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于”字的成語「虧于一簣」
成語“虧于一簣”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kuī yú yī kuì成語簡拼:KYYK
成語注音:ㄎㄨㄟ ㄩˊ 一 ㄎㄨㄟ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功虧一簣
成語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虧:缺,欠;簣:裝土的竹筐。積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點而未能成功
成語用法:虧于一簣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成語造句: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43回:“至九仞之功,往往虧于一簣,前功盡棄,豈不可惜!”
成語“虧于一簣”的擴展資料
1. 功虧一簣是何意·出自于哪?【釋義】簣,土筐。堆一個土山,只差一筐沒有完成。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點又放下。
【出處】春秋·孔丘《尚書·族獒》。
周武王帶兵討伐殘暴的商紂王,建立周朝。周武王知人善任,治國有方,使周朝迅速強大起來,百姓拍手稱快。
各諸侯國也立即行動了起來,他們從四面八方攜帶著貴重禮品及自己的土特產品趕來朝賀。就連遠離鎬京的西戎人,也派來使,并帶來一條身長四尺、大尾長毛的名犬作為賀禮。周武王覺得這條狗十分稀奇,便高高興興地收下了。
在朝中擔任太保的召公,一直隨周武王東征西討,艱苦創業,所以他非常清楚江山得來不易,也更知道守業的艱難。他覺得,江山初定,百業待興,有必要時時刻刻提醒周武王,不要驕傲自滿,沉醉于燈紅酒綠的生活。于是,召公對周武王說:
“現在天下初定,四海臣服,遠遠近近,大大小小的國家或者送來奇珍異寶,或者帶來土特名產,這當然是天子您的圣德。但以臣之愚見,玩賞之物是不能用貴賤來區分的,重要的是人的品德。德高,物才顯得珍貴;無德,物也變得低賤。一個開明的君主,無論何時都不應該沉湎于聲色享樂之中。”
周武王知道召公指的是什么,于是他對召公說:
“我不過收下西戎的一條狗,你覺得事情真的那么嚴重嗎?”
召公馬上說:
“天子,我只是有些擔心,俗話說‘玩人喪德,玩物喪志’,把人當作玩物加以戲弄,有損于德行;將罕見的物品視為珍寶賞玩不休,會消磨志氣。不是本地出產的犬馬畜生,不必飼養;對人們衣食住行毫無補益的奇禽異獸,不該收留。”
周武王認為召公說的話有道理,便問召公:
“那些鳥獸之類的東西可以不要,而那些各國不遠萬里送來的貢品,難道也要退回去嗎?”
召公看到周武王已聽進了自己的話,便說:
“貢品自然可以收下,但那也為數太多,臣以為不如這樣辦,天子將一部分貢品分贈給同姓的諸侯,以表示您作為君主的誠信?!?br>說到這里,召公以目光征詢周武王的意見,接下去又說:
“對國君來說,最重要的是手下要有一批得力助手,國家如果沒有賢人治理,遲早都會垮掉。有作為的君主應該是群臣的表率,每時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合乎情理,尤其不可忽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功虧一簣啥意思
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點人力物力(或其他)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
功虧一簣,功敗垂成,都含有“以前的努力全白費,最后未完成”的意思。區別在于:功虧一簣含有“失敗的原因在于只差最后一點努力”的意思;功敗垂成本身沒有這個意思。 【故事】古時,有一個人要筑一座九仞(八尺=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論嚴寒酷暑,廢寢忘食地從遠處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終于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這一天也如往常一樣,雞剛叫就起床開工,一筐又一筐,眼看著山就要9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天又下起雪來,認為只有一筐土,就回家去了。此后,他總認為只有一筐土而偷懶,所以這一筐土至死他也沒堆上,終究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還是沒有堆成(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功虧一簣”一成語便出于此。
原文】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蠻。西旅厎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訓于王。曰:“嗚呼!明王慎德,四夷咸賓。無有遠邇,畢獻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無替厥服。分寶玉于伯叔之國,時庸展親。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于國。不寶遠物,則遠人格;所寶惟賢,則邇人安。嗚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允迪茲,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尚書·旅獒》)
【故事闡述】
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幾只土產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喪志,勸王繼續修德慎行,重視賢能,不要珍惜異物,以盡安定國家和保護人民的責任。如果不注意小節,最后會連累大德,就象堆積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簣土了,卻不肯覆上去而放棄,功敗垂成,這實在太可惜了。
古時,七尺為一仞(一說八尺為一仞),“簣”就是裝土的筐子。要建成一座九仞高的山,連土帶石,一筐一筐的往上堆積,堆到差不多九仞高了,只要再加一筐,就能大功告成??上?,建山的人沒能堅持到底,只差最后一筐沒有加上去,因此,這座九仞高的山,就沒有建成。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功虧一簣中的簣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解釋是什么?
