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dhpj"></form>

        “()家縣()”的成語「破家縣令」

        2022年08月16日成語大全211

        成語“破家縣令”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破家縣令
        成語讀音:pò jiā xiàn lìng
        成語簡拼:PJXL
        成語注音:ㄆㄛˋ ㄐ一ㄚ ㄒ一ㄢˋ ㄌ一ㄥ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滅門刺史
        成語出處:明 敖英《東谷贅言》上卷:“人有恒言:‘破家縣令,滅門刺史。’予謂此言,強宗豪右當常訟之。”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指橫暴的地方官。
        成語用法:破家縣令偏正式;作賓語;指橫暴的地方官。
        成語造句:錢鐘聯《黃公度先生年譜》箋注:“至于晚明,有破家縣令之稱,民反以官為憂,而樂于無官?!?br>

        成語“破家縣令”的擴展資料

        1. 仙劍4壽陽城縣令家的迷宮怎么走?
        走不進的是阻擋的門[過法]:第1場景走寶箱旁邊的傳送,第2場景走和那口破缸斜對角的傳送,此處為柳家大院,怪很多,火系可以秒節節高,我沒換防具所以被物理攻擊得相當疼,注意保住自己小命,從屏風前的柳府大門傳送,下一場景繼續走破缸的斜對角方向的傳送,第5場景走寶箱旁邊的傳送,第6場景怪也不少,這次走不是寶箱旁邊那個屋子的傳送,隨即被傳送到桃花深處,清光這里的怪后換菱紗開寶箱然后進旁邊的門,過橋即可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破怎么組詞
        破傷風、
        破釜沉舟、
        石破天驚、
        破折號、
        破曉、
        破產、
        破解、
        破陣子、
        題破山寺后禪院、
        乘風破浪、
        破軍、
        破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楚、
        突破、
        爆破、
        不破不立、
        破鏡重圓、
        破冰、
        破罐子破摔、
        破鞋、
        勢如破竹、
        破月、
        破冰船、
        破天荒、
        破壞、
        破案、
        破碎、
        打破砂鍋問到底、
        顛撲不破、
        看破紅塵、
        踏破鐵鞋、
        破浪、
        支離破碎
        破敗、
        破戒、
        破瓜、
        打破沙鍋問到底、
        秦王破陣樂、
        讀書破萬卷、
        破壁、
        破爛不堪、
        破相、
        破銅爛鐵、
        公司破產、
        破涕為笑、
        破故紙、
        不攻自破、
        破格、
        長風破浪、
        破道、
        破題、
        破除、
        破顏、
        破滅、
        破損、
        牢不可破、
        看破、
        破日、
        打破沙鍋璺到底、
        打破、
        各個擊破、
        破屋、
        破甲、
        破裂、
        破鏡、
        魚死網破
        破費、
        破爛、
        破殼、
        破云、
        勘破、
        破陣、
        打破常規、
        破舊立新、
        一語道破、
        破土、
        大破大立、
        殘破、
        爆破手、
        破身、
        破荒、
        破罐破摔、
        爆破筒、
        破瓜之年、
        一語破的、
        破例、
        打破砂鍋、
        打破砂鍋璺到底、
        白破、
        破門而入、
        滿破、
        沖破、
        戳破、
        破空、
        識破、
        頭破血流、
        偵破、
        破擊、
        破落戶
        家破人亡、
        破譯、
        破舊、
        破城、
        歲破、
        破片、
        破竹、
        擊破、
        破獲、
        撿破爛、
        破落、
        破竹之勢、
        巢毀卵破、
        破墨、
        破五、
        破除迷信、
        破門、
        破琴絕弦、
        破耗、
        破口大罵、
        破口、
        揭破、
        破陣樂、
        破執、
        破讀、
        破關、
        破腹、
        美男破老、
        破潰、
        破邪、
        刺破、
        老牛破車、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撕破臉、
        破斧、
        破綻百出、
        穿破、
        破記錄、
        國破家亡、
        破山劍、
        破斧缺斨、
        道破、
        顛簸不破、
        破體、
        破瓦、
        快犢破車、
        破山、
        破竹建瓴、
        扯破、
        破氣、
        破鈔、
        瓦罐不離井上破、
        瓦罐不離井口破、
        反驕破滿、
        破敵、
        攻破、
        破山寺、
        巢傾卵破、
        攤破、
        破折、
        破句、
        破家縣令、
        跑破鞋、
        破甑不顧、
        美女破舌、
        讀破
        點破、
        破妄、
        破散、
        破涕、
        弄破、
        破野頭、
        吹彈得破、
        成三破二、
        破家、
        說破、
        破盤、
        斧破斨缺、
        破霧、
        單破、
        破膽、
        疏不破注、
        破字、
        破敝、
        破玩意兒、
        破陋、
        破釜、
        破券、
        易如破竹、
        破獄、
        破玉、
        破心、
        破聲、
        破缺、
        家破人離、
        破殘、
