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怨”的成語「以直報怨」
成語“以直報怨”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以直報怨成語讀音:yǐ zhí bào yuàn
成語簡拼:YZBY
成語注音:一ˇ ㄓˊ ㄅㄠˋ ㄩㄢ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以德報怨、以禮相待
反義詞:忘恩負義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摘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以公道對待有怨恨的人。
成語用法:以直報怨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成語造句: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夫以直報怨,圣人不禁?!?br>
成語“以直報怨”的擴展資料
1. 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是什么意思?以德報怨: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里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當初,也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后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么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墒乾F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直’的解釋偏向’是非曲直,理直氣壯,耿直’,不排除拿起板磚飛過去的意思! 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以直報怨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傷害自己的人。 《論語》中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對此大多數人都認為,對方對我好,我也對他好,就是“以德報德”,別人對我不好,我就對其還以顏色,就是“以直報怨”。我說,這種認識是小人的認識,不是圣賢的觀點。以怨抱怨“以怨報怨”,也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是含有以仇視、怨怒對待仇視、怨怒的意思,實為不可取。其另一層面的意思是:冤冤相報何時了。所以生活中最好不要以怨抱怨。摘自gyjslw.com
2. 《論語》中的“以直報怨”怎么解釋或曰
以直報怨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有人說:“用善行回報惡行,怎么樣?”孔子說:“用什么回報善行?用適當的懲罰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直,值,相當的對價,適量代價。善與惡、德與怨,是人類有了價值判斷之后的概念。善與惡,性質相反,一正一負;通常談及的善惡,判斷標準是明確的,即總體而論的、倫理的;具體說來,對人類社會有益的為善,對人類社會有害的為惡。摘自gyjslw.com
3. 《論語》中的“以直報怨”怎么解釋或曰
以直報怨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有人說:“用善行回報惡行,怎么樣?”孔子說:“用什么回報善行?用適當的懲罰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敝保?,相當的對價,適量代價。善與惡、德與怨,是人類有了價值判斷之后的概念。善與惡,性質相反,一正一負;通常談及的善惡,判斷標準是明確的,即總體而論的、倫理的;具體說來,對人類社會有益的為善,對人類社會有害的為惡。摘自gyjslw.com
4.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句話如何解釋?
用良心和美德善待對自己惡劣的人,對那些待你好的人們又該用什么回報呢?矯正那些對你惡劣的人的態度,讓他們理解自己的錯誤,讓事情回歸常理的范圍(即可),那對于那些以忠厚待你的人,你自然就可以用你的德行回報他們了;這段理解是參考孟子解讀的,年輕時讀《公羊傳》言“九世之仇猶可報”,后讀孟子、論語,反反復復,輾轉幾度,所揣摩出來的,不是仇殺報復,而是“矯枉以正”,錯的就該糾正,君子做的事,是天地的尺度,而不是刑人的刀斧。論語告訴的,是君子的操守,這操守中的精髓,是現代人難以理解的“正 義”,是對“義”與“中”的堅持;錘煉自己,成為衡量“義”的尺度,而自身保持“守中克己”不被情感左右判斷,不被世俗影響決斷;君子之道,真是難啊...一家之言,僅供參閱;不悅之處,煩請哂笑而過,莫作糾結摘自gyjslw.com
5. 孔子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到底該怎么解釋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爸薄钡囊馑季褪抢献铀v的“曲則直”,合理的曲 合理的直。就是說要分情況:二、對于有情緒的抱怨,人還不壞;那就運用智慧,旁敲側擊,或通過旁人 讓他明白道理即可,千萬不要 說教,因為他自己有理,只有讓他自己明白真理,他才會放棄自己的抱怨;一、對于人渣,你的形勢比他好,就直接懟回去 懟死他,懟一次不行懟兩次,懟死他,懟到服為止,不服 干 就完事了,因為他不懂什么叫做德行,無賴就是他們的本性,但是懟死懟服之后就要遠離,從此不要再報有幻想。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注:“女子”不是指女人(問度娘),泛指陰險狡詐的人;摘自gyjslw.com
6. 辯論:以直報怨好還是以德報怨好。高分!!