此成語的詳細解釋是:功:功業,事業。虧;缺少。簣:盛土的筐子。筑土成山的功夫只缺少一筐土。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的一點力量而沒有能夠完成。常含惋惜之意。亦作“九仞一簣”、“一簣功虧”。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成語功虧一簣是什么意思?
功虧一簣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gōng kuī yī kuì,意思是功:所做的事情; 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點卻沒能完成,結果枉費工夫。
成語典故:《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墩撜Z·子罕》: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金庸《天龍八部》第三十一回:一人道:’老兄聰明得緊,對本派的奇功倒也知之甚深。不過這馬屁、法螺、厚顏三門神功,那也是很難修習的。尋常人于世俗之見沾染甚深,總覺得有些事是好的,有些事是壞的。只要心中存了這種無聊的善惡之念、是非之分,要修習厚顏功便是事倍功半,往往在要緊關頭,功虧一簣?!?br>近義:功敗垂成、枉費工夫、毀于一旦?、付之東流、付諸東流、枉然。
反義:善始善終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指功敗垂成。
造句:我們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終,否則終會功虧一簣。
辨析:功虧一簣,功敗垂成,都含有’以前的努力全白費,最后未完成’的意思。區別在于:功虧一簣含有’失敗的原因在于只差最后一點努力’的意思;功敗垂成本身沒有這個意思。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功虧一簣的虧是什么意思啊 ?、?
功虧一簣的虧釋義是缺損。
功虧一簣意思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點卻沒能完成,結果枉費工夫。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指功敗垂成。
出自先秦諸子《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br>譯文: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擴展資料
近義詞
1、功敗垂成,漢語成語,拼音是gōngbàichuíchéng,意思是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表示惋惜。
出自《三國志·楊阜傳》:“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阜以死守之?!?br>譯文:放棄成功,陷于不義的名聲,我愿以死守城。
2、前功盡棄,漢語成語,拼音是qiángōngjìnqì,意思是指以前的功勞努力全部丟失白費。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之“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
譯文:現在又率兵出塞,經過兩周,背著韓國,進攻梁國,一次不能攻下,以前的功勞努力全部丟失白費。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毀于一旦和功虧一簣的區別?
毀于一旦。長期的勞動的成果一下子被毀。功虧一簣。做事只差最后一步,沒能完成。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功虧一簣是什么意思?
意思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點卻沒能完成,結果枉費工夫。
讀音:gōng kuī yī kuì。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指功敗垂成。
出處:先秦諸子《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br>譯文:要建造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石不倒在山頂上,那么山的高度就不會達到九仞,就會造山失敗。
示例:這個實驗進入最后階段更得小心,任何疏忽,都可能落得功虧一簣。
擴展資料
近義詞
1、功敗垂成
讀音:gōng bài chuí chéng
釋義:意思是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表示惋惜。
出自:《三國志·楊阜傳》:“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阜以死守之?!?br>譯文:放棄成功,陷于不義的名聲,愿以死守城。
示例:他苦心經營了多年的重大科研項目’新一號’無法進行,功敗垂成。
2、前功盡棄
拼音:qián gōng jìn qì
釋義:指以前的功勞努力全部丟失白費。
用法:在句子中,可用作主語、謂語、賓語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之“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br>譯文:現在又率兵出塞,經過兩周,背著韓國,進攻梁國,一次不能攻下,以前的功勞努力全部丟失白費。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