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從后”「面從后言」
成語“面從后言”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miàn cóng hòu yán成語簡拼:MCHY
成語注音:ㄇ一ㄢˋ ㄘㄨㄥˊ ㄏㄡˋ 一ㄢ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面從背言
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蔣婉傳》:“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誡也?!?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從:聽從,順從。當面順從,背后亂說
成語用法:面從后言作謂語、定語;用于人表里不一。
英文翻譯:feign compliance to somebody while complaining behind his back
成語“面從后言”的擴展資料
1.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什么意思有些人的習慣是:嚴格要求別人,堅決放任自己。他們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講起來條條是道,做起來特別難看。要求別人這樣那樣,句句話都在理,可他們自己卻做不到。這種強求他人的霸道行為,是孔子所反對的,他說:“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蹦阆劝醋约赫f的做了,做好了,別人才會見樣學樣??鬃舆€進一步說:“己有之而后求諸人,己無之而后非諸人?!弊约簱碛心撤N品行,才有資格要求別人具備;自己沒有某種缺點,才有資格要求別人糾正。這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 對一個有志者來說,當然應該追求超乎常人的能力和品格。所謂“先行其言而后從之”,不是要求別人做得跟自己一樣好,而是要求自己做得比別人更好。它有三個要點: 第一, 以身示范,行不言之教。 跟孔子同時代的老子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意也是提倡用自己的行動引導他人的善行,而不是喋喋不休地教別人做什么、怎么做。無論古今中外,“以身示范”都是最好的教育。 春秋賢臣晏子就是一個懂得“行不言之教”的人。他認為治理天下,應該以節儉為本,力戒奢侈之風。他每天上朝,都坐著一輛舊車,駕著一匹瘦馬。有一天,齊景公看不過意了,就問:“嘿,難道給您的俸祿還少嗎?為什么您的車馬糟糕到這種程度?” 晏子回答說:“依賴您的賞賜,才能保證我的家人以及與我交往的朋友們都能過日子。我穿得暖、吃得飽,車子舊一點、馬瘦一點,已足夠使用,對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齊景公不忍心讓他乘坐舊車瘦馬,就派一位官員送給晏子一套高大華麗的車馬。晏子不肯接受,送來三次退回去三次。齊景公召來晏子,賭氣說:“您不接受車馬,我也不坐馬車了!” 晏子說:“您派我監管文武百官,我盡量節省生活上的享受,給齊國人民做一個表率。就是這樣我還怕自己過于奢侈、行為有失檢點?,F在,您在上面坐華麗的車馬,我在下面也坐華麗的車馬,老百姓看見了,可能貪圖享受,輕視道義,不檢點自己的行為。這樣,我就沒有辦法去禁止他們了!” 晏子最終還是沒有接受齊景公饋贈的車馬。 晏子不僅懂得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善行,也懂得用自己的行為制止惡習。當時,齊國人流行一種娛樂:用車軸互相撞擊。這種娛樂不僅容易損毀車馬,也經常造成身體傷害。官府明令禁止,卻屢禁不止。晏子很擔心這件事,就造了一輛新車,配上良馬,出門時和別人的車軸相撞,他故意嘆息道:“車軸相撞是很不吉祥的。這大概是我祭祀時不夠虔誠,為人處世不夠莊重的緣故!”于是下車,丟掉車子走了。從這以后,齊國人就不再用車軸撞擊取樂了。 晏子身居高位數十年,始終以身作則,齊國的風氣大為好轉,受到諸侯們的尊敬,由此可見”不言之教”的功效。 用制度禁止一件事,自己卻不以身作則,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要感化下的心,沒有比身教更好的了。美國企業家亞瑟·布里恩所說:“位居領導位置的人需要許多天賦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痹诂F代社會,普遍講“人”,講“人性化管理”,用強制手段逼迫別人去做什么,已經越來越不適宜,以身作則的引導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第二, 不必要求別人比自己做得更好。 在品行與操守方面,你只能要求自己做到更好,不必期待別人比你做得更好。你自私自利,怎么能要求別人慷慨大度呢?你貪生怕死,怎么要求別人視死如歸呢?有人發表文章,大力提倡見義勇為。說得倒是動聽,可是他遇到壞人壞事,就嚇得屁滾尿流,義沒有了,勇也不見了。這怎么能讓人相信他的話呢?