做人——以直報怨 筆者上小學的時候,因為個子小,常常被欺負。每次啼哭回家,父母總是讓我躲避、忍讓,找老師求援。通常男孩子是不愿意求助于老師的,所以我只能繼續挨打。直到有一天,一位堂哥退伍回鄉,聽我說起這事,勃然大怒:“別人如何打你,你就如何打別人”。我膽怯的問道:“如果對方人多,那怎么辦?”堂哥說的:“誰欺負你最狠,每次打他,不要管別人如何打你”。果然此招屢試不爽,此后我再也不受欺負了。 這位文化不多的堂哥,卻說出了一個與孔圣人同樣的道理:做人,需要以直報怨。 世人對孔圣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以為孔圣人是一個迂腐、懦弱的老夫子。其實這是世人對孔子的誤解,在筆者心目中,孔子是一位剛烈如火、是非分明的真斗士??鬃诱f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在現實生活中,好人與壞人混雜,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斗爭是永遠存在的。在人與人的層次上,如果單純提倡“以德報怨”,必然是非不辯,善惡不分,恩怨不清,獎罰不明,公正和正義將不復存在。《西游記》就是最好的案例。唐僧屢次以德報怨,險些成為妖魔的大餐;只有孫悟空直面惡魔,敢于迎頭痛擊,才能戰勝困難得以前行;如果師徒四人都信奉以德報怨,很難想象能否最終取得真經。因此,做人在面對假、惡、丑時,最好的戰斗策略就是以‘直’抗爭,唯一的法寶就是以‘直’取勝,以正壓邪、以直報怨、坦坦蕩蕩、不卑不亢,將道德真理和人格尊嚴捍衛到底。 經營企業——以德報怨 做人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但干企業斷不能如此。筆者認為,經營企業要以德報怨。企業的本質是追求利潤,但古語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西方學者也認為成功企業的特質就是“追求利潤之上的東西”。 首先,企業對消費者必須以德報怨。狠心、度量小器的企業只能威風一時,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深諳“仁德”之道。他們對消費者誠實、守信、厚道,富有寬容、忍耐、堅韌的精神,對于消費者的誤解和挑剔絕不會以牙還牙,反而用更優質的服務回報客戶,才能最終贏得顧客的忠誠。 其次,企業對競爭對手也需要以德報怨。古往今來,偷奸?;?、見利忘義、惟利是圖的企業,既便賺得如山的鈔票,終也不會長久??v觀古今中外成功商人和企業家的經營謀略,無不滲透著這些商界的辯證哲學。企業互相合作需要講求誠信,謀求利益應取放有度,贏得客戶更要懂得讓利與人,以德報怨,必將贏取更大市場。 治理國家——以直報怨 竊以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寬容的國家。這種寬容在西方人眼中常常無法理解。中國曾經無數次以德報怨,以期獲得別國的友善。在白白損失了巨大的財產甚至鮮血之后,我們才明白在國與國的交往上,只有利益,沒有仁德。以德報怨,絕對不適用于國家的外交政策。 前些年,由于中國埋頭發展經濟,在國際問題上不作為,對于挑釁和圍堵提倡以德報怨,使我們的形象和影響力大受損失,更失去了許多重要的政治利益。當經濟強大的中國想要發展自身空間時,又遭遇到了“中國威脅論”。筆者認為,“中國威脅論”的散布者正是利用輿論手段針對中國開展的心理戰,目的是使中國產生誤判而裹足不前,限制中國的發展。如果中國敢于以直報怨,面對他國的任何敵意行為,毫不沉默和躲閃,以“直”抗爭,不畏強敵,針鋒相對,以我為主,就能打破對手的如意算盤,積極維護我國利益。在現實的國際關系中,任何一個國家如果不敢以直報怨,堅定地捍衛自身利益,那就不能贏得他國的尊重,更會被視為軟弱可欺。中國以前片面強調的所謂“政治解決”、“以德報怨”,不過是處理國際爭端的手段之一,決不可能成為唯一的手段。甚至可以這樣說,“以直報怨”是中國改善外交境遇的必由之路。 總之,做人、經營企業、治理國家,這三者可謂大相徑庭,其經營之術也絕非“以直報怨”或“以德報怨”就能概括,筆者在此只是拋磚引玉而已。以直報怨,還是以德報怨?需要在不同環境下具體應用,筆者既不提倡做莽直的勇夫,也不贊同做昏庸的好好先生。如何報“怨”?讀者心中自有定論矣。摘自gyjslw.com
7. 以直報怨什么意思
以直報怨,出自 《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指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傷害自己的人。
簡析
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br>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不贊成永遠以一種惡意,一種怨恨,一種報復去面對別人的不道德,那么這個社會將是惡性循環,無休無止。我們失去的將不僅是自己的和諧,當今的和諧,還有子孫后代的和諧。
孔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他說你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對不講是非標準、已經有負于你的人和事,這是一種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費??鬃拥闹螄铰裕岢暗轮餍梯o”。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不能只講道德,沒有刑罰。以德治國、治家、治人,以講究禮儀為主,以仁、義、禮、智、信為做人的標準,教化人民,互敬互愛、無欺無詐,達到高雅、高尚、和諧。對少數為非作歹,頑固不化的人,對道德不屑一顧的人,就不要一味講究寬容,要輔以刑罰??鬃又v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一味姑息忍讓,不是完美的處世之道。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孔子提倡以兩者以外的第三種態度對待報怨的問題。他提倡“以直報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確面對有過失的和行為不端的人。也就是說:講道德要有一個標準,一不能冤冤相報,互相殘殺;二不能姑息養奸,縱容犯罪。以直報怨,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來解決不公正的問題,也是對不講道德的人進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一個標準,一個尺度,人們不能偏離太大?!翱鬃訑z行相事,七日而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就是一個很好的以直報怨的例子。
