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dhpj"></form>

        “直”字的成語「直如弦」

        2022年08月08日成語大全160

        成語“直如弦”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直如絃
        成語讀音:zhí rú xián
        成語簡拼:ZRX
        成語注音:ㄓˊ ㄖㄨˊ ㄒ一ㄢ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三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五行志一》載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眮碜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像弓弦一樣正直
        成語用法:直如弦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成語“直如弦”的擴展資料

        1. 白居易人生中最痛恨的是什么?
          白居易(前772--前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一生以44歲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后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二十六年(800)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這些詩使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患神經失常病死在長安,白居易按當時的規矩,回故鄉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后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于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疏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墒悄切┱普叻堑话勊麩嵝膰?,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還說他母親是看花時掉到井里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于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做左贊善大夫陪太子讀書,應驅逐出京。于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諭詩。
          貶官江州給白居易以沉重打擊,他說自己是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唐穆宗繼位,穆宗愛他的才華,把他召回了長安,先后做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等。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間爭奪利,明爭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聽勸諫。于是他極力請求外放,穆宗長慶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滿后任蘇州刺史。晚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七十歲致仕。比起前期來,他消極多了,但他畢竟是一個曾經有所作為的、積極為民請命的詩人,此時的一些詩,仍然流露了他憂國憂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經疏浚李泌所鑿的六井,解決人民的飲水問題;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并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時”, 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親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詩人,在這種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讀書十分刻苦,終成詩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樣,也嗜酒成性。 張文潛在《苕溪魚隱叢話》中說:陶淵明雖然愛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貧困,不能經常喝美酒,與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魚、耕田的鄉下人,地點也在樹林田野間,而白居易家釀美酒,每次喝酒時必有絲竹伴奏,僮妓侍奉。與他喝酒的都是社會上的名流,如裴度、劉禹錫等。
          他在67歲時,寫了一篇《醉吟先生傳》。這個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傳》中說,有個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貫、官職,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處有個池塘、竹竿、喬木、臺榭、舟橋等。他愛好喝酒、吟詩、彈琴,與酒徒、詩宇航局、琴侶一起游樂。事實也是如此,洛陽城內外的寺廟、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過。
          每當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來家,先拂酒壇,次開詩篋,后捧絲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詩,一面操琴。旁邊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楊柳枝》,真是不亦樂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時乘興到野外游玩,車中放一琴一枕,車兩邊的竹竿懸兩只酒壺,抱琴引酌,興盡而返。
          又據《窮幽記》記載,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請賓客,有時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裝有美酒佳肴,隨船而行,要吃喝時,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為止。
          如此說來,與陶淵明的苦況,當然不同。
          方勺《泊宅編》卷上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中,飲酒者八百首。這個數字不算小。
          他喝酒時,有時是獨酌。如在蘇州當刺史時,因公務繁忙,用酒來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來解除九天辛勞的。他說:不要輕視一天的酒醉,這是為消除九天的疲勞。如果沒有九天的疲勞,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沒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娛樂的的身心。他是用酒來進行勞逸結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飲。他在《同李十一醉憶元九》一詩中說;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在《贈元稹》一詩中說: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在《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一詩中說;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憶元九》一詩中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河南尹盧貞刻《醉吟先生傳》于石,立于墓側。傳說洛陽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來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寬的土地上常是濕漉漉的,沒有干燥的時候.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極可注意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諭、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諭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罗o賦合炯戒諷諭者,雖質雖野,采而獎之?!保恕蹲h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諭,所以他主張: “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保拧恫稍姟罚┧磳﹄x開內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边@里的“質而徑”、“直而切”、 “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調了語言須質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于入樂歌唱,才算達到了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著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睘闀r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并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的氛圍、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將凄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統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蕩,不能自己。
          閑適詩和諷諭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盡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很不相同。諷諭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閑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閑逸悠然的情調。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后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后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如白居易有“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對酒五首》其二)的詩句,而“后之使蝸角事悉稽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號論,“醉翁、迂叟、東坡之名,皆出于白樂天詩云”(龔頤正《芥隱筆記》)。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樂天,屢形詩篇。蓋其文章皆主辭達,而忠厚好施,剛直盡言,與人有情,于物無著,大略相似。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原必起于樂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詩話》)凡此種種,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詩的影響軌跡。
         ?。ㄗ詿o常冥使吧)關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帥張愔納為妾室。白居易遠游徐州,張愔設宴款待他,席間,還讓寵妾關盼盼歌舞助興,白居易大為贊賞關盼盼才藝,寫下了“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一詩。兩年后張愔病逝,姬妾們作猢猻散,只有關盼盼難忘恩情,移居舊宅燕子樓,矢志守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一晃,十年過去了。白居易聽聞了關盼盼守節一事,認為她既已堅持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貞節烈婦的名聲,成就千古美談呢。于是提筆作詩,托人轉交關盼盼只見上書:
          黃金不惜買娥眉,
          揀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盡,
          一朝身去不相隨。
          關盼盼看到這首詩,立刻大哭一場。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別人誤會張愔自私,讓愛妾殉身,反辱沒了張愔名聲,所以苛延殘喘,偷生了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詩作諷,逼她殉夫,怎不悲憤?性情貞烈的關盼盼在十天后絕食身亡。一個出身風塵的女子,本來就無法以忠誠貞潔來要求她,就算良家婦女為亡夫守節,也只是個人選擇,或取決于夫妻感情。
          像關盼盼這樣癡情重義的,只能說是張愔的福分,遇上一個知恩圖報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關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載地擺擺姿勢,沽名釣譽。
          慘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難于一死了之嗎?但是,向來都很悲天憫人的白居易不僅不同情她的境遇,還狠推一把,認為她應該自殺殉情,用粗暴的男主義給她指出一條絕路,譯成口語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這種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論證,而殉情,完全要看個人意愿,你死了,我也無法獨活,那我們就一起去??砂拙右鬃鳛橐粋€旁觀者,有什么資格指手劃腳呢?
