜。這是由于該書與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過于追逐名利。而且過于夸大縱橫家的歷史作用,降低了史學價值。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 ?百度百科_戰國策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亡羊補牢的故事。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發現又少了一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小故事大道理:羊因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本篇選自《戰國策·楚策四》.它說明:羊丟了,把羊圈修補起來,剩下的羊就不會再丟.: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擴展資料
亡羊補牢
成語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成語解釋:羊丟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成語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br>成語用法:亡羊補牢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正音:亡,不能讀作“wànɡ”。
成語辨形:補,不能寫作“樸”。
近義詞:知錯就改
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成語例子: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亡羊補牢的故事
亡羊補牢的故事
戰國時,楚襄公只知道享樂,導致國事日衰,大臣莊辛多次勸諫,襄公不聽,莊辛便辭官去趙國避居。
后來,楚國被秦國打敗,襄公非常后悔,當初沒有聽莊辛的勸諫,便命人設法把莊辛從趙國找回來詢問對策,莊辛回來后,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有一家人,有一天發現羊圈里少了一只羊,鄰居告訴他說,羊圈有個洞,狼從洞里鉆進去偷走了羊,只有補好洞,羊才不會丟失。那家人不聽,結果第二天早上又少了一只羊,后來那家人接受了教訓與勸告,修補了羊圈,此后也再沒有丟失羊了。
拓展資料: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鴣淼?,表達了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錯誤估計了事情的發展,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是如果他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
做錯了沒關系,錯了,一段時間沒明白也沒關系,但一錯再錯不再改正是不對的。錯誤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的減少錯誤出現的機會。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出自哪里?
這句話出自:《戰國策·楚策四》,原文如下:
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豈特百里哉?
譯文:莊辛回答說:“臣知道一句俗語:‘見到兔子再放出獵犬去追不算晚,羊丟掉以后再去修補也不算遲?!悸犝f過去湯、武,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紂王,雖然擁有天下,到頭來身死亡國。現在楚地雖小,然而如果截長補短,還能有數千里,豈止百里而已?
擴展資料:
亡羊補牢的寓意:
一、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后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二、“補牢”的時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擱時間太久已經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時補救,那么即便補救了也無濟于事了。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亡羊補牢”擴展: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讀音糾正:亡,不能讀作“wànɡ”。
成語解釋:羊丟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簡拼:WYBL
俄文翻譯:Чинть загон,когдá пропáли барáны.
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其他翻譯:<德>auch wenn Schafe abhanden gekommen sind,den Pferch kann man immer noch flicken<法>il n'est jamais trop tard pour réparer <mieux vaut tard que jamais>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造句: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
成語注音:ㄨㄤˊ 一ㄤˊ ㄅㄨˇ ㄌㄠˊ
錯字糾正:補,不能寫作“樸”。
英文翻譯:mend the fold after a sheep is lost
成語讀音:wáng yáng bǔ láo
日文翻譯:あとの祭(まつ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用法:亡羊補牢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知錯就改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