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封豨()()”「封豨修蛇」
成語“封豨修蛇”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fēng xī xiū shé成語簡拼:FXXS
成語注音:ㄈㄥ ㄒ一 ㄒ一ㄡ ㄕㄜ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封豕長蛇
成語出處:《淮南子·修務訓》:“吳為封豨修蛇,蠶食上國?!?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見“封豕長蛇”。
成語用法:封豨修蛇作主語、賓語;指壞人。
成語造句:自無妄興暴,皇祚寖微,封豨修蛇,行災中國?!读簳ぴ奂o》
英文翻譯:wild boars and snakes--fiends of society
成語“封豨修蛇”的擴展資料
1. 斷修蛇于洞庭是什么句式?“斷修蛇于洞庭”是介賓結構狀語后置句。先解釋“介賓結構狀語”:有一類修飾或限制動作發生的時間、處所、目的,以及動作方式方法的狀語,由介詞+賓語組成,如:在教室、于前天、為它、用工具等等,稱為介賓結構狀語。在現代漢語中,介賓結構狀語通常放在動作詞前面,如:“[在田野里]耕種?!薄霸谔镆袄铩边@個介賓結構文言文表述為“于野”,雙音節動作詞“耕種”文言文表述為單音節詞“耕”。如果詞對詞,“在田野里耕種”,文言文就是“于野耕”。由于文言文凡是介賓結構狀語都必須后置,所以,文言文正確表述是:耕于野。將“斷修蛇于洞庭”的介賓結構狀語調整到前面,即為“于洞庭斷修蛇”,進一步替換文言詞匯后,即為:在洞庭湖畔斬斷長蛇。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 堯...
猰貐(一種跑得快、要吃人,叫聲如嬰兒啼哭的丑惡可怕的怪獸)、鑿齒(野獸,有露出口外狀如鑿子長三尺的牙齒。)、九嬰(有9個頭的怪獸)、大風(一種大猛禽,飛時伴有能毀壞建筑的狂風)、封豨(大野豬)、修蛇(一種能吞食大象的長蛇)皆為民害。【還有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等怪獸出現,都是危害民眾的災害。】【于是堯就派后羿在疇華的野外殺死了鑿齒,在兇水上打死了九嬰,在青邱這一水澤地區射殺了大風,后羿還向天射下過多的太陽,并在地面獵殺了猰貐,在洞庭湖斬斷了修蛇,在桑林捕獲了封豨。】記得點哈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這幾個都被后...
【鑿齒】中國古代漢族神話人物之一,居住在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長有象鑿子一樣的長牙,手中持有盾和矛。據說,鑿齒掠食人類,帝堯命令后羿前往討伐。見后羿帶著弓箭找上門來,鑿齒慌忙一面拿起盾牌遮擋自己,一面伸出牙齒迎戰。后羿揮動寶劍砍去,盾牌頓時折成兩半。鑿齒嚇得轉身逃跑,后羿則拉弓上弦,一箭正中鑿齒心窩?!揪艐搿抗糯鷿h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它是水火之怪,能噴水吐火,其叫聲如嬰兒啼哭,故稱九嬰。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于北狄兇水之中。【大風】漢族神話傳說中一種兇惡的鷙鳥。堯時為害于民,被羿射殺于青丘之澤。因其大,振翼則起風,故又說為風伯。其說始見于漢。大風’又名’大鳳’,傳說是孔雀的親戚。性極兇悍,身體特大,一展雙翅能遮住半邊天,雙翅一肩動就刮起了颶風,大樹被連根拔起,房屋成批倒塌。【修蛇】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巨蛇,也叫做巴蛇,出自《山海經》,據說體長達到180米、頭部藍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于修蛇也擊人類,所以黃帝派遣后羿前往斬殺,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尸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稱為巴陵?!痘茨献印け窘浻枴罚骸按翀蛑畷r,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br>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封豨長蛇的原文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 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禽 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薄痘茨献?本經訓》“吳為封豨修蛇,蠶食上國,虐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茅, 百姓離散,夫婦男女,不遑啟處。” 《淮南子 修務訓》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