          吃人的禮教終于生吞了關盼盼,她臨死前念了一句,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識得我冰清玉潔。
          她以自己高貴的死,回敬了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聽聞死訊也大為后悔。若干年后,他歸隱洛陽香山,心知時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與小蠻(其實這是白又反下的第二個錯誤,兩個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殘花敗柳”之身卻被老白掃地出門,老白看來是沒想過她們其實也是也自己一樣的人),不想她們重蹈關盼盼的悲劇。
          白居易逝世時,時年75歲。葬于龍門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白居易
         ?。?72~846)
          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生平
          他生于“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五、六年。少年時讀書刻苦。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后詩壇元白齊名。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四年,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他此時仍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與國政。他能不畏貴近,直言上書論事。元和六年,他因母喪居家,服滿,應詔回京任職。十年,因率先上疏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次年寫下《琵琶行》。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累遷中書舍人。因朝中朋黨傾軋,于長慶二年(822)請求外放,先后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明年轉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陽。后歷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在洛陽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會昌四年,出資開鑿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舟民。75歲病逝,葬于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為其撰寫墓志。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釋、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指導思想。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3000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
          “辭質而徑”,辭句質樸,表達直率;
          “言直而切”,直書其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實”,內容真實,有案可稽;
          “體順而肆”,文字流暢,易于吟唱(《新樂府序》)。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于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文學創作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諭、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大體上,前三類為古體,后一類為近體。前三類大致以內容區分,但有相交。四類詩中,白氏自己比較重視前兩類,認為諷諭詩反映了“兼濟之志”;閑適詩顯示出“獨善之義”;都是他人生目標的直接體現。感傷詩和雜律詩則“或誘于一時一物,發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與元九書》)。諷諭詩是白詩中的精華。代表作有《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這些詩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十分突出。諷諭詩在形式上多直賦其事。敘事完整,情節生動,人物情節細致傳神。另一部分諷諭詩則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這兩類作品都是概括深廣,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曉暢明白。部分《新樂府》還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間通俗文藝的痕跡。閑適詩多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向往和潔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詩也宣揚了知足保和、樂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詩從側面表現對現實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只是無可奈何的解脫。感傷詩以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長恨歌》歌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婚姻愛情故事,既有“漢皇重色思傾國”的寄諷,更有“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感傷和同情?!杜眯小穭t有“天涯淪落人”的遭際之感,且語言成就突出。此二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善于鋪排烘托,聲韻流暢和諧,流傳甚廣。白氏還有不少贈酬親朋篇什,情真意切,摯樸動人。但這類詩中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傷感色彩及度脫塵囂的佛家思想。雜律詩在白詩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山水小詩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幾筆,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鋪陳故實、排比聲律的長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艷情風月的小詩,也頗為時人效仿。白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后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羅隱、杜荀鶴,宋代王禹偁、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詩的啟示。
          后代劇作家也多有據白詩故事進行再創作,如白樸、洪據《長恨歌》分別作《梧桐雨》、《長生殿》;馬致遠、蔣士銓據《琵琶行》分別作《青衫淚》、《四弦秋》。白詩詞句,也多為宋、元、明話本所采用。白居易不韓柳文學團體,但也是新體古文的倡導者和創作者。其《策林》75篇,識見卓著,議論風發,詞暢意深,是追蹤賈誼《治安策》的政論文;《與元九書》洋洋灑灑,夾敘夾議,是唐代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恫萏糜洝?、《冷泉亭記》、《三游洞序》、《荔枝圖序》等文,均文筆簡潔,旨趣雋永。為唐代散文中的優秀之作。白居易還是詞創作的有力推動者,《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發展開拓了道路。
          本集和研究資料
          白居易生前曾自編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長慶集》),收詩文3800多篇,后散亂?,F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刻本,收詩文3600多篇(羼入幾十篇他人作品)。明馬元調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園1618年本與紹興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詩集》僅收詩。今人顧學頡以紹興本為底本,參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傳記、白集重要序跋和簡要年譜。近人陳寅恪有《元白詩箋證稿》,中華書局1962年出陳友琴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樹《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較重要的研究參考書籍。
          白居易的詩
          賀雨
          皇帝嗣寶歷,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左火右三蟲)(左火右三蟲)。
          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兇。
          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帝曰予一人,繼天承祖宗。
          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元年誅劉辟,一舉靖巴邛。
          二年戮李(钅奇),不戰安江東。
          顧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珍左換氵),無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時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與儉恭。
          乃命罷進獻,乃命賑饑窮。
          宥死降五刑,已責寬三農。
          宮女出宣徽,廄馬減飛龍。
          庶政靡不舉,皆出自宸衷。
          奔騰道路人,傴僂田野翁。
          歡呼相告報,感泣涕沾胸。
          順人人心悅,先天天意從。
          詔下才七日,和氣生沖融。
          凝為悠悠云,散作習習風。
          晝夜三日雨,凄凄復蒙蒙。
          萬心春熙熙,百谷青(艸凡)(艸凡)。
          人變愁為喜,歲易儉為豐。
          乃知王者心,憂樂與眾同。
          皇天與后土,所感無不通。
          冠佩何鏘鏘,將相及王公。
          蹈舞呼萬歲,列賀明庭中。
          小臣誠愚陋,職忝金鑾宮。
          稽首再三拜,一言獻天聰:
          君以明為圣,臣以直為忠;
          敢賀有其始,亦愿有其終。
          讀張籍古樂府
          張君何為者?業文三十春。
          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
          為詩意如何?六義互鋪陳。
          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
          讀君學仙詩,可諷放佚君。
          讀君董公詩,可誨貪暴臣。
          讀君商女詩,可感悍婦仁。
          讀君勤齊詩,可勸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濟萬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從青衿歲,迨此白發新。
          日夜秉筆吟,心苦力亦勤。
          時無采詩官,委棄如泥塵。
          恐君百歲后,滅沒人不聞。
          愿藏中秘書,百代不湮淪。
          愿播內樂府,時得聞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讀君詩,亦知君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賤貧。
          病眼街西住,無人行到門。
          哭孔戡
          洛陽誰不死?戡死聞長安。
          我是知戡者,聞之涕泫然。
          戡佐山東軍,非義不可干。
          拂衣向西來,其道直如弦。
          從事得如此,人人以為難。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諫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憲府,有邪戡必彈。
          惜哉兩不諧,沒齒為閑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隨眾人,斂葬北邙山。
          平生剛腸內,直氣歸其間。
          賢者為生民,生死懸在天。
          謂天不愛人,胡為生其賢?