必須“先行其言”,做個樣子給人看,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春秋時,趙簡子親率三軍討伐衛國。發動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安全的地方,擊鼓下令沖鋒,卻發現士兵們都畏縮不前。他扔下鼓槌,感嘆道:“唉!士兵們竟然已經壞到這種地步了!” 燭過聽到他的嘆息,摘下頭盔,橫拿著戈,走到他面前說:“這不過是您自己沒做好罷了,士兵們并沒變壞!” 趙簡子勃然大怒,拔出劍,架在燭過的脖子上,喝道:”我不委派他人,親自統率大軍上前線,你還說我沒做好。你說,我什么地方沒做好?” 燭過面無懼色,答道:”先君獻公,即位才五年,兼并了十九個國家,用的就是這樣的士兵?;莨谖粌赡辏v情聲色,殘暴傲慢,秦國趁機偷,我軍大敗而逃,用的也是這樣的士兵。文公即位三年,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軍,圍困衛國,攻占曹國,名揚天下,成為霸主,用的也是這樣的士兵。所以我說您沒做好,士兵們并沒有變壞?!? 趙簡子恍然大悟,收起劍說:“多謝您的指教,我明白了!”他離開了安全之所,站到弓箭的射程之內。結果,只擊鼓一次,士兵們便攻上了城墻,大獲全勝。 趙簡子重賞了燭過,并感嘆道:“兵車千輛,不如燭過一言!” 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不好的將軍,沒有不好的士兵。將軍好不好,最關鍵的一點在于他能否以身作則。自己怕擔風險,想讓別人替自己賣命是不可能的。 無獨有偶,齊國名將田單也有過趙簡子相同的遭遇。田單曾率數千孤軍,死守兩座孤城,抵擋燕國大軍的進攻,最后反敗為勝,一舉收復全部失地。 田單功成名就后,力富貴隨之而來,他對自己的才能也十分自信。有一年,田單出任齊國主將,率領十萬大軍,準備進攻翟國。行前,他去拜訪仲連子。仲連子說:“您這次攻打翟國,一定不能攻下?!? 田單不以為然,說:“我曾經憑借即墨這座小城,收復了整個齊國,為什么攻不下小小的翟國?” 田單當即上車離開了,不想再跟魯仲連說話,并決心一戰成功??墒?,慘烈的戰斗進行了三個月,仍沒有攻下翟國,齊軍卻傷亡慘重。田單害怕了,又去拜見仲連子,問:“您怎么知道我攻不下翟國?” 仲連子說:“你堅守即墨城時,坐的是盛土的草器,站起來就拿起工具干活,事事做士兵的表率,還激勵士兵說:’假如我們的宗廟沒有了,我們靈魂將要歸向何方?’所以,將帥們有必死的決心,士兵也沒有逃生的念頭。現在,您東邊有掖邑的封地,西邊有淄上的財寶,身上系著黃金腰帶,富貴無限,春風得意,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喜歡生存,討厭死亡。所以我料定你攻不下翟國?!? 田單明白了。第二天,他脫下盛裝,纏起頭發,挺立在矢石紛飛的危險地方,拿起鼓槌,親自擂鼓助威。結果,翟國很快就攻下來了。 行動比諾言更響亮,身教比言教更有效。要想塑造別人,先得塑造自己;要想鼓舞士氣,先得鼓足勇氣。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你只有做得比別人更好,別人才可能做得像你希望的一樣好。 第三, 榜樣不要樹得太高。 你”先行其言”,要讓后面的有能力“從之”,這樣才能達到引導的目的。你所做的超出了大多數人的能力范圍,只能算是一項特技,很難普及到每個人。打個比方,喬丹在籃球場上玩“飛人”,球迷們都覺得好,想學學得了嗎?所以,你想引導他人,一定不能超出大多數人的認知水平與接受能力。 孔子非常注重榜樣的群體效應。魯國曾經規定,贖回在外國當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到國庫領取贖金??鬃拥膶W生子貢贖回了人,卻退還了贖金??鬃勇犝f這件事,說:“子貢錯了啊。圣人做事,可以移風易俗,教化可以施給人民,不僅適于自己?,F在魯國富有的人少,貧窮的人多,把人贖回后領取贖金,跟子貢相比就顯得不廉潔了。不領取贖金,就沒有人愿意再贖人了。所以,魯國人不會再贖人了?!? 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救起了一個落水兒童,孩子的父親為了感謝他,送給他一條耕牛。子路高興地接受了??鬃勇犝f這件事,夸贊道:“子路做得對,從此魯國人都會樂于救人了?!? 過去,中國人老是喜歡把一些大公無私、不愛錢又不怕死、好得不得了的人搬出來做榜樣,這跟給他們立一個神位差不多,是不會有多少人“從之”的。樹立榜樣的目的是引導他人的善行。如果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榜樣所能做到的事,就失去了意義。只有讓大多數人能夠實行,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誠也。的翻譯
人們的思想不同,就好像人們的面孔不同一樣?!灰斆骓槒?,背后又說相反的話’,這是古人所提出的告誡。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后面是 成語
