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賓()”的成語「哀告賓服」
成語“哀告賓服”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哀告賓服成語讀音:āi gào bīn fú
成語簡拼:AGBF
成語注音:ㄞ ㄍㄠˋ ㄅ一ㄣ ㄈㄨ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跪地求饒
反義詞:寧死不屈
成語出處:元 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見他慌悚躊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賓服?!惫娉烧Z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部落按時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后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愿意服從。
成語用法:哀告賓服作謂語;表示服從。
成語造句:他已經哀告賓服了,我們接受他的投降吧
成語“哀告賓服”的擴展資料
1. 代表愿意的詞語表示愿意的成語如下:心甘情愿:心里完全愿意,沒有一點勉強。多指自愿做出某種犧牲。哀告賓服: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部落按時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后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愿意服從。 兩相情愿: 兩方面都愿意。多指婚姻或交易。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關于 服的成語
安生服業 服服貼貼 服牛乘馬 哀告賓服 口服心服 白龍魚服 不服水土 粗服亂頭 返我初服 服田力穡 弓調馬服 侯服玉食 華冠麗服 胡服騎射 降服而囚 亂頭粗服 奇裝異服 拳拳服膺 水土不服 心悅誠服 心服口服 以理服人 以德服人 從風而服 服低做小 負固不服 黃冠草服 黃冠野服 驥服鹽車 金聲玉服 濃妝艷服 輸心服意 微服私行 無服之喪 無服之殤 心服首肯 以渴服馬 以力服人 陰服微行 作小服低 服服帖帖 白龍微服 變服詭行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 )服( )服。補充成語
成語:
以力服人
以理服人
心悅誠服
心服口服
水土不服
拳拳緝恭光枷叱磺癸委含蓮服膺
奇裝異服
亂頭粗服
華冠麗服
胡服騎射
侯服玉食
弓調馬服
服田力穡
服低做小
返我初服
粗服亂頭
不服水土
白龍魚服
哀告賓服
成語:心服口服
拼音:xīn
fú
kǒu
fú
典故: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處:《莊子·寓言》:“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br>舉例:如今請出一個管得著的人來管一管,嫂子就~,也知道規矩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九回)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照樣子寫詞語大全
阿黨比周 阿黨相為 阿家阿翁 阿貓阿狗 阿彌陀佛 阿其所好 阿時趨俗 阿世盜名 阿世媚俗 阿世取容 阿意取容 阿諛諂媚 阿諛逢迎 阿諛奉承 阿諛取容 哀哀父母 哀哀欲絕 哀兵必勝 哀而不傷 哀感天地 哀感頑艷 哀感中年 哀告賓服 哀鴻遍地 哀鴻遍野 哀毀骨立 哀毀瘠立 哀梨蒸食 哀莫大于心死 哀聲嘆氣 哀絲豪竹 哀思如潮 哀天叫地 哀痛欲絕 唉聲嘆氣 挨凍受餓 挨風緝縫 挨家挨戶 挨肩并足 挨肩擦膀 挨肩擦背 挨肩擦臉 挨肩搭背 挨肩疊背 挨門逐戶 挨三頂五 挨山塞海 捱風緝縫 捱三頂四 捱三頂五 矮人觀場 矮人看場 矮人看戲 矮子觀場 矮子看戲 藹然可親 藹然仁者 愛別離苦 愛博而情不 愛不忍釋 愛不釋手 愛才如渴 愛才如命 愛才若渴 愛財如命 愛富嫌貧 愛國如家 愛鶴失眾 愛禮存羊 愛毛反裘 愛民如子 愛莫能助 愛莫之助 愛錢如命 愛人好士 愛人利物 愛人以德 愛日惜力 愛如己出 愛如珍寶 愛生惡死 愛素好古 愛屋及烏 愛惜羽毛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愛憎分明 愛之欲其生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礙口識羞 礙難從命 礙手礙腳 曖昧不明 曖昧之情 安安穩穩 安邦定國 安邦治國 安不忘危 安步當車 安常處順 安常履順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形容求饒的詞語
【哀告賓服】: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部落按時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后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愿意服從。【磕頭如搗蒜】:磕頭如同蒜錘搗蒜那么快。形容求饒的狼狽相。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一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千人一面
一表人才
眾多非一
一事無成
一路平安
一言為定
一心一意
一五一十
一團和氣
萬眾一心
一年一度
一鳴驚人
九牛一毛
一動不動
一知半解
獨樹一幟
千鈞一發
背水一戰
一籌莫展
首屈一指
一葉知秋
千篇一律
以防萬一
一覽無余
毀于一旦
一聲不吭
一年半載
一技之長
一意孤行
如出一轍
一筆勾銷
煥然一新
孤注一擲
濟濟一堂
一點一滴
融為一體
一本正經
合二為一
一如既往
有朝一日
可見一斑
不拘一格
一模一樣
大吃一驚
別具一格
一反常態
不屑一顧
一勞永逸
一以貫之
風靡一時
一瘸一拐
一帆風順
功虧一簣
一唱一和
一廂情愿
滄海一粟
一竅不通
一塌糊涂
一枕黃粱
獨當一面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求許多詞語,沒有要求~~~~~~告訴點吧
成語:嗷嗷待哺 哀哀父母 安安穩穩 哀哀欲絕 昂昂自若 按兵不動 按兵不舉 哀兵必勝 安步當車 安邦定國 阿鼻地獄 愛博而情不 按步就班 按部就班 敖不可長 傲不可長 愛別離苦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愛不忍釋 按兵束甲 案兵束甲 愛不釋手 安不忘危 安邦治國 廣種薄收 安常處順 暗錘打人 熬腸刮肚 安常履順 安車蒲輪 昂藏七尺 愛才如渴 愛才若渴 愛才如命 愛財如命 安常守分 安常守故 安常習故 阿黨比周 暗度陳倉 暗渡陳倉 暗度金針 案牘勞形 安堵樂業 黯淡無光 暗斗明爭 安堵如故 按堵如故 挨凍受餓 暗淡無光 阿黨相為 案牘之勞 哀而不傷 挨風緝縫 捱風緝縫 鰲憤龍愁 安分守己 安份守己 安分守已 愛富嫌貧 安富恤貧 安富恤窮 安富尊榮 安分知足 阿狗阿貓 阿姑阿翁 哀告賓服 安故重遷 安國富民 傲骨嶙嶙 安國寧家 愛國如家 熬更守夜 哀感天地 哀感頑艷 岸谷之變 哀感中年 哀鴻遍地 哀鴻遍野 安魂定魄 哀毀骨立 哀毀瘠立 懊悔無及 愛鶴失眾 黯晦消沉 廣寒仙子 按行自抑 案劍瞋目 挨家挨戶 阿家阿翁 挨肩并足 挨肩擦膀 挨肩擦背 挨肩擦臉 挨肩搭背 挨肩迭背 挨肩疊背 阿嬌金屋 安家落戶 安家樂業 安家立業 安居樂業 廣結良緣 暗箭明槍 暗箭難防 按甲寢兵 廣見洽聞 阿其所好 暗箭傷人 按甲休兵 案甲休兵 熬姜呷醋 暗箭中人 廣開才路 安適如常 熬枯受淡 礙口識羞 廣開言路 安良除暴 愛禮存羊 鰲里奪尊 安老懷少 呆里撒奸 廣陵散絕 安樂窩 暗綠稀紅 哀梨蒸食 阿貓阿狗 挨門挨戶 曖昧不明 傲慢不遜 鰲鳴鱉應 安眉帶眼 哀莫大于心死 愛毛反裘 安民告示 鞍馬勞頓 案無留牘 鞍馬勞倦 鞍馬勞困 鞍馬勞神 傲慢無禮 奧妙無窮 愛莫能助 愛民如子 傲慢少禮 阿彌陀佛 暗無天日 挨門逐戶 鞍馬之勞 曖昧之情 按名責實 暗昧之事 愛莫之助 按捺不住 礙難從命 傲睨得志 傲睨萬物 安內攘外 傲睨一切 傲睨一世 傲睨自若 阿毗地獄 阿平絕倒 安貧樂道 安貧樂賤 廣譬曲諭 安貧守道 按轡徐行 暗氣暗惱 鞍前馬后 愛錢如命 熬清守淡 熬清受淡 熬清守談 岸然道貌 矮人觀場 傲然屹立 愛人好士 愛如己出 矮人看場 矮人看戲 藹然可親 愛人利物 暗弱無斷 呆如木雞 呆若木雞 安忍無親 安然無事 黯然無色 安然無恙 安如盤石 安如磐石 安然如故 藹然仁者 黯然傷神 黯然神傷 黯然失色 傲然挺立 泛云 泛滟 沙陀 沙衍 沙梨 沙瑤 沙鍋 沙籠 沖和 沖陽 沖薄 汽球 沃漏 汾水游 沮渠 沮澤 油回磨轉 油帟 油蛉 油橄欖 洋頭 津路 浙東學派 浹淪肌髓 深憲 淥酒 沈香色 沈聲靜氣 泰筮 泰然處之 泉骨 泉藪 法刑 鴟目虎吻 鴛鴦簿 鵲面弓 鵬壑 鶗鴂雕卉 鹥總 鸞函 鸞觴 魚佩 魚筒 暮角 汪翔 沙丸 埃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8. 求300個成語,要帶解釋的,謝謝了!