          謂天果愛民,胡為奪其年?
          茫茫元化中,誰執如此?
          兇宅
          長安多大宅,列在街西東。
          往往朱門內,房廊相對空。
          梟鳴松桂枝,狐藏蘭菊叢。
          蒼苔黃葉地,日暮多旋風。
          前主為將相,得罪竄巴庸。
          后主為公卿,寢疾歿其中。
          連延四五主,殃禍繼相鐘。
          自從十年來,不利主人翁。
          風雨壞檐隙,蛇鼠穿墻墉。
          人疑不敢買,日毀土木功。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旦恐災將至,不思禍所從。
          我今題此詩,欲悟迷者胸。
          凡為大官人,年祿多高崇。
          重持難久,位高勢易窮。
          驕者物之盈,老者數之終。
          四者如寇盜,日夜來相攻。
          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
          周秦宅崤函,其宅非不同。
          一興八百年;一死望夷宮。
          寄語家與國,人兇非宅兇。
          夢仙
          人有夢仙者,夢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鶴,前引雙紅旌。
          羽衣忽飄飄,玉鸞俄錚錚。
          半空直下視,人世塵冥冥。
          漸失鄉國處,才分山水形。
          東海一片白,列岳五點青。
          須臾群仙來,相引朝玉京。
          安期羨門輩,列侍如公卿。
          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致誠。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輕。
          卻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驚。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巖扃。
          恩愛舍骨肉,飲食斷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載,日望輜(車并)迎。
          前期過已久,鸞鶴無來聲。
          齒發日衰白,耳目減聰明。
          一朝同物化,身與糞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營。
          茍無金骨相,不列丹臺名。
          徒傳辟谷法,虛受燒丹經。
          只自取勤苦,百年終不成。
          悲哉夢仙人,一夢誤一生!
          觀刈麥 時為周至縣尉。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題海圖屏風 元和己丑年作。
          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
          鱗介無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鰲,首冠三神丘。
          鉤網不能制,其來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謂茲鰲可求。
          (尸貝)(三貝)牽不動,綸絕沉其鉤。
          一鰲既頓頷,諸鰲齊掉頭。
          白濤與黑浪,呼吸繞咽喉。
          噴風激飛廉,鼓波怒陽侯。
          鯨鯢得其便,張口欲吞舟。
          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漢水,朝宗意亦休。
          蒼然屏風上,此畫良有由。
          羸駿
          驊騮失其主,羸餓無人牧。
          向風嘶一聲,莽蒼黃河曲。
          踏冰水畔立,臥雪冢間宿。
          歲暮田野空,寒草不滿腹。
          豈無市駿者,盡是凡人目。
          相馬失于瘦,遂遺千里足。
          村中何擾擾,有吏征芻粟。
          輸彼軍廄中,化作駑駘肉。
          廢琴
          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
          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
          玉徽光彩滅,朱弦塵土生。
          廢棄來已久,遺音尚泠泠。
          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
          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
          今人:一作今日。
          李都尉古劍
          古劍寒黯黯,鑄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文言文寶劍的翻譯
        夢溪筆談 舒屈劍錢塘有聞人紹者,嘗寶一劍。以十大釘陷柱中,揮劍一削,十釘皆截,隱如秤衡,而劍鋒無纖跡。用力屈之如鉤,縱之鏗然有聲,復直如弦。關中種諤亦畜一劍,可以屈置盒中,縱之復直。張景陽《七命》論劍曰:“若其靈寶,則舒屈無方?!鄙w自古有此一類,非常鐵能為也?!咀g文】 錢塘有位叫聞人紹的人,曾經珍藏一把寶劍。把十個大釘子釘在柱上,揮劍砍去,十個釘子都被截斷了,留有殘釘的柱子平整得像秤桿一樣,而劍刃沒有絲毫痕跡。如果用力使它彎曲,能彎成鉤一樣,放開它,劍就發出鏗鏘的聲音,又直得像弓弦一般。關中的種諤也收藏了一把劍,可以盤屈放在盒子里面,拿出來又能伸直。張景陽的《七命》論劍時說:“要是它像‘靈寶’劍,那就可以隨意屈伸,不受限制?!贝蟾抛怨乓詠砭陀羞@樣一類寶劍,不是普通的鐵所能制成的。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關于()如()的成語有哪些?
        關于()如()的成語有哪些?
        題目()如()3個字的詞語:
        直如弦?[ zhí rú xiá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zhí rú xián ]
        象弓弦一樣直。比喻為人正直。
        百科釋義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背鲎院鬂h書,大意是說,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淪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諂佞奸徒,趨炎附勢,阿世盜名,反倒封侯拜相,極盡榮華。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弦的成語
        春誦夏弦 解弦更張 動人心弦 繁弦急管
        改弦易轍 改弦更張 急管繁弦 箭在弦上
        家弦戶誦 離弦走板 扣人心弦 駑箭離弦
        佩韋佩弦 琴斷朱弦 如箭在弦 絲竹管弦
        韋弦之佩 弦外之音 楚管蠻弦 調弦品竹
        改弦易調 改弦易張 改柱張弦 更弦改轍
        更弦易轍 豪管哀弦 急拍繁弦 煎膠續弦
        驚弦之鳥 弄管調弦 品竹調弦 破琴絕弦
        矢在弦上 鐵板銅弦 弦外有音 弦外之意
        弦無虛發 幺弦孤韻 沂水弦歌 易轍改弦
        應弦而倒 朝歌暮弦 朝歌夜弦 朱弦三嘆
        似箭在弦 弦外之響 斷弦再續
        改弦更張、
        改弦易轍、
        弦外之音、
        朝歌夜弦、
        繁弦急管、
        如箭在弦、
        改弦易張、
        絲竹管弦、
        矢在弦上、
        春誦夏弦、
        朝歌暮弦、
        沂水弦歌、
        家弦戶誦、
        解弦更張、
        破琴絕弦、
        琴斷朱弦、
        弦外有音、
        似箭在弦、
        改弦易調、
        調弦品竹、
        更弦改轍、
        離弦走板、
        改柱張弦、
        驚弦之鳥、
        應弦而倒、
        弦外之響、
        急拍繁弦、
        弄管調弦、
        豪管哀弦、
        鐵板銅弦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求一首詩。謝謝。
          為你原創,請你參考:  鴻運當頭燈籠閃;  舉目挺身步趨前。  人生境況亦如是,  努力自得肥沃田。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直如弦的運用示例
        南朝 梁 吳均 《從軍行》:“微誠言不愛,終自直如弦?!? 作者 詩題 詩句 劉允濟 見道邊死人 魂兮不可問,應為直如弦。 寒山 詩三百三首一百二十二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鉤。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儒生直如弦,貴不須干。 張說 贈工部尚書馮公挽歌三首 如弦心自直,秀木勢恒孤。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蘇軾云是偽作。) 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 杜甫 寫懷二首 達士如弦直,小人似鉤曲。 杜甫 贈李十五丈別 清高金莖露,正直朱絲弦。 王昌齡 留別岑參兄弟 徒見枯者艷,誰言直如鉤。 耿湋 贈別劉員外長卿 清如寒玉直如絲,世故多虞事莫期。 貫休 山居詩二十四首 如愚何止直如弦,只合深藏碧嶂前。 駱賓王 敘寄員半千 不應驚若厲,只為直如弦。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命輕似絮人爭笑,心直如弦鬼亦知在表達上有什么藝術特色?
