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字是“手”字的成語「手不應心」
成語“手不應心”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shǒu bù yīng xīn成語簡拼:SBYX
成語注音:ㄕㄡˇ ㄅㄨˋ 一ㄥ ㄒ一ㄣ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力不從心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來,不覺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篋漸漸空虛,手不應心,媽媽也就怠慢了。” 摘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猶言力不從心。
成語用法:手不應心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成語造句:可惜才不逮意,手不應心,于是急切中連“簡明”、“清晰”、“條理”等一切散文底基本條件都置諸腦后了。沈從文《藝術教育·濫用名詞的商榷》
英文翻譯:One's hand can no longer act as one's heart directs.
成語“手不應心”的擴展資料
1. “手不什么”的成語有哪些?1、手不釋卷
【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br>2、?手不應心
【拼音】: shǒu bù yīng xīn
【解釋】: 猶言力不從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來,不覺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篋漸漸空虛,手不應心,媽媽也就怠慢了。”
3、手不停揮
【拼音】: shǒu bù tíng huī
【解釋】: 手不停頓地揮寫。形容不停地寫作。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箋上,手不停揮,須臾,草就嚇蠻書?!?br>4、手不輟卷
【拼音】: shǒu bù chuò juàn
【解釋】: 輟:中止;卷:書本。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梁書·楊公則傳》:“性好學,雖居軍旅,手不輟卷?!?br>5、手不釋書
【拼音】: shǒu bù shì shū
【解釋】: 猶手不釋卷。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北史·序傳·李義雄》:“義雄有識悟,勤學,手不釋書?!闭詆yjslw.com
2. 成語,手不什么
手不應心【讀音】:shǒu bù yīng xīn【解釋】:猶言力不從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境鎏帯浚好鳌ゑT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來,不覺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篋漸漸空虛,手不應心,媽媽也就怠慢了
摘自gyjslw.com
3. 為什么寫字會手不應心?
練字其實是一件看似簡單,其實很不簡單的事情,寫字首先要心靜,我們有時候往往在我們腦海里想的字是完美的,但是自己通過手寫出來時確天差地別,其實人的指揮系統是大腦并不是心在指揮,寫字是通過大腦傳達,最后有手完成的,這期間有一段“路程”,經絡、關節、心情還有筆的好壞等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就出現了手不應心的情況。 追問: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回答: 多練,熟能生巧有一定道理, 心靜 ,關鍵體會練的過程,不要太在意結果。。。。。。 追問: 有時 寫字 心中越想快但手卻越慢,有時周圍有人時寫字更慢了,這是為什么哪?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回答: 說明你是一個不太有主見的人,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寫字 心中越想快但手卻越慢的原因是因為 大腦 的反應比手快,可能是手的幾百甚至上千倍,同時有人看的時候你還要考慮字字寫出來會不會很難看,一 心多 用,太注重別人對你的看法。。。。。。最好還是先認真的看一下你所要寫的字的 筆畫 、結構,該從何處下手,先點的話就先把點這一畫完成,再考慮下邊的橫、豎、撇、捺。。。。。。
摘自gyjslw.com
4. 有一個成語手不什么
手不釋卷 ——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手不停毫 —— 手不停頓地書寫。形容不停地寫作。 手不應心 —— 猶言力不從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摘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