這里只是一部分!到這個網址去下載,有2萬多個?。¢拙普撐? 拼音:zūn jiǔ lùn wén釋義:一邊喝酒,一邊議論文章。出處: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笔纠哼B年客里度初度,~第一遭。★陳世宜《上巳社集是日值余初度》詩 遵養時晦 拼音:zūn yǎng shí huì釋義:遵遵循,按照;時時勢;晦隱藏。原為頌揚周武王順應時勢,退守待時◇多指暫時隱居,等待時機。出處:《詩經·周頌·酌》于鑠王師,遵養時晦。”示例:段祺瑞經了此險,越發杜門謝客,~,連幾個圍棋好友,也不甚往來了。★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一回 樽前月下 拼音:zūn qián yuè xià釋義: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對酒賞月的悠閑情境。出處:清·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八》弟此節俗冗,焦頭爛額,對月對酒皆不樂。樽前月下,尚有剝啄之聲,如御十萬敵,必須在家首先搪拒,竟無福前來望見顏色矣。”示例:無 樽俎折沖 拼音:zūn zǔ zhé chōng釋義: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談中制勝敵人◇泛指外交談判活動。折沖,使敵人戰車后撤,指擊退敵軍。出處:語出漢·劉向《新序·雜事一》示例:今吾國以存亡關系而不簽字,各國當能見諒,必可留作懸案,為他日~之馀地?!铩段逅摹睈蹏\動資料·學界風潮記下編》 左道旁門 拼音:zuǒ dào páng mén釋義: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F泛指不正派的東西。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門亂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笔纠哼@又不過是~,借書符念咒惑眾騙錢罷了?!铩锻砬逦膶W叢鈔·掃迷帚》第十三回 左輔右弼 拼音:zuǒ fǔ yòu bì釋義:圃、弼本指輔助帝王或太子的官,后引伸為左右輔佐的人。比喻在左右輔助。出處:《晉書·潘尼傳》左輔右弼,前疑后承。一日萬機,業業兢兢?!笔纠阂院筮€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為夷,兩公~,折沖御侮?!锴濉ぴ鴺恪赌鹾;ā返诙呋?左顧右眄 拼音:zuǒ gù yòu miǎn釋義:左看右看。細看。出處:宋·洪邁《夷堅丁志·奢侈報》信自僦一齋,好絜其衣服,左顧右眄,小不整即呼匠治之。”示例:無 左顧右盼 拼音:zuǒ gù yòu pàn釋義: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出處:晉·左思《詠史》詩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示例:都尉朝天躍馬歸,香風吹人花亂飛。銀鞍紫鞚照云日,~生光輝?!锾啤だ畎住蹲吖P獨孤附馬》詩 左家嬌女 拼音:zuǒ jiā jiāo nǚ釋義:指美麗可愛的少女。出處:晉·左思《嬌女詩(吾家有嬌女)》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碧啤だ钌屉[《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詩嵇氏幼男猶可憫,左家嬌女豈能忘?!笔纠簾o 左建外易 拼音:zuǒ jiàn wài yì釋義:用不正當的手段建立威,變革法度。出處:《史記·商君列傳》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教也。”司馬貞索隱左建,謂以左道建立威也;外易,謂在外革易君命也?!蓖醪樽⒆笾^失正,外謂失中,故事乖常理叫‘左道’,也叫‘外道’。示例:無 左鄰右里 拼音:zuǒ lín yòu lǐ釋義:泛指鄰居。出處:歐陽山《苦斗》五十八左鄰右里的貧苦農民帶著紅糖、生姜、糯米……來探望她?!笔纠簾o 左鄰右舍 拼音:zuǒ lín yòu shè釋義:左右的鄰居。也比喻關系比較接近的其它單位。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云來霧去,走石飛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鄰右舍,俱不得安生。”示例:照顧‘~’,不能搞先進遷就落后,不能搞平均主義?!铩度嗣袢請蟆?984.8.3 左鉛右槧 拼音:zuǒ qiān yòu qiàn釋義:書寫工具不離左右。意指不停地寫作。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做書人左鉛右槧,舌敝唇焦?!笔纠簾o 左書右息 拼音:zuǒ shū yòu xī釋義:比喻倒行逆施。出處:《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眾,猶左書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書,而左手不能書也。今反用左手書而右手息而不動倒行逆施之譬。”示例:無 左思右想 拼音:zuǒ sī yòu xiǎng釋義:多方面想了又想。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八回左思右想,欲求自脫之計。”示例:如此~,一時五內沸然?!锴濉げ苎┣邸都t樓夢》第三十四回 左提右挈 拼音:zuǒ tí yòu qiè釋義:挈帶領。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對子女的照顧。出處:《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滅燕易矣。”示例:果能舉~之實,寧復有南強北勝之虞?★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七回 左圖右史 拼音:zuǒ tú yòu shǐ釋義:形容室內圖書多。出處:《新唐書·楊綰傳》獨處一室,左圖右史。”示例:北山在獄中,一日三餐,~,倒很舒服。★《晚清文學叢鈔·轟天雷》第十二回 左圖右書 拼音:zuǒ tú yòu shū釋義:周圍都是圖書。指嗜書好學。也指一種有插圖的讀物。出處:明·鄭棠《長江天塹賦》桂楫蘭舟,左圖右書?!笔纠浩渑c都邑之士,隱囊麈尾,裙屐風流,~,古今博達,不幾若人禽之別歟!★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左宜右宜 拼音:zuǒ yí yòu yí釋義:形容才德兼備,則無所不宜,無所不有。出處:隋《趙郎暨妻孫氏墓志》并允文允武,左宜右宜?!笔纠簾o 左宜右有 拼音:zuǒ yí yòu fú釋義:宜適宜,適合。形容多才多藝,什么都能做。出處:《詩經·小雅·裳裳者華》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笔纠何牟伸橙?,~,吾不如孫淵如?!锴濉て讲角唷断纪廪苄肌肪砥?左縈右拂 拼音:zuǒ yíng yòu fú釋義:左邊拾,右邊撣。比喻對手容易收拾。出處:《史記·楚世家》若夫泗上十二諸侯,左縈而右拂之,可一旦而盡也?!笔纠簾o 左擁右抱 拼音:zuǒ yōng yòu bào釋義:形容人姬妾多(多見于舊小說)。出處:《戰國策·楚策四》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笔纠簾o 左右采獲 拼音:zuǒ yòu cǎi huò釋義:左手右手都有收獲。比喻研究學問,多采材料。出處:《詩經·周南·關睢》參差荇菜,左右采之?!薄稘h書·夏侯勝傳》勝從父子建,字子卿,自師事勝及歐陽高,左右采獲。”示例:無 左右逢原 拼音:zuǒ yòu féng yuán釋義:原指學問工夫到家后,則觸處皆得益◇泛指做事得心應手。出處:《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薄吨熳诱Z類》卷一百三十九前輩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擬作一篇,故后有作時,左右逢原?!笔纠浩渚繕O也,必道通為一,~,故商明?!飮缽汀毒韧鰶Q論》 左右逢源 拼音:zuǒ yòu féng yuán釋義:逢遇到;源水源。到處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賞識廣博,應付裕如◇也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非常順利。