        破害、
        破貨、
        破的
        撞破、
        破罐、
        破釜沈舟、
        破鏡重合、
        分情破愛、
        提破、
        破寒、
        解破、
        破門而出、
        沖云破霧、
        沖風破浪、
        破顏微笑、
        入破、
        破傷、
        破馬、
        破愁為笑、
        曲破、
        喝破、
        破啼、
        破命、
        破帽、
        破迷、
        破茬、
        破桐之葉、
        亡國破家、
        破棄、
        破斗、
        分鞋破鏡、
        破分、
        破矩為圓、
        破謎兒、
        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把二秦關終楚苦心、
        破瓦頹垣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關于家的成語,(溫馨)10個
        阿家阿翁 安國寧家 愛國如家 挨家挨戶 安家落戶 安家立業 安家樂業 罷黜百家 敗國喪家 敗國亡家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保家衛國 百家爭鳴 半路出家 白手成家 不識東家 白手起家 白手興家 不是冤家不聚頭 尺二冤家 成家立計 成家立業 稱家有無 成名成家 成一家言 蕩產傾家 大方之家 燈火萬家 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大家風范 大家閨秀 打家截道 打家劫舍 打家截舍 當家理紀 當家立計 當家立紀 當家立事 當家立業 東家效顰 東家西舍 當家作主 對頭冤家 兒女親家 伐冰之家 黼國黻家 法家拂士 富家大室 浮家泛宅 富家巨室 分家析產 發家致富 富室大家 豐屋蔀家 泛宅浮家 國仇家恨 國爾忘家 國而忘家 國耳忘家 改換家門 國家棟梁 孤家寡人 故家喬木 告老還家 告老在家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國破家亡 會家不忙 黑家白日 行家里手 毀家紓國 毀家紓難 歡喜冤家 胡越一家 家敗人亡 家常便飯 家丑不可外談 家丑不可外揚 家常茶飯 家傳戶誦 家傳戶頌 家藏戶有 家長里短 家長禮短 家常里短 家傳人誦 家成業就 家道從容 家道消乏 家道小康 家道中落 家翻宅亂 家煩宅亂 家反宅亂 家家戶戶 家見戶說 家給民足 家驥人璧 家給人足 家雞野鶩 家雞野雉 九流百家 家累千金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九流十家 家貧親老 家破人離 家破人亡 家貧如洗 家破身亡 家書抵萬金 家散人亡 家徒壁立 家徒四壁 家無常禮 家無斗儲 家無儋石 家無擔石 家無二主 家亡國破 家弦戶誦 家學淵源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家喻戶曉 家諭戶曉 家喻戶習 家殷人足 家至戶察 家至戶到 家至戶曉 家賊難防 家至人說 機杼一家 開國承家 看家本領 看家本事 坑家敗業 拉家帶口 男室女家 平地起家 破國亡家 破家敗產 破家蕩產 破家蕩業 破家竭產 破家喪產 破家亡國 破家為國 破家縣令 清官難斷家務事 清官能斷家務事 傾家敗產 傾家蕩產 棄家蕩產 傾家竭產 傾家破產 千家萬戶 齊家治國 千金之家 情同一家 人給家足 穰穰滿家 如數家珍 人亡家破 人足家給 勝敗乃兵家常事 四海為家 四海一家 三家村 詩家三昧 身家性命 喪家之狗 喪家之犬 詩禮傳家 詩禮人家 詩禮之家 夙世冤家 書香人家 書香世家 通家之好 天下為家 天下一家 萬貫家財 萬貫家私 亡國破家 萬家燈火 無家可奔 無家可歸 吾家千里駒 萬家生佛 無家無室 文獻之家 小戶人家 謝家寶樹 小家碧玉 謝家活計 興家立業 小家子氣 小康之家 憂國忘家 冤家對頭 嚴家餓隸 養家活口 養家糊口 一家眷 一家老小 冤家路狹 冤家路窄 有家難奔 一家無二 于家為國 一家一火 一家一計 宜家宜室 一家之辭 一家之計 一家之學 一家之言 怨家債主 一家之作 宜室宜家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自成一家 自出一家 鐘鼎人家 鐘鼎之家 遭家不造 在家出家 左家嬌女 諸子百家 祖宗家法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縣令父子如何開棺破案?
        山東有個叫王可賢的文人,在地方上小有名氣。他的兒子王效祖從小機智過人,18歲那年中了進士。被任命到杭州當知府。
        有道是“天上天堂,人間蘇杭”王效祖去當知府也把王可賢接了過去,一方面可以孝敬老父;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老父常指導指導為官之道。于是兒子在外升堂理事、辦案,父親就在內處理公文、公務。一有空父子兩人就商議城內吏治,風俗民情。王可賢說得切中要害、談得有根有據,王效祖耳濡目染,漸漸也精通了為官之道。他上任一年,很有政績,得到上司的贊賞,同僚的敬服。
        一天,王效祖出城辦事,正好遇上一家大地主出喪。儀仗非常有氣派,白幡層層,樂隊吹打,送喪的人排著長長的隊伍。按照習俗,不論哪個官員都得避讓,王效祖也只得退避路旁。運載棺材的車子旁跟著一個披麻戴孝的婦女。這時候,一陣風吹來,喪服衣角被風撩起,露出大紅的內衣。王效祖不免詫異:白色喪服內怎么會是紅色喜衣呢?一打聽,這位婦人原是死者的妻子,頓生疑竇,死者難道死于非命?他就傳令:將棺材暫停附近廟中,待驗過尸后再入土為安。
        畢竟是知府的決定,送葬的地主家的親人雖有不滿,但都不敢違抗。
        王效祖回到衙門、將情況向父親一說,王可賢以為雖然可疑,可毫無證據在手,一旦驗尸驗不出什么,這些鄉紳可惹不起。
        那怎么辦呢?
        在書房里,王效祖也覺得為難了,一口接一口的喝著茶。王可賢踱來踱去,低頭沉思
        最后他開了口:“這樣吧,你不出衙門,推說有病,拖延驗尸時日;我出外私訪,查得真情,再行處置?!?br>王效祖點點頭。
        王可賢就扮成了算命的先生,秘密外出查訪。
        一訪,縣官的父親不免驚慌,原來死者是位監生,監生雖然沒有嫡系親,可是這些親戚中不乏秀才、廩生,都是有財有勢的人。如果有什么差錯,兒子的前程也就斷送了。
        第二天,王效祖沒有上衙門辦公,那些死者的親戚吵上門來,要求驗尸,聽說縣官有病,都以為是他不敢露面,揚言要上告。過了幾天,還是不見王效祖的面,他們就聯名上書,催促盡快驗尸。王效祖不理不睬。這樣,喪禮不能進行,棺材不能埋葬,引起了公眾的非議,就連差役也認為王效祖做得太過分了。
        再說王可賢,在外私訪了多天,也沒有查到一點那監生被害的線索,更沒查訪到有人揭發,心里暗暗著急。
        一天夜晚,他走到野外,走得也夠乏了,就鉆進路邊田里的一個小草棚里休息。不一會,來了個農夫,問他到此何事,為何住進草棚。王可賢急忙起身賠禮道歉,謊稱自己流落異鄉,靠占卦算命為生。今夜錯過客店,才在此歇息。那農夫信以為真,倒也慷慨,答應留他過夜。
        原來那農夫是地主的雇工,每夜來草棚看守莊稼。
        這夜,明月高掛,月光如水,是一個賞月的好天。
        看莊稼的人守夜不睡,王可賢就陪著閑聊。兩人談得投機,看莊稼的人拿出帶來的酒菜,對飲了起來。一杯落肚,王可賢有心說:“看來這里老百姓的生活不差,地方官還不錯吧!”
