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之徒”「不逞之徒」
成語“不逞之徒”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bù chěng zhī tú成語簡拼:BCZT
成語注音:ㄅㄨˋ ㄔㄥˇ ㄓ ㄊ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不法之徒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成語用法:不逞之徒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搗亂的人。
成語造句: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軍,借端擾害治安,即為人民公敵。(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英文翻譯:the unruly
其他翻譯:<法>hors-la-loi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鄭國丞相子駟派人害死鄭僖公,擁立五歲的鄭簡公,把持朝政,因整頓田地疆界及水渠問題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等。后來司臣、尉止等率領聚集起來的不逞之徒發動叛亂,殺死子駟、子國及子耳等
成語“不逞之徒”的擴展資料
1. “亡命之徒”的“亡”是什么意思?“亡命之徒”的“亡”意思是:是逃亡、逃跑。
亡命之徒:
讀音:wáng mìng zhī tú
釋義:
1、本意是指逃脫戶籍改換姓名、逃亡在外的人?,F指不顧性命冒險作惡的歹徒。
2、1994年羅杰·阿夫瑞執導電影。
反義詞:謙謙君子、遵紀守法。
近義詞:不逞之徒、不法之徒、違法亂紀。
出處: 唐.令狐德棻《周書.郭彥傳》:“彥勸以耕稼,禁其游獵;民皆務本,家有馀糧;亡命之徒,咸從賦役?!?br>例句: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三回:“倘若這些亡命之徒引兵到來,朝廷救兵不迭,那時悔之晚矣!”
“亡命之徒”的相關文獻:
1、后晉.劉昫《舊唐書.樂彥禎傳》:“從訓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輩,出入臥內,號為‘子將’?!?br>2、唐.陳子昂《上蜀川安危事》:“其中游手惰業亡命之徒,結為光火大賊?!?br>3、顧笑言等《李宗仁歸來》第一章:“只要你肯付出一定數量的黃金或美鈔,就會有亡命之徒鋌而走險?!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2. 不()之()四字詞語
不次之位
不根之談
不羈之民
不測之禍
不測之憂
不牧之地
不識之無
不世之功
不治之癥
不拔之志
不臣之心
不逞之徒
不次之遷
不軌之徒
不諱之門
不羈之才
不及之法
不情之請
不賞之功
不食之地
不腆之儀
不祧之祖
不舞之鶴
不易之典
不虞之譽
不正之風
不測之罪
不費之惠
不根之論
不諱之朝
不諱之路
不教之教
不解之仇
不經之說
不經之語
不刊之典
不刊之書
不刊之說
不奈之何
不遷之廟
不時之須
不祧之宗
不挑之祖
不世之業
不法之徒
不義之財
不易之論
不祥之兆
不速之客
不時之需
不毛之地
不刊之論
不經之談
不解之緣
不急之務
不惑之年
不敗之地
不白之冤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不x之x的成語
不速之客:【基本解釋】:指沒有邀請突然而來的客人?!酒匆糇x法】:bù sù zhī kè【使用舉例】:這樣出乎意外的~,卻受著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懇切的歡迎。(郭沫若《海濤集·跨著東?!罚痉戳x詞組】:特約嘉賓【使用方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沒有邀請的人【成語出處】:《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薄拘笳Z】:蝸牛赴宴;乘車來的人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什么叫不逞之徒?
不逞之徒 [ bù chěng zhī tú ]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bù chěng zhī tú ]《左傳·襄公十年》:“聚群不逞之人?!?指心懷不滿而搗亂鬧事的人。不逞:欲望未得到滿足。出 處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