出處:《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笔纠哼@樣,他們在落筆的時候,便已有著成竹在胸”、~”的形勢?!镟u韜奮《經歷·青年老學究”》 左右開弓 拼音:zuǒ yòu kāi gōng釋義: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只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出處:元·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笔纠耗桥d兒真個自己~,打了自己十幾個嘴巴?!锴濉げ苎┣邸都t樓夢》第六十七回 左右兩難 拼音:zuǒ yòu liǎng nán釋義:兩面為難,不容易決定。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兩難,如何是好?”示例:這件事真叫他左右兩難。 左右圖史 拼音:zuǒ yòu tú shǐ釋義:周圍都是圖書,謂嗜書好學。同左圖右史”。出處:《新唐書·楊綰傳》〔綰〕性沉靖,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滿席,澹如也。”示例:無 左右為難 拼音:zuǒ yòu wéi nán釋義: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為難,如何是好!”示例:千思萬想,~?!锴濉げ苎┣邸都t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左支右絀 拼音:zuǒ zhī yòu chù釋義:支支持;絀屈曲,引伸為不足。原指彎弓射箭的姿勢,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應付了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問題。出處:《戰國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示例:兩路夾攻,殺得冷軍~,只好棄甲曳兵,敗陣下去?!锊號|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 左支右調 拼音:zuǒ zhī yòu tiáo釋義:指支吾搪塞。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投猿》一封書信無名號,荒唐語言多虛冒,憑空何處軍糧到。無端左支右調,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盜?!笔纠簾o 左支右吾 拼音:zuǒ zhī yòu wū釋義:原謂左右抵拒,引申謂多方面窮于應付。出處:《宋史·李邴傳》(敵)然后由登萊泛海窺吳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窺江池,以出吾右,一處不支則大事去矣。原預講左支右吾之策。”示例:我見他慌悚躊躇,~,跪在街衢,哀告賓服。★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 左枝右梧 拼音:zuǒ zhī yòu wū釋義:猶左支右吾。出處:宋·王暐《道山清話》本朝無前代離宮別館,游豫奢侈,非特不為,亦不暇為也。蓋北有狂虜,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嘗一日不念之?!笔纠骸?,未免兒啼女哭;東涂西抹,不救命蹇時乖?!铩都魺粜略挕ち詈翡洝?佐雍得嘗 拼音:zuǒ yōng dé cháng釋義:比喻助人為善,自己也分享光榮。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王子晉云‘佐雍得嘗,佐斗得傷?!藭鵀樯苿t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示例:無 佐饔得嘗 拼音:zuǒ yōng dé cháng釋義:比喻助人為善者得善報。出處:《國語·周語下》佐饔者得嘗焉,佐斗者傷焉?!笔纠和踝訒x云‘~,佐斗得傷?!藭鵀樯苿t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锉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 作壁上觀 拼音:zuò bì shàng guān釋義:壁壁壘。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多比喻站在一旁看著,不動手幫助。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笔纠何乙詾閷τ谛iL主張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復雜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魯迅《兩地書·七》 作壁上觀 拼音:zuò bì shàng guān釋義:壁壁壘。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多比喻站在一旁看著,不動手幫助。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笔纠何乙詾閷τ谛iL主張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復雜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魯迅《兩地書·七》) 作輟無常 拼音:zuò chuò wú cháng釋義:時作時歇、不能持久。輟停止;無常變化不定。出處:漢·揚雄《法言·孝至》或曰‘何以處偽?’曰‘有人則作、無人則輟之謂偽。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笔纠簾o 作歹為非 拼音:zuò dǎi wéi fēi釋義:做各種壞事。出處: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笔纠簾o 作惡多端 拼音:zuò è ō ān釋義:做了許多壞事。指罪惡累累。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二回想當初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里就積得過來?!笔纠簾o 作法自斃 拼音:zuò fǎ zì bì釋義: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叹叭粐@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示例:怎奈此時官場中人,十居其九是吃煙的,那一個肯建這個政策~呢?★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三回 作法自弊 拼音:zuò fǎ zì bì釋義:指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出處:《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叹叭粐@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示例:章誼叟侍郎有田有明州……嘆其賦重。從兄彥武在俯視曰‘此~之過也?!锼巍でf季裕《雞肋編》卷中 作福作威 拼音:zuò fú zuò wēi釋義:原指國君行賞罰,獨攬威◇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濫用勢。出處:語出《書·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笔纠浩凸糖槎髫M有反狀!皆由爾鼠~,懼死不敢入朝?!铩杜f唐書·周智光傳》 作古正經 拼音:zuò gǔ zhèng jīng釋義:猶言一本正經。出處:艾蕪《一個女人的悲劇》五陳家駝背子板起面孔,作古正經地說‘我剛才想了好一陣,一定是那會事情’”示例:何家二媳婦一面照著念,一面用鉛筆在小簿子上~的摹寫。★周立波《掃盲志異》 作好作歹 拼音:zuò hǎo zuò dǎi釋義:比喻用各種理由或方式反復勸說。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一回路旁走過兩個老翁,作好作歹,從公評定,令隸卒照價拿了八折貨物,這才交易而去?!笔纠簾o 作嫁衣裳 拼音:zuò jià yī shāng釋義:指白白替別人操勞,自己卻一無所得。出處: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示例:無 作奸犯科 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釋義:奸壞事;科法律條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笔纠航駜鹤蛹仍谀闾帲厝皇悄恪?,誘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說?