        那農夫點點頭說:“不錯,新來的知府年紀雖輕,可是很體諒百姓,不過,可惜他在這兒呆不長了。”
        王可賢故意追問“為什么”。農夫兩杯酒下肚,就說:“還不是為了那死去的監生的事。知府怎么會查得出監生的死因呢?”
        “這話中有話!”王可賢心中暗暗高興。他忙再替那人斟上一杯。那人干了杯,吐露了內中的真情——
        死去的監生,就是那人的東家。監生素來身體康健,突然死亡,那人好奇,就向一個小仆人打聽,原來監生的妻子與表兄私通,表兄最近死了妻子,她害死了丈夫想嫁給表兄。監生被害死了,事情眼看就能成功,豈料知府阻擋了喪事,說要驗尸。監生妻子心中著急,鼓動親戚們與知府作對。這些親戚貪圖監生的財產,也就去縣衙門鬧起事來。
        “那這位知府驗尸驗得如何?”王可賢問道。
        “那知府不知怎么,至今也沒有驗呢?!蹦侨苏f,“其實,打開棺材,一驗死尸的頭頂心,就可知道了。”
        王可賢邊斟酒,邊假裝不解地問道:“驗頭頂怎么能知道呢?”
        那人呷了一口,神秘地對王可賢父親一陣耳語。
        “懊,原來如此!”王可賢終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天剛蒙蒙亮,王效祖告辭了看莊稼的人,趕回衙門。
        王效祖躲在里面,飯吃不下,覺睡不好,大清早已經起身?,F在看到父親笑瞇瞇踏進門來,知道探聽到了內情,就連忙相迎。王可賢將查訪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告訴了兒子。王效祖不禁拍案叫好。
        當天,王效祖升堂,傳令仵作、差役,跟他一起去驗尸。停放棺材的廟堂里,擠滿了死者的親戚。王效祖命令打開棺材,又吩咐仵作仔細驗尸。
        仵作見尸體的面目異常,死時似乎很痛苦,可是通身細看,沒有發現什么傷痕。
        “你查驗一下尸體的頭頂?!蓖跣ё嬲f道。
        仵作分開頭發,從尸體的頭頂心拔出一根長長的帶血的鋼釘。
        這一下,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監生的親戚悲憤起來,要求王效祖捉拿兇手。
        王效祖一擺手,喊著“某某人在嗎?”大家異口同聲說來了。那人果然在人群當中,正是監生妻子的表兄,只見他面如死灰,渾身打顫。
        王效祖傳令安葬尸體,命差役拘捕監生妻子、小仆人和那個表兄。
        回到衙門,開堂審問,大刑伺候,三人一一招認。
        原來監生妻子與表兄是同謀。一天晚上,監生在朋友家喝得酩酊大醉,妻子就命小仆人用皮繩子捆住監生,自己動手把鋼針釘進丈夫的頭頂心。
        真相大白,王效祖就將詳情寫成案卷呈送上司。上司很欣賞他,準備向朝庭寫奏章表彰他,提拔他。可是王效祖卻嘆道:“當官太辛苦了,也使我老父費盡了心血,真不是當兒子的應該做的?!本罐o了官,返回家鄉,侍奉老父去了。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請問“破家縣令,滅門令尹”和“三木之下求之不得”是什么意思
        縣令和令尹都是我國古代的最小級別的官員。 我國歷史上,因為對官員缺乏監督體制,一旦成為父母官,就能 手握千萬人生死大,讓你消失就消失,讓你家破人亡是小事兒, 一次殺個幾十個人也是小菜一碟。此即“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的來由。“三木之下求之不得”應該是“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三木:古時套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意思是說,在重刑之下是什么樣的話都能說的出來的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膠州名人有誰?