        主要表現的特還是告訴我們你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什么事情不要過于強求,什么事兒都強扭的瓜反而不甜,我們一定要順其自然。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虞世南的《骨髓論》中說:“鼓瑟倫音,妙響隨意而生” 怎么翻譯?
        shouji7913|前期答案 供你借鑒
        [原文]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⑴,絕慮疑神,心正氣和,則契于妙⑵。心神不正,書則欹斜;志氣不和,字則顛仆⑶。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欹,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⑷。然則字雖有質,跡本無為⑸,稟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達性通變,其常不主⑹。故知書道玄妙,心資神遇,不可以力求也⑺。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⑻。字形者,如目之視也。為目有止限,由執字體既有質滯⑼,為目所視遠近不同⑽,如水在方圓,豈由乎水?且筆妙喻水,方圓喻字,所視則同,遠近則異,故明執字體也⑾。字有態度,心之輔也⑿;心悟非心,合于妙也⒀。且如鑄銅為鏡,明非匠者之明;假筆轉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運思至微妙之間,神應思徹⒁。又同鼓瑟綸音,妙響隨意而生;握管使鋒,逸態逐毫而應⒂。學者心悟于至道,則書契于無為,茍涉浮華,終懵于斯理也⒃。
          [注釋]⑴收視反聽:收攏視線,目不旁視,返回聽覺,耳不旁聽。反,通“返”。意為閉目塞聽,要排除一切雜念而精神集中。
         ?、破酰汉?,符合。妙:神奇、高妙,指書法的極高的藝術境界。
         ?、庆バ保簝A斜,歪斜。顛仆:跌倒。
         ?、葲_和:恬靜平和。
         ?、少|:指字的筋、骨、血、肉等內在的本質的東西。跡:指字的狀貌、外形。無為:沒有一定的模式。此句意為字有筋、骨、血、肉等內質,而字形是千變萬化沒有一定形態的。
         ?、史A:領受、承受。體:體察、體驗。達性通變:通達性情及社會,自然的無窮變化。其常不主:指字的形跡常常變化無窮。主:主要的,根本的。
          ⑺資:憑借、依靠。神遇:通會神明。此句是說,要知道書法的奧妙,必須靠心領神會,不是用力量就可以達到的。
          ⑻機巧:靈活巧妙。這句是說機變巧妙必定要靠內心穎悟,不可用眼睛外觀去取得。
          ⑼執:把握、理解、認識。質滯:對內質的把握有局限,晦暗不明。
         ?、芜h近:此處是說,因各人鑒賞力不同,對字體的把握理解也就有高與低的區別。下句“遠近則異”中的“遠近”與此相同。
         ?、瞎拭鲌套煮w也:所以,從中可以明白把握字的形態體勢的道理。
         ?、写司涫钦f字的形態是書家心態的外觀。
          ⒀此句是說心悟不僅是心,而是合于玄妙。
         ?、诣T銅為鏡:古人以銅為鏡,故說“鑄銅為鏡”。假:通“借”。神應思徹:精神感應,思想徹悟。
         ?、庸纳]音:綸音,原指皇帝的詔令。此處指調節琴弦的音響,所產生的美妙的音樂。逸態逐毫而應:飄逸的神韻是隨筆毫而產生的。
         ?、糟拢汉繜o知的樣子。
          [譯文]準備寫字的時候,應閉目塞聽,聚精會神,排除一切雜念,心平氣和,才能與玄妙的書法境界相契合。用心不端正或精力不集中,寫出來的字就會歪斜傾倒。這個道理就同魯廟里的祭器一樣,空了站不住,裝得太滿則又會傾倒,恰如其分就會穩當,在書法中,穩當就是“沖和”。然而字有筋骨血肉,但形狀卻無一定。依憑陰陽而發生動靜變化,體察萬物而成形貌,通達情性與自然的變化,從來沒有一種固定的體式。所以說書法的玄妙之處,必須依靠心悟神領,不是以下死工夫而能奏效的。書法的機巧奧妙必須靠心領神會,看是看不出來的。字的形狀,如同眼睛看到東西一樣,因為視覺的局限,所以對字體形勢的把握也就會有所限制。用眼睛觀察書跡就有高低遠近的不同。正如水成方圓形,原因不在水,而在于盛水的容器。神妙的筆法正如水,字的形體如盛水的方圓形的容器。同是觀察書法,由于人的悟性高下則有不同的收獲,所以,我們可以從中明白把握字的形態體勢的道理。
          字有體態風貌,它是書家心態的外觀。心悟不僅在心,而是要合于書法的玄妙變化。這如同煉銅作鏡,明亮的是鏡子而不是做鏡子的人。借筆傳達心性,神妙不是在筆端之上,而是在于書家凝神靜思進入的神奇微妙的藝術境界。又像演奏美妙動聽的音樂,是自然地隨著心意而產生的;提筆運鋒,飄逸的神韻是隨筆毫而產生的。學習書法的人如能領悟這個道理,就會進入不為而為的至高境界了。如果書寫始終離不開浮華的形跡,就是根本不明白這些道理。

        (一)民生所需,隨念而至
        ‘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不管是已生、現生或當生,都得到各種美妙的色身,相貌端正,神通自在,福德具足,受用各種宮殿、園林、衣服、飲食、香花、瓔珞,隨意所須,悉都如愿,譬如他化自在諸天?!洞髮毞e經》之《無量壽如來會》和《無量壽經》的上卷。
        ——不同于世人為飲食生活而奔波勞碌工作。
        (二)七寶食器,自然現前
        ‘極樂世界的眾生要吃飯時,每人的面前自然呈現七寶的缽器,自然充滿百味飲食?!稛o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
        ‘吃飯時,各種寶缽,隨意現前?!洞蟀浲咏洝?br>——不必忙于做菜,不用準備碗盤、碟子、筷子、湯匙等餐具。
        ‘這些缽中都充滿百味飲食,隨意而至,無所從來,也沒有供應和制造的人,完全是自然化生?!稛o量清凈平等覺經》第二卷
        (三)茶幾花氈,莊嚴餐座
        ‘佛和諸位菩薩、羅漢要飲食時,則自然呈現七寶的茶幾(餐桌),劫貝樹的花絮所織成的氈子和毛氈來做座位,面前自然出現七寶的缽器,缽中充滿著各種美味的飲食?!稛o量清凈平等覺經》卷二和《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的上卷
        (四)百味飲食,勝過諸天