★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 作奸犯罪 拼音:zuò jiān fàn zuì釋義:為非作歹,干犯律條。出處:司馬紫煙《荒野游龍》第二章她不禁一嘆道‘月黑風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時刻,老天爺好象在幫壞人的忙呢!’”示例:無 作繭自縛 拼音:zuò jiǎn zì fù釋義:蠶吐絲作繭,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結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出處: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詩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彼巍り懹巍秳δ显姼濉鴩@》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示例:我們需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但不可過于繁瑣,弄得~,捆住自己的手腳。 作金石聲 拼音:zuò jīn shí shēng釋義: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美。比喻文章優美,音調鏗鏘。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作《天臺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示例:無 作浪興風 拼音:zuò làng xīng fēng釋義:掀起風浪。比喻制造事端。出處:《再生緣》第七十四回〔郡主〕心中本有些須醋,被江媽,作浪興風煽惑他?!笔纠簾o 作如是觀 拼音:zuò rú shì guān釋義:如是如此,這樣;觀看,看法。抱這樣的看法。泛指對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出處:《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笔纠簾o 作善降祥 拼音:zuò shàn jiàng xiáng釋義: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出處:《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示例:無 作舍道邊 拼音:zuò shě dào biān釋義:在路旁筑室,和過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說法,事情沒法做成功。出處:《詩經·小雅·小昮》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后漢書·曹褒傳》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笔纠簾o 作舍道旁 拼音:zuò shě dào páng釋義:比喻眾說紛紜,事情難成。出處:《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作舍道旁,議論多而難成。”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9. 一百個成語和解釋
詞 目 嗷嗷待哺 發 音 áo áo dài bǔ 釋 義 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食。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形容受饑餓的悲慘情景。 出 處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漢·荀悅《前漢紀·成帝紀三》:“作治數年,天下遍被其勞,國家疲弊,府庫空虛,下至眾庶,嗷嗷苦之。” 示 例 文章盡可在別的刊物上發表,對于~的創造社的幾種刊物卻一字也不肯飛來。(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續編》) 詞 目 哀哀父母 發 音 āi āi fù mǔ 釋 義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時在暴政下人民終年在外服勞役,對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 處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示 例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豈不問~情腸?。ㄔo名氏《小張屠》第一折) 詞 目 安安穩穩 發 音 ān ān wěn wěn 釋 義 形容十分安定穩當。 出 處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小儲君倒也安安穩穩守著妝盒做護身符,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 詞 目 昂昂自若 發 音 áng áng zì roò 釋 義 昂昂:氣概昂揚,大模大樣;自若:象平常一樣。形容無所顧慮,從容自如。 出 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晏平仲二桃殺三士》:“三士帶劍立于殿下,昂昂自若?!?詞 目 按兵不動 發 音 àn bīng bù dòng 釋 義 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F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出 處 《呂氏春秋·恃君覽》:“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示 例 又聽得寨前炮響,史文恭~,只要等他入來,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齊起,接應捉人。(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 詞 目 蒼白無力 發 音 āng bái búi lì 釋 義 蒼白:灰白。形容貧弱無力。 出 處 朱自清《歷史的戰斗中》:“那擁抱過去的人雖不一定‘蒼白無力’,那也不免外強中干?!?詞 目 哀兵必勝 發 音 āi bīng bì shèng 釋 義 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后指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出 處 《老子》第六十九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示 例 不,~!不要樂,要哀,何小姐能彈《易水吟》的譜子嗎?(《啼笑因緣續集》一0回) 詞 目 按部就班 發 音 àn bù jiù bān 釋 義 部、班:門類,次序;就:歸于。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 出 處 晉·陸機《文賦》:“然后選義案部,考辭就班。” 示 例 但黃公俊的祖父,他開始讀了書,象一般讀書人似的,他~的要將八股型的才學,“貨與帝王家”。(鄭振鐸《黃公俊之最后》) 詞 目 愛博而情不 發 音 ài bó ér qíng bù zhuān 釋 義 對人或事物的喜愛很廣泛,而感情不能一。 出 處 唐·韓愈《與陳給事書》:“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 示 例 在這三條路里,我將選擇那一條呢?我慚愧自己是個‘~’的人;雖者想著只選定一條路,卻總丟不下別的。(朱自清《那里走》) 詞 目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發 音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 釋 義 甲:鎧甲。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出 處 《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詞 目 暗錘打人 發 音 àn chuí dǎ rén 釋 義 比喻暗中對人進行攻擊。 出 處 《人民文學》1997年第7期:“哪個鬼東西敢出來跟我說說理?暗錘打人,是土行孫出身!” 