面從后言、背前面后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出自《論語·為政》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論語·為政》子貢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很聰明,又能說會道。有一次,他向孔子請教: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孔子只說了一句話:“先要行動起來,然后再說?!庇袀€人開著手扶拖拉機行走在公路上。車上裝滿了大石頭。車子一顛,一塊兒大石頭滾落到路面上。一輛面包車開過來,司機看到大石頭擋道,憤憤地說:“誰這么不講道德!”一打方向盤繞過去了。一輛小轎車開過來,司機也看到了石頭,眉頭一皺:“怎么搞的!石頭擋道也沒人管!”說著,又是一打方向盤繞過去了。一上午過去了,石頭還躺在公路上。一個騎自行車的中學生過來了,他看到這塊兒大石頭,二話沒說,停下車子就動起手來。他力氣小,搬不動,就一下一下地滾,終于將大石頭滾到了公路邊。不用說,我們都會對這位中學生翹大拇指。因為他不是光說不做,而是什么也沒有說就動手去做?!罢f”與“做”只是一字之差,卻是衡量一個人境界高下的標準。所以孔子告誡子貢:要想做一個君子,就得“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親,請您點擊【答案】,您的是我答題的動力,如果不明白,請追問,謝謝。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政好面折人短,而退無后言 這句話的現代文翻譯是什么
沒有上下文吶,政是人?如果是的話,就是政這個人喜歡當面說人家的缺點短處,而事情過后就沒有什么說的了。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形容背后的詞語
【暗中作樂】: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尋找快樂。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背前面后】:指或當面或背后。
【戳脊梁骨】:在背后指責議論。
【打當面鼓】:比喻有話當面說,不背后議論。
【當面是人,背后是鬼】:比喻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耍陰謀詭計的兩面派人物。
【當面輸心背面笑】:比喻當面顯得十分親熱,背后卻在搗鬼。
【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當面說的是一樣,背后說的又是一樣。比喻表里不一,口是心非。
【后臺老板】:戲班子的老板。指背后操縱、支持的人或集團。
【見樹不見林】:只看見眼前的樹木,卻看不到背后的森林。
【兩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流言飛文】:毫無根據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誹謗,或挑拔離間的話。
【流言飛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后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同“流言蜚語”。
【流言蜚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后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流言風語】:猶言流言蜚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后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流言流說】:流流傳,引申為沒有根據的意見。沒有根據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誣蔑或挑拔的話。
【論黃數黑】:數:數落,批評。背后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
【馬上房子】:指當面贊成,背后反對。
【面從背違】:面:當面;從:順從;背:背后。當面順從,背后有意見,說壞話。
【面從背言】:從:聽從,順從。當面順從,背后亂說。
【面從后言】:從:聽從,順從。當面順從,背后亂說。
【面是背非】:當面贊成,背后反對。
【面諛背毀】:指當面稱贊,背后誹謗。同“面譽背毀”。
【面譽背非】:指當面稱贊,背后誹謗。同“面譽背毀”。
【面譽背毀】:當面稱贊,背后詆毀。
【明里抱拳,暗里踢腿】:抱拳:古代的一種禮節。比喻當面恭維,背后使壞。
【明敲明打】:指人說話直接與做事率直,不搞背后動作。
【幕后指點】:暗中提醒或背后指點。
【人前背后】:當著人背著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人言可畏】: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后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數黑論白】:背后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同“數黑論黃”。