        ‘這些飲食,不同于世間飲食的口味,甚至也不是天界的飲食所能比美,這些飲食都是自然化生的精品,香美無比?!稛o量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世人花錢辦筵席,多造殺業,吃時嘴巴痛快,腸胃難受,甚至還可能傳染到B型肝炎。
        ——極樂凈土的飲食連天廚妙供都不能比了,滿漢全席又算得了什么?
        (五)種種美味,各如所愿
        ‘缽中充滿百味飲食,酸咸甘淡,各如所愿?!洞蟀浲咏洝?br>‘想吃什么的口味,缽器中便呈現什么飲食,甜度或酸度都隨心所欲。有的菩薩和羅漢心想得到銀缽,有的想要得到金缽、水晶缽、琉璃缽、珊瑚缽、琥珀缽、白玉缽、硨磲缽、瑪瑙缽、明月珠缽、摩尼珠缽、紫磨金缽等,都可隨心所欲得到?!稛o量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和《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的上卷
        (六)食不短缺,亦不過量
        ‘不會有所缺乏,也不會因為美味的飲食,而吃得過量。’——《大阿彌陀經》
        ——不會吃得不夠,以致意猶未盡。
        ——極樂世界沒有腸胃消化不好的人。
        ‘諸位菩薩和羅漢每次都吃得恰到好處,不多也不少。他們從來不挑剔或批評食物的好壞,也不會因為飲食美味而生貪愛?!稛o量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七)食物消化,不留遺滓
        ‘吃完以后,不會遺留食物殘渣?!洞蟀浲咏洝?br>——因此不必洗碗筷。
        ‘飲食完畢以后,食物自然消化而不會在體內留下遺滓?!洞蟀浲咏洝?br>——身無糞尿,不必廁所,也沒有臭味。
        ‘吃完以后,七寶缽器自然消失,到下次用餐時,才又出現。’——《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吃完以后,各種飯具、缽器、茶幾、寶座都自然化去。等要吃時,又會再變現?!稛o量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八)以意為食,聞香心凈
        ‘雖然有這么好的食物,其實并沒有真的吃,只是看到食物的色、聞到食物的香,以意念來飲食。’——《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
        ‘看到食物的美色,聞到食物的香氣,自然飽足舒適,不貪著美味,身心輕爽便利?!洞蟀浲咏洝?br>(九)飯食已訖,身心舒泰
        ‘吃了以后,容光煥發,力氣增長,沒有大小便,身心舒泰柔軟,不貪著美味。’——《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
        ‘諸位菩薩和羅漢的心念都非常清凈,而不會慕戀飲食。飲食只用來促進身心的功力,食畢自然完全消化?!稛o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明 楚石
        遙指家鄉落日邊,一條歸路直如弦。
        空中韻奏般般樂,水上花開朵朵蓮。
        雜樹枝莖成百寶,群居服食勝諸天。
        吾師有愿當垂接,不枉翹勤五十年。
        明 楚石
        我佛真身不可量,大人陪從有輝光。
        食時并是天肴膳,行處無非圣道場。
        庭下碧流微吐韻,殿前瑤草細吹香。
        十方一等莊嚴剎,終說西方出異方。
        明 楚石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
        稱身瓔珞隨心現,盈器酥酡逐念來。
        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樓無地著塵埃。
        法王為我談真諦,直得虛空笑滿腮。
        明 楚石
        金銀宮闕彩云端,念佛人居眼界寬。
        寶樹交加非一色,靈禽倡和有千般。
        酥酡自注琉璃碗,甘露長凝翡翠盤。
        不似雪山多藥味,眾生無福變成酸。
        明 楚石
        人生百歲七旬稀,往事回觀盡覺非。
        每哭同流何處去,閑拋凈土不思歸。
        香云瑪瑙階前結,靈鳥珊瑚樹里飛。
        從證法身無病惱,況餐禪悅永忘饑。

        (一)莊嚴妙衣,隨念而至
        ‘極樂世界的眾生,想要穿著,則美妙莊嚴的衣服隨念而至。’——《無量壽經》的上卷。
        ——不必上街購買。
        (二)自然在身,不假裁制
        ‘衣服自然穿在身上,而不必裁縫?!稛o量壽經》的上卷。
        ——不需鈕扣。
        ——省去做衣和量制服裝的麻煩。
        (三)不退原色,不沾塵垢
        ‘不必染色,不必洗濯。’——《無量壽經》的上卷。
        ——沒有漂白粉和螢光劑的污染!又不必耽心衣服會退色。
        ——不必耽心洗衣機會故障,洗衣粉會傷害玉手和導致貧血。
        (四)種類特多,飾物莊嚴
        ‘極樂世界有無量(種類特多)高尚美妙衣服、寶冠、環釧、耳珰、瓔珞、華鬘、帶鎖及各種莊嚴的珍寶(飾物),百千種顏色美妙的衣服和飾物,自然穿戴在身上?!洞蟀浲咏洝贰?br>——多采多姿。
        ——不必費力穿戴和扣鈕扣。
        (五)相貌尊貴,好配衣裳
        ‘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都具有像佛陀那樣莊嚴、美妙而且圓滿的色身。出生到極樂佛國以后,就失去本來在三惡道的形體,而成就像佛陀那樣尊貴和莊嚴的相貌?!洞蟀浲咏洝贰?br>——身材好,容易配衣服。
        ——不同于這娑婆世界以衣裳來掩蓋和遮蔽身形的缺陷和丑陋。
        明 楚石
        妙明覺體即如來,暫借蓮花養圣胎。
        瑞相且分三十二,流光何止百千垓。
        莊嚴寶具相隨到,細軟天衣不假裁。
        上品上生生死絕,塵塵剎剎紫金臺。
        清 省庵
        境勝由來道易修,多生習氣一朝休。
        盤中甘露珠圓轉,樹上摩尼水倒流。
        碧玉蓮臺承足穩,真金華瓣襯身柔。