詞 目 熬腸刮肚 發 音 áo cháng guā dù 釋 義 謂從事飲食方面盡力節儉。 詞 目 愛才如渴 發 音 ài cái rú kě 釋 義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 出 處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示 例 宮?!值軐嵲跉J佩的。(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 詞 目 暗渡陳倉 發 音 àn dù chén cāng 釋 義 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也隱喻男女私通。 出 處 元·無名氏《暗渡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示 例 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攻定三秦,動取五國。(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 詞 目 黯淡無光 發 音 àn dàn wú guāng 釋 義 黯淡:同“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出 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頭上戴一個黯淡無光的亮藍頂兒,那枝俏擺春風的孔雀瓴已經蟲蛀的剩了光桿兒了。” 示 例 但是這個電報卻又引起了張勛的不愉快,因為,他的十三省盟主地位因此而~。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四章 詞 目 安份守己 發 音 ān fèn shǒu jǐ 釋 義 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出 處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七章:“所以我們對于空子,應該廣勸他們安份守己的好。? 示 例 種種田,做個~的老百姓,不同樣也可以過一輩子么? ★聶紺弩《季氏將伐顓臾》 詞 目 阿狗阿貓 發 音 ā gǒu ā māo 釋 義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任何輕賤的,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 出 處 魯迅《我們要批評家》:“然而新的批評家不開口,類似批評家之流便趁勢一筆抹殺:‘阿狗阿貓’?!?詞 目 挨凍受餓 發 音 ái dòng shòu è 釋 義 指無衣無食的窮困境況。 出 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回:“媽媽這一輩子想來還不至挨凍受餓。” 詞 目 安富恤窮 發 音 ān fù xù qióng 釋 義 安定富有者,振濟貧苦者。指統治者治國安民之道。 出 處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示 例 損不失富,優可賑窮,此乃古者~之善經,不可舍也。 ★唐·陸贄《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六 詞 目 阿姑阿翁 發 音 ā gū ā wēng 釋 義 阿:名詞的前綴。姑:丈夫的母親。翁:丈夫的父親。指公公婆婆。 出 處 見:“阿家阿翁”。 示 例 既然如此,你我兩個,便學個不癡不聾的~。 ★《兒女英雄傳》二三回 詞 目 安如泰山 發 音 ān rú tài shān 釋 義 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出 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變所欲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示 例 在敵人的強大攻勢下,我軍陣地~。 詞 目 安貧樂賤 發 音 ān pín lè jiàn 釋 義 安于貧賤,并以此為樂。 出 處 《后漢書·蔡邕傳》:“夫子生清穆之世,稟醇和之靈,覃思典籍,韞櫝《六經》,安貧樂賤,與世無營?!?詞 目 愛錢如命 發 音 ài qián rú mìng 釋 義 某些人貪愛錢財就像吝嗇生命一樣。形容十分貪婪、刻薄。 出 處 明·謝讜《四喜記·大宋畢姻》“既稱月老,又號冰人,愛錢如命,說謊能神,自家高媒婆是也。” 示 例 1942年我在成都重見她的時候,她已經成了一個~的可笑的胖女人。(巴金《談<家>》) 詞 目 矮人看戲 發 音 ǎi rén kàn xì 釋 義 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出 處 清·趙翼《論詩》詩:“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詞 目 暗氣暗惱 發 音 àn qì àn nǎo 釋 義 受了氣悶在心里。 出 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又著了那暗氣暗惱在心里,就是鐵石人也禁不的?!?詞 目 黯然銷魂 發 音 àn rán xiāo hún 釋 義 黯然:心懷沮喪、面色難看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肉體。心懷沮喪得好象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出 處 梁·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示 例 “無言獨上西樓”,深閨的空寥,彌漫在漠漠的冥色里,離情別緒,~!(郭楓《且飲一杯寂寞》) 詞 目 愛人以德 發 音 ài rén yǐ dé 釋 義 德:德行。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人。 出 處 《禮記·檀弓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詞 目 昂然自若 發 音 áng rán zì ruò 釋 義 形容氣宇軒昂滿不在乎的樣子。 出 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31回:“昂然自若,并不畏縮。” 詞 目 捱三頂四 發 音 āi sān dǐng sì 釋 義 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 出 處 《平妖傳》第四回:“半仙到柵欄門首下馬,也不進宅,徑在堂中站著,眾人捱三頂四,簇擁將來,一個個伸出手來,求太醫看脈。” 示 例 覆帳之后,賓客如市,捱三頂五,不得空閑。 ★《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詞 目 愛素好古 發 音 ài sù hào gǔ 釋 義 指愛好樸質,不趨時尚。 出 處 《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詞 目 暗室虧心 發 音 àn shì kuī xīn 釋 義 在暗中做見不得人的虧心事。 出 處 元·張養浩《折桂令》曲:“暗室虧心,縱然致富,天意何如。” 示 例 我想來今生不報,來世償還,正所謂~,神目如電。(明·范受益《尋親記·托夢》) 詞 目 昂首闊步 發 音 áng shǒu kuò bù 釋 義 昂:仰,高抬。抬起頭邁開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出 處 示 例 新郎~,在他身邊邁著鴨子步,為的是顯擺他那馬靴和銀馬刺。(老舍《鼓書藝人》二十四)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0. 形容求饒的成語
【哀告賓服】: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部落按時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后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愿意服從。【磕頭如搗蒜】:磕頭如同蒜錘搗蒜那么快。形容求饒的狼狽相。【哀告賓服】: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部落按時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后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愿意服從?!究念^如搗蒜】:磕頭如同蒜錘搗蒜那么快。形容求饒的狼狽相。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1. 成語以及解釋!超急~~??!
