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尺()()”「五尺之童」
成語“五尺之童”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wǔ chǐ zhī tóng成語簡拼:WCZT
成語注音:ㄨˇ ㄔˇ ㄓ ㄊㄨㄥ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五尺童子、五尺之僮
成語出處:《孟子·滕文公子》:“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
成語用法:五尺之童作賓語、定語;指兒童。
成語造句:俺夫人治家嚴肅,有冰霜之操。內無應門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輒入中堂。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
成語“五尺之童”的擴展資料
1. 文言文翻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
公益成語:gyjslw.com
2. “內無技工強勁之旅,外無應門五尺之童,國恒亡”是什...
這句話好像打錯了吧。應該是“外無積功強勁(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國恒亡”。這是以家喻國,意思是國家外面要是沒有強力的同盟,內部沒有誠實可靠的臣子,國家肯定會滅亡的。
公益成語:gyjslw.com
3. 五尺之僮 的 出處 是
五尺之僮 (wǔ chǐ zhī tóng)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同“五尺之童”。出處:西晉·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br>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內無技工強勁之旅,外無應門五尺之童,國恒亡”是什...
這句話好像打錯了吧。應該是“外無積功強勁(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國恒亡”。這是以家喻國,意思是國家外面要是沒有強力的同盟,內部沒有誠實可靠的臣子,國家肯定會滅亡的。
公益成語:gyjslw.com
5.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 莫之或欺是什么句型
根據王念孫的解釋,“或”是“惑”的古字,“或欺”二字意為欺騙?!澳笔欠穸ň渲械臒o定代詞,“莫之或欺”是賓語前置,用現代漢語的語序來表達應當為“莫或欺之”,即“沒有誰欺騙他”。而王力的本將“或”解釋為句中語氣詞,認為“莫之或”是一個習慣性用語,解釋也還是“沒有誰欺騙他”。
公益成語:gyjslw.com
6. 陳情表中“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
在外沒有什么親戚,在家里也沒有可以幫自己開門、看門的家童。孤單的獨自生活,我的身子只能和我的影子互相安慰。
公益成語:gyjslw.com
7. 內無應門五尺之童旳下一句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公益成語:gyjslw.com
8.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這里 或 怎么解釋?...
【出處】:《孟子·滕文公子》:“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即使小孩到市場上(買東西),也沒有人欺騙他
公益成語:gyjslw.com
9. 求翻譯: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出處】:《孟子·滕文公子》:“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即使小孩到市場上(買東西),也沒有人欺騙他
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五尺之童是何意?出自于哪?
【釋義】幼年的孩童。古時的五尺約為現在的三尺。【出處】戰國·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戰國時,滕文公以仁政待民,國風清明。楚國的學者許行帶領弟子來到滕國,希望成為滕國百姓,他寧愿和弟子穿著粗布衣服,織席販履為生。滕文公寬厚地給了他們一處宅院。過了一陣子,許行對滕文公開始不滿意了。他說:“滕文公還不算賢明,賢明的君主應該和百姓一道耕田種地……”另一位學者陳相,很贊成許行的話,便去對孟子說了。孟子卻反問陳相說:“許行的飯鍋是自己造的嗎?他的農具是自己做的嗎?他的衣帽是自己縫的嗎?”陳相說:“都不是自己做的,是用糧食換的!”孟子說:“百姓有百姓的事,國君有國君的事,如果一件件東西都要是自己制造出來的才能使用,國君就得率領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我看許行講的是邪說,不應該相信他……”陳相辯解說:“不過依照許行的話去做,市場上就不會有欺假的行為,價錢公平一致,即使是打發五尺之童去買東西,也沒有賣主欺他;布匹、絲綢長短一樣,價錢便一樣;麻線、絲綿輕重一樣,價錢也一樣;鞋子大小一樣,價錢也一樣?!泵献娱_導陳相說:“你說的不對呀,價錢一樣并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各種物品的質地不同,有好有次,所以價錢就應該有高有低,假若不分優劣一律劃為同樣價錢,那樣會使天下發生混亂的。你想一想,好鞋和壞鞋賣同樣價錢,誰能高興呢?許行的話是虛偽的,照他的辦法是治理不好國家的!”
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