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杖”的成語「明火持杖」
成語“明火持杖”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míng huǒ chí zhàng成語簡拼:MHCZ
成語注音:ㄇ一ㄥˊ ㄏㄨㄛˇ ㄔˊ ㄓㄤ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明火執械、明火執杖
成語出處:《元典章·刑部·從賊不得財者免刺》:“從賊孫伯奴、孟干兒與首賊朱伴兒、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強劫梁賢十家?!?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同“明火執仗”。
成語用法:明火持杖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干壞事。
成語造句:明·無名氏《臨潼斗寶》楔子:“我是首將來皮豹,善曉六韜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隨著展雄做強盜?!?br>英文翻譯:operate in broad daylight
俄文翻譯:открытый разбой
成語“明火持杖”的擴展資料
1. 明火執仗中的“仗”為什么不是“杖”?。?/b>明火執仗 〖成語〗: 明火執仗 〖拼音〗: míng huǒ zhí zhàng 〖解釋〗明:點明;執:拿著;仗:兵器。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形容公開搶劫或肆無忌憚地干壞事。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 ,無非赤手求財?!? 〖示例〗有一夜,無端被強盜~的搶了進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9回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干壞事。
來自gyjslw.com
2. 明火執仗是成語嗎?
明火執仗是成語
明火執仗 [míng huǒ zhí zhà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明:點明;執:拿著;仗:兵器。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形容公開搶劫或肆無忌憚地干壞事。
貶義
出 處
明·施耐庵《水滸》:“今日見他每明火執仗;不知他底細……。”
例 句
日本鬼子毫無羞恥之心,竟然會~,公開搶劫百姓的錢財。來自gyjslw.com
3. 明火執杖什么意思?
【成語】: 明火執仗 【拼音】: míng huǒ zhí zhàng【解釋】: 明:點明;執:拿著;仗:兵器。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形容公開搶劫或肆無忌憚地干壞事?!境鎏帯浚?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 ,無非赤手求財?!?br>來自gyjslw.com
4. “明火執仗”還是“明火執杖”?誰對?
明火執仗對。
明火執仗,拼音是míng huǒ zhí zhàng,形容明目張膽地為非作歹,毫無顧忌 。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分生涯,何曾明火執仗,無非赤手求財?!?br>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例,明·施耐庵《水滸》:今日見他每明火執仗;不知他底細。
擴展資料:
近義詞:明目張膽
明目張膽,拼音是míng mù zhāng dǎn,意思是睜開眼睛放開膽量做事。原意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后演變為無所顧忌,膽大妄為?!缎咽酪鼍墏鳌返谌换兀骸昂髞硪詮娏枞?,以眾暴寡,明目張膽的把那活人殺吃?!?br>反義詞:鬼鬼祟祟
鬼鬼祟祟,拼音是guǐ guǐ suì ?suì,形容行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或者另懷鬼胎,暗中使用詭計。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來自gyjslw.com
5. 明火執仗 什么意思
光天化日去干壞事!
來自gyjslw.com
6. 有明火執仗這個成語嗎
有的,本義是夜間打著火把去打劫搶人家。
來自gyjslw.com
7. 明火執仗的成語典故
明火執仗míng huǒ zhí zhàng[釋義] 明:用為動詞;點明;執:拿著;仗:兵器。點著火把;拿著兵器。形容公開劫掠;也指毫無隱蔽地干壞事。[語出] 明·施耐庵《水滸》:“今日見他每明火執仗;不知他底細……?!盵正音] 執;不能讀作“zhǐ”。[辨形] 仗;不能寫作“杖”。[近義] 明目張膽[反義] 鬼鬼祟祟[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結構] 聯合式。[辨析] ~和“明目張膽”;都形容毫無顧忌地公開做壞事。但~偏重在“十分公開;毫不隱蔽”;“明目張膽”偏重“非常大膽;肆無忌憚?!盵例句] 日本鬼子毫無羞恥之心;竟然會~;公開搶劫百姓的錢財。[英譯] operate in broad daylight
來自gyjslw.com
8. 明火執仗是褒義詞嗎?
引用leizishu的回答:不是,是貶義詞。〖成語〗: 明火執仗 〖拼音〗: míng huǒ zhí zhàng 〖解釋〗明:點明;執:拿著;仗:兵器。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形容公開搶劫或肆無忌憚地干壞事。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 ,無非赤手求財?!?〖示例〗有一夜,無端被強盜~的搶了進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9回
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