【一丁不識】 一字不識。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意林》卷一引《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 惟圣人能行之?!薄稘h書·蕭何傳》:“夫能詘於一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币蝗耍^天子;萬人,謂百官。多指地位崇高勢顯赫的大臣。
【一人之交】 好友;至交。謂親密如一人。
【一人有慶】 《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孔傳: “天子有善,則兆民賴之,其乃安寧長久之道?!焙蟪S脼楦桧灥弁醯抡~。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 謂滿堂之上,一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語本漢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漢王充《論衡 ·道虛》:“儒書言: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云中?!焙笥靡员扔饕蝗说脛?,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①古諺語。比喻為將者善戰,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 ②喻凡事為首者倡導于前,則其眾必起而效之。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謂本無其事,但因傳說者多,大家就信以為真。
【一人敵】 謂匹夫之勇,止足以敵一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撫 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br>【一了百了】 語本《朱子語類》卷八:“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 須節節用工也。”原為對天資高的人的贊譽之辭,后亦以謂主要的事情了結,其他一切也跟著了結。
【一了百當】 ①猶言一了百了。②謂問題解決得徹底,或事情辦得甚為妥當。
【一刀兩段】 ①見“一刀兩斷”。②指斬首,被殺。
【一刀兩斷】 比喻堅決地斷絕關系。
【一寸丹心】 一片赤誠之心。
【一寸光陰一寸金】 俗諺。意謂時間非??少F,必須珍惜。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一口一聲】 猶口口聲聲。
【一口同音】 猶言眾口一詞。
【一口同聲】 猶一口同音。
【一夕一朝】 同“一朝一夕”。
【一之已甚】 見“一之謂甚”。
【一之為甚】 見“一之謂甚”。
【一之謂甚】 謂一次已經過分。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見“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謂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 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猶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天一地】 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處都是。
【一天星斗】 ①滿天星星。②唐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雷霆馳號令,星 斗煥文章?!焙笠浴耙惶煨嵌贰毙稳菸恼氯A美。③方言。謂事情雜亂難理,見清范寅《越諺》卷上。④猶言滿城風雨。
【一夫之用】 謂僅能當一人之用,而無兼人之能。
【一夫之勇】 猶言匹夫之勇。
【一夫當關】 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一元復始】 《公羊傳·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 之始也?!焙笠浴耙辉獜褪肌睘樾碌囊荒甑拈_始。并常以下句“萬象更新”合成春聯,今人亦偶用之。
【一木難支】 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捍和嶠呴曰:‘元裒 如北廈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彼逋跬ā段闹凶印な戮罚骸按髲B將顛,非一木所支也?!焙笠浴耙荒倦y支”謂崩潰的形勢非一人所能挽救。②喻艱巨的事業非一人所能勝任。
【一五一十】 ①以五為單位往下計數。②形容敘述得原原本本,沒有遺漏。
【一支半節】 謂一小部分。
【一不扭眾】 謂一人不應或難以違反眾意。
【一切萬物】 宇宙間所有的事物。
【一切眾生】 佛教謂人類和一切有情識的生物。
【一日三月】 《詩·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 謂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br>【一日三秋】 《詩·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后以“一日三秋”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復】 謂在一天之內多次反復玩味。
【一日三歲】 《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后以“一日三歲”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覆】 同“一日三復”。
【一日千丈】 形容形勢發展極為迅速。
【一日千里】 ①形容馬跑得極快。②比喻人才智出眾。③形容進步或發展的 迅速。
【一日之長】 謂年齡比別人稍大。語出《論語·先進》:“子路、曾晳、冉 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一日之長】 謂才能比別人稍強。
【一日之雅】 猶言一面之交。
【一日萬里】 形容行動迅速,進展極快。
【一日萬幾】 亦作“一日萬機”。形容帝王每天處理政事極為繁忙。語本 《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笨讉鳎骸皫祝⒁?。言當戒懼萬事之微?!?br>【一日萬機】 見“一日萬幾”。
【一牛吼地】 謂牛鳴聲可及之地。喻距離較近。
【一牛鳴地】 見“一牛吼地”。
【一手一足】 比喻一個人或一人之力。
【一手一腳】 見“一手一足”。
【一手包辦】 ①一人全部辦理。②個人獨攬。
【一手遮天】 唐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焙笠?“一手遮天”形容仗勢弄,瞞上欺下。
【一毛不拔】 語出《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 為也?!薄堆嗟ぷ印肪碇校骸扒G軻曰:‘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焙笠浴耙幻话巍毙稳輼O端吝嗇。
【一片冰心】 謂心地純潔,性情淡泊。
【一片宮商】 形容象樂聲那樣和諧動聽。宮、商,古代五音的兩個音階,常 用作樂聲的代稱。
【一片散沙】 見“一盤散沙”。
【一仍舊貫】 語出《論語·先進》:“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 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鄭玄曰:“仍,因也。貫,事也。因舊事則可也,何必復更改作?!焙笠浴耙蝗耘f貫”表示完全按照舊例。
【一反常態】 完全改變了平常的態度。
【一介之士】 ①一個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一介之才】 微小的才能。
【一介之善】 微小的善行。
【一介不茍】 見“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 語出《孟子·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后以“一介不取”謂一絲一毫亦不茍取。
【一分一毫】 形容很少的數量。
【一文不名】 形容極其貧困。
【一文不值】 見“一錢不值”。
【一文如命】 見“一錢如命”。
【一心一力】 同心協力。
【一心一計】 同“一心一意”。
【一心一路】 猶一心一意。
【一心一腹】 一條心。
【一心一意】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 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焙笠蛞浴耙恍囊灰狻敝^同心同意;或心意,毫無他念。
【一心一德】 同心同德。語出《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 惟克永世?!?br>【一心同功】 同心協力,共赴事功。
【一心同歸】 齊心趨向同一目的。
【一心同體】 猶言同心同德。
【一心無二】 同心共志,沒有兩意。
【一孔之見】 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 孔,曉一理,而不知衡?!薄抖Y記·中庸》“反古之道”漢鄭玄注:“反古之道,謂曉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從。”唐孔穎達疏:“孔謂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涂。今惟曉知一孔之人,不知馀孔通達,惟守此一處,故云曉一孔之人?!焙笠蚍Q狹隘片面的見解為“一孔之見”。
【一以貫之】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貫穿在一切事物中。后亦泛指一種思想或 理論貫通始終。