          匡 鐸 (生卒年月不詳) 字淑教、松野,祖籍南直隸海州(今江蘇省東??h),其祖父匡德官膠州正千戶,定居膠州。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中進士,遂任北直隸(今河北省)淶水縣知縣。據當地實情奏請減免徭役和稅銀,裁減為朝廷寄養的馬匹數量,減輕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后調升為監察御史,繼而又調任兵科給事中。在反對宦官馮寶與宰相張居正聯手驅逐大學土高拱一事中,引起朝廷不滿,外放北直隸大名府知府(今北京大名縣)。當時,府境內的漳、衛兩河常發水災。他調集民工在府城北三里處筑起20余里長堤,為百姓除患,世人稱該堤為“匡公堤”。不久,再次遭貶為夷陵州(今湖北宜昌市)知州,又調任河南南陽府同知。晚年,升任刑部郎中,繼任陜西寧夏道按察司僉事。78歲病逝?! 「吆陥D(1583~1645) 字子獄、研文,號硁齋,明膠州人。1610年(明萬歷三十八年)考中進士,授中書舍人。先后任陜西監察御史、左僉都御史、左都御史、工部右侍郎等職。1642年(崇禎十五年),清兵進犯膠州,高宏圖破家產招募義勇,與參將談震采一起協助知州郭文祥日夜登城堅守,城池得保。崇禎得知,于次年召補南京兵部侍郎,繼而升任戶部尚書。1644年(崇禎十七年),崇禎自縊,福王朱由松在南京被擁立為新主,高宏圖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土。南京失守,南明滅亡,流寓會稽,于1645年絕食9日而終?! 》ㄈ粽妫?608~1691) 字漢儒,號黃山,明膠州人。1646年(清順治三年)考中進土,任翰林院編修。1648年,充任福建戊子科正考試官,回京后升任秘書院侍讀,掌管六部章奏誥敕。1662年(清康熙元年),升任浙江按察使。上任后,他秉公執法,明辨曲直,審結了衢州府(今浙江省衢縣) 10年積案。1691年(康熙三十年),由黃山返回故里,同年病故。  張謙宜(1646~1728) 字稚松,號山農、山民,清膠州人。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中舉人。1706年中進土。此時,他年已60歲,無心仕途,仍以讀書著述為樂。張謙宜一生的著作分詩文、評論、經史、地理、方志、譜牒諸類, 20余種。1728年(清雍正六年)病逝?! 「啉P翰(1683~1749) 字西園,號南村、南阜、南阜山人、丁巳殘人等,清膠州南三里河村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被膠州知州黃之端舉薦為孝廉方正,遣其試任安徽歙縣縣丞,繼代理歙縣縣令。1737年5月25日,因右臂患痹病,改號尚左生,丁巳殘人,不得已隱退揚州,寄居僧舍,改以左手賦詩作畫為生。一生作詩3000余首,收錄2366首。另外,他還把創作的散文按序、傳、記等文體精選成47篇,輯為《南阜山人敩文存稿》三卷傳于世。其書法、繪畫淡雅拙樸,獨具風采。尤其后期左手書畫,更是獨具天趣。高鳳翰的篆刻亦為世人所重,一生治印數千方,其精品編入《南阜山人印萃》。他編的《漢印譜》中收藏漢印5000余方。編成《硯史》四冊,分黑色本和彩色本,原本失佚。1741年(清乾隆六年)從揚州回歸故里。1749年病逝?! ⊥踉疲ㄉ淠暝虏辉敚?字海如,清膠州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中武進土,殿試中第一甲第一名武狀元,授頭等侍衛職。雍正皇帝有一次偶與怡賢親王提及火炮陣之事。親王對該事不甚了解,回府后詔王元浩詢問,王元浩做了滿意的解答,并繪制了《火獸火車圖》呈獻親王。親王明奏,雍正皇帝大為贊嘆:“真是全才,不愧為武科第一!”選調他任山西偏關營參將。到任后不滿半年,即升任山西蒲州營副將。1736年(清乾隆元年),被調到湖南洞庭水師任副將。期間,潛心研制武器,并制造出水戰火炮,繪制《火器圖說》,教習部。他嚴格訓練、約束部隊,安撫體恤百姓,洞庭一帶社會秩序安定。由于治理邊陲有功,升任湖南總兵。48歲時病卒于官任?! 】?源(1815~1881) 字本如,號鶴泉,清膠州城郭家莊人。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中進士,曾先后任江西、山西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1854年出任兵部右侍郎。1855年任吏部左侍郎,代理禮部尚書,兼任經筵講官。1857年(清咸豐七年)調任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1858年任軍機大臣上行走,賜紫禁城騎馬。1862年(清同治元年)任隨稱贊襄政務大臣,咸豐皇帝病危,為顧命八大臣之一。同年,同治即位,被慈禧罷官,遷居濟南。其后,他應聘為濼源書院山長、兼尚志書院山長,歷時17年。其弟子中舉及貢太學以上者400余人?! 》▊ヌ茫?843~1908) 字容叔,號小山、筱山,清膠州法家莊人。1889年中進土,授任知縣,繼改教職,選授武定府學教授,后因病辭職。當時,山東學使裕德一向器重法偉堂的學識及品行,極力向朝廷舉薦,朝廷授他國子監學正銜武定府教授。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應聘濟南師范教習所所長。1907年,山東巡撫楊士驤聘他參與《山東通志》總纂。1908年,病逝于濟南?! 」w棟(1860~1925) 字梁丞,膠州城辛街人。幼年聰穎,中秀才后,常沉醉于兵家書籍的研讀中。光緒年間的一個秋天,赴濟南鄉試落第,結識山東巡撫張曜之子,被引見于張曜。張曜試其才,委以嵩武軍中營文案職,后升為武衛右軍文案。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后,被調任天津巡警總局文案,后任陸軍第二十三師書記官。民國初年,提任濟南商埠局局長兼市政公所總辦。他在天津巡警局處理文案時,發現雜役兵吳佩孚滿腹經綸,常招來幫理案牘,還保薦入保定軍校深造。1921年吳佩孚任直魯豫巡閱副使,聘郭緒棟為秘書長。1922年直奉兩系軍閥混戰,隨吳佩孚左右參戰,多所建樹。1925年,在洛陽病故?! 〖o子瑞(1895~1931) 又名紀濟民、紀玉夫,里岔鄉里岔村人。1924年經鄧恩銘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青島四方機車廠第一批入黨的7名黨員之一。青島四方機車廠工人在中共青島組織領導下,于1925年2月舉行了為期9天的全廠大罷工,紀子瑞任工人糾察隊長。罷工勝利后,膠濟鐵路總工會正式成立,紀子瑞被推選為執行委員。1926年春,中共山東省委派紀子瑞到棗莊礦區進行建黨工作,開展工人運動。7月,他先后發展10名中共黨員,建立黨支部,成立干事會。12月,領導棗莊中興煤礦工人建立 “地下”工會,參加者有50多人。1927年10月,當選為中共山東省委委員。1929年6月,在青島四方機車廠被捕,解往濟南,1931年4月5日凌晨被槍殺。1984年1月被收入《山東省著名革命烈士英名錄》  劉鳳揚(1906~1932) 膠州城袁家巷街人。1928年,與妹妹劉鳳霄一同參加并成立了“互濟會”,他的3間草房作為互濟會秘密集會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進膠縣師范講習所學習,是講習所地下黨組織的負責人。還以行醫作掩護秘密進行革命活動,先后在膠縣城內外發展互濟會員20余人。1931年9月被捕,1932年,因酷刑摧殘,在獄中病逝。1984年1月被收入《山東省著名革命烈士英名錄》。  柯劭忞(1850~1933) 字鳳蓀、鳳笙,號蓼園,膠州城東關人。