【數黑論黃】:數:數落,批評。背后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
【數黃道白】:背后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同“數黃道黑”。
【退無后言】:離開了,就不在背后去議論。意為不在人們背后說長道短。
【退有后言】:當面順從答應,背后進行非議。
【五花大綁】:先用繩索套住脖子,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入方式。
【陽解陰毒】:指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陰陽兩面】:當面一套背后另一套,耍兩面手法。
【指手點腳】:猶指指點點。形容背后指點議論之狀。
【指指戳戳】:指在人背后用手指點講說。
【指指點點】:指給人點化或背后評論人。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蔣琬二三事 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蛴?/b>
1.(1)糊涂 (2)詆毀2.人心不同,就像他們各自的面孔一樣;當面服從,背后又說反對的話,這是古人勸誡的毛病。楊敏想稱贊我說我是對的,就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對我的話,就又顯示我的不對,因此不出聲,這是戲的快啊。 3.蔣琬不聽對楊戲的詆毀;蔣琬不聽對楊敏的詆毀;蔣琬沒有挾私報復楊敏?! ?.蔣琬對幾件事的處理說明,做人應對自己的優點缺點有正確的認識,能聽得進批評的意見,同時還要能秉公辦事,不挾私報復。(意思對即可)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誠也。的翻譯
人們的思想不同,就好像人們的面孔不同一樣?!灰斆骓槒?,背后又說相反的話’,這是古人所提出的告誡。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求《容齋隨筆》 翻譯??!急求??!從韓非作說難 而死于說難 到 呂甥之言出于義 蔡澤之說激于理
縣中的嗎,時間那么巧,還一模一樣 找到了,參考吧韓非寫了《說難》,自己卻死在諫說的艱難上,大概諫說的艱難,自古都是這樣的。至于那種知道諫說者想要諫說的內容,接見他卻不準備接納他的意見,但最終還是言聽計從的,這又是艱難而又值得欣喜的事了。秦穆公俘虜了晉侯,晉國陰飴甥前往會盟,他替晉侯去游說是毫無疑義的。秦穆公問:“晉國和諧嗎?”(陰飴甥)回答說:“不和諧。小人說一定要報仇,君子說一定要報恩?!鼻啬鹿珕枺骸皶x人認為國君命運會怎樣?”(陰飴甥)答:“小人認為他不會被赦免,君子認為他一定會回來。把感恩變成怨恨,秦國不會這樣吧!”秦國就放回了晉侯。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要長安君作為人質。趙太后不肯,說:“(如果有人)再說(這事)的,老婦我一定要向他臉上吐唾沫!”左師觸龍希望拜見(太后),太后怒氣沖沖地等他進來,知道他一定因這件事而來。左師慢慢坐下后,詢問太后身體有無病痛,接著請求讓(自己的)小兒子補充宮廷中黑衣衛士的空缺。太后問:“大丈夫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答:“比婦人更厲害。”后來談到太后的女兒燕后,接著大談趙王三代以來沒有功勞而被封侯的那些子孫,被災禍累及自身(的事例)。太后幡然醒悟,(觸龍)又說:“長安君憑什么把自己托付給趙國?”于是太后說:“任憑您安排他吧!”長安君就被送出國作人質。范雎在秦國漸受疏遠,蔡澤來到秦國,讓人散布言論激怒范雎,說:“燕國客卿蔡澤是天下善辯的人。他只要一見到秦王,一定會奪取范雎的相位。”范雎說:“諸子百家的學說,我已經通曉了,眾人的論辯,我都挫敗過他們,這又怎能奪取我的相位呢?”(范雎)派人召來蔡澤,對他說:“您揚言要取代我的相位,有這事嗎?”(蔡澤)答道:“有?!保ń又┚鸵蒙眺薄瞧?、(越國)大夫文種(被殺)的事例(勸說他)。范雎知道蔡澤想要用這些說法為難自己,就假意說:“犧牲性命,成就名聲,為什么不可以?”蔡澤用生命和名聲都要保全的道理誘導他,用閎夭、周公的忠貞圣明為他樹立榜樣。(忠告他)當今秦王在不背棄功臣方面,比不上秦孝公、楚王、越王,范雎的功勞比不上商鞅等三人。規勸他交出相印,(把相位)讓給賢者。范雎肅然起敬,消除了原先的惱怒,恭敬地聽?。ㄋ模┮庖?,請(他)入府做上賓。后來取代范雎成為秦國相國的就是蔡澤。秦始皇放逐他的母親,下令:“膽敢用太后的事來勸諫的,就殺他?!北粴⒌挠卸呷肆?。茅焦請求入諫,秦王讓人抬來大鍋準備煮死他。茅焦用夏桀、殷紂狂亂悖理的事例來責備(秦王),話還沒有說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陰飴甥的言論出自正義,左師的計謀源自愛心,蔡澤的勸說發于情理,像茅焦這樣的,真可以說是虎口拔牙的人了。范雎親自讓穰侯遭受困厄,從而奪取了他的相位,怎么就說比不上蔡澤呢?這就是此一時彼一時??!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