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瀝()()()”「瀝膽披肝」
成語“瀝膽披肝”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lì dǎn pī gān成語簡拼:LDPG
成語注音:ㄌ一ˋ ㄉㄢˇ ㄆ一 ㄍㄢ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瀝膽墮肝
成語出處:唐 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 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成語用法:瀝膽披肝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非常忠誠。
成語造句: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不怕自己瀝膽披肝,不肯受他人一分好處,只圖一時快心滿志?!?br>英文翻譯:unbosom oneself <lay bare one's mind>
成語“瀝膽披肝”的擴展資料
1. 披肝瀝膽的成語典故【出處】: 唐·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彼巍に抉R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br>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披肝瀝膽與肝膽相照成語的區別
“雖訪問所不及。出 處唐·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也形容非常忠誠,誓于死節?!彼巍に抉R光《體要疏》,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瀝膽披肝 [lì dǎn pī gān]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比喻開誠相見,不在他門
公益成語:gyjslw.com
3. 請問成語“披肝瀝膽”的意思是什么???
披肝瀝膽 耗時:15ms 洪恩在線 拼音: pī gān lì dǎn 解釋: 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 唐·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彼巍に抉R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 例句: 我每遇著我所敬愛而知心的人,就喜歡~地暢談。(鄒韜奮《經歷·初出茅廬》)
公益成語:gyjslw.com
4. 披肝瀝膽什么意思
【解釋】: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境鲎浴浚禾啤S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彼巍に抉R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薄臼纠浚何颐坑鲋宜磹鄱牡娜?,就喜歡~地暢談。 ◎鄒韜奮《經歷·初出茅廬》【語法】:聯合式;作賓語、狀語;含褒義---請~
公益成語:gyjslw.com
5. 成語癘肝披膽的意思
披肝瀝膽 【近義】肝膽相照、誠心誠意【反義】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釋義】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境鎏帯刻啤S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彼巍に抉R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薄居美课颐坑鲋宜磹鄱牡娜耍拖矚g~地暢談。(鄒韜奮《經歷·初出茅廬》)
公益成語:gyjslw.com
6. 瀝膽披肝的草書怎么寫
你好,瀝膽披肝的迷你簡黃草寫法:
公益成語:gyjslw.com
7. 披肝瀝膽的讀音
披肝瀝膽_成語解釋【拼音】:pī gān lì dǎn【釋義】: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出處】:唐·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彼巍に抉R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br>公益成語:gyjslw.com
8. 披肝瀝膽是什么意思?
成語解釋:比喻真心對待;傾吐心里話。也形容十分忠誠。
中文發音:?pī gān lì dǎn。
成語出處:唐·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
譯文:眼淚落在毛巾上,竭盡忠誠的守護,誓死也要保持自己的節操。
成語辨析:披肝瀝膽和“肝膽相照”;都形容對人忠誠。但“肝膽相照”中的“相”字;表示“對人”或“相互之間”;而披肝瀝膽無“相”字;可用于表示個人對集體、對人民、對黨、對祖國的忠誠。
成語使用:聯合式;作賓語、狀語;含褒義。
擴展資料:
典故說明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靜帝年方八歲,無法親政。當時朝廷之中,以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堅政治聲望最高。鄭譯和劉昉等大臣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擬一份假遺囑,稱宣帝讓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
后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并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
楊堅不愿放棄手中的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兼儀同大將軍,并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后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
隋立之后,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于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于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圣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
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后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