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中進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湖南省學正、國子監司業、貴胄學堂總教司和翰林院日講起居注官等職。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后出任貴州提學使、學部丞參、度署右參議、京師大學堂經科監督。1910年(清宣統二年)清政府成立資政院,出任議員。不久在典禮院任學士,賜紫禁城騎馬伴宣統皇帝溥儀讀書。1914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清史館,為清史館代館長、總纂。1927年完成《清史稿》總纂工作。1933年8月31日于北京病逝。  姜效汶(1901~1933) 前店口鄉大店村人,革命烈士。1929年,由本村姜諤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受地下黨組織委派參加國民黨膠縣民團,任第一中隊三排排長,借民團軍官的合法身份,掩護在國民黨膠縣黨部任職的中共地下黨員劉冰做工作。后來引起縣長謝錫文的注意,被調到前店口村駐防。仍借民團軍官的合法身分支持當地村民組織農民協會的工作,先后發展會員77人。1931年夏,秘密組織大沽河武裝暴動時,不慎泄漏暴動計劃,遭到韓復榘軍隊的圍剿,離開家鄉奔赴東北,參加了楊靖宇將軍領導的抗日義勇軍。1933年被日軍圍困,激戰中壯烈犧牲。  茍希道(1860~1939) 字敬五,李哥莊鎮毛家莊人。20歲時設塾教書,又10年努力,學成良醫。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棄教行醫。自開張之日便立下誓言:“病人上門,隨到隨診;初診識途,復診自去?!辈痪茫溽t德、醫風在四鄉傳開。他治療腫毒癥,起初施用針刺術和割療術,見患者痛疼難忍,遂改用外敷“潰藥”,使患疾自愈。他言行如一,對待家貧患者,常自負車馬費出診,更不在患者家吃飯。1939年病逝于故里。  王石民(1911~1942) 又名王世民,小麻灣鎮葛家莊人,革命烈士。1928年考入膠縣師范講習所,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冬,擔任中共膠縣縣委宣傳部部長兼統戰部長。1941年上半年,在大麻灣、毛家莊、石龍屯3處完全小學發展共產黨員,組織動員一批進步青年學生參軍參戰。同年10月,遭到漢奸相銘忱部逮捕。經地下黨組織營救,繼續以開藥房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1942年春夏間,中共南海地委調他到南海軍分區工作,在辦理工作交接手續時,遭日偽特務逮捕,不久轉押青島日本憲兵隊被殺害?! 】?超(1862~1944) 字北海,膠州城文巷街人。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考取二等典史,任直隸(河北)省沙河縣典史,繼而代理正定府經歷。1915年后任湖北省高等法院書記官等職。1921年,辭官返鄉,被聘為《續修膠志》(《增修膠志》初名)副總纂兼總校,勤懇致力3年。1930年2月,膠縣繼續編纂《增修膠志》,再度受聘任總纂兼總校。他嘔心瀝血,完成志書16冊。1944年病故。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歷史上有哪些縣令機智辦案的故事
        最著名的是鄭板橋的故事,你可以搜搜看
          板橋巧斷賴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縣時,頗為當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濰縣的知縣時,歲逢饑荒,于是大興工賑,令豪門大戶煮粥救饑,全活者甚多。傳聞鄭板橋于濰縣擔任縣令時,受理一樁賴婚案,窮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諾言,無端賴婚。
          板橋事先已知窮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窮秀才暫留衙內,派人傳喚地主與他的女兒到堂上。于是,板橋問道:“你為什么要賴婚?”財主答:“因窮秀才養活不了我的女兒,他們不宜生活在一起?!卑鍢蛘f:“原來如此,看來你的女兒確實不應該嫁給一位窮秀才。不過,你也得為你的女婿想想。這樣吧!你出一千兩黃金,我來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保證你滿意。”
          財主聽說鄭板橋要幫他解除女兒與窮秀才的婚約,頗為高興。他按時如數付現。板橋說:“你的女兒遲早總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給你找個乘龍快婿,這一千兩黃金就算是嫁妝之資,你意下如何?”財主聽了之后,眉開眼笑,連連點頭哈腰說:“當然好!當然好!”
          在說話之間,板橋已令人把窮秀才傳了出來,當即命他與財主女兒拜堂成親,隨后雙方攜金而去。財主瞠目結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歸。
          板橋妙筆戰鹽商
          有一天,某鹽商將一個私自販鹽的小販扭送到縣衙門,要縣令板橋處以重罰。板橋一見那個小販,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知他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頓生憐憫之心,他想戲弄一下這個鹽商。就對鹽商說:“這個小販應當加重處罰,我準備給他戴上枷鎖,立街示眾,好不好?”鹽商笑瞇瞇地說:“好!好!”
          板橋當即命衙役抱來一些蘆席,用細木片做托,認真扎好,中間挖一個大圓孔。他又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題了字,貼在蘆枷上。然后讓小販套在脖子上,站在鹽商的門口示眾。因板橋向以詩、書、畫號稱“三絕”,畫的竹子和蘭花,尤其名播四海。許多人都想目睹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寶。所以當小販戴著蘆枷往鹽商門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圍觀,整個縣城都為之哄動了,鹽商的門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點也做不成。鹽商只好到縣衙內哀求板橋放了那個小販。
        鄭板橋清代畫家,審驢這個故事,傳說是他在山東濰縣做官時候的事。
        有一年,秋收剛過,農副產品上市,有買有賣,生意興隆,幾十里外的農民都來趕集。鄭板橋想到集上逛逛,辦完公事,換上便服,就到東關來了,走到一家飯鋪門口,見路邊圍著一群人,人群里邊有哭聲。鄭板橋納悶,分開眾人一看,是個老頭兒。這老者六十上下,花白頭發,頭頂上盤著小辮兒,身穿一件破夾襖,腳蹬雙臉兒鏟鞋,腰系扎包別著一支小煙袋兒,看樣子是鄉下來的。蹲在地下鼻涕一把淚一把,哭得很傷心。
        鄭板橋問:“老人家,你哭什么?”老頭兒一撇嘴:“驢!”?!绑H?”鄭板橋一看,不錯,飯鋪門口樹樁子上拴著一頭驢。說:“驢這不在嗎?”“在?……騾子沒哩!……驢眼,瞎哩!腿一瘸一拐……俺兒拿嘛說媳婦啊!”