        三車已息馳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清 省庵
        琉璃地上絕塵埃,宴坐經行亦快哉。
        錦繡織成行樹葉,丹青畫出眾樓臺。
        漫空華雨諸天下,遍界香云大士來。
        何處忽生新佛子,芙蓉又見一枝開。
        住—二百一十億個清凈佛土的精華——《無量壽經》上卷
        (一)土地
        1、琉璃為地,七寶為界(無量妙寶,相間為地)
        ‘極樂世界,以黃金為地?!?——《阿彌陀經》。
        ‘極樂世界通常是琉璃地上,間以黃金,然而,也可說是眾寶所成,不一定限于某一種寶?!稄浲邮桠n》第三卷。
        ‘由于極樂世界寬闊廣大,不只一個角落。經典常只提到了黃金或琉璃這一兩種寶,其實它應是眾寶所成,而且還無窮無盡呢!’——《彌陀疏鈔》第三卷。
        ‘那佛土以自然化生而且體性溫柔的七寶,相間為地。但有些區域卻純以一種寶為地……?!?——《大阿彌陀經》。
        ‘其他真金,七寶蓮花,自然涌出?!栋浲尤鐏砉囊袈曂跬恿_尼經》。
        ‘看見琉璃地,內外輝映透澈,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有八棱,乃百寶所成。每一珠寶放出千道光明,每一光明具有八萬四千種色彩,映在琉璃地上,宛如千億日。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界以七寶,分外整齊明了。’——《觀無量壽佛經》。
        ‘琉璃為地,城墻、門窗、堂閣、柱梁、斗拱、周匝羅網,都是七寶所成,如同極樂世界?!端帋熈鹆Ч馊鐏肀驹腹Φ陆洝贰?br>‘國土清凈莊嚴,沒有世間的五濁(見濁、劫濁、命濁、眾生濁、煩惱濁),沒有貪愛的欲望,沒有心意的垢染,以白銀、琉璃為地,宮殿樓閣都是七寶,猶如西方無量壽國。’——《灌頂經》。
        2、寬闊平坦,無有幽險
        ‘極樂國土,清凈嚴飾,寬廣平正,沒有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等山?!洞蟪藷o量壽莊嚴經》。
        ‘極樂國土沒有各種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妙高山等一切諸山?!洞髮毞e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極樂國土沒有大海、小海、溪渠、井谷(等幽暗之所)。但由于佛陀的神力加持,如果眾生想看高山、大海和山谷等也隨時可以見到。’——《無量壽經》。
        ‘地平如掌,生柔軟草,如安樂國。……平如澄水,柔軟樂觸,猶如繒纊,如安樂國,無諸五濁?!堆刖蚰α_經》。
        3、自然七寶,柔軟光耀
        ‘極樂國土,以自然的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這些寶都相參雜、轉相間入。光明煜爍、微妙奇麗、清凈莊嚴,超越十方一切世界,它是眾寶的精英,宛如他化自在天的寶物?!?br>‘極樂國土自然化生的七寶,體性溫柔,相間為地,或純是只以一寶為地,光色晃耀,超越十方?!洞蟊景浲咏洝?。
        4、無量雜寶,眾香所成
        ‘我作佛時,自地以上至于虛空,所有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大阿彌陀經》法藏比丘的誓愿。
        ——不同于這里的土地,常被農藥、殺蟲劑、洗衣粉、化學肥料、工廠廢水、塑膠袋、垃圾等所污染。
        5、國土清凈,照見十方
        ‘ 如果我能成佛,國土清凈,而且都可以照見十方所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諸佛世界,宛如明鏡,照見自己的相貌,那么清晰。否則,我不成佛?!稛o量壽經》。
        6、十萬億土,彈指即至
        ‘從此往西方,經過了十萬億怫土,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界。’——《阿彌陀經》。
        ‘舍此生已,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在所出生的地方,常知宿命,直至成佛?!队^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和《觀世音如來秘密藏神咒經》。
        清 普能
        凈邦國土妙無窮,七寶妝成極樂宮。
        處處迦陵前鼓舞,雙雙孔雀后林中。
        蓮開上品難為比,花吐幽香更不同。
        一等莊嚴諸佛剎,無如凈土巧玲瓏。
        明 楚石
        琉璃地列紫金幢,翡翠樓開白玉窗。
        文字可夸才不稱,肉身未到意先降。
        能言孔雀知多少,善語頻伽定幾雙。
        清夢正貪歸路直,夜闌無奈鼓逢逢。
        清 省庵
        人傳天竺是西方,天竺支那在足傍。
        莫向泥涂分凈穢,休從火宅辨炎涼。
        三千世界非吾土,萬億乾坤是故鄉。
        去去莫愁途路遠,不勞彈指見空王。
        明 楚石
        稱性莊嚴非外得,天然果報自無窮。
        一塵遍入諸塵里,萬法全收一法中。
        華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國地俱空。
        色心依正原無礙,但得情忘境自融。
        (二)欄桿
        1、好美欄桿,七寶所成
        ‘極樂國土,有七重欄(橫的欄桿)楯(直的欄桿)。’——《阿彌陀經》。
        2、精致典雅,質地柔軟
        極樂世界有許多莊嚴美麗的欄桿,橫的欄桿叫做‘欄’,豎的欄桿叫做‘楯’。 這些欄桿都是質地柔軟、精致的金銀、琉璃、玻璃及各種珍寶做成的,甚至有些(樓觀)欄桿上面還飾以瓔珞,這些瓔珞都會發出美妙悅耳的音樂。(參見《大本阿彌陀經》)
        反過來觀看我們這個世界,住家附近大多圍著水泥磚瓦砌成的高墻,既不通風,又不美觀,夏天時十分悶熱。有的人以木頭、竹子和鐵做欄桿,也是會生銹和蛀蟲。何況這些欄桿都需要花費許多人力和財力來建造,哪里可以跟極樂世界各種珍寶所自然形成的欄桿同日而語!