【一以當十】 一人可抵過十人。形容斗志旺盛。
【一以當百】 一人抵過百人。極言勇猛。
【一世之雄】 一個時代的英雄。
【一世龍門】 后漢李膺有重名,后進有升其堂者,謂之“登龍門”。見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后因稱文人所景仰的人物為一世龍門。
【一本正經】 原指一部正規的經典。后即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有時帶有 諷刺意味。
【一本萬利】 用極少資本牟取最大利潤,形容本輕利重。
【一目十行】 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閱讀的速度極快。語本《梁書·簡文 帝紀》:“讀書十行俱下?!奔啊侗饼R書·河南康舒王孝瑜傳》:“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br>【一目了然】 見“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 一看就很清楚。亦作“一目了然”。
【一目之士】 指見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體的人。
【一目五行】 猶一目十行。
【一目數行】 猶一目十行。
【一目了然】 一看就很清楚。亦作“一目了然”。
【一旦一夕】 同“一朝一夕”。
【一生一世】 從生到死;一輩子。
【一生一代】 同“一生一世”。
【一生九死】 謂經歷多次生命危險而幸存。
【一矢雙穿】 猶一箭雙雕。
【一丘一壑】 ①《漢書·敘傳上》:“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 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焙笠蛞浴耙磺鹨慧帧敝竿穗[在野,放情山水。②猶一山一水。
【一丘之貉】 同一山丘上的貉。喻同類無所差別。今用于貶義。丘,亦作“ 邱”。
【一代風流】 指開創風氣,為當世所景仰的人物。
【一民同俗】 謂使人民的思想風俗齊同。
【一匡九合】 春秋時管仲輔助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建立霸業。 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國大事。
【一匡天下】 使天下得到匡正。
【一式一樣】 完全一樣。
【一成一旅】 方十里為成,五百人為旅。傳夏少康憑此滅過、戈而復禹業。 后遂用為勢微力弱卒能克敵制勝、光復舊業之典。
【一成不易】 同“一成不變”。
【一成不變】 《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 可變,故君子盡心焉?!笨追f達疏:“容貌一成之后,若以刀鋸鑿之,斷者不可續,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變?!焙笠砸怀刹蛔儭敝^刑法一經制定,不容變更。亦泛指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一至於此】 竟到如此地步。
【一至於斯】 同“一至於此”。
【一吐為快】 盡情說出要說的話而感到暢快。
【一帆風順】 ①本指帆船一路順風。亦用為祝人旅途安吉之辭。②比喻境遇 順利或辦事容易。
【一帆順風】 同“一帆風順”。
【一年一度】 謂每年一次。
【一年半載】 約計時間之詞。多則一年,少則半年。
【一行作吏】 一經為官。
【一決雌雄】 一決勝負。雌雄,喻高低。
【一衣帶水】 《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仆射高颎曰:‘我為百姓父母, 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一衣帶水”謂象一條衣帶那么寬的河流,形容其狹窄或逼近。因隋將伐陳,陳在長江之南,故云。后亦泛指江河湖海不足為阻。
【一字一句】 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說話清楚從容。
【一字一板】 ①猶一字一句。形容說話從容,吐字清晰。②指嚴肅認真,毫 不茍且。③猶言正正經經,合乎規矩。
【一字一珠】 形容歌聲圓潤。語出唐薛能《贈歌者》詩:“一字新聲一顆珠, 轉喉疑是擊珊瑚?!焙笠嘁浴耙蛔忠恢椤狈Q譽文章華貴。
【一字千金】 ①秦相呂不韋使門客著《呂氏春秋》,書成,公布于咸陽城門, 聲言有能增刪一字者,賞予千金。見《史記·呂不韋列傳》。又漢劉安著《淮南子》,亦懸賞千金,征求士人意見。見漢桓譚《新論·本造》。后因以“一字千金”極言文章價值的高貴。②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一字千秋】 謂文字警辟,足垂久遠。
【一字不茍】 一個字也不隨便。形容行文時字斟句酌,反復錘煉。
【一字不易】 《新唐書·文藝傳中·孫逖》:“開元間,蘇颋、齊澣、蘇 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狄典詔誥,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焙笠蛞浴耙蛔植灰住敝^文字精醇,一個字也不能更改。亦用于指者一字不改地照別人的文章。
【一字長城】 謂一言奏效,可比長城。
【一字連城】 《魏書·彭城王勰傳》:“黃門侍郎崔光讀暮春群臣應詔詩。 至勰詩,高祖仍為之改一字……勰曰:‘臣聞《詩》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賜刊一字,足以價等連城?!焙笠蛞浴耙蛔诌B城”極言文字價值的崇高。連城,指“連城璧”。
【一字兼金】 形容文字極其珍貴。兼金,價值倍常的好金。
【一字褒貶】 原謂《春秋》筆法嚴謹,一字即寓褒貶之意。晉杜預《春秋經 傳集解序》:“《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字以成言。”孔穎達疏:“褒則書字,貶則稱名?!睍x范寧《春秋谷梁傳序》:“一字之褒,寵逾華袞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圣》:“故《春秋》以一字為褒貶。”后亦泛指論人議事用詞嚴謹而有分寸。
【一如既往】 完全象過去一樣。
【一走了之】 謂不顧而去。
【一技之長】 指有某種長或技能。
【一花獨放】 一種花獨自開放。與“百花齊放”相對,常比喻缺少各種不同 形式、風格的藝術作品。
【一步一鬼】 漢王充《論衡·論死》:“如人死輒為鬼,則道路之上一步一 鬼也。”本謂鬼很多,后為疑心生暗鬼之意。
【一步一趨】 ①形容緊跟著行走。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 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常含貶意。
【一步登天】 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常用以諷 人突得高位。
【一見了然】 猶一目了然。
【一見如故】 見“一見如舊”。
【一見如舊】 初次相見意氣相投,有如故交。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捍吳公子札呴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br>【一見傾心】 一見面就產生傾慕的情感。
【一見鍾情】 ①指男女之間一見面即產生愛情。②借指對人或事物一看見就 發生了很深的感情。
【一吠百聲】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一男半女】 指一個子女,一個兒子或女兒。
【一串驪珠】 形容歌聲圓潤,唱時如一串明珠。
【一吟一詠】 指吟詩作賦。晉孫綽、許詢同負盛譽,和尚支遁問綽與詢孰優 孰劣,綽答:“高情致遠,弟子早已伏膺;一吟一讠永,許將北面?!币娔铣蝿⒘x慶《世說新語·品藻》及《晉書·孫綽傳》。
【一邱之貉】 見“一丘之貉”。
【一身兩役】 一人兼作兩事。
【一身是膽】 全身都是膽。形容極其英勇無畏。
【一佛出世】 ①佛教認為世界每經歷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為難得之 意。③猶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坐一起】 猶言一舉一動。
【一坐皆驚】 見“一坐盡驚”。
【一坐盡傾】 滿座傾慕。
【一坐盡驚】 謂滿座皆驚服。
【一迎一和】 一味迎合。
【一言一行】 一句言語和一個行動。亦謂每句話,每個行動。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圍趙都邯鄲,趙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 同往。經遂曉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趙。平原君因而贊揚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币姟妒酚洝て皆袀鳌?。九鼎大呂,古代國家的寶器。后因以為典實,謂一句話即可產生極大的力量。
【一言千金】 一句話價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價值。
【一言半句】 見“一言半語”。
【一言半辭】 見“一言半語”。
【一言喪邦】 謂一句話可以亡國。
【一言為定】 一句話說定,不再更改或反悔。
【一言興邦】 謂一句話可以興國。
【一言難盡】 形容事情曲折復雜,非一語能夠說完。
【一表人才】 見“一表人物”。
【一表人材】 見“一表人物”。
【一表人物】 形容容貌英俊。表,儀表。
【一表非凡】 見“一表非俗”。
【一表非俗】 形容人的儀表非比尋常。
【一表堂堂】 形容儀表堂皇。
【一長一短】 形容瑣談不休。
【一長二短】 ①指意外的變故。②一五一十,原原本本。
【一長半短】 見“一長二短”。
【一拍即合】 原指一打拍子就合于樂曲的節奏。比喻一下子就能夠互相吻合。
【一枝一節】 ①本指樹木的枝節。②喻事物之細小部分。
【一板一眼】 本為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二拍子的叫一板一眼。后即借 喻言語行為有條理,合規矩。