對于直字的另一種解釋:
朱熹將直解為正直,他一向有按自己意思天馬行空的習慣,不能當真。直,古意通值。古時字少,拿直當“值”用。詩經中有,樂國樂國,爰得我直。這是周朝之前的例子。系向牛頭充炭直,是周朝之后的例子。
孔夫子的意思,從上下文推斷,應該是“等值”之意。
首先,跟以德抱怨相對,肯定有報復的意思。不然不會說,以德抱怨,何以報德。這句話里面也隱含了,別人給什么就還什么的意思。
那么,怎么解釋這個直?很顯然,是強調報復不要過度的意思。
別人打了我兩個巴掌,我應該還兩個,不是一個,不是三個,這就是直。等值。不過分之報。一報還一報。貼切之至。
如果是朱熹歪解的正直。。。那接下來就該解釋,什么才是正直的方法。。。然而沒有任何疑問,可見就是這個等值的意思。直,字面本意就是等值。
對于壞的行為,應當予以等值的懲罰,才能保證這種行為不再發生。這是無私之論。為惡之人,為惡也占不到便宜,所以不再為惡。這才應該是孔夫子的本來意思。摘自gyjslw.com
8. 什么叫“以直報怨”,它與“以怨報怨”
1
兩廣佛兵,總參謀長,草莓酥李師奶,咯咯咯咯,為政以德,當然就是,以德報怨啦。
咯咯咯咯,。。。。
直者,仁義道德,誠實正道。
以直報怨,就是,以德報怨啦。
咯咯咯咯,。。。。
2
兩廣佛兵,總參謀長,草莓酥李師奶,咯咯咯咯,“以怨報怨”,錯。
劊子手,“以怨報怨”,犯殺人罪。
仁義道德,乃是天理。
劊子手,“以德報怨”,乃是“替天行道”,不犯殺人罪。
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
3
兩廣佛兵,總參謀長,草莓酥李師奶,咯咯咯咯。
天理,涅槃經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善,舍己為人。
惡,損人利己。
仁,諸惡莫作。
義,眾善奉行。
道,仁義正道。
德,明辨是非。
天理,就是仁義道德。
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摘自gyjslw.com
9.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句話如何解釋?
用良心和美德善待對自己惡劣的人,對那些待你好的人們又該用什么回報呢?矯正那些對你惡劣的人的態度,讓他們理解自己的錯誤,讓事情回歸常理的范圍(即可),那對于那些以忠厚待你的人,你自然就可以用你的德行回報他們了;這段理解是參考孟子解讀的,年輕時讀《公羊傳》言“九世之仇猶可報”,后讀孟子、論語,反反復復,輾轉幾度,所揣摩出來的,不是仇殺報復,而是“矯枉以正”,錯的就該糾正,君子做的事,是天地的尺度,而不是刑人的刀斧。論語告訴的,是君子的操守,這操守中的精髓,是現代人難以理解的“正 義”,是對“義”與“中”的堅持;錘煉自己,成為衡量“義”的尺度,而自身保持“守中克己”不被情感左右判斷,不被世俗影響決斷;君子之道,真是難啊...一家之言,僅供參閱;不悅之處,煩請哂笑而過,莫作糾結摘自gyjslw.com
10. 以直報怨是什么意思
這是孔子說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就是以公正來回答怨恨,就是既重恩德又講原則,對待有負于你的人你對他不用客氣。摘自gyjslw.com
11. 老子的“以德報怨”和孔子的“以直報怨”兩者之間有何異同?
1、相同點:以直報怨和以德報怨都體現人的心胸寬廣。以直報怨:直:公正、正直。別人對我們怨恨或抱怨時,我們要以坦誠的態度去對待他。出處:《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币缘聢笤梗褐赣玫赖鹿难酃饪创c別人的仇恨。出自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弊钤绯霈F在《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與儒家觀念截然相反。道家注重清凈,老子的道德是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命題,與當今的道德不完全相同。2、不同:以直抱怨,是對于與自己有仇怨的人通過正直合理的手段予以打擊,更注重公私分明,依然以公正平等的態度對待。以德報怨是不記仇怨反而給與自己憂愁的人益處。或許是感謝傷害自己的人,因為他們磨礪了自身的意志。摘自gyjslw.com
12. 老子的“以德報怨”和孔子的“以直報怨”兩者之間有何異同?
1、相同點:以直報怨和以德報怨都體現人的心胸寬廣。以直報怨:直:公正、正直。別人對我們怨恨或抱怨時,我們要以坦誠的態度去對待他。出處:《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德報怨: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出自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最早出現在《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與儒家觀念截然相反。道家注重清凈,老子的道德是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命題,與當今的道德不完全相同。2、不同:以直抱怨,是對于與自己有仇怨的人通過正直合理的手段予以打擊,更注重公私分明,依然以公正平等的態度對待。以德報怨是不記仇怨反而給與自己憂愁的人益處。或許是感謝傷害自己的人,因為他們磨礪了自身的意志。摘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