        明 楚石
        天人莫不證神通,一一黃金色相同。
        散眾妙華為佛事,盡塵沙界起香風。
        身光觸體成柔軟,樂具流音說苦空。
        卻倚雕欄望寶樹,無邊佛國在其中。
        (三)羅網
        1、金縷珍珠,兼掛寶玲
        ‘無量的寶網,都是用純金縷著珍珠,以及百千種各式各樣的寶物,來裝飾莊嚴的氣氛。周圍又垂掛寶鈴,顏色華美、光澤燦爛,覆蓋在樹林上。’——《瑞相經》。
        ‘在極樂世界,到處可以看見金、銀、真珠等美妙的寶物所做成的羅網,上面懸掛著寶鈴 ’——《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2、自然羅網,質輕柔軟
        ‘極樂世界的羅網,質地宛如兜羅綿那么柔軟.而不像我們這世間的寶物,必須經過精雕細琢和矯揉造作以后,才能用來裝飾?!洞蟀浲咏洝贰?br>3、真珠網間,現諸宮殿
        ‘極樂世界的樹上,有許多美妙的真珠網彌覆在它上面。每一棵樹都有七重羅網。每一個羅網間,有五百億座奇妙而且華麗的宮殿,宛如大梵天的天宮,有諸天童子,自然化生在其中?!队^無量壽佛經》。
        清 省庵
        一入西方境自融,雙眸頓覺翳銷熔。
        無邊剎土光中現,遍界真身像外逢。
        華襯玉欄紅隱隱,樹含金殿碧重重。
        色空泯合渾無寄,鏡像分明絕點蹤。
        世間物我皆成幻 莫貪虛名失此身
        念念有如臨終日 心心準備往生時
        (四)樹木
        1、七寶奇樹,遍布凈土
        ‘極樂世界到處有很多珍奇的寶樹,有的樹木純是黃金、白銀、琉璃、玻璃、赤珠、瑪瑙、翠玉,或由一種寶形成,而不參雜其他寶。有的樹木是由兩種寶,甚至由七寶所形成?!洞髮毞e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2、葉莖花果,無非妙寶
        ‘有的金樹,以黃金為根莖,白銀為葉子、花朵和果實。銀樹,以白銀為根莖,黃金為葉子、花朵和果實?,旇?,以瑪瑙為根莖,美玉為葉子、花朵和果實。美玉樹,以玉為根莖,七寶為葉子、花朵和果實?!洞髮毞e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有的金樹,以黃金為根,白銀為莖,琉璃為枝,玻璃為條,赤珠為葉,瑪瑙為花,美玉為果。銀樹,以白銀為根,黃金為莖,枝條和花果跟金樹相同。琉璃樹以琉璃為根,黃金為莖,白銀為枝,玻璃為條,赤珠為葉,瑪瑙為花,美玉為果。玻璃、真珠、瑪瑙等樹,也都以各種珍寶來輾轉修飾,宛如琉璃樹一般。還有玉樹,以玉為根,黃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玻璃為葉,赤珠為花,瑪瑙為果。又有無量摩尼珠等莊嚴的寶樹,周遍極樂國土?!洞髮毞e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3、對稱光奕,上覆寶網
        ‘這些寶樹,行行相植(間),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花花相順,實實相當。光輝赫奕,世無能比。樹上覆有七寶羅網,質地像兜羅綿那么柔軟。’——《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4、清風拂樹,自出妙音
        ‘極樂世界,時常吹拂清風,只要微風吹過,就自然發出相互和諧的各種音律!’——《無量壽經》。
        ‘凈土樹林等內外景物,常有和風吹拂時,發出微妙聲音,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等真理……?!洞蟀闳艚洝?。
        5、樹中影現,十方佛事
        ‘極樂世界的寶樹,會顯現十方佛土清凈殊勝和莊嚴的事跡,宛如明鏡現象一樣(逼真)!’——《大本阿彌陀經》。
        ——樹上有凈化的電影。
        ‘無量壽佛,有高達十六億由旬(一由旬等于四十里或六十里)的菩提樹。這棵菩提樹枝葉垂布八億由旬,樹根隆起,高五千由旬,周圍也是如此。這棵菩提樹的枝條和花果,時常有無量百千種種妙色和各種殊勝的珍寶來莊嚴。例如:月光摩尼寶、釋迦毗楞伽寶、心王摩尼寶、海乘流注摩尼寶,光輝遍照,超過天人。樹上有許多金錁,而且垂掛七寶瓔珞,到處都以妙寶嚴飾,例如:以盧遮迦寶、未瑳寶及赤白青色真珠等寶以為瓔珞。有師子云聚寶等,做為其錁,裝飾寶柱。’——《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6、金珠寶鈴,眾寶莊嚴
        ‘又以純金、真珠、雜寶鈴鐸來做它的網路,莊嚴的寶錁,覆在它的上面,又以玻璃、萬字和半月寶等相互輝映和裝飾?!洞髮毞e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7、風吹法樂,聞者悟真
        ‘微風吹動,發生種種悅耳的聲音,能使眾生證得萬法不生不滅的真理?!洞髮毞e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8、聞此妙音,永不退轉
        ‘那些眾生聽了這種聲音以后,在追求無上智慧的過程中,就不會發生退轉的現象?!洞髮毞e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9、一遇此樹,六根無病
        ‘如果有眾生,看見了菩提樹(沒有眼病),聞到聲音(沒有耳病),嗅到香氣(沒有鼻病),嘗到果實(沒有舌病),觸到樹的光景(身無病痛),或觀想菩提樹的功德(心得清凈),……五根沒有疾病,心不散亂,對于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智,永不退轉?!洞髮毞e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10、一見此樹,得諸安忍
        ‘由于見到那一棵菩提樹,所以獲得下面這三種忍:一、隨聲忍,二、隨順忍,三、無生法忍?!洞髮毞e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11、散發異香,聞已進道