【一板三眼】 本為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四拍子的叫一板三眼。比喻義 與“一板一眼”同。
【一枕邯鄲】 見“一枕黃粱”。
【一枕南柯】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 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后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后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場夢幻。
【一枕黃粱】 唐沈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 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后因以“一枕黃粱”比喻虛幻的夢想。
【一枕槐安】 見“一枕南柯”。
【一臥不起】 謂一病不愈。
【一事不知】 見“一物不知”。
【一事無成】 謂事業上毫無成就。
【一來二去】 指經過一段時間逐漸產生某種情況。
【一些半些】 形容極少。
【一虎不河】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 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痹^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后在元劇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顧一切。
【一呵而就】 一口氣完成。
【一呼再喏】 聽到一聲呼喚即連聲應答。表示恭順。
【一呼百諾】 一聲呼喚,百人應諾。形容勢顯赫,侍從眾多。
【一呼百應】 一聲呼喚,人皆響應。形容接應的人很多。
【一知片解】 猶一知半見。
【一知半見】 謂不成熟的一點見解。
【一知半解】 所知不多,理解膚淺。
【一物不知】 對某一事物有所不知。謂知識尚有欠缺。
【一秉大公】 謂言論行事全秉公心。
【一秉至公】 見“一秉大公”。
【一秉虔誠】 謂誠心誠意。
【一往而深】 見“一往情深”。
【一往直前】 見“一往無前”。
【一往情深】 謂對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br>【一往無前】 一直向前,無所阻擋。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向前。
【一命之榮】 謂受任一官的榮耀。
【一命鳴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詼諧意味。
【一命歸西】 見“一命歸陰”。
【一命歸陰】 指死亡。
【一念之差】 一個念頭的差錯。
【一念之誤】 見“一念之差”。
【一肢一節】 見“一肢半節”。
【一肢半節】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一狐之掖】 見“一狐之腋”。
【一狐之腋】 一只狐貍腋下的皮毛。常用以喻指少量的皮毛或珍貴的皮毛。
【一刻千金】 短暫的時間價值千金。比喻時間極其寶貴。
【一波三折】 指寫字筆畫曲折多姿。語本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 “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薄缎蜁V·太上內景神經》:“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茍。”后比喻事多波折。
【一波萬波】 見“一波纟毚動萬波隨”。
【一定之規】 ①一定的規律或規則。②喻已經打定的主意。
【一定不易】 《淮南子·主術訓》:“今夫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秦 楚變節,不為胡越改容?!焙笠蛞浴耙欢ú灰住敝^既經確定不可改變或事理正確不可改動。
【一定不移】 見“一定不易”。
【一官半職】 泛指普通的官職。
【一空依傍】 指在藝術、學術等方面獨創而全不摹仿。
【一門心思】 一心一意。
【一門同氣】 謂同門兄弟。
【一床兩好】 猶言一對璧人,謂夫婦兩人情投意合。
【一草一木】 《后漢書·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 唐李商隱有《永樂縣所居一草一木無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書即事一章》詩。后亦以“一草一木”喻微細之物。
【一相情原】 亦作“一廂情原”。指單方面的愿望或不考慮客觀實際情況的 主觀意愿。
【一柱承天】 見“一柱擎天”。
【一柱擎天】 ①一根柱子托起天來。語本《楚辭·天問》:“八柱何當?!?王逸注:“言天有八山為柱?!焙笥谩耙恢嫣臁北扔髂軌颡毩斕煜轮厝?。②泛指山勢雄拔。
【一軌同風】 車軌相同,風俗一致。語出《禮記·中庸》:“車同軌,書同 文?!薄稌x書·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后因以“一軌同風”比喻國家統一,政令劃一。
【一面之交】 謂只見過一面,了解不深。
【一面之款】 見“一面之交”。
【一面之雅】 見“一面之交”。
【一面之詞】 亦作“一面之辭”。單方面的話。
【一面之緣】 見過一面的緣分。
【一面之辭】 見“一面之詞”。
【一面之識】 謂只見過一面,略有認識。
【一面如舊】 同“一見如故”。
【一哄而上】 同“一哄而起”。
【一哄而起】 一下子就跟著行動起來。多含貶義。
【一哄而散】 亦作“一閧而散”。在一片吵鬧聲中散去。亦表示突然、混亂 地散去。
【一閧而散】 見“一哄而散”。
【一星半點】 形容點點滴滴,為數極少。
【一眨巴眼】 方言。一眨眼。
【一品白衫】 唐人推重進士,稱應進士科者為“一品白衫”。意謂他日可以 官登一品,但今日則猶著白衫。
【一重一掩】 謂山巒重疊稠密。
【一狠二狠】 猶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極大的決心。
【一差二悮】 同“一差二誤”。
【一差二誤】 指意外的差錯和失誤。
【一差二錯】 指意外的變化或差錯。
【一差半錯】 變故,差錯。
【一差兩訛】 同“一差二錯”。
【一飛沖天】 比喻平時默默無聞,突然做出驚人之舉。
【一班一級】 猶言一官半職。
【一班一輩】 謂同等,不相上下。
【一班半點】 猶言一點半點,常暗指男女關系。班,通“斑”。
【一馬一鞍】 比喻一夫一妻,白頭偕老。
【一馬平川】 可以縱馬疾馳的平原。亦泛稱廣闊的平地。
【一馬當先】 策馬走在最前列。多形容領先,帶頭。
【一根一板】 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一索成男】 見“一索得男”。
【一索得男】 《易·說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蓖蹂鲎ⅲ?“索,求也。以乾坤為父母而求其子也?!焙笠蛞浴耙凰鞯媚小敝^初生得子。亦作“一索成男”。
【一致百慮】 趨向雖然相同,卻有各種考慮。常指慮雖百端,理歸于一。語 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笨追f達疏:“一致而百慮者,所致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致也。”
【一時三刻】 同“一時半刻”。
【一時千載】 一千年才遇到一次。極言機會難得。
【一時之選】 指某一時期的優秀人才。
【一時之】 暫時的宜。
【一時半刻】 指極短的時間。
【一時半晌】 猶一時半刻。
【一時半霎】 猶一時半刻。
【一時伯仲】 謂兩人水準才能難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一氣呵成】 ①形容詩文的氣勢暢達,一次寫成。②比喻整個工作迅速完成, 毫無間斷。
【一氣渾成】 形容詩文首尾貫通,完滿自然,不見雕鑿。
【一笑一顰】 同“一嚬一笑”。指臉上的表情。
【一笑了之】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視。
【一笑了事】 見“一笑了之”。
【一笑千金】 一笑價值千金。極言美人一笑之難得。
【一笑百媚】 形容美人的笑態。
【一笑置之】 輕蔑地一笑,把它擱在一邊。表示不予理會。語出宋陸游《書 夢》詩:“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難?!?br>【一笑傾城】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 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焙笠蛞浴耙恍A城”形容女子的絕色。
【一倡一和】 ①《詩·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敝^一個先 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一倡三嘆】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謂一人歌唱, 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余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一倡百和】 一人首倡,百人附和。極言附和者之多。倡,亦作“唱”。
【一息尚存】 還有一口氣。意謂還活著,生命尚未終止。
【一息奄奄】 只有微弱的一口氣。形容垂死之狀。
【一射之地】 一箭所能達到的距離,約當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一般見識】 謂同樣淺薄的見解和氣度。
【一般無二】 完全相同,毫無兩樣。
【一針一纟泉】 比喻細微的東西。纟泉,亦作“線”。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2. 苦苦的哀求。用什么詞語表示。
您好!苦苦的哀求:懇求、乞求、苦求。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