        鄭板橋一聽:什么亂七八糟的!仔細一盤問,這老頭兒是城南二十里鋪人。家里一老一少爺兒倆,他兒子給財主當長工,三十了還沒娶媳婦兒。今年老頭租了二畝地種黃煙,趕上風調雨順,肥上得又足,煙葉兒長得像小蒲扇似的。秋后,老頭兒把煙葉兒劈下來,上爐烤黃了,想到集上賣個好價錢,攢錢給兒子說媳婦兒。可是一個人趕集路遠挑不動;兒子又不在家。怎么辦?就從隔壁家借了頭菊花青的騾子。今天清早雞叫頭遍,老頭兒就起來了,自己不吃飯,先喂飽了牲口。然后空著肚子跑了二十多里,等把煙賣了,肚子咕嚕嚕一響,這才想起還沒吃飯呢!
        老頭兒牽著騾子,一邊走一邊尋思:吃什么呢?水餃,太貴!肉火燒?噎得慌!吃肉火燒再喝碗豆腐腦兒倒不噎得慌了,可那要花多少錢哪!他舍不得。牽著騾子走啊走啊,來到一座小飯鋪門口,抬頭看門上掛著招牌:濰縣朝天鍋。老頭兒高興了,解饞解渴價錢便宜,哎,就吃它吧!
        什么叫“朝天鍋”?到過濰縣的都知道,是這兒的名吃,就是飯鋪屋里擺一口大鍋,鍋口朝天。有人說:廢話!鍋口不朝天,朝下扣著怎么使呀?人家這鍋口朝天,不蓋鍋蓋。吃飯的人圍著鍋坐一圈兒,都瞪眼瞅這口鍋。瞅什么呢?鍋里咕嘟咕嘟燉著豬肉。吃飯的時候,那陣拿兩個制錢,飯鋪掌柜的先給你兩卷熱單餅卷肉;然后,往你臉前擺上一只碗,碗里有蔥花、香菜、辣油、沏上鍋里的肉湯,讓你吃卷餅,喝肉湯。餅不夠另買,湯隨便喝,不要錢。老頭兒惦記給兒子說媳婦,想省錢,就把騾子拴到門口樹樁上,進門掏出兩制錢,吃兩卷單餅,逮住鍋里的肉湯,左一碗,右一碗,一連氣喝了十八碗!武松在景陽崗喝了十八碗酒,他喝了十八碗湯,等他吃飽了,出門一看,嗯?騾子變樣了:來的時候渾身的毛锃明瓦亮,屁股蛋兒滾瓜溜圓;轉眼變得灰不溜秋,個兒也小了,耳朵也長了,牙也掉了,還一只眼——是頭瞎驢!解開韁繩遛遛吧,腿一瘸一拐……又瞎又瘸。要命啦!
        老頭兒明白:這是剛才吃飯的工夫,有人偷偷用瞎驢把騾子換走了!四下看看,集上黑壓壓一片人,上哪找去?!這怎么辦?騾子是借的,還人家瞎驢人家不干哪!賠?賣煙的錢全搭上,也買不著一頭騾子;再說,拿什么給兒子說媳婦哇!老頭兒越想越沒轍,蹲在那兒哇地哭起來了!
        圍著看熱鬧的都傻眼了,人山人海沒處找哇。鄭板橋圍著驢轉了一圈兒,前前后后仔細看了一遍,對老頭兒說:“起來,不要哭了!”老頭兒把脖子一歪:“不哭,俺那騾子回不來哩。哇……”“你哭就能哭回來嗎?”“回不來呀,可不哭俺心里難受。哭哭痛快,一痛快……”“騾子就回來了?”“這……也回不來!”“說的是呀。這樣吧,你把這頭瞎驢給我,三天之后,我還你那匹騾子。”
        “?。磕恪崩项^兒一聽不哭了,把眼瞪起來了,上下打量鄭板橋:“噢,看你穿的長袍馬褂,說話文文謅謅,鬧了半天,俺那騾子你偷去了!”
        鄭板橋心想:我偷騾子干嘛!忙說:“我呀,干嘛偷騾子……”“那你偷嘛?”“我嘛也不偷!我是想替你把騾子找回來?!薄靶⊥翟缗芰耍@么多人,你哪找去?”“人跑了,他的驢還在,我問問這頭驢。”
        “問驢?……俺明白了,你不是偷騾子的,也是個驢販子!”嘿,——又成驢販子啦!
        “哈哈哈……”鄭板橋沒生氣,反倒樂了:“你怎么看我像個驢販子呢?”老頭兒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呀,你不是驢販子,咋能聽懂驢的話呢?”“這……”,鄭板橋還真讓他問住了!
        這工夫,看熱鬧的人里邊有個認識鄭板橋的,趕緊把老頭拉到一邊:“老頭兒,你真該死!”老頭一愣:“咋,丟牲口就夠倒霉的了,俺還該死!”“怎么不該,你知道他是誰?”“驢販子呀!”“得了吧!他呀,是七品知縣,咱們的父母官,鄭板橋鄭大人!”
        老頭兒一聽樂了:“嘻嘻,哥兒們,別哄俺哩!真的縣太爺咱沒見,可俺聽過戲。戲里的縣官都是身穿紅袍,頭戴烏紗帽,木頭底鞋半拃高。沒出臺衙役先往兩邊一站:嗆啷采來、嗆啷采來,哦……”“嗨!你說的那是唱戲。鄭大人和別的官不一樣,喜歡微服出巡,這叫私訪!”
        “私訪”老頭兒想:有這個說法。私訪是縣官出來辦案哪,誰罵他他逮誰呀!“哥兒們,你這話是真的?”“真的!”“不假?”“一點也假不了!”“俺那娘哎……”噗通——朝鄭板橋坐下了!