        ‘極樂世界中的樹木花卉,都是以無量奇異的寶物和百千種香,和合而成。它的香氣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了這些香氣以后,都會修學佛行。’——《大阿彌陀經》法藏比丘愿。
        12、寶樹高大,花葉奇彩
        ‘極樂世界的七寶行樹,每棵樹都高達八千由旬,每一朵花和每一片葉子,都是奇異珍寶的顏色。琉璃色中出現金光,玻璃色中出現紅光……?!队^無量壽佛經》。
        13、彩葉妙花,自垂美果
        ‘每一棵樹的葉子,長度和寬度都是二十五由旬,葉子有千種顏色。樹上有許多美妙的花朵,是閻浮檀金色,這些花朵像旋光輪那樣富有變化,多采多姿。樹上自然涌出各種豐碩美味的果實,宛如天帝的寶瓶那樣?!队^無量壽佛經》。
        14、寶蓋懸空,現諸佛事
        ‘有許多大光明,化成幢幡和無量多的寶蓋,這些寶蓋中,會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陀菩薩的事跡和其他佛事?!队^無量壽佛經》。
        明 楚石
        珠王宮殿玉園林,坐臥經行地是金。
        舍利時時宣妙響,頻伽歷歷奏仙音。
        返聞頓悟無生理,常住周圓不動心。
        觸目皆為清凈土,來從曠劫到如今。
        一國巍巍一寶王,無朝無暮起祥光。
        尼拘律樹真金果,優缽羅華軟玉房。
        見體自明非日月,知春長在不冰霜。
        又游佛剎歸來也,贏得天葩滿袖香。
        清 普能
        到得故鄉心自彰,微風吹動妙蓮香。
        群生盡是金剛體,眾德無非智慧光。
        行樹枝枝分赤白,奇花朵朵現青黃。
        諸君能赴蓮池會,不使主人終日忙。
        ‘佛地,又稱為佛國、佛土、凈剎、凈首、凈國或凈土。’——《大乘義章》第十九卷
        (五)花卉
        1、晝夜六時,雨適意花
        ‘不論白天或夜晚,天上時常飄下很香、很好看的曼陀羅花(適意花)。’——《阿彌陀經》。
        ‘世人行善或修定,諸天歡喜,有時還會雨華(花)贊嘆,更何況是極樂世界,乃是佛、菩薩、圣賢和諸上善人集會的處所,理應如此!’——《阿彌陀經疏鈔》第三卷。
        2、落英繽紛,整潔美好
        ‘和風將樹上的花朵吹落地上,整個極樂世界的地面到處布滿厚厚的一層花絮,十分整潔美觀(一點也不雜亂)、柔軟光潔。’——《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3、風伴妙樂,香花四寸
        ‘四方自然起風,發出五百種聲音,吹到樹上的花朵,花朵散發奇異的香氣,而且隨風散落在菩薩和聲聞大眾的身上?;ǘ滹h落地面,積了四寸,十分美麗,而且芳香無比。只要花朵有點凋謝,便自然被風吹走?!洞蟀浲咏洝?。
        4、柔軟多彩,形狀極美
        ‘譬如有人將花鋪在地面,然后再用手把它弄平,隨著五彩繽紛的花朵,間隔和交錯地分布排列成極美的形狀。極樂世界的花卉也是如此。極樂世界的花朵很微妙。。。。。。。。。
        (六)建筑
        1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首童謠反映了當時什么政治狀況
        指東漢直臣李固被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邊,而奸胡廣等反封侯爵。反映了當時政治腐敗,官場黑暗,小人當道的政治情況。
        典源
        《后漢書》志第十三〈五行志一·謠〉~328~
        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拱疙樀奂词溃①|短祚,大將軍梁冀貪樹疏幼,以為己功,國號令,以贍其私。太尉李固以為清河王雅性聰明,敦詩悅禮,加又親,立長則順,置善則固。
        而冀建白太后,策免固,徵蠡吾侯,遂即至尊。固是日幽斃于獄,暴尸道路,而太尉胡廣封安樂鄉侯、司徒趙戒廚亭侯、司空袁湯安國亭侯云。
        釋義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是一首漢末童謠,大意是說,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淪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諂佞奸徒,趨炎附勢,阿世盜名,反倒封侯拜相,極盡榮華。
        擴展資料
        謀害李固杜喬
        建和元年(147年),甘陵人劉文,與南郡人劉鮪聯合“謀立”清河王劉蒜做天子。梁冀因此誣蔑李固與劉文、劉鮪等散布妖言,將他們關進牢獄。李固的門生勃海王調貫械上書,證明李固的冤枉。河內趙承等數十人也要鈇锧到朝廷通訴,梁妠明了他們的意思,于是下詔釋放李固。
        等到李固出獄之時,雒陽的大街小巷都齊呼萬歲。梁冀聽到消息后,大為驚駭,害怕李固的聲名和品德終將傷害自己,于是重向新朝廷彈劾李固和劉文、劉鮪相勾結的舊案,李固最終還是死在獄中,時年五十四歲。
        李固臨終時命子孫以三寸素棺、帛巾束首,入殮葬于漢中的瘠薄之地,不許葬在父親墓地周圍。時人崔琦曾作《外戚箴》,規勸他,梁冀無動于衷。后來梁冀一意孤行,繼父職作大將軍,于是崔琦再做《白鵠賦》以譏諷之。
        梁冀大為惱怒,厲聲質問崔琦。崔琦則說得梁冀無言以對。不久,梁冀升他做山東地方臨濟縣令長,崔琦棄官隱居起來。但梁冀的黨羽布置嚴密,崔琦還是被害身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直如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梁冀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5dyx.cn/post/5543.html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