        那位問了:他該跪下,怎么坐下了呢?嚇的。腿一軟,癱在那兒啦!鄭板橋伸手把老頭兒扶起來:“老人家,不必害怕。三天之后,來衙門牽你的騾子就是?!?br>第二天,縣衙門口貼出一張告示,是鄭板橋親筆寫的。我念念:
        “告示。曰:頭生雙角,蹄分兩瓣者為牛;耳短直立,尾有長毛者為馬;體小耳大,面目修長者為驢!而非驢非馬者謂之騾?!薄菍嵲挘 叭耸篱g,各一其物,各一其名,豈有牛馬驢騾混為一談者哉?……”——怎么能搞混了呢?“今有齷齪輩……”——就是不好的人?!耙泽H換騾,冒名頂替。然丟騾得驢者事出無心;以驢換騾者實有意。一個哭天號地鳴冤;一個逃之夭夭而去。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為了整飭民風,嚴明法紀,本縣定于某月某日午時三刻,在衙前……”開刀問斬?不——“開庭審驢!”
        這張告示轟動了全城、誰看了誰說新鮮:“二哥!”“咋?”“這驢怎么審?”“不知道!俺見過審人,沒見過審驢的。八成驢會說話,問什么它說什么。”“啊,怪物!那誰敢審?非把人嚇跑了不可!”“你說這是咋回事?”“聽說鄭大人字畫是高手,辦案子怕是外行。他尋思出張告示一嚇唬,人家就投案了。豈不知……”
        這工夫,丟騾子的老頭兒也在看告示,聽見這話不愿意了。他聽過《包公案》里的“黑驢告狀”,迷信;另外,見說話的人面黃肌瘦,披著黑夾襖,抱著膀,模樣兒就讓他膩歪。一聽說鄭大人辦案外行,氣得拿白眼珠瞪那個人。那人納悶:“你瞪俺干嘛?”“干嘛?騾子是俺丟的!”“啊,是你!……你找騾子去,別瞅俺哪!”“你說不能審驢,俺就要問問你,沒吃過豬肉,你沒見過豬跑嗎?說書唱戲的有一出《包公案》,黑驢攔轎告狀,替主人伸冤,領著王朝、馬漢把孬種逮住哩。那是說包青天包大人,咱這是鄭青天鄭大人。鄭大人雖說比包大人小幾歲,可他們是姨表弟兄?。 薄驵嵃鍢虼瞪侠?!
        那人聽著不對勁,說:“嗯,包大人是哪朝,鄭大人是哪朝,兩碼事呀!”老頭兒胡子一撅:“鄭大人脾氣怪,他還管哪一朝干嘛!包大人能審驢,他也能審?”“可人家那黑驢通人性,叫它干嘛它干嘛?!薄斑@頭瞎驢也通人性!”“別胡謅了!瞎驢通不通人性,我還不知道嗎!”“你怎么知道?”“我……”
        一句話把那人問住了,原來他就是換騾子的。這人姓張,叫張三。家里很窮,養著頭驢給人家趕腳,掙倆錢養活老婆孩子。前些天他替人往山里送東酉,因為驢老了,喂得又不好,一失蹄掉在山溝里,腿摔瘸了,眼也戳瞎了一只。他想上集把瞎驢賣了,可沒人買;下湯鍋賣肉,人家也嫌瘦。怎么辦呢?家里老婆孩子得吃飯哪!他正沒主意,哎,一眼看見老頭兒牽的這頭騾子,膘肥體壯,滾瓜溜圓,眼饞了。趁老頭吃飯不留神,要偷著牽走;可一看老頭兒那年紀,又不忍心。干脆,拿瞎驢換他的吧!他把騾子牽走,藏到他家后院,今天,聽說縣太爺要審驢,也趕來看告示。老頭兒說瞎驢通人性,他哪信呢;可是老頭兒一問,他又不敢多說,一轉身溜了。
        審驢的這天,看熱鬧的圍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丟騾子的老頭兒和張三也來了。再看鄭板橋,頭戴七品朝冠,身穿官服,腳蹬朝靴。袍子前后心繡著圖案花紋。按清朝的規定,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大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鵪鶉,八品繡麻雀。鄭板橋是七品,要不他怎么不愛官服呢,前后心一邊趴一只禿尾巴鵪鶉,別扭!今天大審,他不穿不行?。〈┐骱昧?,擊鼓升堂,三班衙役魚貫而出,分列兩旁。有的抱著刀,有的拿著棍,還有提著鞭子的。鞭子什么用?揍驢呀!
        鄭板橋落坐,一拍驚堂木:“帶驢犯!”“帶——驢——犯——”“哦——”
        隨著喊聲,看監獄的典史把瞎驢牽出來了。這驢三天沒吃東西,一邊走一邊打晃:嘀嘟咯噠—噗,嘀嘟咯噠—噗……怎么這個動靜?它一條腿瘸呀!上了大堂,衙役們吆喝:“跪下,跪下!”這驢眨了眨一只眼,不懂啊!那么多人沖它吆喝,它心里害怕,可不知怎么回事。典史見它不跪,怕老爺生氣,上去一別驢腿,“咣當”——驢躺下了!瞎驢嚇了一跳:怎么要宰呀?完啦完啦……它沒見過這個場面,想跑又跑不了,嚇得躺在那兒得兒得兒得兒直打哆嗦!
        鄭板橋往大堂下邊看了看,黑壓壓一片人,鴉雀無聲。一指瞎驢:“可惡的刁驢,本縣自蒞任以來,屢次整傷民風,杜絕奸盜,你竟敢伙同主人,冒名頂替,坑害他人。你可知罪?”瞎驢瞪著一只眼直喘粗氣。心話:我什么也不懂!衙役說:“回稟大人,驢不說話!”——它本來就不會說話!
        鄭板橋一指瞎驢:“刁驢聽著!本縣主張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你雖不是人,也要做個好驢!只要老老實實供出你主人家住哪里,姓啥名誰,本縣對你從寬處理?!薄盎胤A大人,驢還是不說話!”鄭板橋火了:“嘟,大膽的刁驢,本縣審問再三,你裝聾作啞,拒不回答。來人哪!”“喳!”“鞭刑侍候!”
        過去的刑法分笞、杖、徒、流、死,叫五刑。笞是用荊條子抽,杖是用棍打,徒是勞改,流是充軍,死是或斬或絞。這五刑從隋唐沿用到清。清朝的刑法又補充規定審訊囚犯用杖刑每天不超過三十,多了怕把犯人打死。對輕的可以掌嘴巴,重犯可以使夾棍,沒有鞭刑這一條。鄭板橋怎么使鞭刑呢?這是驢呀,又瘦又瞎,餓了三天了,五刑都不能用。重的能把它打死;輕的,掌嘴巴它咬你一口怎么辦?所以拿鞭子抽。
        衙役舉起鞭子,朝驢屁股剛抽了兩下,瞎驢就受不了啦。一伸脖子(驢叫):“(招)啊……啊,啊……”“好,既然要招,免打!”
        嘿,看熱鬧的人心里樂呀,是今古奇觀!想笑可又不敢笑。這工夫,衙役把耳朵伸到驢嘴邊上,就見瞎驢朝他叭噠叭噠嘴,看的人以為驢跟衙役說話呢,其實它餓,想吃!衙役點點頭,朝鄭板橋:“回稟大人,誰偷的騾子,它說領著去找。”“好,把它放了!”
        典史和衙役把驢放開,瞎驢四條腿一撐,站起來了。一只眼看了看,里邊這些人提著鞭,掂著棍,橫眉之目怪嚇人的,我往外跑吧!看熱鬧的見瞎驢要向外跑,紛紛后退,唰地閃開一條道。為什么躲得那么快?都怕這頭驢,因為它到誰跟前誰就成了偷騾子的了。張三更不敢往前湊了,他怕驢看見他,趕緊藏到別人后邊幸虧沒讓驢看見。這頭驢見人都閃開了,跑吧!嘀嘟咯噠—噗,……就竄出去了,瞎驢在前邊跑,衙役在后邊跟著,穿街走巷,跑著跑著,瞎驢拐進一條小胡同,胡同里邊有戶人家,土打的院墻,門是荊條子編的。瞎驢跑到門口,用嘴一拱,門就開了。衙役跟著驢追到后院一看,哎,槽頭拴著匹菊花青大騾子。
        這是怎么回事?原來,鄭板橋沒當官的時候,就想“得志加之于民”。他做了知縣,最喜歡接近下層,采風問俗。他知道濰縣東關有不少趕腳的,也能分辨出拉車的驢和趕腳的驢有什么不同。當時他圍著驢看了一圈兒,見這驢又老又瘦,可是前胯的皮毛沒有磨損,說明是趕腳的。腿一瘸一拐,象摔傷不久,估計驢主人離這兒不遠。常言說:“老馬識途”。他想:老驢也能識途。尤其是趕腳的驢,閉眼騎著都能把你馱回家。要是把驢放回去,它就能找到主人的門。不過,抓住換騾子的人怎么處置?這個人既然想偷,把騾子牽走算了,何必丟下一頭驢呢?以孬換好,固然想占便宜,可也說明他心眼不算很壞;要不就有別的原因。妥善的辦法是,既把騾子給老頭兒找回來,又能教育小偷和老百姓,所以來了個“開庭審驢”。這頭瞎驢餓了三天,又驚又嚇,覺得不是滋味。一放出來,心想:快往家跑吧!就回來了。
        張三的兒子正在槽頭喂騾子,見瞎驢跑回來,后邊還跟著衙役,嚇壞了,衙役問那孩子:“你家姓什么?”這孩子哆哩哆嗦:“……驢!”“啊,姓驢?”“不,騾子……”“也沒姓騾子的呀!”“馬……”“你到底姓什么?”“不知道!”——嚇糊涂了!衙役說:“別怕,慢慢說。你姓什么,你爹是干什么的?騾子是哪來的?這會兒你爹哪去了?說實話不打你?!薄班拧承諒?,俺爹給人趕腳……驢摔傷腿,上集……沒人要,換了這匹騾子。今天,俺爹叫俺在家喂騾子,他看審驢的去了!”全說出來了!
        衙役問完話,把騾子和驢都牽回來,回稟了縣太爺。鄭板橋重新升堂,一拍驚堂木說:“經過審訊,瞎驢全部招供,并交出其主人窩藏的騾子??墒?,大膽的張三,身為主犯,仍然拒不認罪。本縣念你初犯,當堂自首,既往不咎;如若不然,讓瞎驢出面對質,給你罪上加罪!”張三一聽嚇壞了,從人群里擠出來,往大堂一跪:“青天大老爺,俺說,騾子就是小人換的……”
        丟騾子的老頭兒一看,火兒大了:“原來是你呀!俺早看你不像個好東西,你還犟嘴。你不說瞎驢不通人性嗎?怎么招了?你尋思在你手里不會說話就不招了,你是凡夫俗子,縣大老爺是星宿下凡,什么牲口都能問出話來。縣大老爺,您千萬別饒了張三,您再叫這頭瞎驢說說,張三還偷過什么?搶過什么?做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俺那騾子到了他家受了些啥委屈?……”
        張三趕緊磕頭:“沒,沒有。俺一沒偷過,二沒搶過,就用瞎驢換了這頭騾子。俺牽到家里,也沒打它,也沒罵它。沒有草喂,還喂了俺兩個草枕頭。縣大老爺,您要不信,叫騾子也說說,俺的話對不對!”
        看熱鬧的人想聽牲口說話,就喊:“對,叫騾子說說,他的話對不對!”騾子說什么?什么也不能說!還是那個衙役機靈,朝騾子和驢身上啪啪兩鞭子,瞎驢和騾子害怕了,一伸脖子:“(對)啊……啊,啊……”牲口一叫,鄭板橋提筆寫了四句:
        既然全都說對,本縣從寬處理。
        驢騾各歸其主,今后安份守己!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5dyx.cn/post/9934.html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